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课件(共56页)

3、印度的“绿色革命”能给我们的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启 示: 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
“绿色革命” :
第一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 采用引进并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 灌溉技术,推广机械生产等措施使粮食产 量大增。 第二次:2004年开始,利用生物技术 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 设施,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提高粮食产 量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
南 亚
4
印 度 半 岛
3
2
1
B
6
A
5
C
20°w
160º E
走进印度
东半球
西半球
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观察分析 读图回答
地理位置
1.简述印度的海陆 位置和纬度位置特 点。
2.找一找印度的邻 国,并指出它们位 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地理位置:
一、海陆位置:
亚洲
亚热 带 热 带
30
位于亚洲南部,南临印度洋
交流与合作
第三节 印度
• 文明古国有印度,工业发展很迅速; 文明古国有印度,经济发展很迅速; • 北部边境喜山驻,恒河平原中间铺; 北部边境喜山驻,恒河平原中间铺; • 西南季风送雨露,早来晚走水灾苦; 西南季风送雨露,早来晚走水灾苦; • 因地制宜种作物,绿色革命改技术; 因地制宜种作物,绿色革命改技术; • 扬长避短有好处,人口发展要有度。
综合分析2014年印度水稻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农业 生产技术及平均单产气象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预 计2014年印度水稻平均单产为238公斤/亩(4200万 公顷),
2014年10月10日,经农业部组织专家验收,湖南省 溆浦县第四期“超级杂交稻示范片”亩产超过1000 公斤,创造了1026.70公斤的新纪录。(年平均379 公斤/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所带团队创造出来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 4 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4 课诗两首
明必来,正义必胜。
他这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交替性诗人”诗歌的
”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异地去闯一条路,找一个生活水平比较低,但更利于写诗的环境。
于是他们卖掉了祖父遗传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
【学法指导】在自主学习中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清思路——读懂
、你怎样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句诗。
伫立(zhù)
年级组教导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7复习03印度

姓名 ,是指每年的( 6~9)月。
风(风向) ,是从
7.在 20 世纪 60 年代,印度实行“
”使粮食供应壮况得到改善, 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产量均居于世界前列。
8. 1999 年,印度的 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的产量居世界 第二位。 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 同时发展 工业; 是 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也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印度的首都是 。 9.在高科技领域:计算机软件,核技术,航天等领域有一定成就。印度 是世界第二 大国,软件出口量仅次于 。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是 南部城市 。 (P39 页) 1、阅读 39 页课本图 7.42 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说明印度水稻、 小麦的分布于降水量分布的特点;对照图 7.41 和图 7.3,说出印度水稻、小 麦的分布于地形的关系。并完成下列表格: (P39 页) 农作物 分布地区 降水量 地形 水稻 典 型 引 领
小麦 提示: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平原和半岛两侧沿海平原,因为水 稻生产需要较多的水,这里地形平坦,降水丰富。 小麦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德干高原西北部,因为小麦耐旱能力强, 而这 里地形平坦,降水较少,光照条件好。 2、仔细读课本 40 页图 7.43 内容,并复习印度的钢铁工业、棉纺织工 业、 麻纺织工业的分布和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 。 (P40 页) 反 思 小 结、完 善 双 基 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国家:① ② ⑧ ⑦ ⑨ A B A B 临海③ ④ B 河流:⑤ ⑥ ⑦ 岛 丁 丙 ⑧ 半岛 ⑨ 山脉 甲 平原:⑤ _______高原:⑧▁▁▁▁▁ ⑵、把印度的首都、缅甸填在图中 乙 ⑶、印度地形特点:北部是高大的____________山, 中部是_____河冲积而成的 平原,南部是______ 高原。 ⑷、写出主要工业区的工业部门 甲 乙 丙 钢铁工业中心________ ,我国位于印度_____方向。印度西邻______, 东临_________世界第二软件大国___________⑸、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丁 处______,丙处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1教学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大亚湾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第周教学案编号J08 课题印度班级姓名备课人审核人课型新授课总课时 2 第几课时 1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能根据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特点;2、能根据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3、能对照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印度地形图、印度降水分布图,分析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
重、难点1、西南季风对印度粮食生产的影响;2、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流程【印度地理位置】1、读地图册的《世界政区图》和课本P31《印度地形图》,熟悉印度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10°N~30°N,主要处于______带和______带(热量带);(2)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______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至______洋之间,西临______海,东濒______湾;是欧洲、非洲从海上通往____洲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2、印度的人口:2011年达到______亿,增长速度______。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1、气候类型及特点:印度以________气候为主,全年______,降水季节差异大,一年明显地分为______、______两季。
每年______至次年______月,盛行来自亚欧大陆的______季风,气流干燥,降水______,形成______季;每年______月,盛行来自______洋的______季风,降水______,形成雨季。
______季风很不稳定,______灾害频繁。
2、印度的农业:______和______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
【复习导入】说一说东南亚的地形特征与城市的分布规律。
【预习案反馈】教师针对学生在预习案中错误率高的题,进行统一讲解,学生订正。
【课堂探究】【探究一: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优势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势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2

合 作 解 疑 及 展 示 评 价
(2)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 朗高原,分别找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1
(3)总结(1)和(2) ,说说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4)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 看看它们各流入哪个大洋,并说说这些大河的分布于地形分布之间1、亚洲的地形特点是( ) A、以盆地为主 B、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多在北部地区 C、东部和西部多是高原,中部是平原 D、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地势的影响,北亚地区河流多自南向北流 B、受气温的影响,东亚地区河流冬季都会结冰 C、受降水的影响,南亚地区河流夏季水量大增 D、南亚和东南亚的河流都流入印度洋 3、下列亚洲河流中不流入海洋的是( ) A、恒河 B、长江 D、塔里木河 C、叶尼塞河 4、下列河流由南向北流入北冰洋的是( ) A、鄂毕河、叶尼塞河、恒河 B、叶尼塞河、勒拿河、恒河 C、印度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D、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5、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是( ) A、德干高原 B、青藏高原 C、帕米尔高原 D、云贵高原 6、将下列地区与其所属的地理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A、贝加尔湖 B、里海 ②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 C、死海 ③世界上海拔最低、盐度最高的湖 D、巴尔喀什湖 ④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E、喜马拉雅山脉 ⑤一半是咸水,一半是淡水
主备人/授课人 授课人: 腰站中学地理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 授课人:赵小东 编号 060102
课型 学习 目标 展示引领课 授课时间 2011 年 03 月 09 日 1、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刨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 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初步掌握运 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河流特点的方法。 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的 学习 重难点 关系。 导 学 过 程 1、亚洲的面积:亚洲的面积为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 知 大洲,也是世界上东西 最长、南北跨 最广的大洲。 识 2、通常情况下,人们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 、 链 、 、西亚、北亚、中亚 6 个地区。 接 第二框 地形和河流 1、《亚洲雄风》的歌词: (女)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 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亚洲风乍起,亚洲 雄风震天吼!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我们亚洲,人民 最勤劳,我们亚洲,靳更风流!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风乍起,亚洲雄 风震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 (男)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 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亚洲风乍起,亚洲 雄风震天吼! (合)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我们亚洲,人民最勤 劳,我们亚洲,靳更风流!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 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震天吼! 听歌并感受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状况。 2、读课文以及图 6.5 亚洲的地形,找出亚洲的地形特点: 。 ;世界上著名的平原 3、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 —— 平原都坐落在亚洲。 4、读图 6.5,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 海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202

合 作 解 疑 及 展 示 评 价
(1)填出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序号 A B C (2)上述三个地区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主要原因是
1
地区名称
所属地理分区
主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有着密切的关 系。读课本图 6.17,试分析图中所反映的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在下表中填写出与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相关的图的标号,并试着解释自然地理环境 是如何影响这些文化的? 图的标号 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 多地震 山坡地区 气候湿热,人们过着聚居生活 气候湿热,多河湖 气候炎热 热带干旱草原,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1、下列各组中均为亚洲人类文明发祥地的是( )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三角洲 B、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欧洲西部平原 C、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D、北美东北部、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2、亚洲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出现在亚洲,它们 分别是( ) A、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 B、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 C、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希腊 D、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 3、下列文化不属于亚洲的是( ) A、恒河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玛雅文化 D、华夏文化 4、 “两河流域”中的“两河”是指( ) ①幼发拉底河 ②底格里斯河 ③印度河 ④恒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亚洲有大小民族 1000 个左右,不同地区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旗袍、 和服分别是下列哪两个国家的民族服饰?( ) A、韩国 日本 B、中国 印度 C、日本 印度 D、中国 日本 1、亚洲主要的文化种类: 2、亚洲的文化特点: 、 、 。 怎样影响这些文化的
主备人/授课人 授课人: 腰站中学地理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 授课人:赵小东 编号 060202
课型 展示引领课 授课时间 2011 年 03 月 18 日 1、 了解亚洲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利用地形、气候等相关知识分析其这样分布 的原因。 2、 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学会分析不同 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初步掌握搜集各国家资料的方法,通过交 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各国家风俗习惯的良好情感。 1、了解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理解亚洲不同 地区的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导 知 识 链 接 学 过 程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导学案(最新整理)

1.印度著名的古代建筑是
()
A.吴哥窟 B.金字塔 C.大雁塔 D.泰姬陵
随堂 检测
2. 下列国家中,和印度陆地不相邻的是
()
A.中国 B.孟加拉国 C.巴基斯坦 D.斯里兰卡
3.印 度 大 部 分 地 区 以 哪 种 气 候 为 主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C.交通不便,出口产品少
D.农产品以出口为主
7.印度迅速发展的产业:
A.汽车制造 B.服务外包产业 C.渔业 D.造船
8.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
A.孟买 B.加尔各答 C.新德里 D.班加罗尔
二、读图 7.6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A
海B
湾
C
洋E
(国家)
(2)横穿印度的重要纬线 H 是
比邻,东南西南分别于
、
隔海相望。
印度纬度位置:北纬 度至北纬 度,
3/地形:印度的地形分三大地形区:北部是
山脉,中部是
平原,
南部是 高原。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广阔,这也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构成巨大
压力。人口众多不仅影响人均粮食供给,还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印度所处的纬度、海陆位置及其地形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对照亚洲
(2)学会运用比较法。比较法是掌握一个国家区域特征的有效方法,同学们比较印度和 日本的异同点,例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
集研部分
二
次
自
备
知识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许多文明世界的建筑。最著名的是位于首都
储备 新德里的泰姬陵。同时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3

8、在亚洲,由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A、东部和南部B、东部和西部C、西部和北部D、南部和西部
课时回顾总结:
亚洲的气候特点: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降水和夏季风强弱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寄语: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好学而不勤问者非真好学者!!!
亚洲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少
亚洲内部,分布最广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合作解疑及展示评价
3、读课本图6.9和图6.10,分析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有几种气候类型?
(2)找出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以及气温(以雅库茨克为例)和降水(以乌兰巴托为例)的季节变化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学习
重点
掌握亚洲的复杂的气候。
学习
难点
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某大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导学过程
自
学
引导
1、阅读课本6至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亚洲地跨带、带和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受和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和的特点。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多,降水;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班组名姓名日期:3月5日编号08一、学习目标:1、印度的地理位置||。
2、印度的地理地形||。
3、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自研自探环节(20分钟)合作交流环节(10分钟)展示提升环节(20分钟)【主题1】印度的地理位置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0||,结合图7.32||,图7.34||,翻到课本P4图6.5||,明白印度的位置及其邻国||。
知识生成:1、纬度位置:线穿过印度中部||,印度领土位于带和带||,印度是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图中描出回归线)2、海陆位置:①印度南部是洋||,东部临湾||,西部邻海||。
(在图中填注)②陆上邻国:在图中填出(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③在图中填出克什米尔地区||,它由哪两个国家实际控制?3、比一比||,查一查:以上知识点谁记得快!【主题2】印度的地形、河流、城市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1||,结合图7.34||,了解印度的地形、河流、城市1、读图7.34||,发现印度地形区的分布特点是从南到北||,由三大地形区组成:北面有山脉||,中部平原||,南面有高原||。
由此得出印度的地势特点是:||。
2、印度的重要河流塑造了平原||。
3、☆易错题:结合P7页的图6.8||,印度河主要流经(国家)||。
4、①是________(城市)②是________(城市)③是印度首都________(城市)【主题3】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劣势学法指导:研读课本P31——32内容||,结合图7.36和阅读材料||,思考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知识生成:1、图7.35说明印度是一个的国家||。
互助组就自研时不会的问题进行交流||。
一对一的帮扶对子进行帮扶||。
共同体四人或五人一小组||,对随堂笔记的答案进行统一||。
进一步讨论答案不相同的小题及互助时未解决的问题||。
对子组确定主题||,研究展示方案||,参照展示要求||,分派好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展||,准备精彩展示||。
展示单元一展示内容:主题一①画出地图||,结合地图展示印度的地理位置:a/在图中描出回归线位置;b/标注字母||,说出濒临的海洋;c/在图中标注数字||,说出邻国||。
d/在图中找出克什米尔地区||,说明它由哪两个国家实际控制||,并找出相应的范围||。
②展示组任选一组与本组PK||,将邻国及隔海相望国的卡片贴到黑板简图上相应的位置||。
(每组只能派一个代表)展示单元二展示内容:主题二①画出简图||,标出三大地形区||。
②用红粉笔标出:印度河、恒河||。
③标上数字:说出三大城市||。
④任意抽查其他同学的掌握情况||。
展示单元三展示内容:主题三展示要求:①画出图7.36||,了解印度的人口情况||,分析图7.36||。
②了解印度的人口政策||。
③组织辩论赛:展示组为正方||,点评组为反方||,正反两方站到自己的黑板前||,先亮出各方观点||,再轮流论证本方的观点||。
正反两方每次只能派一位队员发言||。
理由充分||,得0.5分||。
(10分钟)1、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B 、印度河主要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C 、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D 、东频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2、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国家是 ( )A 、尼泊尔B 、孟加拉国C 、巴基斯坦D 、斯里兰卡 3、下列经纬线中||,经过印度国地的是 ( )A 、赤道B 、北回归线C 、南回归线D 、本初子午线 4、关于印度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印度隔海相望的国家是斯里兰卡B 、印度和我国的西藏、云南两个省级行政区接壤C 、与印度交界的东南亚国家有缅甸、孟加拉国等D 、西面邻国巴基斯坦属于西亚国家 5、读“印度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国家:L : 麻纺织 I : 麻纺织 F : 麻纺织J : 麻纺织 O : 麻纺织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却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
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
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
这 就种下了后来争端的根源||。
印巴分治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因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而引起的争端||。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
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山区||,与中国新疆和西藏接壤||。
1947年印巴分治前||,克什米尔原为一个土邦||,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500万||。
穆斯林占人口的77%||,印度教徒占20%||。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分治时英国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问题||。
蒙巴顿方案规定克什米尔可以自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宣布独立||。
1947年10月||,印巴在克什米尔发生武装冲突||。
同年底||,印度将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裁决||。
1948年 8月||,联合国安理会印巴委员会提出分 3个阶段(停火、非军事化、公民投票)解决争端的建议||,印巴双方均表示接受||,并分别命令各自部队于1949年1月1日停火||。
同年 7月27日||,印巴双方代表团就停火线问题签署协议||。
按照停火线||,印度占据克什米尔3/5的地区||,人口约400万;巴基斯坦占据2/5的地区||,人口约100 万||。
但双方在非军事化和公民投票问题上陷于僵局||。
后来||,印巴两国为解决争端曾多次举行会谈||。
1953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表示争端“应该遵照该邦人民的愿望加以解决”||,“确定人民愿望的最实际的方法是举行公正无私的公民投票”||。
此后||,巴基斯坦一直主张举行公民投票||,而印度则以巴基斯坦参加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为理由||,宣布举行公民投票的原则已不适用||。
1956年11月||,印占克什米尔制宪议会通过宪法||,宣称克什米尔“是印度联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75年 2月||,印度政府宣布印占克什米尔“加入印度联邦”||,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巴基斯坦政府对此表示抗议||。
近年来||,印巴双方都在力求通过谈判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以扫除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这一重要障碍||。
③KL M N第三节印度(第二课时)班组名姓名日期:3月7日编号09一、学习目标:1、分析了解印度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2、分析印度气候条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2、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二、学习策略:自研自探环节(20分钟)合作交流环节(10分钟)展示提升环节(20分钟)【主题1】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及特点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33||,结合图7.38和图7.39||,明白印度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知识生成:1、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和||,以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分明显的为两季||。
2、冬季风特点:至为印度的||,盛行东北季风||。
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稀少||。
3、夏季风特点:为印度的雨季||,盛行季风||。
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
4、根据观察得出图甲是季风||,图乙是季风||。
(填“夏”或者“冬”)5、列表比较冬季风、夏季风特点||。
季风名称风向(风来的方向)时间气流特点影响(降水)夏季风冬季风6.分析:季风不稳定→→印度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灾害频繁→→印度的生产很不稳定||。
【主题2】分析印度气候条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4——P36||,结合图7.42、7.43||,思考印度的粮食生产特点1、印度人口众多||,和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
2. 对照P34图7.42与P31图7.34||,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
3. 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
4. 对照图7.42与图7.43||,说出印度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
表演: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
角色:粮食、土地、专家互助组就自研时不会的问题进行交流||。
一对一的帮扶对子进行帮扶||。
共同体四人或五人一小组||,对随堂笔记的答案进行统一||。
进一步讨论答案不相同的小题及互助时未解决的问题||。
对子组确定主题||,研究展示方案||,参照展示要求||,分派好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展||,准备精彩展示||。
展示单元一展示内容:主题一1——4题①画出简图||。
②分析热带季风气候1月、7月的风向、特点、降水情况||。
③判断图甲、乙的风向||。
展示单元二展示内容:主题一5、6题①列表比较冬季风、夏季风特点||。
②分析夏季风对印度粮食生产的影响||。
展示单元三展示内容:主题二1——4题①画简图7.42||,7.43||,7.34②分析印度水稻、小麦与地形、降水之间的关系||。
展示单元四展示内容:主题二情景表演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
第一幕:第一次绿色革命第二幕:第二次绿色革命展示单元五展示内容:主题三展示单元六展示内容:主题三活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