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总体规划纲要

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纲要一、引言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本总体规划纲要,以指导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梦想,建设经济强、环境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2.原则: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可持续性、公平公正。
三、经济发展1.制定城市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
2.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培育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
3.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竞争力。
四、城市规划1.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和公共设施。
2.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更新。
五、环境保护1.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
2.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加强园林绿化和生态保护,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六、交通建设1.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2.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
3.鼓励绿色出行,减少污染排放。
七、社会事务1.推动城市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
3.加强文化事业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八、城市管理1.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和建筑监管,规范城市建设行为。
2.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3.强化城市安全管理,加强公共安全防控。
九、社会参与1.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市规划和管理。
2.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合作,关心市民意见和需求。
十、总结本总体规划纲要是指导城市发展的重要文件,为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梦想,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可持续性、公平公正的原则,全力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建设、社会事务、城市管理和社会参与的各个方面工作。
通过持续努力,我们相信未来的城市将变得更加美好、宜居。
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纲要阶段

− 埔岭汽车工业园:三明与永安按 照税收4:6分成;
• 基础设施
− 三明沙县机场: 近期4C,远期 4D;设计年旅客吞吐量43万人 次,货邮吞吐量5584吨。
− 在建三沙东部通道 − 碧湖生活垃圾处理场
• 服务设施
− 三明到沙县公交
金沙园
沙县机场
小蕉
海西物流园 快速通道
384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69
57
50
248 131 126
43
232 180
79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荆西
主城区
小结
面对海西赋予历史使命,面对重大设施落地 带来的开放性区域竞争新格局和市域空间的重 构,从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中心城 市一体化发展和城市用地扩张的趋势来看,三明 的发展轨迹出现显著的变化,山地城市的空间困 境日益加剧。
• 全市面积22959平方公里,辖2 区1市9县。市区面积1196平方 公里;
• 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264万人, 城镇人口117.2万人,城镇化率 44.4%。市区常住人口40.1万 人,城镇人口34.5万人;
• 2009年三明市GDP为800.24亿 元,居全省第六位;人均GDP 约为3.03万元,居全省第三位。
GDP(亿元)
总人口(万人)
人均GDP(元)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00
GDP(亿元)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6-2030年)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4)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2)第四章城市规划区规划 (38)第五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43)第六章中心城区住区建设规划 (54)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7)第八章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64)第九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73)第十章中心城区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82)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4)第十二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94)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规划 (101)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4)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绿地布局与景观系统规划 (111)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115)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规划 (119)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建设时序规划 (121)第十九章规划实施保障 (123)第二十章附则 (126)附表 (127)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06版总规)自2010年批准实施以来,赣州市城市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若干意见》出台,赣州市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面临新的宏观发展环境;二是行政区划调整,近年来南康、赣县相继撤市(县)设区,中心城区面积扩大,亟需加快将南康区、赣县区纳入中心城区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三是重大设施和平台的建设,黄金机场扩建、昌赣深高铁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赣州综保区、赣州高新区、赣州港(铁路口岸)等重大产业平台的建设,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同时,新时期国家提出一系列新的城乡规划发展理念和要求,为推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统筹安排城乡空间布局,指导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省政府批准,赣州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特编制《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12号);《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19号);《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44号);《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45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
(完整版)纲要: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第1章总则 (3)第2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4)第3章城市性质 (6)第4章城市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7)第5章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其对策 (8)第6章市域资源保护与利用 (9)第7章城市发展结构与用地布局 (11)第8章城市住区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 (15)第9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7)第10章城市工业和仓储用地规划 (21)第11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3)第12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25)第13章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28)第14章城市景观风貌与历史保护规划 (30)第15章城市旅游规划 (32)第16章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3)第17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39)第18章城市防灾规划 (41)第19章主城区规划指引 (43)第20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51)第21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53)第22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54)第23章附则 (56)附录一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56)附录二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58)附录三城市主要道路一览表 (60)附录四主城区公园一览表 (63)附录五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图纸目录 (65)附录六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强制性内容 (68)第1章总则第1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对珠海市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国务院“国发【2002】13号”文件及建规【2002】204号文件5、《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研究(1995年)》6、《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纲要》、《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7、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法规第3条本次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区、主城区两个层次:1、市区范围为珠海市行政辖区范围,全境约7653平方公里。
《2009-2030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纲要

一张比例尺为1:1000的《2009-2030常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图》高高地挂在墙上,市规划局局长李迪伟、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刘建武轮番给记者讲解常德中心城区的城市布局以及交通、用地、基础设施、绿地景观发展规划。
在两位城市规划专家的描绘中,未来的常德,在记者的心目中逐渐清晰起来。
任何一部城市总体规划,都要从历史、现实、未来的视角自我剖析,给自己的城市定位,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城市的灵魂是什么?城市怎样定位?未来的常德市究竟是什么样子?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眼前的这部《2009-2030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一部“两型社会”建设的宏篇巨制,是一份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宣言书。
城市概念:千年一梦“桃花源”要做就做第一,要干就得一鸣惊人。
城市最重要的特质是文化。
它既是一种文化形态,又是一种文化实体。
城市的差别,实质是文化的不同。
一座城市之所以能够延续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文化的延续。
城市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文化产品,是文化的最高表现。
城市的主体功能是文化功能。
一个城市的繁荣及其辐射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靠文化。
文化能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和可贵的风尚。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
美国著名未来学学者托夫勒说:“哪里有文化,哪里早晚就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就更快地向哪里转移。
”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就是未来的理想城市。
现代城市是以文化论输赢,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力的竞争,而且是文化力的竞争。
处于“文化沙漠”中的城市永远不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家园。
受常德市人民政府邀请,中国著名城市战略专家王志纲和他的工作室一班人来到了常德,为正在修编的常德城市规划把脉。
王志纲认为:今天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竞争说白了就是区域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
一座城市的成功发展逃脱不了三个规律:大城市要大,中城市要强,小城市要特。
而常德要大,大不过上海、北京,要强,强不过重庆、成都,怎么办?只能在“特”字上下功夫。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公示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6条城市性质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主的制造业基地,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第7条城市职能(1)中心城市职能:惠州市是珠三角东部的次中心城市,随着规划区经济实力的提高,次中心城市的地位将会进一步突出。
由于扼守珠江三角洲东部交通门户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高端位置,惠州市对博罗、龙门、惠东、河源、汕尾等地将会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和服务功能,包括商务、教育、就业、居住、旅游等方面。
(2)产业职能:惠州为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石油及化学产业集群;形成电子信息业产业集群,形成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业发展优势(如服装、毛织、运动器材、灯饰等)。
建立起旅游业产业集群。
第8条城市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一阶段:到2010年,积极推进拥有惠州产业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质量和规模,梳理和整合空间资源、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大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基础性投入,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为城市的全面腾飞提供支持。
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推进现代化建设质量,建设魅力独特、经济强盛、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协调、文化及旅游产业发达、社会文明、适宜人居的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战略地位。
远景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9条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1)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700亿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到2 02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5800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纲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对比记忆-OK

④ 合理配置城乡各项寄出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功能;
⑤ 贯彻公交优先原则,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
⑥ 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保证城市安全;
⑦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整体景观风貌,突出城市特色;
⑧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主要用词:提出**,预测、分析、研究
①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②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管制措施;
③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④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
⑤ 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
④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⑤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⑥分析城市职能Biblioteka 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⑦提出禁、限、适建区范围;
⑧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⑨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⑩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⑾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①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⑥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1划定:城市规划区;
2确定: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3提出:战略、空间管制、实施规划;
①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②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③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纲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对比记忆
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doc

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摘要)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与编制目的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出台,“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郑徐、商合杭两大高铁的建设,商丘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更加有效地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特编制《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以“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有效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城乡统筹,不断开创商丘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2006年);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年);4、《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10年);5、《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2010年);6、《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年);7、《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编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豫政文[2014]118号)》(2014年);8、《商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0年);9、《商丘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总体方案》(2013年);10、国家、河南省、商丘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4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以后。
第5条规划地位与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商丘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给合阳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2合阳矿产、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使合阳在渭北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1.3为更好地发挥合阳县城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需要编制总体规划。
2、规划指导思想立足合阳县情实际,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富县、现代农业稳县、生态旅游名县”的思路,围绕打造渭北能源生产加工基地、自然与人文休闲度假基地、涉农工业基地、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渭北绿色生态宜居新城的目标,发挥能源、旅游、交通优势,建设渭北特色经济的地域中心城市。
3、规划原则3.1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和谐城市;3.2发挥合阳优势条件,培育支柱产业,构建渭北地域特色鲜明、商贸繁荣的宜居城市;3.3立足合阳实际,遵循合理、务实、可行的方针,使总体规划适应市场经济的弹性发展需要;3.4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面状到点、线,近期到远期,使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1研究城市产业空间布局;4.2注重城乡一体化建设;4.3合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4.4优化城市空间形态;4.5完善城市基础设施;4.6提升旅游发展水平;4.7明确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5、规划期限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30年。
6、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和范围,既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
6.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合阳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
6.2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东以高速路以东200米为界,西到王(村)皇(甫庄)公路,北起知堡乡的马家村,南到金水沟,包括王村矿在内;徐水沟及红旗水库为远期的水源地,也纳入规划区。
规划区总面积约110平方公里。
7、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7.1优势条件(1)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合阳县境内含煤区约1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5%。
合阳县煤炭远景储量53亿吨,已探明可采储量16.5亿吨,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县煤炭设计产能1900万吨左右。
(2)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合阳县的旅游资源以洽川风景名胜区和梁山风景区为主,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湿地风景、梁山奇峰及丰富的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
目前县境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已初具规模,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加之旅游交通条件便利,有利于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沿黄旅游大道、秦晋黄河大桥、西禹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渭南市域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合阳旅游业在未来将有巨大的发展。
(3)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业合阳县的旱作农业在全省乃至中国北方享有盛誉,形成了苹果、粮薯、奶畜等生产基地。
目前全县已形成了恒兴果汁、黑池薯业、丹徒润联合阳公司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西侯铁路、西禹高速公路、国道108为合阳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优势,以及未来黄陵韩侯铁路、山西闻喜——合阳高速公路、合凤高速以及合阳——洽川一级公路(改建)等公路的修建为合阳未来发展创造了后发的交通优势。
7.2制约因素(1)与周边县市的产业雷同化周边县市发展迅速,特别是韩城市发展较快,其在产业项目、物资集散、商品供应等方面存在雷同及相互竞争,不同程度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2)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除主干道之外,其余道路等级低、路面差、丁字口多;给排水设施不完善,绿化景观环境较差,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等。
(3)城市功能结构不完善城市功能布局较乱,对外交通严重干扰城市,城市用地扩展受到沟和公路的影响。
(4)城市品质环境欠佳合阳历史文化悠久,但城市文化氛围、风貌特色欠佳,传统街区、古迹等没有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存在脏、乱、差现象。
(5)第三产业需要提升和加强城市作为旅游及工业的后勤服务基地,其相应的配套设施缺项,第三产业未形成合理的体系。
7.3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通过以上对合阳县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规划期内,合阳县发展战略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城镇发展为极核、两线(西禹高速、西侯铁路)为纽带、中心城市为服务基地、(合阳县城)先行、三翼联动(北部甘井载能产业园、南部路井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东部洽川休闲度假区),三点支撑(西侧王村、山阳矿、东北西卓矿、南侧安阳矿),围绕建设绿色宜居生态之城,加快三项建设(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实现四大开发(矿产、旅游、农业综合、城乡一体化),实现合阳经济全面又好又快的发展。
7.4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十二五”末,县域国内生产总值52.55亿元,年均增长12%,至规划期末,即2030年,县域国内生产总值191.41亿元,年均增长9%。
7.5城市发展目标(1)生态绿城合阳中心城区未来建成生态绿色宜居之城。
(2)商贸旺城合阳县逐步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商贸体系。
围绕提升合阳城市产业、提高合阳城市生活质量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服务业。
按照“组织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信息网络化、物流配送化、服务体系化”的要求,整合商贸、运输等行业,促进专业市场组织创新和交易方式创新。
以市场建设为先导,推进传统流通产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建设合阳商贸旺城。
(3)经济强城合阳未来工业园区建设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优化工业结构,提高经济外向度,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改造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提高合阳在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现富民强城。
建设甘井载能工业强区、路井农副产品加工强区、知堡煤化工业强区和王村煤炭开发强区,使工业园区与中心城市形成互动发展格局。
(4)旅游名城(洽川风景旅游区)洽川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名胜区以“绿色生态游”为主题,突出洽川诗经文化、黄河文化品位。
按照大旅游、大产业、树立意、高品位的思路,整合旅游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全方位、多层次拓展旅游市场。
加快洽川旅游事业发展,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洽川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升旅游业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地位。
8、县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8.1县域总人口预测现状(2008年)45.16万人;近期(2015年)48万人;远期(2030年)52万人。
8.2城镇化水平预测现状(2008年)城镇人口14.45万人,城镇化水平32.0%;近期(2015年)城镇人口21.60万人,城镇化水平45.0%;远期(2030年)城镇人口33.80万人,城镇化水平65.0%。
9、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9.1城镇体系现状合阳县辖12镇4乡,既城关镇、甘井镇、坊镇、洽川镇、新池镇、黑池镇、路井镇、和家庄镇、王村镇、皇甫庄镇、同家庄镇、百良镇、知堡乡、马家庄乡、防虏寨乡、杨家庄乡。
城关镇是县域中心城镇,洽川是旅游型城镇,王村镇、甘井镇是工贸型城镇,其它乡镇是农贸型城镇或集镇。
9.2城镇体系规划(1)撤乡并镇知堡乡并入坊镇,防虏寨乡、皇甫庄镇并入金峪镇,马家庄乡并入黑池镇,杨家庄乡并入同家庄镇,洽川镇并入洽管委。
(2)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合阳县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3级。
Ⅰ级:中心城镇:县城(包括城关镇、王村矿区和山阳矿区),规划总人口25万人。
Ⅱ级:重点城镇:6个。
规划人口规模:0.6-1.5万分别为:路井镇、甘井镇、坊镇、同家庄镇、王村镇、黑池镇Ⅲ级:一般城镇:4个。
规划人口规模:0.4-1.0万分别为:新池镇、和家庄镇、金峪镇、百良镇(3)城镇职能结构1)合阳县城为县域中心城镇,旅游服务基地,以发展循环经济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生态宜居城市;2)洽川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王村镇、路井镇、坊镇、甘井镇、金峪镇为工贸、旅游型城镇;4)黑池镇、新池镇、和家庄镇、同家庄镇、百良镇为农贸型城镇;5)山阳、安阳、西卓子为工矿点。
(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综合合阳县地理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特点,从城镇发展条件出发,规划未来城镇空间结构为“一心三轴”。
“一心”即区域中心,辐射全县范围。
“三轴”即沿国道108、西禹高速公路为全县的城镇发展主轴,沿黄河走向城镇发展次轴和西北部两镇发展次轴,带动全县城镇有序发展。
10、城市性质洽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服务基地,以发展载能循环经济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生态宜居城市。
11、城市规模11.1人口规模规划城市人口规模:2015年15.0万人,2030年25.0万人。
11.2用地规模规划城市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为14.2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5.0平方米;远期2030年为25.0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
1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北进东扩,南延西控,营造绿心,加强内整。
13、中心城市空间形态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为“两心两廊、三轴五片区”。
13.1“两心两廊”“两心”即为老城的商业服务中心、城北新区的行政文化体育中心。
“两廊”即为金水沟生态廊、西禹高速绿化景观廊13.2“三轴五片区”“三轴”分别指东西向的九龙大道、洽川大道以及南北向的凤凰路为城市的核心轴线。
“五片区”是指由九龙大道、洽川大道、金水沟分成的五个城市片区。
分别为:北部新城区、中部老城区、南部的澄合矿务局生活区、轻工业园区及王村—山阳工矿区。
14、中心城市功能结构规划合阳中心城区形成“六大功能组团”。
分别为:行政文体组团、商贸教育组团、创业园组团、城市居住组团及王村矿生活组团、山阳矿生活组团。
15、绿地规划目标总体绿化结构:一圈、两廊、三园、北林南湖。
一圈:指城市外围绿化圈;两廊:沿九龙大道、洽川大道两侧布置宽度各为30米的带状绿化;三园:指天合园、新城公园、创业公园(位于创业园西侧)。
北林南湖:北林——九龙森林公园;南湖——南湖公园。
绿地指标:规划绿地面积为355.4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为247.75公顷,人均9.91平方米。
县城绿地率达到35%以上。
16、城市基础设施规划16.1国道108城区段:规划近期走原线,远期改道金水沟西侧,北上接轻工业园区大道往北接原国道。
16.2城市道路:规划形成“七横四纵加一环”的道路系统格局。
16.3城市供水:保留现状水源,远期新增红旗水库为中心城区的主要水源。
近期利用县城东自来水厂,远期建城北自来水厂,总供水规模为6万立方米/日。
16.4城市排水: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城西污水处理厂位于西环路西侧,处理能力为2.5万立方米/日,可满足近期需求。
远期在创业园南部规划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4.5万立方米/日。
16.5城市供电:规划新建110千伏安新城变电站,规划用地1.5公顷,主变容量为2×20000千伏安。
远期规划在王村北新建火电厂一座,以超高压线路与大电网并网。
厂区占地面积为56公顷,规划容量为12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