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 课件

合集下载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课件》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课件》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CH3OH:λmax=183 nm 、CH3NH2:λmax=213 nm 但是大多数吸收峰λmax小于200nm。
C. π→π*:发生在近紫外线区 ~200nm
CH2=CH2:λmax=165 nm 、CH≡CH:λmax=173 nm 但是随着共扼体系的增大或杂原子的取代, λmax向长波移 动;εmax≥104,是强吸收带。
4.E带:由苯环环形共轭系统的π→ π*跃迁产生 ✓ 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 • E1 180nm εmax>104 (常观察不到) • E2 200nm εmax=7000 强吸收 • 苯环有发色团取代且与苯环共轭时,E2带与K带合并
一起红移(长移)
影响吸收带位置的因素:
主要是溶剂极性对λmax的影响; n-π*跃迁:溶剂极性↑,λmax↓蓝移 π-π*跃迁:溶剂极性↑ ,λmax↑红移 对吸收光谱精细结构影响 溶剂极性↑,苯环精细结构消失
共轭体系增长,λmax↑→红移,εmax↑
C. 羰基化合物: n →π* (R 吸收带)、n→ σ*、 π→π*
醛、酮: n →π* λmax~ 270~300 nm ε max~10-20
羧酸及其衍生物: n →π* 存在助色团:-OH、-OR、-NH2、-Cl
形成 n →π共轭, π轨道能量降低,π* 轨道能量升高 n 轨道能量不受影响,因此 n→π* 蓝移 λmax~210nm
减色
λ
2.3.3 吸收带类型和影响因素
吸收带:相同跃迁类型所产生的吸收峰。
1.K带:由共轭双键的π→ π*跃迁产生 (—CH=CH—)n,—CH=C—CO—
• λmax 217~280nm,εmax>104 • 共轭体系增长,λmax↑→红移,εmax↑ • K 吸收带是共轭分子的特征吸收带,可用于判断共

《现代仪器分析》幻灯片PPT

《现代仪器分析》幻灯片PPT

二、制备方法 1.固体样品
a. 压片法
固体样品常采用压片法,取试样0.5~2mg样 品与100~200mg枯燥的KBr粉末在玛瑙研钵中 混匀,充分研细至颗粒直径小于2.5μm,用不 锈钢铲取70~90mg放入压片模具内,在压片机 上用5~10×107 Pa 压力压成透明薄片,即可用 于测定。
b 糊剂法
官能团定性是根据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的特征基团频率来检定物质含有哪些基团, 从而确定有关化合物的类别。
构造分析或称构造剖析,那么需要由 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并结合其它实验资料 〔如相对分子量、物理常数、紫外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来推断有关化合
红外光谱进展定性分析的一般过程:
1.试样的别离和精制 试样不纯会给光谱解析带来困难,
§7-6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 部因素。内部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 外部因素
试样状态、测定条件的不同及溶剂极性的影响等外 部因素都会引起频率位移。如C=O :一般气态时C=O 伸缩振动频率最高,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次之,而液 态或固态的振动频率最低。
同一化合物的气态和液态光谱或固态光谱有较大的 差异,因此在查阅标准图谱时,要注意试样状态及制 样方法等。
5.空间效应:由于空间障碍,使某些共轭受到限制时,吸 收波数会变得较高。
1,3,5-三甲基苯甲醛:1680, 1,3,5-三甲基苯甲酮:1700. 6.环的张力:环的张力大,会使相连的基团频率增大。 环己酮:1715 , 环戊酮: 1745 ,环丁酮: 1775.
§7-7红外吸收光谱定性分析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大致可分为官能 团定性和构造分析两个方面。
6.推测根构造据频率位移及指纹信息,考虑 邻近基团的性质的连接方式。

现代仪器分析课件.ppt

现代仪器分析课件.ppt
09:57:50
二、仪器分析发展和作用
role and development of instrument analysis
20世纪40年代后: 仪器分析的大发展时期,确立了仪器分析的地位; 原因: (1)物理学+电子技术+精密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 (2)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动力,连续化大生产的迫 切需要); 分析化学 =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通过最佳的物理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
结束
09:57:50
现 代 仪 器 分 析 课 件
09:57:50
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
第一节 概述
generalization
一、 概述
generalization
二、仪器分析的发展和 作用
role and development of instrument analysis
09:57:50
一、概 述
理论
技术
对技术
09:57:50
分析化学六面体
09:57:50
09:57:50
09:57:50
内容选择
第一节 仪器分析概述 generalization 第二节 仪器分析分类与发展 clas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strument analysis 第三节 课程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 main content and learning methods of the course
generalization
分析化学是人们用来认识、解剖自然的重要手段之一; 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的组成、形态、结构等信息及 其相关理论的科学; 分析化学是化学中的信息科学; 分析化学的发展促进了分析科学的建立; 分析化学的发展过程是人们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 释世界的过程; 20世纪40年代前:分析化学=化学分析; 越来越多的问题化学分析不能解决: 快速、实时检测方法? 痕量分析方法?结构确定?

《现代仪器分析》课件

《现代仪器分析》课件
《现代仪器分析》PPT课 件
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前沿的科学技术,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对样品 进行分析和测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课程简介
介绍《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包括仪器使用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巧和数据分析方法。
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
1 仪器选择
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选 择适合的仪器,如质谱 仪、色谱仪等。
环境样品测试
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分析和 检测,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
药物分析
对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分 析和评估,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和可靠性。
结论与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 践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和 化学原理,理解分析手 段和方法。
3 仪器操作
学习正确使用和操作仪 器,保证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质谱技术
通过质谱设备,对样品中的 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 科学等领域。
光谱技术
利用不同波长的光与物质相 互作用的特性进行分析,如 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
数据分析与处理
1
数据获取
通过仪器获得样品分析的原始数据,包括光谱图、质谱图等。
2
数据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信号提取和数据变换等处理,以获得有用的信息。
3
数据解释
根据分析结果和相关背景知识,对数据进行解释和评估。
案例分析
化学分析
通过现代仪器对化学反应和反 应产物进行分析,帮助解决实 际问题。
色谱技术
通过分离样品中的化合物, 达到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目的, 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现代仪器分析ppt课件

现代仪器分析ppt课件
现代仪器分析
主要参考书及学术刊物
1. 刘约权等,《现代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朱明华,《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1993 3.史景江等,《色谱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 4.清华大学,《现代仪器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 5.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alytical Chemistry 6.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7.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 8.中国化学会,色谱 9.中国分析测试学会,分析测试学报
现代仪器分析的教学定位
现代仪器分析法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必须掌 握的关键手段。现代仪器分析课程在化学,化工材 料化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内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 位,是基础主干课程之一;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也是 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科学等相 关学科和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的主要内容。本课程的 学习对象是学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 分)、有机化学及部分物理化学等先行课程,且具 备一定高等教学,普通物理学基础的化学学科的大 学高年级学生或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和专业的低年 级研究生。
4. 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在学 习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要能进一 步的深化和实践,拓宽知识,掌握新方法、 新技术,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
讲授部分(2学分,40学时):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8学时)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6学时) 第四章 质谱分析(4学时)
2. 要将各种仪器分析方法之间区别与联系加以比 较、归纳进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光、电、 色、质四大块,四大块中某些化学基本知识有一定的 联系,但它们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具有本质上的不 同,应该深刻的加以区别。而光、电、色、各块中均 包含各种方法,虽然各方法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差异, 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有许多共同点,学习时要 很好地将各种方法从原理、特点、仪器设备到应用等 各方面加以比较和归纳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ppt课件

现代仪器分析ppt课件
29
热噪声(Thermal, or Johnson, noise)
属于白噪音(white noise),由元器件中电子或电荷 受热激发所产生的噪音信号。由于荷电粒子受激的随 机性和周期性,因而会导致电荷的不均一,进而使读 出的信号发生波动。只有在绝对零度时,该噪音才会 消失。
当电阻R,T,则N。(如UV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在77K时,其噪音下降一半左右;此外,减少带宽,可 降低噪音,但同时也会延长响应时间,并降低测定的 可靠性。
现代仪器分析
主讲:
1
尹洪宗简介:
南开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 教授,化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金纳米材料的光谱特性研究、散射光谱研究以及
稀土元素配合物及其荧光研究。 在《化学学报》、《分析化学》、 《Anal. Lett.》 、
《Talanta》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16篇 办公室:文理大楼707 电话:8249248 E-mail: hzyin@
分析灵敏度 k / s
优点:当仪器信号放大时,k 值增加,灵敏度提高;
但此时 s 也相应增加,从而一定程度地保证了 灵敏度恒定;
缺点:s 与浓度有关,即灵敏度随浓度而变化!
21
2)检测限(Detection limit, DL)
检测限:在已知置信水平,可以检测到的待测物的最 小质量或浓度。它和分析信号(Signal)与 空白信号的波动(噪音, Noise)有关,或者 说与信噪比(S/N)有关。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
从原理看 根据化学反应计量 根据物质的物理或者物理化
关系
学性质、参数及变化规律
从仪器看 简单玻璃仪器
较复杂特殊的仪器
从操作看 从试样看 从应用看
多为手工操作、较 复杂

现代仪器分析 PPT

现代仪器分析 PPT
※ 在单纯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内部引入磁性过渡金属 离子可以获得独特光、电、磁性质。
CdSe:Co纳米晶的XRD表征
特征衍射峰对应着CdSe的(111)、(220)和(311)晶面 立方闪锌矿结构,尺寸约为4.4 nm。
CdSe:Co纳米晶的TEM、HRTEM和EDS表征
掺杂与未掺杂纳米晶粒径相当,约为4±0.5 nm 6.91 keV处出现Co的特征峰
ECL生物传感器实验条件的优化
HRP固定时间:2 h
BCP温育时间:10 min
ECL生物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检测线性范围:1.0×10-10 M ~ 1.0×10-6 M,检测限:4×10-11 M。
实际样品分析
对含有不同浓度H2O2的雨水、消毒剂和隐形眼镜药水三种实际样品进行了分析
a RS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n=3). b samples diluted 108 times.
ECL生物传感器组装及检测示意图
SiO2@CdS/DNA复合材料的表征
a: SiO2 b: SiO2@CdS c: SiO2@CdS/DNA
UV:470 nm CdS NCs 260 nm DNA
TEM:大量CdS NCs成功 的修饰在SiO2粒子
ECL: 信号增强了约7倍
K-掺杂石墨烯的表征
绝缘效应对ECL的影响
a:CdS c:after BCP
b:BSA blocking d:without HRP
绝缘覆盖层的形成大
大 抑 制 了 K2S2O8 向 电 极表面的迁移速率, 使
ECL信号显著降低
ECL生物传感器的表征
AFM: 生物催化沉淀反应的发生形成一个覆盖层 EIS: 绝缘层能够有效的阻碍氧化还原探针向电极表面的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液相色谱仪器
梯度洗脱装置
在进行分配比变化范围宽的复杂样品的分离时,经常 会碰到前面的一些成分分离不完全,而后面的一些成 分分离度太大,且出峰很晚和峰型较差。为了使保留 值相差很大的多种成分在合理的时间内全部洗脱并达 到相互分离,往往要用到梯度洗脱技术。
HPLC的梯度洗脱是指流动相梯度,即在分离过程 中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或浓度。 高压梯度 ①线性梯度; ②阶梯梯度 低压梯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组成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
1.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有 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见光区:钨灯作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围在350~1000 nm。 紫外区:氢、氘灯。发射160~375 nm的连续光谱。
2.单色器
5. 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检流计、数字显示、微机进行 仪器自动控制和结果处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定义:
根据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 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 被测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与分子吸收
相同点:都属吸收光谱,遵守比尔定律。 不同点:吸光物质状态不同(分光光度法:溶液中 的分子或离子;AAS:气态的基态原子);分子吸 收为宽带吸收(带状光谱),而原子吸收为锐线 吸收(线光谱)。
色谱峰
描述色谱峰三种参数
峰高(或峰面积)—— 峰的大小 区域宽度 保留值 —— 峰的形状 —— 峰的位置 (时间t、体积v)
高斯分布曲线
色谱流出曲线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1.样品含最少组分(峰个数)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3.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4.根据色谱峰的位置和区域宽度可对色谱柱效 能进行评价
T = I t/ I0
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
A = -lg T
吸光系数的几种表示方法
A bC
C ---mol / L ε---摩尔吸光系数 L ·mol –1 ·cm -1
A abC
C--g / L a---吸光系数 L ·g –1 ·cm -1
A
1% E1cmbC
C--g / 100 mL E1%1cm---比吸光系数 100mL ·g–1 ·cm -1
出体积)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这种曲线即称为色谱流
出曲线,也称色谱图。
R——f (t, V) 二、色谱流出曲线构成:由基线和色谱峰组成。 基 线:指仅有流动相通过而没有待测物,检测器响应信号随 流出时间的变化,稳定的基线应是一条水平直线。 色谱峰:在基线上突起的部分,它是由引入流动相中被测物引 起的。
、 a、 E1%1cm之间的相互换算:
E
1% 1cm
10 a 10

M
•摩尔吸光系数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 mol/L、液层厚度为 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吸光系数a(L· g-1· cm-1)相当于浓度为1 g/L、液层厚度为 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比吸光系数指物质的质量分数为1%,液层厚度为1cm时该 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l)归一化法 归一化法是气相色谱中常用的一种定量方法。应 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试样中各组分必须全部流 出色谱柱,并在色谱图上都出现色谱峰。当测量参 数为峰面积时,归一化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Ai为组分i的峰面积,fi为组分i的定量校正因子。 归一化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如进样量、载气流速 等变化时对结果的影响较小。 适合于对多组分试样中各组分含量的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精密度 S Sr 标准曲线 线性范围 准确度 E Er
选择性
灵敏度
检出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根据物质分子对 200 ~ 760nm 这一范围的光的吸收特性建
立起来的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 吸收峰:曲线上吸光度最大的地方,它所对应的波长称最大吸收 波长(λmax)。 • 谷:峰与峰之间吸光度最小的部位,该处的波长称最小吸收波长 (λmin)。 • 肩峰(shoulder peak):在一个吸收峰旁边产生的一个曲折。 • 末端吸收(end absorption):只在图谱短波端呈现强吸收而不 成峰形的部分。
1.吸收峰
2.谷
3.肩峰
4.末端吸收
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
A=-lg(It/I0)= εb c
式中A: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 c: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mol· L-1;
ε :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 mol-1· cm-1;
透光率T : 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气相色谱检测器
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浓度型检测器 和质量型检测器两种:
(l)浓度型检测器 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 浓度瞬间的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组分的浓 度成正比,与单位时间内组分进入检测器的质量 无关。如热导检测器TC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
(2)质量型检测器 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 入检测器的速度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单位 时间内进入检测器某组分的量成正比。如火焰离 子化检测器FID和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等。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主要干扰有物理干扰、化学干扰、 电离干扰、光谱干扰和背景干扰等。
色谱法的分类
按流动相所处的状态分类
气相色谱 --- 用气体作流动相
气—固色谱 气—液色谱 液相色谱 --- 用液体作流动相 液—固色谱 液—液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坐标,流出时间(或流
Ai fis 100% Ai fis
=140×0.96/(140×0.96+120×0.97+105×0.98)=38.0%
同理,求出邻二甲苯wi=32.9% 间二甲苯wi=29.1%
HPLC与气相色谱
1. 使用范围不同 2. 流动相作用不同
3. 色谱柱不同
4. 检测器不同
评价色谱柱效能的两个参数 H、 n
分离度
意义: 分离度是色谱图中相邻两峰分离程度的量度
R=0.8:两峰的分离程度可达89%; R=1:分离程度98%;
R=1.5:达99.7%(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准)。
通常用Rs = 1.5 作为相邻两色谱峰完全分开的指标
R=0.75
R=1
R=1.5
HPLC分离类型与原理
根据所使用的流动相和固定相的极性程度,将 其分为正相分配色谱和反相分配色谱。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任
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3. 样品室
样品室放置各种类型的吸收池 (比色皿)和相应的池架附件。吸 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 在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 般用玻璃池。
4. 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 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常用的 有光电池、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基本性能?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 和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 •光源的功能是发射被测元素的特征共振辐射。 •原子化系统的功能是提供能量,使试样干燥、蒸发 和原子化。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所需要的共振吸收线分离出来。 •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进行显示和记录 结果。
正相分配色谱normal phase:采用流动相的 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它适用于极性化合物 的分离。其流出顺序是极性小的先流出,极性 大的后流出。 反相分配色谱reverse phase:采用流动相的 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它适用于非极性化合 物的分离,其流出顺序与正相色谱恰好相反。
高效液相色谱仪器
某一溶液在测量波长下透光率值为0.100. (a)该溶液的吸光度是多少? (b)如果该溶液的浓度是0.02g/L,并在1CM的比色皿中测量透光率, 在测定波长下,该化合物的比吸收系数是多少? (c)如果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100,它的摩尔吸光系数是多少? (d)计算该溶液在5CM的比色皿中所预期的透光度?
5. 样品制备性能不同
质谱表达方式
1. 质谱图 2.质谱表
正戊烷的电子轰击电离质谱表
m z
相对强 度/%
m z
相对 强度 /%
正癸烷的质谱图
15 26 27 28 29 30 39 40
3.2 2.8 35 4.3 30 1.7 12 1.3
41 42 43 44 57 58 72 73
50 68 100 3.5 15 1.1 9 0.5
气相色谱固定相
载体类型
可分为硅藻土和非硅藻土两类。
红色担体是将硅藻土与粘合剂在900℃煅烧后,破碎过 筛而得,因铁生成氧化铁呈红色,故称红色载体。它 适宜于分析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 白色担体是将硅藻土与20%的碳酸钠(助熔剂)混合 煅烧而成,它呈白色、比表面积较小、吸附性和催化 性弱,适宜于分析各种极性化合物。
例:已知混合物中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的峰面积和校正因子见下表 ,
死时间为0.5min,用归一化法测定混合物中的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
的含量。
乙基苯 保留时间 3.00 邻二甲苯 5.00 间二甲苯 9.00
A (mV·min)
fis
140
0.96
120
0.97
105
0.98
解:乙基苯
i
原子化系统
原子化器的功能是提供能量,使试样干燥、 蒸发和原子化。入射光束在这里被基态原子 吸收,因此也可把它视为“吸收池”。 常用的原子化器有火焰原子化器(原子 化效率低)和非火焰原子化器(原子化效率 较高)。相应的原子化方法有火焰原子化法 和非火焰原子化法。
石墨炉原子化器结构(原子化效率高)
石墨炉的基本结构包括:石墨管、炉体(保护气系 统)、电源等三部分组成。 一次分析过程是经历干燥、灰化、原子化和净化等四个 阶段。
主要部件(main assembly of HPL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