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教案-浙教版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测量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避免误差和错误,理解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测量工具:尺子、温度计、天平、卷尺等。

2. 准备实践活动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

3. 准备教学视频和图片,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4.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些测量方法,比如:测量身高、体重、步长等。

2. 引导学生说出其他需要测量的内容,并鼓励他们思考测量方法。

3. 引出科学课程中的测量概念,强调测量的意义和重要性。

4. 介绍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例如:直尺、卷尺、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

(二)实验探究1. 实验一: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使用直尺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如:书本、铅笔、文具盒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使用卷尺测量教室或体育场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 实验二:质量的测量(1)使用天平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书本、铅笔、小玩具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张纸的质量,并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3. 实验三:力的测量(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如:文具袋、书包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三)拓展应用1.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有趣的测量实验,例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等。

第1章 第4节 科学测量 第1课时 教案 浙科版七年级上

第1章  第4节 科学测量 第1课时 教案 浙科版七年级上

第1章第4节科学测量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2.科学探究目标:初步了解科学探究过程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细线等教学过程设计:一. 测量的意义1.通过关于测量的小故事引出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同类标准量比较的过程,并举实例让学生直觉的判断长短,大小和远近,感受一下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引导学生说出各种长度测量方法,如用伸开的双手去量,用脚步去量,让学生知道测量长度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使学生对长度的测量有一个初步的概念3.提出思考问题:我们的感官对长度的判断可靠吗?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说明感官知觉判断往往会产生偏差。

要准确的测量长度,必须借助长度测量工具,还要规定长度“公认的标准量”,即长度单位。

二. 长度的单位1.请同学们目测自己科学课本和课桌的长度,宽度,把目测的数据记录在本子上,择要板书。

分析学生所测数据,指出其中的缺漏,选出有代表性的进行讲评:如有的学生只写出数而没写单位,单位使用混杂等等。

强调指出,测量结果只写出数字没有单位是无意义的。

2.介绍长度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微米,纳米等单位可以适当介绍,以激发学生兴趣。

3.举出一些物体长度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长度的单位4.介绍“北京-杭州”的空间距离,“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等内容,让学生对各种物体的空间尺度有一个较为整体的理解,有一个可比性。

三. 正确使用刻度尺1.熟悉刻度尺:介绍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让学生观察铅笔盒中的直尺,三角尺等,找出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2.练习使用刻度尺:(1)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放,看,读(2)学生使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分析学生所测数据,加以修正。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上册1.4科学测量之温度的测量教案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上册1.4科学测量之温度的测量教案浙教版

课题: 1.4 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了解凭感觉判断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规定和测量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安全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2.温度计的使用、读数3.自己制作温度计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让学生回答以前用到过的实验测量仪器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测量?(亮度、硬度、温度、时间长短等等)3.总结,引出温度的测量二、感觉温度实验在两个大烧杯里分别倒有冷水、温水,另一个烧杯里放常温水。

叫8个同学上来,分成两组,先分别在冷水和温水里浸一下手,然后叫学生把手放入常温的水里,并告诉大家常温水是冷是热。

答案不一样,叫学生讨论为什么?总结: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所以,用直觉去判断水的冷热是不准确的,如:冬天感觉井水热,夏天感觉井水冷……(相对论)三、温度计我们一般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温度计。

1.温度计有哪几种呢?——体温计,家庭气温计,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等2.温度计的构造原理:(课件)书P15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3.摄氏温度:(课件)摄氏温度的规定(验证的方法)实验:冰水混合物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标准大气压下,高山上,沸点低,高压锅,压力大,沸点高)1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份为1摄氏度。

(比较不同温度计0—100距离是否一样大)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原理在做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课件)四、正确使用温度计看书后,叫学生说明为什么不能这样或一定要这样操作总结:(课件)(练习)体温计:(课件简单介绍)正确的读数方法五、其他温度计我们一般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现代科技中,我们还用到其他很多测温度的工具。

1.色带温度计(婴儿)2.卫星的遥感(拉登,卫星观测)3.天文学(课件)不同温度计原理是不一样的家庭作业:1.作业本第4节第2课时2.校本作业课后反思:。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教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教案-浙教版

科学的测量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学科科学年级初一教材版本浙教版类型知识讲解□:考题讲解□:本人课时统计第()课时共()课时学案主题新课课时数量(全程或具体时间)第()课时授课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第一章科学入门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分析选择、填空。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第四节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含义: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注意刻度尺要估读)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4﹑常用的长度粗略测量方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几把尺,如:一臂﹑一步等5﹑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测一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

(2)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3)化曲为直法:侧地图上两点间的长度。

(4)组合法:用直角三角板测量直径。

二﹑体积的测量教师活动1﹑体积的单位: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1米3=1000分米3=1000000厘米3;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2﹑体积的测量:(1)规则固体的体积,如:长方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刻度尺,体积=长×宽×高。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课时1长度的测量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课时1长度的测量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4节 科学测量(课时1)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 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

2、 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记录读数。

4、 学会用累积法测量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重点难点】1、 能熟练的进行长度单位的选择与转换。

2、 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知识罗列】 一、长度的基本知识1、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 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2、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毫米、微米、纳米。

对应的符号是km1km = m1m = dm =cm = =mm1m= mm 、1mm =u m 1 ii m=nm1m !i m =nm4、潜水艇常用声呐来测量距离,雷达用电磁波来测量距离,激光测距仪用激光来测量距离,这些都是利用波的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测量距离。

【情景品学】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

激光测距仪 在工作 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 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激光测 距仪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 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

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还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dm 、cm mm 卩 m nm 。

、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记录1、认识刻度尺观察常用刻度尺的一大个格和一小格分别表示的长度,判断实际测量物体长度时该用什么量程,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2、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使用刻度尺前应仔细观察它的 ________ , 和。

①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这把刻度尺也可以用,只不过不把它的___________ 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测量的起点线;②观察它的最大测量值即____________ ;③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这个值越小,准确程度越___________________ 。

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科学测量

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科学测量
6.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电子温度计、金属 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 SARS 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 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典型例题剖析
【例题一】如图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操作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同时视线没有与液柱相垂直.此选项错误; B、视线没有与液柱相垂直.此选项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液体充分接触.此选项错误; D、温度计玻璃泡与液体接触充分,视线与液柱相垂直.此选项正确. 【例题二】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结果是 35.5℃,所测量温度低于实际温度, 其原因不可能是( ) A.体温计本身刻度不准 B.没有及时读数 C.体温计与人体接触时间不够长 D.体温计显示的是腋下温度 【答案】B 【解析】A、当体温计本身刻度不准时,测量的人体的体温可能是偏低;故 A 不符合题意. B、由于温度计有缩口,能够离开人体读数,所以没有及时读数,并不影响温度计显示的数 值,故 B 符合题意. C、在使用温度计时应将体温计紧贴人体放置时,要等 5 分钟左右读数,使温度计的读数接 近于人体的实际体温,如果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则温度计的示数有可能偏低,所 以选项 C 不符合题意. D、人体的腋下温度比较低,故 D 不符合题意.
温度的工具.
3.【答案】D 【解析】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 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 长度 L 和圈数 N,则直径 D=L/N,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5.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结果是: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
学生基本能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日志与反思
总体感觉
比较成功,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过程中略有瑕疵,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较为顺利,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效参与。
教学中感觉较好的地方以及原因:
本节课由于设计比较好,学生知识储备也较好,从课堂表现上看学生真正能够掌握所教授的知识,而且气氛也比较好。
教学中感觉不满意的地方以及原因: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随堂记录
3分钟
新课引入
学生估计并测量,对比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让学生估计教室的门窗、书本等的长度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能真正体会测量的重要性。
2分钟
测量的定义
学生倾听、思考并理解速记
提出问题:什么叫测量?
学生不知道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0分钟
单位的换算,科学计数法。
科学上册《科学
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
教学课题:
1.4科学测量(第1课时)
教学目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识与技能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学生倾听并进行练习
教师讲授
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还需进一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比较好。
13分钟
测量工具的使用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进行练习使用刻度尺
老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学生对读数和记数还有一定的困难。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课时3)温度的测量》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课时3)温度的测量》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4节科学测量(第三课时)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计的原理与体温计的结构特点2、会使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气体与液体的温度3、会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的体温【重点难点】1、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2、体温计的使用方法【知识罗列】一、温度的基本概念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__________。

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_________,要准确测量温度,需要使用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是利用水银、酒精等____ _的性质制成的。

3、常用的温度的单位: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

4、摄氏度的规定方法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___ ___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___ ___度,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_ ___℃。

5、右图甲、乙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甲读作______ _,乙读作______ _。

6、人体正常的温度约_________左右。

7、常用的温度计除了液体温度计以外,还有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科学情景】红外线测温仪(摘录于百度百科)在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

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

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确定。

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

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置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环境温度补偿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二、温度计的使用1、普通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_________与下端的_________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测量
引入
提问:什么是温度?
师:对于这个问题,你们一下子很难回答。

那我们先来感受下温度。

小活动:
让一位学生先把手浸入冷水的烧杯中,说下自己的感觉,再把手浸入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再说下自己的感觉。

预设:冷的,冰的。

提问:什么是温度?
预设:温度就是能够表示有多热,有多冷。

物体的冷热程度。

再请一位同学感受下冷水,确认是冷的,再感受下冰水混合物,确认是冰冷的。

(稍微停留一段时间。

再把手放到冷水中,让他说说感受。

预设:水是热的。

原来那杯冷水,为什么你说它是热的呢?这到底是冷还是热?
师:仅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

师:那么我们必须借助工具。

什么工具?温度计。

新课
一、认识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
师: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下温度计,看看它有哪些结构。

(按照顺序,出示玻璃泡、玻璃管、液柱、刻度)
(板书)结构: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老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中,让学生观察酒精柱的变化。

(观察到下降)
提问:里面酒精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吗?
预设:体积变小了。

师:如果,我把温度计放到一杯热水中,里面酒精的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预设:体积变大了。

提问:那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预设:热胀冷缩。

(板书)物质的热胀冷缩。

师:我们可以根据液柱上升的高度就能知道温度的高低,液柱高一点说明温度高一点,液柱低一点说明温度低一点。

那这样能不能测量温度的高低?
预设:还无法测量。

师:回忆一下,在长度测量时,我们把1米规定为一个公认的标准,其它的长度都和1米这段长度在进行比较。

在温度测量时,我们把1℃规定为一个公认的标准。

师:但是公认的标准不能随便规定,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一定的稳定性,最好找到一个永远也不会变的标准。

(老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
师:科学家们做实验时候,把一支玻璃管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他们发现只要冰和水同时存在,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玻璃管里的液面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无论是谁,都是这个结果。

这是不是很奇特?这个温度就是比较稳定的。

在玻璃管上就找到了一个固定点。

科学家们又把这支玻璃管放到沸水中,只要水在沸腾,他们发现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玻璃管的液面就是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这是不是也很奇特?这个温度又是比较稳定的。

在玻璃管上又找到了一个固定的点。

师:这一段温度,是不是不变的?
师:科学家为了简便也为了直观,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定位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在这之间划分了100个等份,每个等份就规定是1℃。

师:只要里面的液体膨胀,每上升一小格,就表示温度就上升……(1℃)?液体一收缩每下降一小格,就表示温度下降……(1℃)。

师:那么我们平时说的我们今天温度29℃又是指什么意思呢?
师:其实很简单,就是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了29℃,也就是在温度计里的液体能够膨胀这些体积。

PPT认识下液体温度计
【活动一】观察温度计
按照表单上的要求填写。

师:比较两支温度计,你发现了什么?
1、体温计测量的范围要小,酒精温度计要大。

2、体温计测量的要精确,酒精温度计要差些。

师:测量时,我们可以拿一支体温计去测一杯热水吗?
二、正确使用温度计
自学P24
学生先说,老师后归纳,再练习。

【活动二】使用温度计
1、测气温
2、测水温每组上一位同学来取水。

3、测体温学生先演示,让学生指出问题,再老师指出问题,解释,最后学生操作,结束后汇报。

看看根据数据是否有错误。

三、其它几种温度计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