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详解(教学课资)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之三十六计讲解

三国演义之三十六计讲解

三国演义之三十六计讲解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述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历史小说,其中的“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智谋中的三十六种策略和技巧。

这些计谋在小说中被广泛运用,帮助各种角色在政治、战争和外交等方面取得优势。

其中第一计“瞒天过海”是指在准备周全、常见的事物中隐藏秘密,让人不产生怀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目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是指通过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从而解救被围困的友军。

这些计谋在小说中被各种角色所运用,如曹操、刘备、孙权等君主,以及诸葛亮、司马懿等谋士。

这些计谋的运用不仅展示了角色的智谋和策略能力,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智谋的瑰宝,通过阅读这部小说,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这些计谋的运用和意义,同时也可以领略中国古代历史的魅力和智慧。

三十六计详细解释

三十六计详细解释

三十六计详细解释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一种战略策略,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商业、军事等各个领域。

下面是对三十六计中每个计策的详细解释:1.瞒天过海:通过伪装和隐藏真实意图来迷惑敌人,使其陷入误判中。

2.围魏救赵:用诱敌深入的方式,将敌人引入困境来分散其力量。

3.借刀杀人: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消除对手,避免自己直接出手。

4.以逸待劳:利用有利的地理环境或时间来等待对手疲惫,再发起攻击。

5.趁火打劫:在混乱和紧急的时刻,抓住机会夺取对手的财产或资源。

6.声东击西:故意制造声音或动静,使对手分散注意力,然后从其他方向进行攻击。

7.无中生有:通过捏造事实或制造假象来迷惑对手,实现自己的目的。

8.暗渡陈仓:通过隐秘的方法进行行动,使对手不察觉,然后快速达到目的地。

9.隔岸观火:在敌对双方之间保持中立,观察双方的斗争状况,等待时机出手。

10.笑里藏刀:以友好和善意的态度与对手接触,隐藏真实意图并寻找机会。

11.李代桃僵:利用替身或代理人来冒险,并将对手引入陷阱。

12.顺手牵羊:趁对手不备时,偷取或抢夺对手的财物或资源。

13.打草惊蛇:制造一些让对方警惕的迹象,以打击其信心。

14.借尸还魂:利用他人或他方的力量来重新振作,并夺回已失去的优势。

15.调虎离山:以诱饵的方式引诱敌人离开本防御有利的地方,然后利用优势迎头追击。

16.欲擒故纵:故意放低姿态,制造自己的软弱形象,引诱对手陷入掉以轻心的陷阱中。

17.抛砖引玉:故意示弱或暴露自己的短板,以激发对方的反应,并从中寻找机会。

18.横扫千军:利用强大的力量和威势,以迅猛的攻势击溃对手。

19.以逸待劳:趁敌人疲于奔命时休息和恢复体力,以准备下一次行动。

20.十面埋伏:利用众多的埋伏点,将对手包围并击败。

21.白手起家:以无牵无挂的身份开始一项计划,以获得对手的低调和轻视。

22.金蝉脱壳:在遭遇困境时,利用巧妙的方法逃脱,并重新寻找机会。

23.关门捉贼:在事态达到关键时刻时,关闭退路,并将对手包围起来。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永久收藏,终生研读!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永久收藏,终生研读!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永久收藏,终生研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计一集,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慧的同时,浓彩重墨描绘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

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十六计》详解,值得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十六计》详解,值得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十六计》详解,值得收藏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第一套胜战计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三套攻战计
第四套混战计
第五套并战计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①。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②。

译:①人不自害,受害为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正常情况下)人不会自我伤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这种常理)我则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么离间计就可实行了。

三十六计详解教学课件

三十六计详解教学课件
第5页,共35页。
《永乐大典——薛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 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 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 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 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只见万 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 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 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 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 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 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 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 策划的。“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 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第7页,共35页。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
分散。句意: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 而后再打。
敌阳不如敌阴: 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 敌人。
第8页,共35页。
古人按语说: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 如导疏; 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 “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 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记》卷六五《孙子吴 起列传》)。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 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 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 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 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 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 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 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 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 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就是说非常公开的 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初中教师三十六计教案模板

初中教师三十六计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2. 培养学生的策略思维和决策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2. 策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3. 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三十六计》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 策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三十六计》的起源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三十六计》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胜战计、敌战计等。

2. 举例说明《三十六计》中的策略,如瞒天过海、借刀杀人等。

3. 分析《三十六计》中的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三十六计》的策略进行讨论,分析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2. 情景模拟:每组设计一个情景,运用所选择的策略解决问题。

3. 课堂展示:每组进行情景模拟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四、巩固练习1.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学习了哪些《三十六计》的策略?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策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策略,提高自身能力。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择一个《三十六计》的策略,结合实际生活,写一篇心得体会。

2. 下一节课进行心得体会分享。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三十六计》的基本概念和策略,让学生了解到策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重要性。

2. 课堂活动设计合理,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

3.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实践性,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三十六计详解(教学课资)

三十六计详解(教学课资)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地理位置受到限制,形势发展受到阻碍时,攻击近处之敌对己有利,攻击远处之敌对己有害。火焰是向上蹿的,泽水是向低处流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莫不如此。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地处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他屈服的时候,我方要立即出兵援助,并借机把自己的势力渗透进去。对于处于困境的国家,只有空话而无实际援助,是不能取得信任的。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繁地变动敌人的阵容,抽调开敌人的精锐主力,等待它自行败退,然后趁机取胜。这就好像拖住了大车的轮子,也控制了大车的运行一样。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强者慑服弱小者,要用警戎的方去加以诱导。威严适当,可以获得拥护。手段高明,可以使人顺服。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宁可假装糊涂而不采取行动,也绝不假冒聪明而轻举妄动。要沉着冷静,深藏不露,就像雷电在冬季蓄力待发一样。
三十六计详解
第一套 胜战计第一计 Fra bibliotek天过海对某种事情防备得太周密,结果反而使意志松懈。平常见惯了的事体,就不容易引起疑心。大凡阴谋藏在阳光之内,好像胸怀坦荡,光明正大似的。一些隐秘的,机密性的东西,从来就不暴露在外面。再光明正大的人是如此,再温柔可爱的人也是如此。两国交兵,正义也是如此,非正义也是如此。这是人性的自然,也是自然的天性。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如果敌人的兵力强大,就设法打击将领,如果敌人的将领足智多谋,就要挫败他意志。敌人将领斗志衰弱,兵卒士气低落,敌军的战斗力就会丧失殆尽。充分利用敌人弱点进行控制和分化瓦解,就可以保存自己,扭转局势。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如果兵力空虚,就故意显示出更加空虚的样子,使敌人在疑惑之中更加疑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策略会奇妙莫测。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胜战计)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胜战计)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胜战计)《三十六计》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本篇介绍的是胜战计的六计。

《三十六计》01计【胜战】瞒天过海瞒天过海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

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原文】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

太③阳,太阴。

【注释】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

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

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

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就是说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③太:极,极大。

此句意同上。

【解读】古人按语说:阴谋作为,不能背于秘处行之。

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

这是说“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

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

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三十六计》02计【胜战】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

齐国为救赵国,出兵直攻魏国京都,魏国被迫撤军回救,使赵国解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发现可疑的情况就要弄清实情,只有在侦察清楚以后才能行动;反复了解和分析敌方的情况,是发现阴谋的重要方法。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作为的,不求助于人;无所作为的,求助于人。利用无所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等待自然条件对敌人不利时再去围困敌人,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敌人,向前进攻有危险,那就想把法让敌人反过来攻我。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在敌人给我方布置的疑阵中再反设一层疑阵。如果利用敌人内部的策应去争取胜利,那么我方就不会遭受损失。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地理位置受到限制,形势发展受到阻碍时,攻击近处之敌对己有利,攻击远处之敌对己有害。火焰是向上蹿的,泽水是向低处流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莫不如此。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地处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他屈服的时候,我方要立即出兵援助,并借机把自己的势力渗透进去。对于处于困境的国家,只有空话而无实际援助,是不能取得信任的。
用极其类似的东西诱惑敌人,住它的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就好像龙离开了大海到陆地作战而面临绝境一样。
第四套 攻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直接面对敌人的锋芒,而是间接地瓦解敌人的气势,也就是说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转弱为强。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计 围魏救赵
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先用计谋分散他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古人说:“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盲目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避其锋芒,或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威胁它,或饶到敌人的背后打击它。能如此,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目标而反身解救自己的危难,“赵”就得救了。欲救赵,先需守赵,以攻为守,积极出击,寻敌要害牵制敌军,才是“围魏救赵”。
三十六计详解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对某种事情防备得太周密,结果反而使意志松懈。平常见惯了的事体,就不容易引起疑心。大凡阴谋藏在阳光之内,好像胸怀坦荡,光明正大似的。一些隐秘的,机密性的东西,从来就不暴露在外面。再光明正大的人是如此,再温柔可爱的人也是如此。两国交兵,正义也是如此,非正义也是如此。这是人性的自然,也是自然的天性。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如果敌人的兵力强大,就设法打击将领,如果敌人的将领足智多谋,就要挫败他意志。敌人将领斗志衰弱,兵卒士气低落,敌军的战斗力就会丧失殆尽。充分利用敌人弱点进行控制和分化瓦解,就可以保存自己,扭转局势。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如果兵力空虚,就故意显示出更加空虚的样子,使敌人在疑惑之中更加疑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策略会奇妙莫测。
要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是直接出兵攻打,而采取“损刚益柔”的办法,令敌由盛转衰,由强变弱。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方出现危难时,就要趁机进攻夺取胜利。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人乱得像丛生的野草,意料不到所要发生的事情,这是《易经》萃卦中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因此,要利用敌人不能自主的时机去夺取胜利。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繁地变动敌人的阵容,抽调开敌人的精锐主力,等待它自行败退,然后趁机取胜。这就好像拖住了大车的轮子,也控制了大车的运行一样。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强者慑服弱小者,要用警戎的方去加以诱导。威严适当,可以获得拥护。手段高明,可以使人顺服。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宁可假装糊涂而不采取行动,也绝不假冒聪明而轻举妄动。要沉着冷静,深藏不露,就像雷电在冬季蓄力待发一样。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如果把敌人逼得无路可走,它就会拼命反扑。让敌人逃路则可消减他的气势。
对逃跑之敌要紧紧跟随,不能过于逼迫,借以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志。等到敌人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时再去捕获它,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牺牲。总之, 不进逼敌人,并让其相信这一点,就能赢得光明的战争结局。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用假象欺骗敌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巧妙地由虚变实。也就是说,开始用小的假象,继而用大的假象,最后假象突然变成真相。
第八计 暗度陈仓
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动,以牵制敌人在某地结集固守,然后我方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发起突袭,攻敌不备,出奇制胜。
第九计 隔岸观火
在敌人内部矛盾激化、分崩离析之时,我方应静待地方形势的恶化。届时,敌人横暴凶残,相互仇杀,必将自取灭亡。我方药采取顺应的态度,然后相机行事,坐收渔人之利。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故意露出破绽,给敌人提供方便条件。诱使敌人深入我方阵地,然后切断其前应后援,使其陷入绝境。敌人贪图不应得的利益,必遭祸患。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助别人的局面布成的有利阵势,兵力虽少,但气势颇大。鸿雁在高空飞翔,全凭其丰满的羽翼助成气势。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着空隙插足进去,设法控制敌人的要害,这叫做循序渐进。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我悬殊,这是很明白的。如果单方面作战,显然对自己不利,盟友到现在还未作决定参战,怎么办?假使设法运动盟友,并指引它先去作战,打头阵,自己做它的后盾,那它极可能先受到重大损失。同样,自己要是引兵作战也会遭到重创。可是我们只能先顾及自家的利益。因此,发动盟友时,这个剧要演得好。
第四计 以逸待劳
趁敌人内部混乱之际,利用其虚弱而无主见的条件,迫使敌人随从我方的意志,就像人到了夜晚一定要入室休息一样。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保留阵地原有外形,保持原有气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我方却秘密转移主力,打击别处的敌人。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对于弱小之敌,应包围起来歼灭。小股敌人力量虽弱,但行动灵活,不宜穷追不舍。
第十计 笑里藏刀
设法使敌方相信我方是善意友好的,从而对我方不加戒备。
我方则暗中策划,积极准备,伺机而动,不要让敌方有所察觉而采取应变的措施。这是一种暗藏杀机、外示柔和的计谋。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当局势发展到必然有所损失时,应该以牺牲局部来换取全局的胜利。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敌人出现小漏洞也必须乘机利用。再微小的利益,也要力争获得。变敌人的小漏洞为我方的小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