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动压-全压-余压的关系
静压-动压-全压-余压的关系

"静压---动压---全压---余压"的关系a. 静压(Pi) 由于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称为静压。
计算时,以绝对真空为计算零点的静压称为绝对静压。
以大气压力为零点的静压称为相对静压。
空调中的空气静压均指相对静压。
静压高于大气压时为正值,低于大气压时为负值。
b. 动压(Pb) 指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只要风管内空气流动就具有一定的动压,其值永远是正的。
c. 全压(Pq) 全压是静压和动压的代数和: Pq=Pi十Pb 全压代表 l m3气体所具有的总能量。
若以大气压为计算的起点,它可以是正值,亦可以是负值。
机外余压的概念一般来自厂商样本样本上所提供的机外余压一般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样本除了提供机外静压值外,一定会提供机外余压值,反倒是机外静压并不一定都有。
关于机外余压到底是机外全压还是机外静压?是机外全压。
写机外静压是测试时通常把动压看为0。
可见,机外余压的概念并非一个标准性概念,但必然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机外余压的概念一般来自厂商样本样本上所提供的机外余压一般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样本除了提供机外静压值外,一定会提供机外余压值,反倒是机外静压并不一定都有。
关于机外余压到底是机外全压还是机外静压?是机外全压。
写机外静压是测试时通常把动压看为0。
可见,机外余压的概念并非一个标准性概念,但必然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
比如:特灵中央空调样本简介就有:注:制冷量是在室外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19℃,名义风量不测得。
制热量是在室外干球温度7℃/湿球温度6℃,室内干球温度20℃,名义风量下测得。
名义风量是指室内风机在高速档,机外余压为0帕时的风量。
制热量数据不包括电加热的热量。
机外余压是指实际风量为名义风量的80%时室内机组可提供的机外余压。
噪音测试标准:JB/T4330-1999。
机外余压反映出风机所能达到的送风能力,风机由于经过轮轴及箱体要损失一部分动能克服静压,故称为机外的余压。
静压动压全压关系

静压动压全压关系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全压=静压+动压,对于风机来说,全压=出口全压-入口全压(一般为负值)。
入口处的静压主要用来克服风机入口前的阻力和转化为风机入口前的动压。
他们提供的设备的静压应该是为了保证设备吸风口处的风速(风量)而确定一个所需的值,这个值用来克服设备吸风口处的局部阻力和转化为吸入的空气动能,当在接入设备处的静压值越大,用来克服入口处的阻力和转化为入口处动能的能量就越大,抽风量就越多,入口处的风速就越大。
万向臂内的静压如果是用来送风就是正的,用来抽风就是负的,根据前面所述,这个静压就是用来克服入口/出口的阻力和转化为入口/出口空气的动能。
他的全压就是静压+动压这就没有什么好思想的。
所以,他们提供了设备静压,选风机时应该是把(全管道阻力+所需的静压)数值之和来确定风机的全压。
静压、动压、全压在选择空调或风机时,常常会遇到静压、动压、全压这三个概念。
根据流体力学知识,流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所垂直力称为压力。
当空气沿风管内壁流动时,其压力可分为静压、动压和全压,单位是 mmHg或 kg/m2或 Pa,我国的法定单位是 Pa。
a. 静压(Pi)由于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称为静压。
计算时,以绝对真空为计算零点的静压称为绝对静压。
以大气压力为零点的静压称为相对静压。
空调中的空气静压均指相对静压。
静压高于大气压时为正值,低于大气压时为负值。
b. 动压(Pb)指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只要风管内空气流动就具有一定的动压,其值永远是正的。
c. 全压(Pq)全压是静压和动压的代数和: Pq=Pi十Pb 全压代表 l m3气体所具有的总能量。
若以大气压为计算的起点,它可以是正值,亦可以是负值。
全压=静压+动压动压=*空气密度*风速^2余压=全压-系统内各设备的阻力比如:空调机组共有:回风段、初效段、表冷段、中间段、加热段、送风机段组成,各功能段阻力分别为:20Pa、80Pa、120Pa、20Pa、100、50Pa,机内阻力为290Pa,若要求机外余压为500Pa,刚送风机的全压应不小于790Pa,若要求机外余压为1100Pa,刚送风机的全压应不小于1390Pa,高余压一般为净化机组,风压的大小与电机功率的选择有关。
静压动压全压关系

全压=静压+动压,对于风机来说,全压=出口全压-入口全压(一般为负值)。
入口处的静压主要用来克服风机入口前的阻力和转化为风机入口前的动压。
他们提供的设备的静压应该是为了保证设备吸风口处的风速(风量)而确定一个所需的值,这个值用来克服设备吸风口处的局部阻力和转化为吸入的空气动能,当在接入设备处的静压值越大,用来克服入口处的阻力和转化为入口处动能的能量就越大,抽风量就越多,入口处的风速就越大。
万向臂内的静压如果是用来送风就是正的,用来抽风就是负的,根据前面所述,这个静压就是用来克服入口/出口的阻力和转化为入口/出口空气的动能。
他的全压就是静压+动压这就没有什么好思想的。
所以,他们提供了设备静压,选风机时应该是把(全管道阻力+所需的静压)数值之和来确定风机的全压。
静压、动压、全压在选择空调或风机时,常常会遇到静压、动压、全压这三个概念。
根据流体力学知识,流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所垂直力称为压力。
当空气沿风管内壁流动时,其压力可分为静压、动压和全压,单位是 mmHg或 kg/m2或 Pa,我国的法定单位是 Pa。
a. 静压(Pi)由于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称为静压。
计算时,以绝对真空为计算零点的静压称为绝对静压。
以大气压力为零点的静压称为相对静压。
空调中的空气静压均指相对静压。
静压高于大气压时为正值,低于大气压时为负值。
b. 动压(Pb)指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只要风管内空气流动就具有一定的动压,其值永远是正的。
c. 全压(Pq)全压是静压和动压的代数和: Pq=Pi十Pb 全压代表 l m3气体所具有的总能量。
若以大气压为计算的起点,它可以是正值,亦可以是负值。
全压=静压+动压动压=0.5*空气密度*风速^2余压=全压-系统内各设备的阻力比如:空调机组共有:回风段、初效段、表冷段、中间段、加热段、送风机段组成,各功能段阻力分别为:20Pa、80Pa、120Pa、20Pa、100、50Pa,机内阻力为290Pa,若要求机外余压为500Pa,刚送风机的全压应不小于790Pa,若要求机外余压为1100Pa,刚送风机的全压应不小于1390Pa,高余压一般为净化机组,风压的大小与电机功率的选择有关。
关于风机静压、动压、全压、余压的概念

关于风机静压、动压、全压、余压的概念整理人:李志波仅供参考a. 静压(Pi)由于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称为静压。
计算时,以绝对真空为计算零点的静压称为绝对静压。
以大气压力为零点的静压称为相对静压。
空调中的空气静压均指相对静压。
静压是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势能,是一种力,它的表现将气体压缩、对管壁施压。
管道内气体的绝对静压,可以是正压,高于周围的大气压;也可以是负压,低于周围的大气压。
b. 动压(Pb)指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只要风管内空气流动就具有一定的动压。
动压是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动能,也是一种力,它的表现是使管内气体改变速度,动压只作用在气体的流动方向恒为正值。
c. 全压(Pq)全压是静压和动压的代数和:Pq=Pi十Pb 全压代表单位气体所具有的总能量。
若以大气压为计算的起点,它可以是正值,亦可以是负值。
d. 机外余压机外余压的概念一般来自厂商样本样本上所提供的机外余压一般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关于机外余压到底是机外全压还是机外静压?可以理解为机外全压,写成机外静压是测试时通常把动压看为0。
可见,机外余压的概念并非一个标准性概念,但必然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二静压是由于分子运动力产生的对壁面的压能,在流场内各点大小都一致;动压是因为流体动量形成的压能,仅在迎着来流方向存在。
这是一对理论范畴。
全压是静压和动压的总和,反应了流体的做功能力水平。
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扣除阻力损失后,静压和动压会相互转化。
并不是不变的。
机外余压是风机克服自身阻力损失后的全压值,即进出口全压差。
风机出口风速较高,动压也较大,静压相对较低;但像有的AHU出口马上就进入一个静压箱,则在静压箱内几乎所有的风机能都转化为静压了。
所以我们一般说的风机压头都是说全压,反应的是这台风机的做功能力。
说风机动压和静压都是相对场合的说法,有特定条件的。
(推荐)静压动压全压关系

全压=静压+动压,对于风机来说,全压=出口全压-入口全压(一般为负值)。
入口处的静压主要用来克服风机入口前的阻力和转化为风机入口前的动压。
他们提供的设备的静压应该是为了保证设备吸风口处的风速(风量)而确定一个所需的值,这个值用来克服设备吸风口处的局部阻力和转化为吸入的空气动能,当在接入设备处的静压值越大,用来克服入口处的阻力和转化为入口处动能的能量就越大,抽风量就越多,入口处的风速就越大。
万向臂内的静压如果是用来送风就是正的,用来抽风就是负的,根据前面所述,这个静压就是用来克服入口/出口的阻力和转化为入口/出口空气的动能。
他的全压就是静压+动压这就没有什么好思想的。
所以,他们提供了设备静压,选风机时应该是把(全管道阻力+所需的静压)数值之和来确定风机的全压。
静压、动压、全压在选择空调或风机时,常常会遇到静压、动压、全压这三个概念。
根据流体力学知识,流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所垂直力称为压力。
当空气沿风管内壁流动时,其压力可分为静压、动压和全压,单位是 mmHg或 kg/m2或 Pa,我国的法定单位是 Pa。
a. 静压(Pi)由于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称为静压。
计算时,以绝对真空为计算零点的静压称为绝对静压。
以大气压力为零点的静压称为相对静压。
空调中的空气静压均指相对静压。
静压高于大气压时为正值,低于大气压时为负值。
b. 动压(Pb)指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只要风管内空气流动就具有一定的动压,其值永远是正的。
c. 全压(Pq)全压是静压和动压的代数和: Pq=Pi十Pb 全压代表 l m3气体所具有的总能量。
若以大气压为计算的起点,它可以是正值,亦可以是负值。
全压=静压+动压动压=0.5*空气密度*风速^2余压=全压-系统内各设备的阻力比如:空调机组共有:回风段、初效段、表冷段、中间段、加热段、送风机段组成,各功能段阻力分别为:20Pa、80Pa、120Pa、20Pa、100、50Pa,机内阻力为290Pa,若要求机外余压为500Pa,刚送风机的全压应不小于790Pa,若要求机外余压为1100Pa,刚送风机的全压应不小于1390Pa,高余压一般为净化机组,风压的大小与电机功率的选择有关。
2016新编全压、静压、动压和余压

全压、静压、动压和余压在选择空调或风机时,常常会遇到静压、动压、全压这三个概念。
根据流体力学知识,流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所垂直力称为压力。
当空气沿风管内壁流动时,其压力可分为静压、动压和全压,单位是 mmHg或 kg/m2或 Pa,我国的法定单位是 Pa。
全压(Pq):平行于风流,正对风流方向测得的压力为全压;全压可以通过传感器直接测得。
全压是静压和动压的代数和: Pq=Pi十Pb 全压代表单位气体所具有的总能量。
若以大气压为计算的起点,它可以是正值,亦可以是负值。
动压(Pb) =0.5*空气密度*风速^2,指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只要风管内空气流动就具有一定的动压。
动压是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动能,也是一种力,它的表现是使管内气体改变速度,动压只作用在气体的流动方向恒为正值。
静压(Pi):由于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称为静压。
计算时,以绝对真空为计算零点的静压称为绝对静压。
以大气压力为零点的静压称为相对静压。
空调中的空气静压均指相对静压。
静压高于大气压时为正值,低于大气压时为负值。
静压是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势能,是一种力,它的表现将气体压缩、对管壁施压。
管道内气体的绝对静压,可以是正压,高于周围的大气压;也可以是负压,低于周围的大气压。
余压=全压-系统内各设备的阻力,比如:空调机组共有:回风段、初效段、表冷段、中间段、加热段、送风机段组成,各功能段阻力分别为:20Pa、80Pa、120Pa、20Pa、100、50Pa,机内阻力为290Pa,若要求机外余压为500Pa,刚送风机的全压应不小于790Pa,若要求机外余压为1100Pa,刚送风机的全压应不小于1390Pa,高余压一般为净化机组,风压的大小与电机功率的选择有关。
一般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余压,高余压并不都是好事。
空调机组或新风机组常将风机装在最后,风机出口风速高,动压高,静压小,工程中常在出口处加装消声静压箱,降低动压,增加静压,同时起均流、消声作用。
风机静压,全压,动压

风机静压、动压、全压、余压的概念[字号:大中小] 2014-08-09 阅读次数:19a. 静压(Pi)由于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称为静压。
计算时,以绝对真空为计算零点的静压称为绝对静压。
以大气压力为零点的静压称为相对静压。
空调中的空气静压均指相对静压。
静压是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势能,是一种力,它的表现将气体压缩、对管壁施压。
管道内气体的绝对静压,可以是正压,高于周围的大气压;也可以是负压,低于周围的大气压。
b. 动压(Pb) 指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只要风管内空气流动就具有一定的动压。
动压是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动能,也是一种力,它的表现是使管内气体改变速度,动压只作用在气体的流动方向恒为正值。
c. 全压(Pq)全压是静压和动压的代数和: Pq=Pi十Pb 全压代表单位气体所具有的总能量。
若以大气压为计算的起点,它可以是正值,亦可以是负值。
d. 机外余压机外余压的概念一般来自厂商样本样本上所提供的机外余压一般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关于机外余压到底是机外全压还是机外静压?可以理解为机外全压,写成机外静压是测试时通常把动压看为0。
可见,机外余压的概念并非一个标准性概念,但必然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二.静压是由于分子运动力产生的对壁面的压能,在流场内各点大小都一致;动压是因为流体动量形成的压能,仅在迎着来流方向存在。
这是一对理论范畴。
全压是静压和动压的总和,反应了流体的做功能力水平。
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扣除阻力损失后,静压和动压会相互转化。
并不是不变的。
机外余压是风机克服自身阻力损失后的全压值,即进出口全压差。
风机出口风速较高,动压也较大,静压相对较低;但像有的AHU出口马上就进入一个静压箱,则在静压箱内几乎所有的风机能都转化为静压了。
所以我们一般说的风机压头都是说全压,反应的是这台风机的做功能力。
说风机动压和静压都是相对场合的说法,有特定条件的。
全压静压动压的关系

全压静压动压的关系
全压静压动压是一个相互连接的三组动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同时发生作用。
全压指的是在介质中液体、气体及固体的综合性水平处的总压力,它指的是介质的实际总压力,由水头为来源,水头包括重力驱使的外
部水头,如地表升汞及内部水头,如分体压。
全压是由水的重力作用
及内部的分体压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它高低的变化随着水的上升下降
而改变。
静压指的是介质中液体、气体及固体的位置上的压强,它不会随
着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换言之,它就是流体和气体在任意给定坐标点
处的压强大小。
在讨论静压变化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压强对对象的影响。
动压指的是介质中液体、气体及固体的流动性能受到的压力,它
指的是流体和气体在压缩及拉伸过程中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它实际上
是一种力的作用,它的变化随着流速的改变而改变。
全压、静压和动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作用,彼此影响。
它们一起控制着流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也控制着气体流动状态。
只有全压、静压和动压三者有着协调的工作,才能确保系统流体平稳、易控及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压---动压---全压---余压"的关系
a. 静压(Pi) 由于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称为静压。
计算时,以绝对真空为计算零点的静压称为绝对静压。
以大气压力为零点的静压称为相对静压。
空调中的空气静压均指相对静压。
静压高于大气压时为正值,低于大气压时为负值。
b. 动压(Pb) 指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只要风管内空气流动就具有一定的动压,其值永远是正的。
c. 全压(Pq) 全压是静压和动压的代数和: Pq=Pi十Pb 全压代表 l m3气体所具有的总能量。
若以大气压为计算的起点,它可以是正值,亦可以是负值。
机外余压的概念一般来自厂商样本样本上所提供的机外余压一般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样本除了提供机外静压值外,一定会提供机外余压值,反倒是机外静压并不一定都有。
关于机外余压到底是机外全压还是机外静压?是机外全压。
写机外静压是测试时通常把动压看为0。
可见,机外余压的概念并非一个标准性概念,但必然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机外余压的概念一般来自厂商样本样本上所提供的机外余压一般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样本除了提供机外静压值外,一定会提供机外余压值,反倒是机外静压并不一定都有。
关于机外余压到底是机外全压还是机外静压?是机外全压。
写机外静压是测试时通常把动压看为0。
可见,机外余压的概念并非一个标准性概念,但必然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
比如:特灵中央空调样本简介就有:注:制冷量是在室外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19℃,名义风量不测得。
制热量是在室外干球温度7℃/湿球温度6℃,室内干球温度20℃,名义风量下测得。
名义风量是指室内风机在高速档,机外余压为0帕时的风量。
制热量数据不包括电加热的热量。
机外余压是指实际风量为名义风量的80%时室内机组可提供的机外余压。
噪音测试标准:JB/T4330-1999。
机外余压反映出风机所能达到的送风能力,风机由于经过轮轴及箱体要损失一部分动能克服静压,故称为机外的余压。
要确认此余压,需要计算的是最不利环路的压损值。
1、简单的说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动压与静压是可以自由转换的,动压决定速度的大小、静压决定风量的多少,动压速度的实现需要静压做后盾支持,它们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2、就最简单的单管路风管系统而言,从风机出口至系统末端动压是梯度递减的过程而静压是梯度递增的过程,所以有系统首端风量小末端风量大的现象。
3、关于实际应用中发上的现象大家可以参看《请教一个常见的问题》。
xiongzhouyu版主解答也很精彩!
4、因此就《请教一个常见的问题》该现象还同时说明一点:尽管首端动压大,但由于静压过小,基本与周围环境压力相当,风口无法压出额定设计风量,动压无法实现它的速度。
至于末端大家可同理类推分析。
全压=静压+动压
静压于物理的密度有关
动压=0.5*空气密度*风速^2
余压=全压-系统内各设备的阻力
我有一个比较土的理解方式。
静压转变为动压,是靠挤出去,挤出去的速度。
动压转换为静压,靠挡住,让风无路可走。
克服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的都是静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