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时:2课时教具: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介绍作者1、出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在一片地里,有一个小朋友在劳动2、介绍作者范成大二、初读古诗相机识字1、老师范读课文2、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3、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4、自学汇报,教师点拨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

耘:注意读音。

三、巩固练习1、出示卡片2、开火车认读3、分别组词4、指导书写四、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1、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2、指名朗读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特色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巩固1、出示卡片2、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指导学法,品读古诗1、带着生字回到古诗当中,再来读这首诗,边读边画出示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对字词进行研究和交流2、学习小组汇报出示软件,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3、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发展语言,启迪灵性1、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果你看到一个小孩在种瓜,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那个学种瓜的孩子,你会怎么回答呢?2、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质疑问难深化理解五、知识延伸特色作业: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要以读为主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更要体现和落实读的训练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选择的学习方法就是诵读领悟法让学生用读思议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形式经历初读正音读出节奏细读明白精读品味熟读积累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范文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范文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范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1教学重点: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

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课题)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3、了解诗人。

(出示诗人简介)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3、解意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

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4、学生自学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言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一)材料交流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

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体会诗意,进行想象、补充,构成美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使__更加生动、具体。

三、说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新课欣赏乡村的风景,聆听歌曲,导入《四时田园杂兴》。

读诗题,解题意。

2、读一读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

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

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农人的勤劳,本事;读出作者对农人的赞美;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

通过自由读——小组读——个人展示读——齐读等形式,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古文的节奏、韵律美。

3、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课前布置了导学任务,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组长分工安排任务,随后汇报学习情况。

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

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4、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

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通用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通用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四时田园杂兴》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首描绘农村四季景色的诗歌。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三章节“古诗欣赏”,详细内容为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分析古诗的韵律特点,以及通过诗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四时田园杂兴》的内容,体会古诗的音韵美。

2. 分析古诗的意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对古诗的深入探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诗中一些生僻字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古诗意境的深入感悟。

教学重点:古诗的朗读与背诵,对古诗意象的分析,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和音视频材料。

学具:语文课本,字典,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春夏秋冬的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四季的变化,自然引入《四时田园杂兴》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对生字词进行解释,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诗中两句进行详细解析,如“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分析其意象和表达技巧。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选取诗中自己喜欢的一句进行仿写,锻炼写作能力。

5. 课堂讨论(10分钟):小组讨论诗中的四季景色,讨论作者表达的情感。

7.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课后背诵和复习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四时田园杂兴》醒目居中。

2. 四季关键词及对应景色:春(绿)、夏(黄)、秋(丰)、冬(藏)。

3. 古诗韵律特点简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仿写《四时田园杂兴》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解释你选择的理由。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因为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给人以希望和活力。

2. 家长参与:请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附近的田园景色,记录下四季的变化。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一等奖内容3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一等奖内容3篇

1、《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一等奖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读读背背”积累语言,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词句积累。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意思。

2、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巫峡壮美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出示“读读背背”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两首古诗,谁来背一背。

现在我们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出示题目:1、指名背《惠崇春江晚景》和《江南春》: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⑴预习时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诗人及有关时代背景。

⑵读读,通过揣摸每个字,掌握每个字的意思,再把意思联起来说出来就懂得了诗词的'基本内容。

⑶通过看图片,联系诗(词)句,想象情景,诗意就会理解得更清楚了。

⑷多读,联系诗人简介及所处时代背景体会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师生共同介绍:范成大(1126~1193),南宋杰出的诗人之一,字致能,别号石湖居士,吴县(现江苏省苏州市)人。

做过地方官,注意兴修水利和减轻赋税,深受人民的爱戴。

曾出使金国,因抗争不屈,几乎被金人杀害。

后因和朝廷意见不和而丢官。

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在苏州市)。

他的诗清丽雅致,题材广泛,其中田园诗尤其有名,从多方面反映了农民的劳动和生活面貌,表明了同情劳动人民的态度。

3、读诗,自由读,默读,背诵:⑴这首诗写了什么?⑵讨论,分小组讨论交流。

⑶背诵,同学之间互相背。

4、说说诗人所描写的情景。

(联系作者简介)二、阅读学习1、学生自读“巫峡”一文。

2、思考:默读,在书上画一画,作者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表现巫峡壮美的?⑴小组讨论。

⑵用你的笔把巫峡的壮美画出来。

3、小组互读互评。

4、摘录描写巫峡的好词佳句。

5、教师点拨三、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2、《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一等奖内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四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四时田园杂兴》。

内容:学习并理解课文《四时田园杂兴》的内容,体会作者通过对田园景物的描绘,表达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体会课文中描绘的田园景物的美丽,理解作者的情感。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景描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写景描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春天的田园景象引入,让学生说说他们看到的春天的田园景象,引出今天的课文《四时田园杂兴》。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的大意。

3. 讲解课文:通过PPT或课文课件,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绘的田园景物,理解作者的情感。

4. 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景描写。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板书内容:春夏秋冬草长交鸣菜梅杏桃桑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写自己看到的田园景象。

答案:1. 课文已经能够正确地朗读,大意也已经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出了自己看到的田园景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写景描写。

但在教学中,对于学生读音的纠正还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其他的描写田园景象的诗句或文章,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分别是课文的理解、作者情感的体会、词语和句式的运用、生字词的读音以及写景描写的练习。

一、课文的理解课文的理解是学习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言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

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

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

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2默写诗歌。

四小结:1文学常识2朗诵知识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五作业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二教授新课(一)交流材料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

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

(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明确: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
歌四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五作业: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预习《山中杂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