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刘克庄词作鉴赏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刘克庄词作鉴赏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刘克庄词作鉴赏【作品介绍】《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是南宋词人刘克庄的作品。

词以慷慨悲歌,气若贯虹的笔调,将少年的意气与老年的悲慨,强烈地表达了出来。

综合来看,词之上片,慷慨而多气;词之下片,深邃而含悲。

其中穿插多个典故,将其强烈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撞击着读者的心扉。

【原文】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

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

牛角书生,虬须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

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

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

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

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赏析】九华,山名,叶贤良居处,与作者为同乡。

安徽青阳亦有九华山,似非此词所指。

叶贤良,名字、事迹均不详。

贤良,制科名,全称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叶氏当中此科,故如是称之。

此处为以此词作答,系自抒怀抱,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起首三句,描写自己年少时精通韬略,且武艺高强。

《阴符》,兵书名,相传为太公所著。

战国时苏秦说秦惠王而不用,退而诵太公《阴符》,期年揣摩成,遂以合从说六国,终破秦国。

二石,相当于现在二百四十斤,这是极言弓之硬,从而极写少年武艺之高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组的三个偶句,第一个字连用“一”、“二”、“百”三个数词,因此读起来如泉喷涌,咄咄逼人。

接着以去声“更”字领格,统领四个偶句,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激壮之情随之奔涌而出。

从内容来看,主人公身骑玉花骢(又名菊花青,是一种良马),马嘴里不住喷着粗气;手挥马鞭,鞭梢上发出响声。

这就将作者少年时英勇豪迈的形象勾画了出来。

“龙跳”二字,极言其书法苍劲有力,有如蛟龙跳跃。

那种气势同他在《满江红》(金甲琱弓)中所写的“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如出一辙。

《旧唐书;李密传》谓李密少时,曾将《汉书》一帙挂于牛角,一手提牛靷,一手翻阅书籍。

“虬髯豪客”是唐人小说《虬髯客传》中的人物,性格豪爽而有才略。

《沁园春》古诗原文及鉴赏

《沁园春》古诗原文及鉴赏

《沁园春》古诗原文及鉴赏《沁园春》古诗原文及鉴赏沁园春刘将孙大桥名清江桥,在樟镇十里许,有无闻翁赋《沁园春》、《满庭芳》二阕,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埋冤姐姐、衔恨婆婆”,语极俚。

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杨嫁罗,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入山,卒不免于驱掠。

行三日,经此桥,睹无闻二词,以为特未见其苦,乃和于壁。

复云“观者毋谓弄笔墨非好人家儿女”。

此词虽俚,谅当近情,而首及权奸误国。

又云“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又云“错应谁铸”,皆追记往日之事,甚可哀也。

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

适触于目,因其调为赋一词,悉叙其意,辞不足而情有余悲矣。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

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

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

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啼痕自诉哀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

叹国手无棋,危途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

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

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

鉴赏这是一首血泪哀词。

据作者自序称。

在樟树镇的清江桥上,有无闻翁与杨氏女子回首题壁词,记述了元兵南犯时掳掠妇女的行为。

其中杨氏所和《沁园春》乃自诉其悲惨遭遇,语尤沉痛。

作者遂隐括其事,为赋此词,以写其家国沦亡之恸。

在两宋词坛上,如此深刻、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之作,实不多见。

首起三句点出留题的地点。

流水与断桥,坏壁与春风,这些意象背反的景物,被作者故意扭合到一起。

形成强烈的对此,使断壁颓垣的惨象更为突出,加重了凄苦的意味。

“韦娘”句活用刘禹锡“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意。

用以指代杨氏的题词(《杜韦娘》也是词曲名),并兼有怜其才艺、哀其命运的含义在内。

“记”下所领四句,笔颇曲折。

是用唐代的开元、天宝之际的.典实来比喻宋末政局,并以之概述杨氏题词的内容。

“疮痏”,创伤,此比喻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

“骆谷”为通往巴蜀的要道。

安史乱作,人民仓皇避兵,杜甫《绝句》云:“二十一家同入蜀,唯残一人出骆谷。

辛弃疾《沁园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沁园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沁园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沁园春原文:
思之鄙人也。

期思属弋阳郡,此地旧属弋阳县。

虽古之弋阳、期思,见之图记者不同,然有弋阳则有期思也。

桥坏复成,父老请余赋,作沁园春以证之有美人兮,玉珮琼琚,吾梦见之。

问斜阳犹照,渔樵故里,长桥谁记,今古期思。

物化苍茫,神游仿佛,春与猿吟秋鹤飞。

还惊笑,向晴波忽见,千丈虹霓。

觉来西望崔嵬。

更上有青枫下有溪。

待空山自荐,寒泉秋菊,中流却送,桂棹兰旗。

万事长嗟,百年双鬓,吾非斯人谁与归。

凭阑久,正清愁未了,醉墨休题。

诗词作品:沁园春诗词作者:【宋代】辛弃疾诗词归类:【秋天】、【写景】、【悲秋】。

沁园春原文及赏析

沁园春原文及赏析

沁园春原文及赏析《沁园春·原文及赏析》沁园春,雪消岩远的立春之后,春天的气息渐渐涌现。

这个时刻,是万物苏醒、草木萌动之际,诗人对这美好的季节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感慨。

本文将为您带来《沁园春》的原文及赏析,一同领略这首诗的美妙。

沁园春的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骏马是飞腾,从海角到天涯。

赶尽杀绝,纵使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沁园春的赏析:《沁园春》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振奋人心的诗歌。

诗人以湘江沁园春景色的描绘为背景,表达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思考和对青春的豪情。

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对过去青春岁月的回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首节诗描述了湘江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

山红林染,江水澄碧,透露出温暖和希望。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想到了英雄的壮丽景象,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抒发了诗人对英雄气概和自由的向往。

中节诗中,诗人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和曾经的伙伴。

诗人本身就是一位进步青年,他以年少的心态和豪情直指江山,才华横溢,意气风发。

描写了自己曾经的辉煌岁月,也展现了青年一代的朝气蓬勃和志向远大。

下节诗中,诗人深情地反思人生和命运。

马踏飞翼,东西南北风,表达了对全世界的渴望和对人生奋斗的豪情。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译文及鉴赏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译文及鉴赏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译文及鉴赏《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是由刘克庄所创作的,词人用豪迈深沉的笔调,将一个已处暮年的爱国英雄渴望建功之志的情感充分而强烈地表达出来,全词豪宕疏放、雄肆激昂。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宋代:刘克庄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

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

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

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

谁信道凄凉今折腰。

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

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

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译文熟读一卷《阴符》,能开两石硬弓,手提百斤宝刀。

更有玉花骢喷着粗气,挥舞马鞭,鞭梢作响,鞭快如电;展开乌丝阑,醉中的墨迹如蛟龙跳跃。

与之谈笑的是勤奋攻读的书生、行侠仗义的豪客,都值得寄信相召。

依稀记得,曾经主动请缨出战南越事,草拟檄文征讨辽兵。

当年我傲岸不羁、目视云霄,谁肯信,如今竟落得为五斗米而折腰。

草草南归,未能在燕然山刻石记功令人十分惆帐;遥遥北望,却不见故都长安。

年华已老,胸中郁结着不平之气,高歌后仍需用酒浇灭。

罢了罢了,但见帽子两边鬓发渐白,镜中容颜日益憔悴。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念离群》等。

“沁园”二字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

此调有一百一十二字至一百一十六字诸体,以一百一十四字为正格。

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

前人认为换头句第二字有人用暗韵,实系偶合。

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须用一字豆领以下四句,而所领四句例须用扇对。

九华:山名,在安徽省青阳西南。

叶贤良:刘克庄友人,名字、生平皆不详。

阴符:古兵书名。

阴符经。

旧题黄帝撰,言虚无之道.修炼之术。

又历代史志皆以《周书阴符》著录兵家。

《沁园春》古诗原文及鉴赏

《沁园春》古诗原文及鉴赏

《沁园春》古诗原文及鉴赏沁园春刘将孙大桥名清江桥,在樟镇十里许,有无闻翁赋《沁园春》、《满庭芳》二阕,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埋冤姐姐、衔恨婆婆”,语极俚。

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杨嫁罗,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入山,卒不免于驱掠。

行三日,经此桥,睹无闻二词,以为特未见其苦,乃和于壁。

复云“观者毋谓弄笔墨非好人家儿女”。

此词虽俚,谅当近情,而首及权奸误国。

又云“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又云“错应谁铸”,皆追记往日之事,甚可哀也。

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

适触于目,因其调为赋一词,悉叙其意,辞不足而情有余悲矣。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

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

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

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啼痕自诉哀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

叹国手无棋,危途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

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

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

鉴赏这是一首血泪哀词。

据作者自序称。

在樟树镇的清江桥上,有无闻翁与杨氏女子回首题壁词,记述了元兵南犯时掳掠妇女的行为。

其中杨氏所和《沁园春》乃自诉其悲惨遭遇,语尤沉痛。

作者遂隐括其事,为赋此词,以写其家国沦亡之恸。

在两宋词坛上,如此深刻、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之作,实不多见。

首起三句点出留题的地点。

流水与断桥,坏壁与春风,这些意象背反的景物,被作者故意扭合到一起。

形成强烈的对此,使断壁颓垣的惨象更为突出,加重了凄苦的意味。

“韦娘”句活用刘禹锡“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意。

用以指代杨氏的题词(《杜韦娘》也是词曲名),并兼有怜其才艺、哀其命运的含义在内。

“记”下所领四句,笔颇曲折。

是用唐代的开元、天宝之际的典实来比喻宋末政局,并以之概述杨氏题词的内容。

“疮痏”,创伤,此比喻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

“骆谷”为通往巴蜀的要道。

安史乱作,人民仓皇避兵,杜甫《绝句》云:“二十一家同入蜀,唯残一人出骆谷。

王迈《沁园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迈《沁园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迈《沁园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沁园春原文:
老先生独以身免。

贤者之不出如此。

杨龟山层出,不合又去,未几又出。

靖康之变,以谏识大夫从驾入金营。

贤者之出,竟如此。

谨详二先生出处之节,求质正于西山真先生,遂成此词以呈人物渺然,蕙兰椒艾,孰臭孰香。

昔尹公和靖,与龟山老,虽同名节,却异行藏。

尹在当年,深居养道,亲见兵戈兴洛阳。

杨虽出,又何畀于蔡,何救于章。

公今为尹为杨。

这一著须平心较量。

正南洲潢弄,西淮鼎沸,延绅噤舌,举国如狂。

招鹤亭前,居然高卧,许大乾坤谁主张。

公须起,要擎天一柱,支架明堂。

诗词作品:沁园春诗词作者:【宋代】王迈。

《沁园春》译文(精选2篇)、原文、翻译对照

《沁园春》译文(精选2篇)、原文、翻译对照

《沁园春》译文(精选2篇)《沁园春》译文篇1沁园春作者:刘过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寄辛承旨。

时承旨招,不赴。

准备好大斗酒和猪蹄肩,冒着风雨横渡钱塘江,岂不是痛快哉?受到白香山居士,约好了林和靖,以及苏东坡老,一起拦驾强拉我返回。

东坡高兴地说:“西湖,正好象夫差的西子,浓郁的施抹,清淡的打扮对着镜台。

”白林二位都掉过头去不愿回顾,只管喝酒传杯。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

不久居易说:“玩游天竺去去来来,景色如画,峥嵘突兀的楼阁处处张开。

最令人喜爱的是纵横交错的二条水涧,从东向西环绕,两个山峰雄踞南北,上上下下白云拥堆。

”林逋接着说:“不是,清幽的芳香到处飘动,不如先去访问孤山上的寒梅。

等待晴天才去,拜访辛稼轩为时不会太晚,如今暂且在此徘徊。

”白曰:“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

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沁园春》2003/01/01《沁园春》译文篇2一、 (教学目标)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三、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知识迁移法、分组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我所采用的是高效课堂的模式)情景导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

”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翻译赏析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作者为宋朝诗刘克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

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

牛角书生,虬须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

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

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

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着酒浇。

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前言】《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是南宋词人刘克庄的作品。

词以慷慨悲歌,气若贯虹的笔调,将少年的意气与老年的悲慨,强烈地表达了出来。

综合来看,词之上片,慷慨而多气;词之下片,深邃而含悲。

其中穿插多个典故,将其强烈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撞击着读者的心扉。

【赏析】九华,山名,叶贤良居处,与作者为同乡。

安徽青阳亦有九华山,似非此词所指。

叶贤良,名字、事迹均不详。

贤良,制科名,全称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叶氏当中此科,故如是称之。

此处为以此词作答,系自抒怀抱,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起首三句,描写自己年少时精通韬略,且武艺高强。

《阴符》,兵书名,相传为太公所著。

战国时苏秦说秦惠王而不用,退而诵太公《阴符》,期年揣摩成,遂以合从说六国,终破秦国。

二石,相当于现在二百四十斤,这是极言弓之硬,从而极写少年武艺之高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组的三个偶句,第一个字连用“一”、“二”、“百”三个数词,因此读起来如泉喷涌,咄咄逼人。

接着以去声“更”字领
格,统领四个偶句,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激壮之情随之奔涌而出。

从内容来看,主人公身骑玉花骢(又名菊花青,是一种良马),马嘴里不住喷着粗气;手挥马鞭,鞭梢上发出响声。

这就将作者少年时英勇豪迈的形象勾画了出来。

“龙跳”二字,极言其书法苍劲有力,有如蛟龙跳跃。

那种气势同他在《满江红》(金甲雕弓)中所写的“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如出一辙。

《旧唐书·李密传》谓李密少时,曾将《汉书》一帙挂于牛角,一手提牛靷,一手翻阅书籍。

“虬髯豪客”是唐人小说《虬髯客传》中的人物,性格豪爽而有才略。

这里借喻所与交游者若非饱读诗书之士,便为行侠仗义之人。

“谈笑皆堪折简招”,把他们的从游关系,写得那么随便、热烈而又亲切。

在九个四言偶句之后,突然出现这一平仄协调的七言句,显得音律和谐,语调从容,从而反映出主人公不仅仅是一介武夫,而是一个带有儒将风度的英雄。

歇拍三句略一转折,歌颂他怀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在南宋备受北方民族压迫之际,这样雄壮的口号,真有一股振聋发聩、警动人心的力量。

从语言上看,又恢复了四言格局,庄重之中饶有豪迈气概。

整个上片,从尚文习武、谈笑交游、建功立业等方面,塑造了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实际上正是词人的自我形象。

这样的形象,在稼轩词和剑南词中也可见到,气魄之豪迈,感情之激昂,或相仿佛;然就其侧面之多、形象之丰而言,此词容或过之。

词的过片,先以一语扫过,随即描写现在。

就上片而言是紧承“依稀记”的脉络:就下片而言,则有“扫处还生”之妙。

“当年目视云霄”一句,表现了傲岸不羁的性格。

“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慷慨悲怆,如闻叹息。

“折
腰”,反用陶渊明作彭泽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事,暗指此时之不得志。

上句回忆当年,下句慨叹当前,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

后一句的前面冠以“谁信道”三字,更加强了愤懑不平的感情色彩。

如果说前面格调基本上是高亢激昂的话,那么词情至此,便以苍凉深沉的笔调抒写壮志未酬、英雄暮年的悲慨。

在这种强烈对比之下,感情的浓烈,已是至极。

“怅燕然未勒”四句,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后汉书·窦宪传》所载窦宪登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二是李白《金陵凤凰台诗》所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表达了词人功名未就、报国无门的怅恨。

“老去”,也援用一典。

《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磊块,故须酒浇之。

”磊块,一作垒块,谓胸中郁结不平之气。

按词人为建阳令时,尝作诗咏落梅云:“东君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也被梅花累十年。

”在他的一首《满江红》:之“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可见其胸中积有多少磊块,多少愤懑情结。

这一切无处发泄,只能对酒狂歌,以酒浇愁。

结尾三句全从上面的“老”字生发,用的却是形象化的语言。

“休休也”,语出司空图《耐辱居士歌》:“休休休,莫莫莫。

”辛弃疾失意后退居铅山之鹅湖,曾赋《鹧鸪天》云:“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刘克庄在《沁园春·三和》中也写道:“休休也,免王良友笑,屑往来忙。

”这两首《沁园春》写的是同样情绪,而这里却格外感人,因为“帽边鬓改,镜里颜凋”两句,图貌写情,昭然如见。

这是一个华发苍颜的形象,一个满腔忧愤的形象,一个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形象。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