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 分析
三十六计详解(教学课资)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发现可疑的情况就要弄清实情,只有在侦察清楚以后才能行动;反复了解和分析敌方的情况,是发现阴谋的重要方法。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作为的,不求助于人;无所作为的,求助于人。利用无所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等待自然条件对敌人不利时再去围困敌人,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敌人,向前进攻有危险,那就想把法让敌人反过来攻我。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在敌人给我方布置的疑阵中再反设一层疑阵。如果利用敌人内部的策应去争取胜利,那么我方就不会遭受损失。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地理位置受到限制,形势发展受到阻碍时,攻击近处之敌对己有利,攻击远处之敌对己有害。火焰是向上蹿的,泽水是向低处流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莫不如此。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地处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他屈服的时候,我方要立即出兵援助,并借机把自己的势力渗透进去。对于处于困境的国家,只有空话而无实际援助,是不能取得信任的。
用极其类似的东西诱惑敌人,住它的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就好像龙离开了大海到陆地作战而面临绝境一样。
第四套 攻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直接面对敌人的锋芒,而是间接地瓦解敌人的气势,也就是说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转弱为强。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计 围魏救赵
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先用计谋分散他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古人说:“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盲目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避其锋芒,或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威胁它,或饶到敌人的背后打击它。能如此,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目标而反身解救自己的危难,“赵”就得救了。欲救赵,先需守赵,以攻为守,积极出击,寻敌要害牵制敌军,才是“围魏救赵”。
三十六计解析

三十六计解析三十六计是一部中国古代兵书,涵盖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和策略。
本文将对三十六计进行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智慧。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三十六计解析》,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十六计解析》篇1一、胜战计1. 瞒天过海:通过隐瞒真实情况,暗中行动,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2. 围魏救赵:通过攻击敌人的后方,迫使其撤退,以解救被围困的部队。
3. 借刀杀人: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挑拨离间,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4. 以逸待劳:坚守阵地,等待敌人疲劳时再出击,以获得胜利。
5. 趁火打劫:利用敌人的混乱和困境,趁机攻击,获取胜利。
6. 声东击西:通过虚张声势,转移敌人的注意力,再趁机攻击敌人后方。
二、敌战计7. 无中生有:通过虚假宣传和制造假象,混淆敌人的视听,以达到迷惑敌人的目的。
8. 暗度陈仓:暗中调集兵力,突然袭击敌人,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9. 笑里藏刀:表面上与敌人友好,暗中策划攻击,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10. 李代桃僵:通过牺牲局部利益,保全整体利益,以达到战略转移的目的。
11. 顺手牵羊:利用敌人的疏忽和漏洞,趁机夺取敌人的领土和资源。
三、攻战计12. 打草惊蛇:通过试探性攻击,了解敌人的虚实和部署,以制定有效的作战计划。
13. 借尸还魂:利用敌人的失败和挫折,趁机重建自己的势力,以实现战略逆转。
14. 调虎离山:通过引诱和欺骗,将敌人从坚固的防守阵地中调离,以打破其防御体系。
15. 欲擒故纵:先放纵敌人,使其疲惫和松懈,再趁机发动攻击,以获得胜利。
16. 抛砖引玉:通过展示自己的弱点和假象,引诱敌人上当,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四、混战计17. 釜底抽薪:通过破坏敌人的供给和后勤,削弱其战斗力,以达到胜利的目的。
18. 浑水摸鱼:利用战局的混乱和混沌,趁机捞取好处,以实现战略利益。
19. 金蝉脱壳:通过巧妙的策略,保存自己的力量和地位,以等待时机,实现战略逆转。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每一计细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每一计细解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首先讲述了“胜战之法”:1.顺势而为:也即遵循大势,随机应变,善于观察、洞察形势变化,并根据情况调整策略与行动。
2.瞒天过海:掌握欺骗、隐瞒的策略,让敌人一无所觉,以假乱真。
3.围魏救赵:夺取敌人薄弱之处,以攻其可保距离较远之地,打乱其计划。
4.借刀杀人:借助第三方的手段杀敌,用敌人之力敌敌之。
5.以逸待劳:利用环境、条件等等不同占据有利势力,使其尽可能成为竞争优势。
6.趁火打劫:当对方正处在困顿之际,抢在她的反应之前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行动。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后讲述了“败战之法”:7.声东击西:制造干扰,使敌人关注不必要的地方,从而减少防范。
8.无中生有:假扮弱者,制造假象,以引诱敌人的侵略和攻击,从而达到反制的目的。
9.暗渡陈仓:暗中行动,越过敌人的预防线,进行攻击或突袭。
10.隔岸观火:观察敌人的动向和弱点,等待机会,不急于进攻。
11.笑里藏刀:隐藏自己真实的意图,摆出友善或是淡定的样子,谋求更大利益。
12.李代桃僵:找到合适的替身来冒险与敌人交锋。
综合考虑“胜败”两种情况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还讲述了“攻守之法”:13.美人计:利用美女来迷惑敌人,从而获得更大主动权。
14.空城计:让自己显得强大而又不容懈怠,使敌人退缩,达到吓阻敌人的效果。
15.反间计:通过挑拨离间,使敌人内部产生分裂。
16.苦肉计:以虚弱的形象引诱敌人进攻,然后趁此机会大举反击。
17.连环计:采取连续的计策,使对方进退两难,毫无章可言。
18.迷之计:通过迷惑对手,使其误判形势和下一步行动。
最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还讲述了“中和之法”:19.走为上计:做出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行动,让人无法预测。
20.以逸待劳:通过休整和调整,为将来的行动做好准备。
21.趁虚而入:发现对方的困境,抓住机会实施进攻。
22.顺水推舟:顺势而为,根据环境和形势的变化,促使对方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三十六计原文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阴,太阳。
【大意】当防备十分周密时,人们往往会放松警惕;对于常见的事物,人们通常不会产生怀疑。
阴谋常常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之中,而不是与公开的事物相对立。
最隐秘的事情可能隐藏在最明显的表象之下。
【计谋精解】“瞒天过海”是通过制造假象、迷惑对方,使其放松警惕,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具体而言,就是在表面上做出一种行为,让对方误以为这是真实的情况,而实际上却在暗中进行另一种行动。
此计的关键在于“瞒”,要瞒得巧妙,让对方毫无察觉。
但“瞒”只是手段,“过海”才是目的。
本计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以假乱真,迷惑对方视听。
隐藏真实意图,暗中行动。
利用对方的惯性思维,使其陷入误区。
当对方运用瞒天过海之计时,可以采取如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表面现象。
仔细观察,分析细节,寻找破绽。
多角度思考,不局限于单一的观点。
加强情报收集,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大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敌人的力量;攻击敌人的强盛之处,不如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计谋精解】此计是在面对强大敌人时,采取迂回战术,通过攻击敌人的薄弱点,来解救处于困境的目标。
在运用此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判断敌人的强弱分布。
选择合适的攻击点,确保能够有效地牵制敌人。
协调好各方力量,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当对方运用此计时,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加强自身的防御,确保关键部位的安全。
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及时发现其意图。
灵活调整部署,应对敌人的攻击。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
【大意】敌人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尚未确定,此时可以引导盟友去攻击敌人,而自己不需要亲自出手。
【计谋精解】借刀杀人是利用外部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避免直接与敌人对抗,减少自身的损失。
在运用此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合适的“刀”,即有能力且愿意帮助自己的力量。
三十六计全解

三十六计全解一、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认为防备得周全更容易使人大意,习以为常的事,就容易失去警觉,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务里,并非存在与公开暴露的事务之外,公开暴露的事务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原意是指用各种巧妙的伪装,混淆皇帝的视听,瞒骗他上船,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跟随大队人马安全顺利地渡过大海;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攻打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想办法分散兵力再进攻;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目标敌人已经明确,但是不确定盟友是谁,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自己不出面也不出力,就可以达到目的,是由易经的“损”卦推演而出。
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想要围困敌兵,不一定要用作战的方式;可以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人由强变弱,使“强敌”受损失而使“弱己”有所增益。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绝柔也。
在敌方处于危机的时候,就要趁机对敌人使用武力而夺取胜利,这就是强者趁势击败处于厄境之敌的策略。
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劫;比喻趁别人紧张危急的时候去捞取好处或趁机害人。
第六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人意志混乱,不严整。
是水在上,地在下的卦相,利用敌人的不能自我控制而攻取他们这个成语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一种策略思想,意为表面上声称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三十六计释义

三十六计释义三十六计,又称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经典之作,是一部讲述智慧战略和策略的书籍。
三十六计的每一计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和应用场景,可以用来指导人们在各个领域中应对复杂情况。
本文将逐一解析三十六计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计:瞒天过海这一计指的是隐藏实际意图,故意制造幌子,使敌人产生错觉,从而达到出其不意、应付突发情况的目的。
这一计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应用于军事战略中,也可以用于企业竞争和个人生活中。
在商业竞争中,瞒天过海的策略可以帮助企业隐藏真实的战略意图,保护核心竞争力。
第二计:围魏救赵这一计是指在战争当中,以攻为守,采取迂回战术,将敌人的兵力主要集中在某一处,然后出其不意地从其他方向进攻,以解救正面受困的势力。
在现实生活中,围魏救赵的策略可以用来应对紧急情况或者打破僵局。
比如,在工作中,如果面临一项任务进展缓慢或遇到阻碍,可以采取其他途径来寻找解决方案,解围当前的困境。
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是指利用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战争中,这一计可以用来瓦解敌人的势力,挑拨离间,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现实生活中,借刀杀人的策略可以用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通过利用他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推动自己的利益。
第四计:以逸待劳这一计指的是在对敌作战时,以自己的有利条件为基础,等待时机,消耗敌人的力量,然后再发动攻击。
在现实生活中,以逸待劳的策略可以用来调整自己的状态,等待最佳机会。
比如,在工作中,如果面临一个复杂的项目,可以先观察,等待合适的时机,才采取行动。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火打劫是指在战争或紧急情况中,利用混乱之际,抢先行动,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趁火打劫的策略可以用来应对突发的机会或者危机,抓住时机,迅速行动。
比如,在商业竞争中,如果竞争对手遇到困境,可以趁机抢占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机会。
......(持续分析其他计策)通过对三十六计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计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战略思维。
三十六计

第一套胜战计“人无远滤,必有近忧”。
即使我们身处顺境,也要深谋远虑!切不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甚或轻浮焦躁、骄傲轻敌。
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大意】防备周密时,更容易思想麻痹,一直松懈;司空见惯的事情就不会产生疑惑了。
密谋往往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而并不与公开事物相对立。
最公开的事物中往往隐藏着最默默的阴谋。
【计谋精解】“瞒天过海”实际上是利用人们对待社会现象的西怪定势,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熟视无睹、深信不疑的心理,以假乱真。
具体而言,也就是在外表装作就要采取行动,使对方保持警戒之心,但实际上却不采取任何行动。
如此反复伪装,使对方误以为这仅仅是虚张声势,而慢慢怠于警戒。
这时即刻抓住对方的疏忽,乘虚而入,制对放而死地。
此计的关键在于“瞒”。
瞒的过则万事大吉,瞒不过则弄巧成拙。
但是“瞒”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过海”的必要手段。
本计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1、以假乱真蒙骗对方。
2、隐藏行迹自由行动。
3、以公开行动混淆视听。
当对方运用瞒天过海之计时,可以采取如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1、透过现象看本质。
2、及早发现,及时反馈。
3、严密防备,决不懈怠。
4、穷追到底,使对方的企图无法得逞。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大意】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对方,不如使这样的对方分散减弱了再攻击。
攻击对方的强盛部位。
不如对方的薄弱部分最有效【计谋精解】此计适用对方与我方力量对比悬殊,对于来势凶猛的对方,不管三七二十一与对方死拼,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在这种不利我方的情势下应当避其锋芒,采用分导引流的办法,或者攻击对方的薄弱之处牵制他,或者袭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威胁他,或者绕到对方背后打击他。
对方被这么一折腾,必然会丢弃到手的肥肉,转主动进攻为被动防御。
在运用此计时,必须明确“围魏”是因,而“救赵”是果,不论“围”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但目的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救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瞞天過海-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其計名雖出自唐朝,但此計內容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多被使用。
此計中的"天"是指皇帝,"過海"是指難以逾越的障礙,"瞞天過海"的關鍵是將隱藏的計謀深藏於張揚暴露的行為之中,孫臏用此計瞞過楚王又瞞過龐涓,逃離險境。
02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此計就是來自孫臏救趙的故事,這一計的意思是攻打正面強大集中之敵,不如迂迴到敵人虛弱的後方,迫使敵人退兵或分兵,然後尋找機會,消滅敵人,孫臏選用此計,既救了趙國,又重創龐涓。
03借刀殺人-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計,其意是借別人的手除掉對手,鄒忌和公孫閱用此計,借楚王之手除掉孫臏和田忌於死地。
04以逸待勞-一語出自「孫子兵法」,這一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四計,其意是保證自己養精蓄銳,迫使敵人疲備不堪,處於不利的地位,繼而戰勝敵人,孫臏不動如山,以逸待勞,再次戰勝龐涓。
05趁火打劫-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五計,原意是當敵方出現嚴重危機就趁機出擊,龐涓趁孫臏被困楚國之時,來到楚國推波助瀾。
06聲東擊西-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六計,其意是用假象迷惑敵人,使敵人摸不透我方真實意圖,做出錯誤判斷,指揮產生混亂,對我無所防備,我方進攻便可攻其不備,穩操勝券,孫臏"聲東擊西",佯攻中牟,調龐涓離開成皋,然後奪取之。
07無中生有-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七計,本意是指憑空捏造,栽贓陷害,該計用於作戰,是指先用假象迷惑敵人,然後假中生真,公孫閱、鄒忌用此計使齊威王對田、孫二人產生疑心,為除掉田忌、孫臏舖平道路。
08暗渡陳倉-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八計,此計計名出自後代名將韓信"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的故事,此計的意思是正面佯攻,牽制敵人,迂迴敵後,出奇致勝,此計與"聲東擊西"既相似,又不同,不同處在於"聲東擊西"隱敝的是攻擊路線。
孫臏用此計既瞞過韓國君臣又瞞過龐涓,攻克上黨,離開韓國。
09隔岸觀火-是三十六計中第九計,意思就是"坐山觀虎鬥"此計是指靜觀敵人內部矛盾激化,坐收漁利,孫臏用此計,讓韓國與魏國拼力撕殺,削弱龐涓的軍力,以利戰勝龐涓。
10笑裡藏刀-為三十六計中的第十計,其意是表面友好,暗藏殺機,龐涓為得到「孫子兵法」笑裡藏刀,陷害孫臏。
11李代桃僵-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一計,計名出自後人,近似中國象棋中的"丟車保帥",其意是捨棄局部,換取全局的勝利,孫臏小用此計,使田忌賽馬獲勝,令齊王敬重。
12順手牽羊-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二計,該計的意思是發現敵人微小漏洞,只要不因小失大,便及時利用,即使是小勝,也不應放過,孫臏在與敵人相持不下又無法取勝之時,發現垂都空虛,順手牽羊,奪取垂都。
13打草驚蛇-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三計,其意有二:一是指敵情不明時,以不同手段,"打草"以驚"蛇"動,然後消滅之,二是使隱敝之敵,不可輕舉妄動,以免打草驚蛇,讓敵人發現我方意圖,使我方處於被動之位,孫臏用"打草驚蛇"之計,查出刺客所在,然後再驚其出動,最後消滅之。
14借屍還魂-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四計,原意是指,已經死亡的東西,借用另一種形勢得以復活,龐涓用假公子郊師代替死亡的真公子郊師,使齊國的叛亂勢力死灰復燃。
15調虎離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五計,此計的意思是誘敵離開有利之地,然後使其就範,孫臏用此計,誘騙公子郊離開魏國的保護,隻身回到齊國,輕而易舉將其抓獲。
16欲擒故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六計,意思是為更有利的消滅敵人,有意暫時放縱敵人,使敵人放鬆警惕,一意孤行,我方則伺機而動,殲滅敵人,孫臏為根除叛亂勢力,用此計放縱公子郊師,在其叛亂之時,將其消滅。
17拋磚引玉-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一十七計,計名乃後人所取,"拋磚"指的是拋小利做誘餌。
"引玉"是目的。
龐涓用"拋磚引玉"之計,以糧為誘餌企圖引誘孫臏交戰,孫臏也"拋磚引玉"他比龐涓高明處在於"拋磚"誘敵之前,先示假隱真,迷惑敵人,龐涓懵懂上當,兩方軍隊被誘入事先設置的伏擊圈。
18 擒賊擒王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魚
21 金蟬脫殼
22 關門捉賊
23 遠交近攻
24 假途伐虢
25 偷梁換柱
26 指桑罵槐
27 假痴不癲
28 上屋抽梯
29 樹上開花
30 反客為主
31 美人計
32 空城計
33 反間計
34 苦肉計
35 連環計
36 走為上策
"走為上策"是三十六計中的最後一計,意思是:有計劃的主動撤退,以退為進,尋找戰機,消滅敵人,此計在謀略上被推為上策,孫臏以走帶戰,將龐涓引誘到馬陵道,一舉殲滅,在古代戰爭史上寫上了精彩一筆,這精彩的一筆之後,孫臏走了,他留下了「孫臏兵法」,二千年後,當孫子兵法風靡世界時,世上還流傳著另一種說法,說孫子兵法乃孫臏所作,公元一九七二年,山東省臨沂
縣銀雀山一號西漢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簡,其中既有孫子兵法也有孫臏兵法,此種說法才得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