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

合集下载

专题七 改革创新 强国之路——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七 改革创新 强国之路——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 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 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 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5)评价 ①新政取得显著成效。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 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 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 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对后世 影响深远) (6)影响 对日本自身的影响:①它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 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保留 了大量的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对外 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中国的影响: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日本的
专题演练
栏目索引
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题干材料通过土耳其不变旧法与日本能变旧法 进行比较,阐述了中国应“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故本题选B。
专题演练
栏目索引
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 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 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主要是由于他不理解当时 ( B ) 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农业经营方式变化 C.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D.集体主义精神丧失

专题七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专题七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2)第二学习小组同学要围绕“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措施”这 一主题来展开讨论,你认为上述三位领导人实行改革的历史背 景有什么共同之处?图A和图B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措施上分别有 什么创新之处?图C领导人领导的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 成果是什么?
(3)第三学习小组同学要对三项改革在各自国家历史发展中 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请亮出你的观点。 (4)活动感悟:通过本次活动,你认为三位领导人进行的改 革能够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能力。第(1)(2)(3) 题考查三位领导人的重大历史改革及其背景、特点、评价等,
【提升认识】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1)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 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 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改革者的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意志。
(4)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识记能力。材料一中列宁
所犯的错误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这 一政策已调动不起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921年起列宁开始实行 新经济政策;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是“30年代”“新政”,可 判断与罗斯福新政有关;据此回答第(1)(2)题。第(3) 题要求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关于政策的调整。第(4)题结 合三次改革的影响归纳得出结论。
回答第(2)(3)题。
答案:(1)美国:南方落后黑人奴隶制严重阻碍美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机。 俄国: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民革 命即将发生。日本:封建幕府统治严重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事件汇总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事件汇总

⾼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历史上的重⼤改⾰事件汇总中外近现代史的每⼀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重⼤的改⾰,今天我们整理出了有着重⼤影响的历史改⾰事件,供⼤家学习.⼀、秦国商鞅变法1、背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封建在政权,发展封建经济。

2、⽬的:建⽴地主阶级专政;富国强兵。

3、性质:地主阶级确⽴封建制度的改⾰。

4、核⼼内容:①废井⽥,开阡陌;②废除特权,奖励耕战;③建⽴县制。

5、作⽤:①废除了奴⾪主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发展了封建经济;③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④秦国实⼒增强,为秦统⼀全国创造了条件。

⼆、北魏孝⽂帝改⾰1、背景:①吏治混乱、财政困难,②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武⼒威胁。

③北⽅民族⼤融合趋势的出现。

2、内容:①整顿吏治。

②颁布均⽥令;③迁都洛阳;④学习汉族⽂化。

3、作⽤:①改⾰促进了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加速了北⽅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③促进了北⽅民族融合。

三、王安⽯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加深。

2、⽬的:巩固封建统治,挽救封建危机。

3、性质:地主阶级调整统治秩序的改⾰。

4、核⼼内容:理财;具体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利法、⽅⽥均税法、保甲法。

5、作⽤:兴修⽔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也增加了⼀些,军事⼒量也有所增强。

⼀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

6、失败原因:⽤⼈不当,⼤地主⼤官僚的反对。

四、戊戌变法1、背景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临被⽠分危机2、⽬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摆脱民族危机①两⼤政治⽬标: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②救国⽅案:主张采取不流⾎的和平⼿段,⾃上⽽下地改⾰,兴民权、设议院,⾛君主⽴宪道路,改⾰内政,抵御外侮,将古⽼中国变成⼀个资本主义国家。

3、变法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化教育。

4、作⽤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科学技术的传播,②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参与国家政权。

③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化的传播(戊戌变法最⼤的历史功绩)5、性质:是⼀次⾃上⽽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6、变法原因:①缺乏反帝反封建⽃争的勇⽓,采取改良的⽅法;②寄希望于⽆实权的皇帝,脱离⼴⼤⼈民群众;③封建顽固势⼒发动反扑(⾮中外反动势⼒联合绞杀)7、经验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不通五、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1、背景①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俄国在克⾥⽶亚战争中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败、落后和⽆能;③农民的反封建⽃争⽇趋⽃争2、⽬的:挽救统治,维护统治3、内容:①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有⼈⾝⾃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或⼲涉农奴的⽣活②经济:农奴可得到⼀块份地,但需赎买。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中考历史专题三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一、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1、商鞅变法(1)背景:生产工具的变革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相继掀起变法运动。

(2)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5)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5世纪末。

(3)内容: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实行汉制。

(4)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3、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2)时间:1898年。

(3)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文化教育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等。

(4)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广大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政策: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4)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的大发展。

②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2)对外开放过程:1980年,建立、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以后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人教版初三历史山西省中考专题复习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人教版初三历史山西省中考专题复习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
列宁新经济政策、苏联(赫、 戈)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性质
中外
改革
社会性质根本性变化
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 治维新、戈尔巴乔夫 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洋 务运动、戊戌变法、 改革开放、新经济 政策、罗斯福新政、 赫鲁晓夫改革
2
国运---改革走向
工业潮流的追赶者----俄国和日本
买。
体现
性质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进入资 是日本历史重大转折点,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
本主义社会;但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主义的道路;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对外侵略
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异同点?
(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影响)
对比改革
相同点 1.背景: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都面临内忧外患。 2.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影响: 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局限性: 改革都不彻底。
不同点
1. 背景中资本主义发展所受的阻碍不同,俄国是农奴制,日本是幕府 统治,且面临民族危机。 2. 内容不同:俄国是废除农奴制,日本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 3. 目的不同:俄国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沙皇的统治,而日本是 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中考例题:
(2015年山西中考)12.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
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大国崛起》
材料三:《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
日时数,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了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禁止雇佣童工。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改革影响
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稳定了社会秩序,开创了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03
中外近现代史上重大改革 的比较与启示
改革背景的比较
政治环境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多发生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时期,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清 末新政,以及西方的工业革命和罗斯福新政。这些改革都是在国家面临危机或转型时发
生的。
避免重蹈覆辙
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改革,可以避 免重蹈覆辙,减少改革中可能出 现的失误。
优化改革方案
借鉴历史上的成功案例,可以优 化当代的改革方案,提高改革成 功的概率。
为民族复兴提供启示
激发民族自豪感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 当代民族复兴提供启示。
坚定民族自信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改革,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为民族复兴提供 精神支持。
详细描述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推动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慈禧太后的干预,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3天,未能实 现其改革目标。
辛亥革命
总结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运动, 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通过革命手 段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 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族经济的发 展。
新文化运动
总结词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 文化改革运动,旨在通过引进西方文化 和思想,推动中国的思想现代化和文化 进步。
经济基础
中外改革者在经济方面面临的挑战也各不相同。例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是在 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生的,而西方的工业革命则是工业生产方

历史专题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历史专题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性 质
世 界 近 代 史
俄国 农奴 制改 革
为了巩固统 (1)自改革法令实施之日起,俄国农 治,缓和阶 奴获得人身自由,他们可以拥有自 级矛盾,增 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 强国家实力, 主不得再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 避免人民革 (2)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 命的发生, 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 1861年3月3 旁园地,但这些耕地在法律上仍然 日(俄历2月 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使用权; 19日),沙皇 (3)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 亚历山大二 用权,这种购买土地使用权的方式 世正式批准 称之为“赎买”; 并颁布了废 (4)为了控制这些农民,沙皇政府还 除奴隶制的 规定,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 法令。 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时 期
改革 名称
背景/ 开始
内容
影响
性质
中 国 古 代 史
隋文帝 初步建 立通过 唐太宗时, 考试选 进士科逐 唐朝 拔人才 渐成为最 科举 的制度,重要的科 制改 隋炀帝 目;武则 革 时,设 天时,创 进士科,立殿试制 标志科 度。 举制正 式确立。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选 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 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 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 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 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 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 续了1300多年,直到1905 年才被废除。
时 期
改革 名称
背景/ 开始
内容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加 强了中央集权) (2)奖励生产;(国富,提高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特 权;(兵强) (4)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 建制度) (5)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 权,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影响

中考专题复习课件: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考专题复习课件: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中的改革势力也投入了“倒幕”斗争。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1)识农回答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为资本主 (1)比较材料义(一发2和)展材农提料奴供二可大历以量①史得劳积事到动极件一力向的块;他相份国同地学点,习?但先必进须技出术钱和 (可从时期、背赎景买、,性为质资、本影主文响义化等发。角展度提分供析资)金; (2)结合材料(一3反)映农的奴历可史以②事支改件配革内自要容身顺,财应分产潮析,流“为,客资立观本足上主国促义情进,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发(展从提资供本市主场义与发时展俱的进三;要素劳动力、资金、市场等 角度分析)

活。

2、农奴在获得“解出放钱”赎时买,可以得到一
为资本主义社会,摆脱了沦为半 殖民地国家命运,是日本历史重 大 转折点。 2、仍保留大量 封建残余,而且 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 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促进了俄国 资本主义 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
重大的 转折点 。

块份地,但他们必须 _______ 这块份地)
(3)分析以上材料得到什么认识?
改革开放(中国)
新经济政策 (苏俄)
罗斯福新政(美国)
开始 时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921年
1933年
领导
邓小平

列宁
罗斯福
1、改革:农村实行家__庭__联__产__承__包__责__任__制_
1、中心措施国家加
改 革 内 容
城市:重点是 国有企业 的改革
(4)改革开放(新评价72)
按性质划分
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1)(2)(5)(6)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3)(7)(8)(10) 社会主义性质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
总有一些人值得怀念,总有一些事让人深思……
倾一生的心血举办洋务,在理想与现实的两难中,无法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
洋务运动
克里米亚半岛战争中蒙羞,俄国要生存,就必须要加快现代化的进程,并且要制定一个合法解放农奴的绝妙的政策。

农奴制改革
面对西方列强的咄咄逼人,天皇挥动鞭子,给日本这辆旧马车加速,让它冲上近代化的高速路
明治维新
谭嗣同站在时代前列
一腔热血为改革
难圆图强保种梦
留下千古遗憾
戊戌变法
罗斯福,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

新政邓小平,开创中国人民富强的道路。

改革开放
中外近现代改革闫玲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改革:
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地位*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