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虞白马湖
上虞白马湖诗句

上虞白马湖诗句
摘要:
1.介绍上虞白马湖的背景和意义
2.阐述上虞白马湖的诗句文化
3.分析上虞白马湖诗句的特点和价值
4.总结上虞白马湖诗句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上虞白马湖位于我国浙江省上虞市,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湖泊。
自古以来,上虞白马湖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他们以湖为背景,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因此,上虞白马湖也被誉为“江南诗词之湖”。
在众多关于上虞白马湖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们对这片湖泊的热爱和赞美。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提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白马湖畔秋风起,江城夜静海潮来。
”这首诗描绘了上虞白马湖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湖泊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上虞白马湖的诗句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首先,这些诗句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这些诗句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最后,上虞白马湖的诗句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们记录了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承。
综上所述,上虞白马湖诗句作为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传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它们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才华和风
雅,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白马湖文化

白马湖:文化之旅(朱惠民)(一)白马湖位于绍兴上虞境内。
从宁波乘车到一个不显眼的小站——驿亭下车,大约走六、七里路程便可抵达。
在中国新文化开创期的二十年代,那里曾一度是文化名人荟萃之处,朱自清、夏丐尊、丰子恺、朱光潜及俞平伯等曾在上虞的春晖园任教或讲学,又同时在宁波省立四中兼掌教鞭,一周之中,三天在白马湖畔沐浴“山间明月”,另三天在奉化江边吹拂“江上清风”,欣然地做着“火车教员”,对此朱自清曾给友人的信中说过:“半年来弟仍碌碌两校,火车生活,竟习以为常矣。
”1924年3月间,朱自清和俞平伯由春晖乘车返宁波,他俩在车厢里兴致勃勃地酌改白采的诗稿,此事平伯曾作如是记云:“三月间游甬带给佩弦看,于柠檬黄的菜花初开时,我们在驿亭与宁波间之三等车中畅谈之。
”佩弦说,“白采作品意境音节俱臻独造,人物的个性颇带尼采式。
”足见其兴味之盎然。
从前龚自珍奔波于北京与杭州之间,柳亚子说他“北驾南舣到白头”。
朱自清们奔走于两校之间,虽未劳瘁到白头,只是短短的几年,然由于当时的春晖、四中都浸润着“五四”新文化的精神,文化氛围诗意沛然,故尔他们都乐此不倦,尤其是春晖园,由于家眷耽此,彼此相聚便愈多,正如朱光潜所说的,春晖园范围不大,大家朝夕相处,宛如一家人。
现在看来,白马湖原来便是中国新文化开创期的一个文学沙龙,这确是一个具有高文化气质的沙龙,它以夏丐尊、朱自清为轴心,团结一些志同道合者和师承者而自然形成。
参与的人不多,但它拥有一种精神、一种气质,这是参与者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完美的人格力量,而这,正是这个文学沙龙的独有价值。
(二)不独如此,白马湖的湖光山色也令人留连忘返。
当年朱自清先生曾用彩笔勾勒过白马湖风姿:“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
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白花,像夜空的疏星。
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
”白马湖的风光,虽没有西湖那么秀丽,但富有自然气息和原野风味。
来到她的身边,给人一种真正的休憩。
上虞白马湖诗句

上虞白马湖诗句
【实用版】
目录
1.介绍上虞白马湖
2.分析上虞白马湖的诗句
3.总结上虞白马湖诗句的特点和价值
正文
上虞白马湖位于我国浙江省上虞市,是一个美丽的湖泊,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在悠久的历史中,上虞白马湖孕育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上虞白马湖的基本情况。
白马湖面积约为 20 平方公里,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四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这里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上虞白马湖的诗句。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文人墨客来到这里,为白马湖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白马湖的壮美景色,展现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豪情壮志。
此外,还有明代诗人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著名诗篇,都是以白马湖为背景创作的。
上虞白马湖的诗句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和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首先,这些诗句描绘了白马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其次,这些诗句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最后,这些诗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上虞白马湖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其诗句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些诗句既展现了白马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反映
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_白马湖作家群_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考辨

“白马湖作家群”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考辨朱晓江内容提要:关于“白马湖作家群”的研究,目前虽还只处于“初级阶段”,但其中所呈现出来的意见分歧,却已颇为可观。
这些问题包括白马湖作家群的命名、研究范围、核心人物以及与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其他一些文学社团的关系等等。
毫无疑问,在白马湖作家群的研究领域里,这些问题都在研究的核心范围之列。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综合性考辨,以期引起学术界关注。
关键词:白马湖作家群 文学社团 考辨自1981年杨牧在《中国近代散文选》的《前言》中特别提出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白马湖风格”,并以夏丏尊与朱自清为白马湖散文派的领袖以后, 1学术界以“白马湖作家群”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著或散文选本遂不断出版。
2一 关于“白马湖作家群”的命名孔子说,必先正乎名。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这个文学群体的命名,意见却颇不一致。
一方面,有些学者将它看做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文学流派,因而命其名为“白马湖派”,并试图从“流派”的宏观层面出发,勾勒出带有共性的“白马湖派”的创作风格或美学特征。
在目前的白马湖作家群研究中,这样的研究思路与学术成果是大量的; 3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无论“白马湖派”还是“白马湖作家群”的命名,都不能成立,因为这其中的核心作家——比如叶圣陶——与白马湖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
4因此,白马湖作为一个阶段性的地域名称,不足以概括这一个文学群体的全部文学、文化实践。
由此,他们提出了别一种称谓,比如“立达派”、“开明派”等等。
5笔者的意见恰在这两者之间。
一方面,将白马湖作家群当做一个文学流派来加以研究,确有其不成熟的地方。
正如有学者所认为的,所谓“文学流派”,“白马湖作家群”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考辨是“有着比较接近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倾向,采用大致相同的创作方法,在一个共同的旗号下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群”。
6这就是说,对文学流派的界定可以从两个层面出发加以考察:一是文学创作风格的层面,强调的是其创作风格上的大体统一;二是形成文学流派的社团依托的层面,强调的是流派风格形成的制度、组织保障。
白马湖

白马湖
一:浙江白马湖传说
(1)传说东汉末年,秣陵尉蒋子文(官职相当于南京市市长),率兵追逐强盗至钟山脚下,英勇战死。
到了东吴初年,有官员看见蒋子文在大道上乘坐白马,手执白羽扇,侍从左右跟随身旁,和生前一模一样。
事隔多年后,他乘坐的那匹骏烈的大白马,还久久不愿离开主人战死的疆场,经常出现在紫金山坡,并昂首奋蹄,日复一日地刨出了一汩汩清泉,为居住于此的村民带来了福音。
清泉汇聚便成白马湖。
(2)原名渔浦湖,传说晋时周鹏举出任雁门,因思念渔浦湖,又千里迢迢骑白马返虞,径入湖中不出,以身殉湖而名。
二:地理位置及人文底蕴
白马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驿亭镇内,三面环山,环境恬适。
本世纪20年代初,著名教育家经亨,得富商陈春澜之助,于此创办春晖中学,延请夏沔尊、冯三昧、杨贤江、朱自清、匡互生、丰子恺、王任叔、朱光潜以及何香凝、柳亚子、蔡元培、黄炎培、张闻天、李叔同、叶圣陶、陈望道、吴稚晖等来此执教或讲学。
今存一字楼、科学馆、图书馆、曲院等,各幢建筑均有长廊相连。
当年经亨颐校长所居“长松山房”,丰子恺所居“小杨柳屋”,夏丏尊所居“平屋”,晚晴山房等亦均完好。
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骑车游上虞区白马湖作文

骑车游上虞区白马湖作文
哎呀呀,今天真是太开心啦,哈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骑着车去上虞区的白马湖玩。
我们骑着车出发咯,一路上阳光可灿烂啦,嘿嘿。
我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欣赏着路边的风景。
终于到了白马湖啦,哇,湖水好蓝好蓝呀,嘿呀。
湖边还有好多漂亮的小花和小草呢。
我迫不及待地骑上车子沿着湖边的小路骑起来,哈哈,风在耳边吹着,可舒服啦。
我看到湖边有好多小鸟在飞,哎呀,它们叽叽喳喳的,好像
在和我打招呼呢。
我骑得飞快,爸爸妈妈在后面喊:“慢点慢点!”嘿嘿,我才不管呢,我要尽情地享受这快乐的时光。
骑了一会儿,我有点累啦,就停下来休息。
看着美丽的白马湖,我心里可开心啦。
哎呀,这次骑车游白马湖真是太棒啦,我下次还要来,哈哈!。
上虞白马湖诗句

上虞白马湖诗句摘要:I.引言- 介绍白马湖的位置和特点- 说明自古以来白马湖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II.上虞白马湖的诗句- 列举几首关于白马湖的古诗- 分析每首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III.诗句中的白马湖景色- 描述诗句中的白马湖在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色- 阐述诗人们对这片水乡的热爱与留恋之情IV.结论- 总结诗句对白马湖的赞美- 表达对白马湖美景的向往与欣赏正文:上虞白马湖位于浙江省上虞市,湖水清澈,四周风景优美。
自古以来,这里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以下是几首关于上虞白马湖的诗句:1.白马湖光秋月里,烟波江上使人愁。
- 这句诗描绘了秋夜里白马湖的美丽景色,月光照耀在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令人陶醉。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白马湖的美景。
落霞映照在天际,孤鹜翱翔于湖面,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潋滟长堤共晚翠。
- 这句诗表现了白马湖在秋天的夜晚,月光与湖光相映成趣,潋滟的波光与晚霞共同装点着长堤的美景。
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这句诗描绘了白马湖在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景色。
晴天时,湖面波光粼粼,美丽宜人;雨天时,山色空蒙,别有一番韵味。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白马湖美景的留恋之情。
春风吹绿了江南岸,诗人期待着明月再次照耀在湖面上,以便再次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这些诗句描绘了白马湖在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们对这片水乡的热爱与留恋之情。
朱自清散文白马湖读后感悟心得作文

朱自清散文白马湖读后感悟心得作文朱自清散文白马湖读后感悟心得作文白马湖是一篇从风中领略的情味的散文,读完这篇散文,你都有样的感悟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白马湖读后感朱自清,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白马湖读后感朱自清篇一最近读有关夏丏尊的书,接触到不少朱自清的材料。
上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夤缘时会,横空出世,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放出一段异彩,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聚集了一批思想进步、学问扎实、教育水平高的明师。
刘薰宇,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匡互生……这样一批今天是中学教师,明天踏进大学就可以是教授的人,在1922年到1925年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让刚刚从白马湖中一个小岛的荒地上拔地而起的春晖中学变成了今天仍叫人心向神往的桃花源。
把这些“质上纯粹”、“量上丰富”的明师以“同志集合”的方式凝聚在一起的核心人物,不是校长经亨颐,而是身份仅仅为国文教员的夏丏尊。
朱自清正是因夏丏尊而来到春晖中学的。
之前,朱自清刚从温州转到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任教。
但朱自清的家累太重了,于是1924年3月2日,他来到春晖中学兼课。
那段时间里,他每周四坐火车从宁波到驿亭,星期一再回到宁波。
虽然难免有奔波之劳,但春晖那环境的和谐,的闲适,尤其是人际关系的真诚显然给了他极好的印象(见《春晖的一月》)。
不过,这次到春晖为期仅一个月。
正式到春晖,是在当年之后。
9月16日,朱自清接到夏丏尊来信,“嘱我到白马湖,计划吃饭方法,云已稍有把握;想来或指春晖也”(日记)。
23日坐车到春晖,次日确定宁波课务暂停,成为春晖中学专任教师。
回宁波处理了一些事务之后,10月8日带着行李到校,9日上了第一课。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朝夕相处,宛如一家人”(朱光潜《敬悼朱佩弦先生》),真是其乐融融。
可惜好景不长。
11月,春晖发生风潮,匡互生、丰子恺、朱光潜先离开春晖,到上海去创办立达学园继续他们的教育之梦,不久夏丏尊也去了立达(仍常回来居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上虞白马湖
白马湖位于浙江上虞市驿亭镇,距市区5.5公里,取名于东汉,原名渔浦,传说虞舜避丹朱到上虞,曾在此打渔。
《水经注》云:“白马潭无底,创始时堤塘屡坍,民以白马祭之。
”《夏侯曾先地志》云:“晋县令周鹏举尝乘白马入湖不出,人以为成仙。
或谓故县令周鹏举出守雁门,志务幽闲,思上虞景物之胜,乘白马泛铁舟,全家溺于此,人以为成仙。
”白马湖三面环山,水源丰富,幽静恬适,景色宜人。
湖区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水位2.7米,蓄水量137万立方米,经亨颐《白马湖偶句》诗:“湖居春暮雨蒙蒙,新绿在梅黄在松。
犹有寒花开未尽,山茶残斗杜鹃红。
”柳亚子《白马湖即景》诗:“红树青山白马湖,雨丝烟楼两模糊。
欲行未忍留难得,惆帐前溪叫鹧鸪”。
湖泊清澈见底,现以水产养殖为主,湖中建有垂钓中心,可供50人就餐。
春晖中学
春晖中学位于位于白马湖边,距市区5.5公里。
三面环山,西南近山,整座校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环境幽静,以学术盛名、名人荟萃著称,有“北南开,南春晖”意在美誉。
春晖中学(于一九二一年)系民主革命时期知名人士经亨颐先生创办,由热心桑梓教育的民族实业家陈春澜先生出资,知名人士朱自清、丰子恺、刘薰宇、刘淑琴、朱光潜、匡互生、陈望道、夏丐尊、范寿康、叶圣陶、何香凝、蔡元培、黄炎培、李淑同、吴觉农、张闻天、胡愈之等曾在此地任职、执教或来校演讲。
二都杨梅
上虞市驿亭镇二都杨梅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二都杨梅就很有名气,清代曾作过慈禧的贡品。
经省、市专家鉴评,认定二都杨梅果大、核小,可食率高,水分多,甜酸适度,独具清香味,为杨梅中之精品。
江泽民总书记、李岚清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均品尝过二都杨梅。
二都杨梅无论是面积、产量、品质,还是效益均属绍兴市第一。
1997年2月被绍兴市政府命名为“绍兴杨梅之乡”;1998年11月,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1999年4月,获“浙江省杨梅之乡”;2001年4月,获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2003年11月,分获绍兴市、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称号。
全镇现有杨梅栽培面积1.5万亩,年产杨梅3000~6000吨,年产值3000~6000万元,主要生长在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的横塘山区,成熟期为6月10日至7月5日。
除本地的二都杨梅外,我镇还盛产荸荠种杨梅。
二都杨梅已经成为上虞市的水果之王,被越来越多的客商所青睐。
在此杨梅即将成熟之际,热情好客的驿亭镇人民欢迎来自五湖四湖的朋友前来品尝、求购二都杨梅,同时我们将提供塑篮、竹篮和精包装等多种包装方式供您选择,使你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交通运输十分方便,杨梅产地距上虞市区7公里,驱车20分钟即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