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审核检查表
实验室内审核查表

实验室内审核查表1. 前言实验室作为科研单位和教学场所,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
为了保障实验室内的实验活动顺利进行和人员安全,有必要对实验室内的各种设备、物品、仪器等日常运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核和检查。
本文档旨在建立实验室内审核查表,帮助实验室工作人员加强对实验室内的设施、实验物品、安全等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做好相应的整改和维护工作,确保实验室内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2. 实验室内审核查表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室内的审核和检查工作,本文档提供了以下审核查表。
2.1 实验室设施及设备审核查表设备或设施审核内容审核结果实验室门禁门禁设备是否正常,门禁记录是否完善[√]/[×]消防设备灭火器是否齐全、有效期是否在保质期内,报警设备是否正常[√]/[×]电气设备插座、延长线等电气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线路是否损坏[√]/[×]实验台、床实验台、床是否完好,表面是否干净卫生[√]/[×]实验室照明照明设施是否正常,灯泡是否需要更换[√]/[×]空调设备空调使用是否正常,排气管是否畅通[√]/[×]实验室垃圾桶垃圾桶是否清洁卫生,是否有异味[√]/[×]2.2 实验室物品及原材料审核查表实验物品或原材料审核内容审核结果试剂试剂名称、编号是否与实验的要求相符合,是否标明到期日[√]/[×]非试剂类实验物品实验物品是否齐全,是否需要更换或修理[√]/[×]保健用品是否完好,是否保质期失效[√]/[×]2.3 实验室安全审核查表审核项审核内容审核结果安全出口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标识是否齐全[√]/[×]实验室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否正常,实验室内是否存在异味或其他有害气体[√]/[×]实验室卫生实验室内是否存在卫生问题,如是否有垃圾积累,有无异味[√]/[×]实验室安全培训记录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否培训过实验室安全知识,是否有相关的培训记录[√]/[×]3.本文档提供了实验室内的审核查表,包括设施及设备审核、物品及原材料审核、安全审核三个方面。
实验室内审检查表

质量体系内部检查表子条款评审内容涉及部门或人员检查对象符合有欠缺不符合暂不考核4 管理要求4. 组织4.. 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应是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
查实验室法律识别文件:实验室建制文件;注册登记法律文件;法人任命文件;委托代理法人授权文件。
4..2 实验室所从事检测和校准工作应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并能满足客户、法定管理机构的需求。
查质量手册中实验室有无以下承诺:所从事检测和校准工作应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并能满足客户、法定管理机构的需求。
4..3 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应覆盖实验室在固定设施内、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或在相关的临时或移动设施中进行的工作。
查质量手册是否覆盖以下工作:在固定设施内、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或在相关的临时或移动设施中进行的工作。
4..4 如果实验室所在的组织还从事检测和/或校准以外的活动,为了鉴别潜在的利益冲突,应界定该组织中涉及检测和/或校准或对检测和/或校准有影响的关键人员的职责。
查实验室除校准和检测外,是否还承担生产、商贸营销等其他工作,实验室校准和检测工作应与这些工作实行完全隔离,不得有非老实性的记录。
4..5 实验室应:a)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他们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以履行其职责、识别对质量体系或检测和/或校准程序的偏离,以及采取措施预防或减少这种偏离(见5.2);a) 查人员一览表,管理和技术人员资质、任命、职责、权利以及为履行自己职责所需的资源;b)有措施保证其管理层和员工不受任何对工作质量有不良影响的、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b)查公正性措施及其执行情况;查财务相对独立性;可修改欢迎下载精品Word子条款评审内容涉及部门或人员检查对象符合有欠缺不符合暂不考核c)有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的程序;c)查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政策和程序及客户委托书(合同);d)有政策和程序以防止卷入任何可能会降低其能力、公正性、判断或运作老实性的可信度的活动;d)查公正性声明和公正性程序;e)确定实验室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其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效劳之间的关系;e) 查隶属关系图,组织机构图,部门职责;部门间关系和质量活动接口。
实验室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意见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缺此项
不适用
整改项及说明
5.2.6
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
5.3
检测和校准方法
5.3.1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检测和/或校准活动
实验室应有限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4.1.2
实验室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
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或校准设备设施
4.1.3
实验室管理体系应覆盖其所有场所进行的工作
4.1.4
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4.1.5
实验室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
可能时,实验室应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
没有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时,实验室应确保量值的准确性
5.5.6
实验室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对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5.5.7
实验室应有程序来安全处置、运输、存储和使用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以防止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意见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缺此项
不适用
整改项及说明
对于设备校准,应绘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方框图(适用时),以确保在用的测量仪器设备量值符合计量法制规定
5.5.2
检测结果不能溯源到国家基标准的,实验室应提供设备对比、能力验证结果的满意证据
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2

附件1(CNAS-CL17:2006) 任务编号:
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
《实验室认可准则在玩具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4管理要求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最新实验室内部审核检查表

检查结果 Y/N
处理情况 发不合格 现场纠 报告 正
4.4.4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对检验检测具有影响的 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用于检验检测并对结果 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应加以唯一 性标识。检验检测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 1.仪器操作人员上岗证;2.仪器设 作并对其进行正常维护。若设备脱离了检验检 备唯一性标识;3.仪器设备脱离中 测机构的直接控制,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 心直接控制后如何处理 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检定.校准状态进行核查。
4.4.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可能时,标准物质应溯源到SI单位或有证标 1.是否建立相关程序文件;2.期间 准物质。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程序对标准物质 核查计划及实施记录 进行期间核查。
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 4.5 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
№ 序号
4.5.1
任务。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技术人员的相关资格.能
力确认.授权.教育.培训和监督的记录,并包 查人员技术档案 含授权和能力确认的日期。
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 测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应具有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4.3.1
或者技术规范要求的场所,包括固定的.临时 1.是否具有符合要求的场所;2.管
1.技术.质量负责人档案;2.是否 制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2.4
检验检测机构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
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并经资质认 1.授权签字人档案;2.抽查检测报 定部门批准。非授权签字人不得签发检验检测 告 报告或证书
№ 序号
4.2.5
审核要素
检查内容及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抽样.操作设备.检验检测. 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以及提出意见和解释 的人员,依据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进 1.是否规定人员岗位职责.任职资 行能力确认并持证上岗。应由熟悉检验检测目 格和使用条件等;(查质量手册) 的.程序.方法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 2.人员上岗证;3.监督计划.记录 人员包括实习员工进行监督。
实验室审核检查表

b)查:记录(报告)的改动人的签名标识。
□ 符合
□不符合
9
实验室应使用符合实验要求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所有检测和实验
查:实验方法和标准;
查:实验方法作业指导书是否齐备,内容是否完整。
□ 符合
□不符合
10
实验、检测设备台帐
查:设备台帐内容应包括:
□符合
□不符合
18
检验能力验证制度
是否开展检验能力验证并保存记录
□符合
□不符合
19
环境监测标准
各工厂是否有空暴沉降定点示图
□符合
□不符合
查表面微生物检测报告/沉降菌检验记录是否按照计划开展检验工作
□符合
□不符合
车间手部消毒液(75%酒精)、脚部消毒液(季铵盐消毒液)、手工消毒用过氧乙酸浓度检测记录,且是否符合规定浓度及检测频次
15
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
日常行为规范是否符合要求(工作服、喝水杯远离试验台、无嬉戏打闹)
□符合
□不符合
6S管理(文件记录管理、工作环境、卫生、工器具、存储定位、标识、素养)
□符合
□不符合
16
标准溶液制备与标定
检查《标准溶液配制标定记录》
□符合
□不符合
17
化验测试项目复检管理
查蛋白质复检管理是否符合制度要求(质量经理批准)
查:各类实验记录和报告的保存期。
□ 符合
□不符合
7
实验记录(报告)包含信息量是否足够
实验室每项检测或实验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原始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等),以便识别实验影响因素。
□ 符合
□不符合
实验室内审检查表准则

5.2.4
10 应建立并保持环境保护程序,具备相应(de)设施设备,确保检测产生(de)废气、废液、粉尘、噪声等(de)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要求,并有应急处理措施.
4.1.5
05实验室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de)检测活动以及出具(de)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判断(de)独立性和诚信度活动;不得参与和检测项目或者类似(de)竞争性项目有关系(de)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06应有措施保证其管理层和员工不受任何来自外部(de)不正当(de)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de)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审核过程
预计时间
被审核部门
条款
检查项目(规定)
检查方法(内容)
涉及部门
检查记录
结论
5.1
5.1.1
人员
01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活动相适应(de)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验室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de)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且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去工作.
15 查看对应(de)程序文件,检查文件审批表、文件修改申请、标准确认表、更新标准能力评审表等记录是否符合程序文件要求.
还要查看文件编号规则是否与实际一致.
4.4
16检测(de)分包
如果实验室将检测工作(de)一部分分包,接受分包(de)实验室 一定要符合本准则(de)要求.
分包比例应予以控制(限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 及特种项目.)
4.1.2
02实验室应具有固定(de)工作场所,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所需要(de)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de)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设备设施.
实验室内部审核检查表

(2)样品流转汇总表内容是否完整;
(3)检查样品委托书内容是否完整,样品状态描述是否准确;
(4)客户领回样品是否按规定办理手续;
(5)留样取出有无审批手续;
(6)样品需在特定环境下存放或在一定条件下养护,有无监控、记录这些条件;
(4)保护样品完整性,样品有无丢失,有无挪作他用;
(5) 检测各检测室和样品管理员是否按规定处理,是否有审批及处理记录。
(6)检查本站与验余样品、废弃物处理单位的协议及有关来往凭证。
1,查5(QR21-25)份样品储存有环境温湿度监控记录。
2,危险品实施双人双锁。
3,抽5份(QR-01-05)提取留存样品有记录,符合规定要求。
1.询问业务受理员,合同签订后,是否有重大变化发生,如何处理。
2.抽查3-5份特殊合同评审记录,与委托方讨论和评审材料是否齐全。
1,业务人员回答正确,有重大变化并有记录(R13-16)。
2,抽查5份特殊合同评审资料齐全(P11-15)。
4.4.3
评审的内容是否包括被检测实验室分包出去的任何工作。
查实验室分包项目目录,目录中抽2-3个项目的合同各3份,看合同中是否包含了分包的内容。
3,检测不同参数样品标识有效细分,-1-2等。
5.8.3
在接收检测或检测物品时,是否记录异常情况或对检测方法中所述正常条件的偏离。当对物品是否适合于检测或检测存有疑问,或当物品不符合所提供的描述,或对所要求的检测或检测规定得不够详尽时,检测实验室是否在开始工作之前问询客户,以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并记录下讨论的内容。
1.抽查5份合同,检查内容修改后是否有评审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
评审发现
判断
改善提案书编号
1
实验室应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以履行其职责、并有能力进行试验工作。
查:人员一览表,管理和技术人员资质、任命、职责、权利以及为履行自己职责所需的资源。
符合
□不符合
2
对从事实验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具有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
符合
□不符合
17
实验报告、实验结果的发放(通报)、实验结果不符合实验标准要求的产品的追溯处理。
查:实验报告发放流程、记录;产品的处理记录。
符合
□不符合
g)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
查:设备台帐内容应包括:
a)设备的编号;
b)制造商名称、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当前的处所;
d)制造商的说明书,和其存放地点;
e)所有校验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和下次校验的预定日期;
f)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的维护记录;
g)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查:工作现场有无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文件,有无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
符合
□不符合
14
实验、检测设备台帐至少应包括:
a)设备编号;
b)制造商名称、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当前的使用处所;
d)制造商的使用说明书,和其存放地点;
e)所有校验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及下次校验的预定日期;
f)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的维护;
对记录(报告)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a)查:记录中是否有抽样的人员、从事各项检测和实验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的签名。
b)查:记录(报告)的改动人的签名标识。
符合
□不符合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
评审发现
判断
改善提案书编号
10
实验室应使用符合实验大纲或客户实验要求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所有检测和实验,包括被检测物品的抽样、处理、保存等。
符合
□不符合
d)对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至关重要的检测物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的日期;
d)对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至关重要的检测物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日期;
□符合
不符合
e)检测
符合
□不符合
f)检测报告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同的标识;
f)检测报告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同的标识;
5
文件的批准和发布,凡作为质量体系组成部分发给实验室人员的所有文件,在发布之前应由授权人员审查并批准使用。
查:文件控制程序中的有关审批规定及其执行情况;
查:审批的签字。
符合
□不符合
6
所有实验记录(报告)应清晰明了,并以便于存取的方式存放和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等适宜环境的设施中。
查:实验记录(报告)是否清晰明了;保存良好。
a)标题(例如“检测、实验报告”);
符合
□不符合
b)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进行检测的地点;
b)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进行检测的地点;
符合
□不符合
c)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确保能够识别该页是属于检测报告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检测报告的清晰标识;
c)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确保能够识别该页是属于检测报告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检测报告的清晰标识;
□符合
不符合
15
实验室应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报告每一项检测结果,并符合检测或实验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查:2份结果报告:
查:是否符合检测实验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符合
□不符合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
评审发现
判断
改善提案书编号
16
实验报告
每份实验、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标题(例如“检测、实验报告”);
查: 2份检测报告所含信息量是否齐全。
查:实验大纲、实验方法和标准;
查:实验方法作业指导书是否齐备,内容是否完整。
符合
□不符合
11
实验室应配备进行所要求的实验、检测的设备。
查设备一览表(台帐)是否满足实验要求。
符合
□不符合
12
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实验、检测设备仪器仪表,应制订校验计划。
查校验计划及实施记录、校验报告。
符合
□不符合
13
实验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应便于实验操作人员使用。
符合
□不符合
7
应规定实验记录(报告)的保存期。
查:各类实验记录和报告的保存期。
符合
8
实验室每项检测或实验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原始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等),以便识别实验影响因素。
查:实验记录(报告)包含信息量是否足够。
符合
□不符合
9
实验记录应包括负责抽样的人员、从事各项检测的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的签名。
查:人员资质证书及培训证明。
符合
□不符合
3
实验室应制订人员的培训需求和计划,应与实验室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
查:实验室人员培训需求、计划及培训记录。
符合
□不符合
4
实验室应建立和维持来控制其正常实验工作的所有文件,诸如规章、标准、规范、指导书和手册等。
查:实验手册;实验相关的质量体系文件。
符合
□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