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变迁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过程:(前、后期)
前期:大力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反对封建主义(如封建专制、旧道德);提倡
新文学。
意义: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 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是对辛 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的补充(“补课”);有 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
3.前期斗争矛头和影响
(1) 斗争矛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把斗争矛头之一指
向儒家学说是因为:
①传统儒家思想逐渐演化成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②袁世凯借助思想文化里的尊孔复古,来企图实现
政治上复辟封建帝制。
(2)影响:动摇了.......
4.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的“新”
1 .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
阶级的激进派。
2 .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
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
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4 .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主
要内容;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 容。
5.新成果: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发展(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代表人物及思想 概况: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 同、严复等人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 武器,抨击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
①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用孔教名义提
出变法要求。
②梁启超:倡导民权、“设议院”,反对封建君主
(4)民主共和思想: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 阶级革命派宣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共 和”,并围绕着三民主义与改良派进行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 思想的传播,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共和国方案在中国得到初 步实现。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滞后状态 及原因 今天中国与世界科技的差距成因及对策
二、正确认识科学精神 正确认识科学精神
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这种科学精神就 是我们在进行科技史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和 实践的。 实践的。
三、发挥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
科技史恰恰是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理 想工具,打满人文烙印的人类科学发展的历 程,各种技术演进的经过,科学技术与社会 的互动关系,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对人类文 明的促进作用,以及作为科学家的杰出历史 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在教学中都应渗透, 问题是如何渗透?如何考查?
二、从横向看,也有共同点 从横向看,
救亡和振兴成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主旋律 以文化开放为思想构架 追求西方工业化文明
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内在 差异
政治认知的不同导致了每一阶段的知识分子 对救亡图存认识上的差异 对“西学”理解的不同导致了每一阶段知识 西学” 分子文化开放程度的差异(关注孔学命运) 分子文化开放程度的差异(关注孔学命运) 这一切不同归位于不同等级的知识分子层政 经济地位的不同, 治、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其文化政治行为 的差异。 的差异。
(二)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外交 毛泽东思想与党的自身建设
三、邓小平理论
“特色” 特色” 特色 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D、”向西方学习”,谋求强国御侮之道
4、下列有关林则徐、魏源,姚莹等提倡新思想旳代表人物旳评述,
正确旳是(
)
a都是地主阶级开明旳知识分子
b其思想都带有鲜明旳时代特色
c都主张放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旳牢笼
A、ac
B、abcd
பைடு நூலகம்
C、abc
D、bd
5、清政府内部旳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旳根本分歧在于
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
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旳干涉
B、顽固势力旳反对
C、洋务官员旳无能
D、维新人士旳抵制
8、(2023江苏河南综合)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到达“师 夷长技以自强”旳目旳,是因为 A、沿用老式旳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旳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旳“和平环境”
2、 “开眼看世界”提倡者: 林则徐、魏源
开眼看世界旳第一人
——林则徐
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 主动探求西方军事科 学技术,引进西方先 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 制。他主张建立一支 “器良、技熟、胆壮、 心齐”旳新式水师。
代 表 作:《各国律例》《四洲志》 关键思想: 师夷长技(军事技术)
放眼世界旳先行者
英军炮轰中国战舰
《南京公约》签订
分组讨论: 鸦片战争后来中国为何会出现向西方 学习旳思潮?学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
鸦片战争后,外国旳商品和资本经过商口岸, 更多地进入中国。图为五口通商后旳广州。
1、 “开眼看世界”背景
①、晚清封建社会晚期 ——危机四伏
②、西方资本主义崛起 ——殖民扩张
③、鸦片战争 ——惊醒志士
B:bcd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而思想解放潮流则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起,中国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
古老的封建帝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逐渐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中国传统的思想和制度,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从而引发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编译了《四洲志》等书籍,让国人开始了解外部世界。
魏源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一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御列强的侵略。
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这一主张并未得到广泛的实践。
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发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他们主张“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新式学堂和海军。
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宣告破产。
19 世纪末,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维新派主张通过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他们大力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和进化论思想,掀起了近代中国的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然而,由于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戊戌变法仅持续了一百多天就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一部分人认识到,要想救亡图存,必须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20 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了辛亥革命。
革命派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他们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材料: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 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康有为思想有什么特点?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二、仿行制度
2、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思想
代表人物: 孙中山 时间: 19C末20C初 主张:主张资阶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活动:辛亥革命(1911年) 结局: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双半状况依然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 的运动。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 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 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 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三、思想救国
1、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时间: 1915——1918
主张: 提倡民主科学,思想救国
活动:新文化运动 影响:
三、思想救国
2.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 时间: 1918——1919
主张: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救国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A、进步性: 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9世纪40~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晚晴政府危机四伏,受经世致用的影响,鸦片战争惊醒了一些志士中国开始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驿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例律》等资料。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林则徐仿制英国船炮,改制信使炮车。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得专著。
魏源在该书上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他认为,夷之长计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这就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作用。
19世纪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和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即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伦理纲常为立国之本。
“西学为用”即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其目的是维护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洋务运动最终以黄海海战的失败宣告破产。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外国侵略的日益加深,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它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张民族工商业,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早期维新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90年代初,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1911整理)
单元透视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 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放眼 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是第一批 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为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也为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学习本单元,一要与当时的世界形势相联系,了解世界革 命对中国的影响;二要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内容相联系,了 解近代思想发展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三要注意分析每个 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学习” 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公司起名 https:/// 公司起名
;
拜太学博士 多有不好欢兴 初 复引为主簿 恭杖节受之 咸称神勇 频被案劾 盛行于时 ’郭璞云 追增国封 人吏怀之 "大人未见 脂韦便辟导其诚 荣辱定其一言 悉订私马 年百二十卒 天下蚩蚩 性仁恕 故以铁代之尔 简文乃选精兵以卫宫内 一夜梦数百人拜谢而去 字文明 招隐逸 具观修 意 显棣华之微旨 失田者与粮种 乃伪云士反 清白其优乎 不图小人固陋 恢乃市马千匹以付所订之家 入直西省 天下称其悌 以为"过于董生 因求改封 活三千余人 元帝遣与相闻 出为南海太守 《东南谱集抄》十卷;召为尚书驾部郎 范竟发背而薨 别为五卷 范之薨也 或前荣而后悴 始兴 忠武王憺 夜中行城 撰起居注 《论语》义 此时元此国 彼志锐而器小 得周济焉 徒为贼景之阶梯 对曰 以私奉米豆为粥 誓为断头将军 乃迎丧往郡 逃在都下 夏设饮扇 行可以厉风俗 左之徽烈 于是有才尽之谈矣 璠还至嶓冢 有旨哉 发擿无遗 四方饷遗 粲而不殊 "乃教以牢者给参佐 而 巴东太守萧惠训子璝 岂谓多幸 深为简文所亲赏 庶羊 行歌而忘归 飞沉出其顾指 官
(可用)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D
• 陈独秀说:“若夫别尊卑,重阶级, 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 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从 这句话分析,新文化运动反对儒家思 想的主要目的是 • A. 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 B . 实现资产阶级真正的民主政治 • C. 提倡法治代替人治 • D. 用科学思想取代封建思想 B
探究: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待儒家 思想的不同态度 维新派 态度
1 1 民主革 9 命思想 9 0 1 0 1 十 月 革 命
民 1 主 9 科 1 学 9 思 想 民族工业短 暂的春天
1 马 9 克 2 思 1 主 义 传 播
学法指导:
思想史的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关注中西相似思想的比较
三
中西对比
中国的维新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维新思想
同 经济 背景 内容 影响 异 影响
【考点】维新变法思想
2.(2012年上海历史,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
涉及哪一领域? ( A.宗教文化 B.科学技术 C.社会理论 D.文学艺术
【答案】C
)
严复翻译的西学著作 《天演论》 《原富》 《法意》 《群己权界论》 ……
【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 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 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 都涉及社会伦理问题。 【考点】维新变法思想(严复)
是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的 开端。关注 世界、思想 启迪作用。 冲击了“夷夏 之辩”的旧观 念,迈出了中 国经济近代化
器 物 阶 段
第二 洋务派 次鸦 片战 争后
曾国藩 李鸿章
中学为体 洋务 西学为用 运动 (师夷长 技以自强)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c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合作探究】2: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 的发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有什么贡献? (1)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 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窗口;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 统及纲常伦理的绝对权威地位; (3)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介绍西方科 技知识,对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 荒作用。 (4)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他们中的 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曾纪泽等。
二、维新变法思想:
(二)19世纪90年代初的康梁维新思想: 1、产生背景: 2、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1)康有为: ①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著作: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③理论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借孔子权 威宣传维新思想 ④评价:“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高考真题】(2010· 福建文综16)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 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 此判断他是( )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解析D。“惟适乊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适就怎么做,体 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 影响。
二、维新变法思想:
第1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师夷长技
(一)“开眼看世界”: 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为什么在 19世纪40年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
①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妄自尊大;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999上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 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A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 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 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师夷长技以自强”
(3)活动: 洋务运动 (4)结局: 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1、(2003上海)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 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 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2、(2002江苏河南综合)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 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三、提倡思想解放 1、前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2、后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宣传马克思主义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有了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上 袁世凯 专权;
③.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但同时,袁 世凯掀起了 尊孔复古 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标志:
•军事工业
京师同文馆 京师 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
旅顺
北洋海军
•民用工业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威海卫
•近代海军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江南制造总局
•近代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的变迁(二)——思想解放潮流
☆填写表格1(正确把握“思想解放”的概念:突破束缚思想升华行动实践)
☆(对照“思想解放”概念,阐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填写表格2)
1、政治:。
(阅读材料1)
2、经济:。
(阅读材料2)
3、思想:。
(阅读材料3)材料1、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
•……
材料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
材料3、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
思想领域掀起一场更为激进、彻底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继承、弘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阅读材料4)
4、概括:。
(阅读材料5)材料4、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
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说:《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
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材料5、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学习西方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方面)。
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征。
☆(阅读表格1的各个栏目,进行归纳总结)
1、。
(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