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核糖体
细胞生物学(11 核糖体)

3 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s)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 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 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polysome 或 polyribosomes
起始复合物形成,蛋白 质的合成随即开始,此 过程称为蛋白质合成的 延伸。延伸涉及四个重 复的步骤∶①氨酰tRNA 进入核糖体的A位点; ②肽键形成;③转位;④ 脱氨酰tRNA释放。上述 四步的循环,使肽链不 断延长。在整个过程中, 需要GTP和一些延长因 子的参与
■ 终止(termination)
■ 原核生物rRNA基因及转录
2 核糖体的装配
人细胞中核糖体装配的主要过程
第三节、核糖体的功能-蛋白质的合成
1、 核糖体的功能位点
A、新掺入的氨酰tRNA (aminoacyl-tRNA )结合的位点 P、肽酰tRNA位点(peptidyl-tRNA site) E、脱氨酰tRNA(deaminoacyl-tRNA) 离开P位点到完全从核糖体释放 出来的一个中间停靠点
NORs in human chromosomes: 13\14\15\21\22
Code for (in eukaryotes): 18s, 28s, 5.8s rRNA
■ 真核生物18S、5.8S、28S rRNA和5SrRNA基因
真核生物有四种rRNA基因, 其中18S、5.8S和28S rRNA 基因是串联在一起的,每个基因被间隔区隔开, 5S rRNA 基因则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第十一章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第十一章核糖体● 核糖体是细胞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非膜性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 多聚核糖体是由多个甚至是几十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构成的,能高效的进行肽链的合成。
● 蛋白质合成是以各种氨基酸为原料,mRNA为模板,tRNA 作为“搬运工具”以及核糖体作为“装配机” 合成肽链的过程。
● RNA可能是生命起源中最早的生物大分子。
关键词:核糖体;多聚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第二节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ribosome)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功能是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高效且精确地合成蛋白质多肽链。
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存在能高效的进行肽链的合成。
一、多聚核糖体核糖体往往并不是单个独立地执行功能,而是由多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 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键的合成。
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
图11-2-1多聚核糖体二、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是以各种氨基酸为原料,mRNA为模板,tRNA 作为“搬运工具”以及核糖体作为“装配机” 合成肽链的过程。
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已比较清楚,包括3个阶段:肽链合成的起始,延伸和终止。
在起始之前还要进行氨基酸的活化(一)氨基酸的活化1. 定义氨基酸的活化是指各种参加蛋白质合成的AA与携带它的相应的tRNA结合成氨酰- tRNA的过程。
活化反应在氨酰-tRNA 合成酶的催化下进行。
2.过程活化反应分两步进行:活化:AA-AMP-E复合物的形成转移:氨酰-tRNA形成20种氨基酸中每一种都有各自特异的氨酰-tRNA合成酶。
氨酰-tRNA合成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它既能识别相应的氨基酸(L-构型),又能识别与此氨基酸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tRNA 分子;即使AA识别出现错误,此酶具有水解功能,可以将其水解掉。
这种高度的专一性保证了氨基酸与其特定的tRNA准确匹配,从而使蛋白质的合成具有一定的保真性。
细胞生物学-11_真题-无答案

细胞生物学-11(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判断题1. 核糖体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A. 正确B. 错误2. 在真核细胞内,除5S rRNA外,所有的核糖体rRNA都是在核仁区合成的。
A. 正确B. 错误3. 直径约为15nm的核糖体的亚基是通过直径为9nm的核孔运输到胞质中的。
A. 正确B. 错误4. 有丝分裂前期,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使核膜破裂。
A. 正确B. 错误5. 细胞在有充足营养条件下,从G1期进入M期。
A. 正确B. 错误6. 酵母细胞“DNA复制是否完成”控制点位于G2期,若DNA复制未完成,则细胞能进入G2期,但不能完成G2期的事件。
A. 正确B. 错误7. 中心粒和基体均不具有自我复制性质。
A. 正确B. 错误8. 细胞周期中,仅在G1/S有检验点(checkpoint)。
A. 正确B. 错误9. 有丝分裂后期开始,所有姐妹染色单体同时分裂,各单体分别向两极移动。
A. 正确B. 错误二、填空题1. 分泌性蛋白质首先在______合成,当肽链延长到80个氨基酸左右时,信号肽与______结合,肽链延长暂时停止。
2. 核糖体中各组成成分是以______键结合在一起的,其组装方式称为______。
3. 在多肽合成过程中,合成一条多肽链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取决于______,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肽来说,单位时间内所合成的各种多肽的分子数目______。
4. 细胞周期可以通过某些方式同步化,最重要的是人工细胞周期同步方法包括______和______。
5. 植物细胞没有______和星体。
其纺锤体称为无星纺锤体,后期分裂时会形成______。
6. 细胞松弛素B处理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是胞质______,结果形成______细胞。
7. 测定细胞周期各期的时间,可采用3H-TdR脉冲标记法,利用放射自显影方法,统计______占总细胞的百分数加以测定。
8. 几乎所有细胞的染色质在有丝分裂期间都是可见的,它们通过螺旋化形成高度聚缩的结构,称为______;它们在有丝分裂中期的特征,被称为______。
高一生物必修1(1-3章)试卷

高一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计50分)1.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分别是()A.糖类、水B.脂质、无机盐C.蛋白质、水D.蛋白质、纤维素2.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是()A.一个池塘中全部的草鱼B.一片枫叶林C.一个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皿上的全部生物D.一个草原上全部的动植物3.酸奶中的一个乳酸菌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层次()A.细胞B.器官C.种群D.生态系统4.淀粉、脂肪、胰岛素和DNA共有的化学元素是()A.C、H、O B.C、H、O、NC.C、H、O、N、P D.C、H、O、N、P、S5.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A.病毒和青霉菌 B.破伤风杆菌和蓝藻C.衣藻和变形虫 D.草履虫和酵母菌6.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A.核糖体和线粒体B.细胞膜和叶绿体C.内质网和中心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7.下列叙述与细胞学说不符的是()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8.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是()A.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B. 葡萄糖、淀粉、果糖C. 淀粉、脱氧核糖、乳糖D. 麦芽糖、果糖、乳糖9.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A.糖原和纤维素B.淀粉和糖原C.淀粉和纤维素D.蔗糖和淀粉10.2007年3月22日是第十五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应对水短缺”。
以下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由水是良好溶剂B.衰老细胞水分减少C.能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D.新陈代谢旺盛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11.已知一种氨基酸的R基是—CH2—OH,在这种氨基酸分子中,含有C、H、O的原子数分别是()A.3、4、7 B.3、7、3 C.7、1、4 D.4、3、712.下列用于鉴定组织中是否有脂肪存在的试剂及其颜色反应是()A.碘液、蓝色B.斐林试剂、砖红色C.苏丹Ⅲ染液、橘黄色D.双缩脲试剂、紫色1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橙黄色的脂肪滴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再加入含蛋白质的试管中,且现配现用14.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核酸15.下列物质中有的是氨基酸,有的不是,以下所有的氨基酸分子中,经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可能是()①NH2—CH2—COOH ②NH2—CH2—CH2OH③NH2—CH (C00H)—(CH2)2—COOH ④ NH2—CH2—CH2—C00HA.一肽B.二肽C.三肽D.四肽16.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微结构属于()A.低倍结构B.高倍结构C.显微结构D.亚显微结构17.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运用的原理是()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分布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分布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D.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18.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种类繁多、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的是()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不同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D.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19.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容易得到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20.在人体内能将白细胞吞噬的病菌杀死和消化分解的结构是()A.核糖体B.线粒体C.中心体D.溶酶体21.已知Mn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例如能激活硝酸还原酶。
第11章 核糖体

15
E.coli核糖体小亚单位中rRNA与r蛋白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线条表示相互作用及作用力的强(粗线)与弱(细线) (引自Alberts et al,1989)
16
16SrRNA的一级结构是非常保守的 16SrRNA的二级结构具有更高的保守性:臂环结构(stemloop structure) rRNA臂环结构的三级结构模型
100s
120s
10
对核糖体结构进行精细分析的必
要手段是:获得高质量的核糖体晶
二、核糖体的结构
体,然后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
1、对核糖体的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表明:
每个核糖体有供tRNA结合的3个位点(A、P、E),横跨大小亚
单位的结合面;
11
1、对核糖体的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表明:
每个核糖体有供tRNA结合的3个位点(A、P、E),横跨大小亚
化的rRNA进行核糖体的重组装,显示核糖体中r蛋白与 rRNA的结构关系。
₪同一生物中不同种类的r蛋白的一级结构均不相同 ₪不同生物同一种类r蛋白之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并在进化上
非常保守。
₪蛋白质结合到rRNA上具有先后层次性。 ₪核糖体的重组装是自我装配过程
13
70S核糖体的小亚单位中rRNA与全部的r蛋白关系的空间模型 对rRNA,特别是对16SrRNA结构的研究
第十一章 核糖体
第一节 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
第二节
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1
1953年Robinsin和Brown用电镜在植物细胞中发现; 1955年Palade在动物细胞中观察到;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唯一的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
由氨基酸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
细胞生物学答案10-11

答案:一.名词解释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场所,在这里进行基因复制、转录和转录初产物的加工过程,从而控制着细胞的遗传与代谢活动。
2.核被膜:位于细胞核的最外层,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界膜。
3.核纤层:紧贴内层核膜下,是一层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网络结构,它与胞质中间丝、核内骨架有密切联系。
4.核孔:内外膜常常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开口,称为核孔。
5.亲核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6.核定位序列:NLS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内含的特殊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
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序列被命名为核定位序列。
7.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呃逆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8.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特定阶段,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
9.组蛋白: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Arg和Lys 等碱性氨基酸,等电点一般在pH10.0以上,属碱性蛋白质,可以喝酸性 dDNA 紧密结合,而且一般不要求特殊的核苷酸序列。
10.非组蛋白:主要是指与特异DNA序列相结合的蛋白质,所以又称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含有较多的Asp、Glu,带负电荷,属酸性蛋白质。
11.核小体:是一种串珠状结构,由核心颗粒和连接线DNA两部分组成,通过酶消化实验建立。
12.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相对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13.异染色质:是指间期核中,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那些染色质。
14.结构异染色质:指的是各种类型的细胞中,除复制期以外,在整个细胞周期均处于聚缩状态,DNA组装比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基本没有较大变化的异染色质。
15.兼性异染色质:是指在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原来的常染色质聚缩,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变为异染色质。
细胞生物学第11章 15章习题

细胞生物学第11章 15章习题细胞生物学第11章-15章习题第一一章核糖体一、名词解释1.核糖体2。
5SrRNA基因SD3序列4多核糖体5 N端规则6蛋白酶体7核酶8肽基转移酶2。
填空1、核糖体是一种的颗粒装结构,其主要成分是和。
2、在细胞内核糖体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和。
3.蛋白质合成的初始过程非常复杂,包括一系列催化步骤。
4.每个氨基酸都可以与其对应的tRNA分子偶联形成一个。
5.包括tRNA分子的两个结合位点:P位点,它与连接多肽链延伸的tRNA分子紧密结合;,位点a,与一个氨基酸的tRNA分子结合。
6、催化肽键的形成,一般认为这个催化反应是由核糖体大亚基上的分由…调解。
7、在所有细胞中,都有一种特别的密码子aug,它携带一种特别的氨基酸,即,作为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基酸。
核糖体沿着mRNA前进,这需要另一个延伸因子,需要水解。
当核糖体遇到终止代码(,)时,延长结束,核糖体和新合成的多肽被释放。
翻译的最后一步叫做,需要一系列因素。
三、选择题1.核糖体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的沉降系数分别为()a.30s和50sb,40s和60sc 50s,60sd 70s和80s2,核糖体的e位点为()。
a.真核mrna加工位点b.trna离开原核生物核糖体的位点c.核糖体中受ecori限制的位点d.电化学电势驱动转运的位点3、真核起始因子eif-3的作用是()。
a、帮助形成亚单位起始复合物(eIF-3,GTP,met-tRNA,40s)B.帮助亚单位起始复合物(三元复合物,40s)与mRNA 5'端C结合。
如果与40s亚单位结合,防止40s与60s亚单位D结合。
与mRNA 5'端帽结构结合以解锁二级结构4。
以下哪种配合物不是初始反应的产物?()a.gtp+pib、atp+pic。
起始因子D.多肽IV.判断问题1.在trna分子中普遍存在的修饰核苷酸是在掺入trna转录物结合前由标准核苷酸共价修饰而来。
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核糖体是细胞负责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分子机器,在这个过程中,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解释核糖体的作用原理。
一、核糖体的结构核糖体是由核糖核酸、核糖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它们配合着完成蛋白质的合成。
核糖体的组成包括大剂量细胞组分,约占细胞整体重量的40%~50%,它的直径为15至20纳米。
核糖体主要由两个亚单位组成,一个是大的亚单位和一个小的亚单位,它们协作完成蛋白质的合成。
在人类体内,大型亚单位由约50种蛋白质和三个不同的rRNA成分组成,而小型亚单位则由约30种蛋白质和一个rRNA成分组成。
二、核糖体的功能核糖体在生命过程中具有多种功能。
它的主要功能是蛋白质合成,在这个过程中,核糖体通过识别和翻译mRNA中的基因序列,将其翻译成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蛋白质。
具体地,核糖体的功能可以勾画为以下的步骤:1. RNA转运:在核糖体开始转录mRNA之前,mRNA必须先进入细胞质,并被tRNA(转运RNA)伴侣所携带。
由于tRNA 中含有一个特定的氨基酸,因此该分子的翻译是由氨基酸的可用性和核糖体的位置决定的。
2. 初始结合:大型核糖体亚单位将mRNA和tRNA中的氨基酸一起招募进去。
核糖体的结构使得它为特定mRNA序列提供高亲和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非常少的。
3. 翻译:随着新的tRNA分子加入,核糖体不断扩大,以将氨基酸序列拼接起来。
在在这个步骤中,核糖体小亚单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扫描mRNA上的密码子,以推进氨基酸的合成。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相应的氨基酸序列都必须与对应的mRNA序列相配。
这就是蛋白质合成的关键所在,它决定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如果核糖体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完成上述步骤,就会导致蛋白质合成的错误,并可能导致细胞功能受损。
三、结论综上所述,核糖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胞分子机器,对人体正常运转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人的生命嵌合的过程中,由于糖体的功能所受到环境、基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可能会导致内部调节出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蛋白质合成中肽酰转移酶的活性研究
核糖体蛋白
在核糖体中rRNA是起主
要作用的结构成分
r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核糖体蛋白
很难确定哪一种蛋白具有催化功能: 在E. coli中核糖体蛋白突变甚至缺失对蛋 白质合成并没有表现出“全”或“无”的影 响。 多数抗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突变株,并非由于 r 蛋白的基因突变而往往是 rRNA基因突变。 在整个进化过程中rRNA的结构比核糖体蛋白 的结构具有更高的保守性。
离子交换树脂可分离纯化各种 r 蛋白; 纯化的 r 蛋白与纯化的rRNA进行核糖体的重组装,显 示核糖体中 r 蛋白与rRNA的结构关系 双向电泳技术可显示出 E.coli核糖体在装配各阶段中, 与rRNA结合的蛋白质的类型 双功能的交联剂和双向电泳分离可用于研究 r 蛋白在结 构上的相互关系 电镜负染色与免疫标记技术结合,研究 r 蛋白在核糖体 的亚单位上的定位。 对rRNA,特别是对16S rRNA结构的研究 70S核糖体的小亚单位中rRNA与全部的 r 蛋白关系的空 间模型
Comparison of ribosome structures: E.coli 70S (upper row in each panel, structure from 18,19) and yeast 80S (lower row in each panel) ribosomes, both limited to 35 Å resolution. (A–J) Rotational series, with a rotational increment around the vertical axis of 36. Scale bar 100 Å. (K) Exploded views of E.coli and yeast ribosomes, showing close correspondence of features of interface surfaces of ribosomal subunits, most notably the interface canyon (IC). CP, central protuberance; S, stalk; L1 or ‘L1’, L1 or L1 analog arm; h, head; g, neck groove; p, platform. Note that the lower right portion of the small subunit and the lower left portion of the large subunit are surfaces where the sectioning plane has cut a mass that is merged between the two subunits at this resolution. (adapted from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98, 26(2):655-661)
E. Coli 核糖体小亚单位中rRNA与 r 蛋白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线条表示相互作用及作用力的强(粗线)与弱(细线) (引自Alberts et al, 1989)
16S rRNA的一级结构是非常保守的;
16S rRNA的二级结构具有更高的保守性:
臂环结构 (stem-loop structure)
rRNA臂环结构的三级结构模型。
核糖体小亚单位rRNA的二级结构
(a) E. coli 16S rRNA;(红色为高度保守区); (b) 酵母菌18S rRNA,它们都具有类似的40个臂环结构(图中1~40),其长度和位置往 往非常保守;P、E分别代表仅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存在的rRNA的二级结构。
与mRNA的结合位点; 与新掺入的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 —— 氨酰基 位点,又称A位点; 与延伸中的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 —— 肽酰基 位点,又称P位点; 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tRNA的结合位点 —— E位点(exit site); 与肽酰-tRNA从A位点转移到P位点有关的转移酶 (即延伸因子EF-G) 的结合位点; 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 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其它起始因子、延伸因子和 终止因子的结合位点。
多聚核糖体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内各种多肽的合成,不论其分子量的大小或是 mRNA的长短如何,单位时间内所合成的多肽分子 数目都大体相等。 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进行多肽合成,对mRNA的利 用及对其浓度的调控更为经济和有效。
Visualizing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
蛋白质的合成 (synthesis of the protein) RNA在生命起源中的地位及其演化过程
一、多聚核糖体 (polyribosome or polysome)
概念
核糖体在细胞内并不是单个独立地执行功能,而 是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分子上高 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 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第十一章 核糖体(ribosome)
核糖体 (ribosome) 是核糖核
蛋白体的简称,是合成蛋白质的
细胞元件,其唯一的功能就是按
照mRNA的指令由氨基酸高效且 精确地合成出多肽链。
第十一章 核糖体(ribosome)
核糖体的基本类型
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作业
第一节 核糖体的基本类型
类型与组成成分 核糖体蛋白质与 rRNA的功能分析
一、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成分
基本类型
附着核糖体
游离核糖体 70S的核糖体 80S的核糖体
存在于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 游离于细胞质还是附着于ER
主要成分 r-protein: 40%,核糖体表面
NA:
60%,核糖体内部
Free and membrane-bound ribosomes
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揭开核糖体这一具有30多亿年历
史的、古老的、高度而复杂的分子机器的运转奥秘迈出
了极重要的一步。
L11rRNA
复 合 物 的 三 维 结 构
二、核糖体蛋白质与 rRNA 的功能分析
核糖体上具有一系列与蛋白质合
成有关的结合位点与催化位点
在蛋白质合成中肽酰转移酶的活
性研究
核糖体上具有一系列与蛋白质 合成有关的结合位点与催化位点
在核糖体中rRNA是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
具有肽酰转移酶的活性; 为tRNA提供结合位点(A位点、P位点和E 位点);
为多种蛋白质合成因子提供结合位点;
在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参与同mRNA选择性地 结合以及在肽链的延伸中与mRNA结合; 核糖体大小亚单位的结合、校正阅读(proof reading)、无意义链或框架漂移的校正、以 及抗菌素的作用等都与rRNA有关。
(a)
(b)
mRNA Large subunit Small subunit
Large subunit Small subunit Completed polypeptide
(a)
(b)
Polyribosomes
(a) Schematic drawing of a polyribsome (polysome). (b) Electron micrograph of a grazing section through the outer edge of a rough ER cisterna. The ribosomes are aligned in loops and spirals, indicating their attachment to mRNA molecules to form polysomes. (c) Electron micrograph of metal-shadowed polysomes isolated from reticulocytes engaged in hemoglobin synthesis. Most of these polysomes have between four and six ribosomes.
mammalian
80S; 相对分子量: 4.2×106; 60%RNA.
60S 28S=4718 bp 5.8S=160 bp 5S=120 bp
40S 18S=1874 bp
49
33
核糖体的结构
结构与功能的分析方法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很多重要步 骤与 50S 核糖体大亚单位相关
结构与功能的分析方法
Comparison of Ribosomal Components between Prokaryotes and Eukaryotes species
bacterium
ribosome
70S; 相对分子量: 2.5×106; 66%RNA.
subunit
rRNA
r-protein
31 21
50S 23S=2904 bp 5S=120 bp 30S 16S=1542 bp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很多重 要步骤与50S核糖体大亚单位相关
涉及的多数因子为G蛋白(具有GTPase活性),核糖体
上与之相关位点称为GTPase相关位点。 最近人们成功地制备L11-rRNA复合物的晶体,获得了 其空间结构高分辨率的三维图象。 这一结果证实了前人用各种实验所获得的种种结论。
提出直观、可靠而且比人们的预料更为精巧复杂和可
(a)
(b)
Important Binding Sites on the Prokaryotic Ribosome
This model of ribosome structure shows the A (aminoacyl) and P (peptidyl) sites as cavities on the ribosome where charged (amino acid-carrying) tRNA molecules bind during polypeptide synthesis. The more recently postulated E (exit) site is the site from which discharged tRNAs leave the ribosome. The mRNA-binding site binds a particular nucleotide sequence near the 5’ end of the mRNA, placing the mRNA in the proper position for the translation of its first codon. (a) The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of a ribosome. The pair of horizontal dashed lines indicate where the mRNA molecule lies. (b) A more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The binding sites are all located at or near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large and small subun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