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课程设计
景观设计学教学大纲

景观设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景观设计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培养学生对于环境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2. 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流程;3.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4. 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5.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定义- 理解景观设计的内涵和外延- 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要素2. 景观设计的历史发展- 了解景观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景观设计风格3. 景观设计的研究方法- 学习景观设计的调研和分析方法- 掌握景观设计的概念构建和设计表达技巧4. 环境美学与景观设计- 探讨环境美学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强调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的平衡5. 可持续发展与景观设计- 关注景观设计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倡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6. 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 分析不同类型的景观设计案例- 学习借鉴和总结成功的景观设计经验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2. 课堂讨论3. 案例分析4. 实践操作5. 课程作业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30%)2. 课堂作业(20%)3. 期末设计作品(40%)4. 课堂考试(10%)六、教材资料1. 《景观设计概论》2. 《景观设计原理》3. 《景观设计案例精选》七、参考资料1. 《景观设计导论》2. 《城市景观设计》3. 《自然景观设计与城市绿地》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相信学生们将能够全面了解景观设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水平,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景观设计学成为学生们探索与创新的起点,开启美好未来的新篇章。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认识和审美水平。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原则、方法和过程,掌握基本的设计技巧和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案例分析及实践操作。
1.理论基础: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设计理念。
2.设计方法:涵盖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分析、设计构思、方案制定和实施等。
3.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景观规划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应用。
4.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教师对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实用的景观规划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收集国内外景观规划设计案例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如画板、画具、设计软件等,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景观课程设计作业

景观课程设计作业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景观元素,并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3. 学生能够掌握景观设计的程序和步骤,形成完整的作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独立完成中小型景观方案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和软件,准确表达景观设计方案。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景观设计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景观设计的兴趣,激发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空间想象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乐于尝试和挑战。
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深入学习景观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景观设计基本概念:介绍景观设计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结合教材第一章内容,让学生对景观设计有全面的认识。
2. 景观设计原则:讲解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统一性、对比性、节奏性、韵律性等,参照教材第二章,使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3. 景观设计要素:分析景观设计的各种要素,包括地形、植物、水体、建筑等,结合教材第三章,让学生了解各类景观元素的应用。
4. 景观设计程序与步骤:详细介绍景观设计的程序和步骤,如项目分析、设计构思、方案绘制、实施与评价等,依据教材第四章,让学生掌握完整的设计流程。
5.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景观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项目中如何运用设计原则和要素,结合教材第五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景观设计实践:安排学生进行中小型景观设计方案设计,结合教材第六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微型景观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微型景观设计与制作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微型景观设计的基本认知,掌握微型景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微型景观的搭建和制作。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三、课程内容1. 微型景观设计概述- 微型景观的定义和特点- 微型景观的应用领域- 微型景观设计原则2. 微型景观设计基础- 设计工具与材料- 设计元素与布局- 设计风格与色彩3. 微型景观设计实践- 案例分析- 设计方案构思- 制作流程与技巧4. 微型景观制作- 搭建技巧- 材料选择与处理- 艺术表现手法5. 微型景观展示与评价- 展示形式与技巧- 评价标准与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微型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微型景观案例,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微型景观,提高实践能力。
4. 互动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分享设计心得和制作经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微型景观设计与制作》2. 辅助教材:相关设计书籍、杂志、网络资源等3. 实践材料:土壤、植物、装饰品、工具等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课程介绍,微型景观设计概述2. 第二周:微型景观设计基础,设计元素与布局3. 第三周:设计风格与色彩,案例分析4. 第四周:设计方案构思,制作流程与技巧5. 第五周:搭建技巧,材料选择与处理6. 第六周:艺术表现手法,制作实践7. 第七周:展示与评价,课程总结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考核:微型景观制作完成情况。
3. 期末考核:微型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及方案设计。
八、课程特色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强调创新与个性化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3. 采用互动交流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道路景观课程设计

道路景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道路景观的功能、分类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道路景观设计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道路绿化、小品设计、空间组织等。
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道路景观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特定案例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道路景观设计方案进行有效讨论和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道路景观设计的兴趣,培养其热爱专业、热爱生活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生态环境,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道路景观设计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让学生掌握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其审美观念和环保意识。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道路景观设计基本概念:介绍道路景观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景观设计概述2. 道路景观设计原理:讲解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手法和空间组织方法。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景观设计原理3. 道路绿化设计:分析道路绿化的重要性、分类及设计方法,包括行道树、绿化带、节点绿化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绿化设计4. 道路小品设计:介绍道路小品的功能、分类和设计方法,包括座椅、灯具、指示牌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道路小品设计5. 道路景观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道路景观设计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启示。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景观案例分析6. 道路景观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道路景观设计实践,包括选题、分析、设计、评价等环节。
参考教材章节:第六章 道路景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第1-2周:道路景观设计基本概念和原理2. 第3-4周:道路绿化设计3. 第5-6周:道路小品设计4. 第7-8周:道路景观案例分析5. 第9-10周:道路景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科学、系统,与课程目标紧密关联,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道路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景观实训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景观实训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景观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际景观设计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对景观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景观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景观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2. 景观设计实践操作- 植物配置与设计- 水景设计- 建筑景观设计- 景观照明设计- 景观小品设计3. 景观设计软件应用- AutoCAD- Photoshop- SketchUp- 3ds Max4. 景观设计项目实训- 实地考察与测量- 设计方案绘制- 项目汇报与展示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景观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设计能力。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景观设计的实际操作技能。
4. 项目实训法:通过实际项目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5.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课程安排1. 理论课程:每周2课时,共8周。
2. 实践操作课程:每周4课时,共16周。
3. 项目实训课程:每周2课时,共4周。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实践操作技能、项目完成质量等。
3. 项目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项目设计创意、团队协作、项目成果展示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设计手册》等。
2. 实践教学基地:校园内外的景观设计实践基地。
3. 软件资源:AutoCAD、Photoshop、SketchUp、3ds Max等设计软件。
4. 教师资源:具有丰富景观设计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团队。
八、课程总结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使学生掌握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如景观布局、绿化配置、空间组织等;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设计方案;2. 提高学生运用绘图软件(如CAD、Photoshop等)表达设计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在设计过程中与他人有效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兴趣,培养其热爱专业、追求卓越的态度;2.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 培养学生具有人文关怀,关注居住区景观设计与居民生活品质的关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关注生态环境和人文关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居住区景观设计基本概念:景观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居住区景观的特点;2.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生态性、美观性、功能性、经济性、人文性等;3.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法:设计流程、设计思路、空间组织、绿化配置、景观节点设计等;4. 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国内外优秀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解析;5. 绘图软件应用:CAD、Photoshop、SketchUp等软件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6. 设计实践: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实践,包括设计草图、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等。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以教材为基础,结合教学大纲,明确教学进度和内容。
本章节内容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同时,能运用绘图软件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实践。
花园造景课程设计

花园造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花园造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园林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生长习性。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传统园林文化,掌握其基本造景手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造景原理和方法,设计出具有美感和生态功能的花园景观。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使用园林工具和材料,完成花园造景的施工。
3.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对花园造景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和互相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2. 学生通过学习花园造景,激发对园林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尝试和探索。
3.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a. 花园造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b. 花园造景的设计原理与方法c. 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及特点d. 我国传统园林文化及造景手法2. 实践操作:a. 花园造景设计图的绘制b. 花园造景材料的选购与准备c. 花园造景的实际施工过程d. 花园造景作品的评价与改进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导入花园造景的概念,介绍分类及设计原理。
第二课时:学习常见园林植物的特点,了解传统园林文化及造景手法。
第三课时:指导学生绘制花园造景设计图,进行设计思路的讨论。
第四课时:学生分组选购材料,进行实际施工操作。
第五课时:学生展示花园造景作品,进行评价与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简要论述你自己对西方景观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要求80-100字1 “加州花园”风格的基本概况加州花园在风格、场地、建筑、主人的喜好和设计师的手法上有所不同,但是这些都是“加州花园”的基本特征。
它是一个艺术的、功能的、和社会的构图,它的每一部分都综合了气候、景观和生活方式而仔细考虑过,是一个本土的、时代的和人性化的设计。
1.1 设计师生平托马斯·丘奇是美国现代园林的开拓者,他从二十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开创了被称为加州花园的美国西海岸现代园林风格。
丘奇等加州现代园林设计师群体被称为加利福尼亚学派,其设计思想和手法对今天美国和世界的风景园林设计有深远的影响。
1.2 设计师成长托马斯·丘奇出生于波士顿,在加利福尼亚长大。
最初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时,他是法律系的一名学生。
大学农学院的一门园林设计历史的课程深深吸引了他,促使他转向了风景园林专业。
1923年,丘奇来到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继续学习。
在伯克利,风景园林专业农学院,对植物比较重视,要求学生认识2000种左右的植物;而在哈佛,这个专业在建筑系,强调形式、功能、尺度和总体规划。
这样的学习对于丘奇来说无疑是一个全面的训练。
1926年丘奇获得哈佛旅行奖学金,得以去欧洲学习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园林。
他呆了半年的时间,在回国后提交的硕士论文中,他比较了地中海和美国加州在气候和景观上的相似性,研究了如何将地中海地区庭院的传统应用到加州。
他发现关键是要把握尺度并在规则的建筑与外围的自然景观之间进行微妙的转换。
1927年,丘奇回到美国,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教书。
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使美国经济全面衰退,设计任务急剧减少,此时的丘奇在奥克兰的一家事务所工作了2年。
1932年丘奇在旧金山开设了自己的事务所。
大萧条造成的社会经济变化迫使他发展新的庭院设计模式。
他将对地中海园林和加州园林的研究运用到实践中。
1937年,丘奇第二次去欧洲旅行,有机会见到了芬兰建筑师阿尔托(A. Aalto)。
当时,阿尔托刚刚完成了玛丽亚别墅的和花园的设计。
在研究了柯布西埃(Le Corbusier)、阿尔托的建筑和一些现代画家、雕塑家的作品之后,他开始了一个试验新形式的时期,他的作品开始展现一种新的动态均衡的形式,中心轴被抛弃,流线、多视点和简洁平面得到应用,质感、色彩呈现出丰富变化。
1.3 设计师的基本观点和设计理论加州的园林传统与美国东部和中部不同。
西班牙式的住宅、门廊和天井花园,自十八世纪后半叶起在加州落户。
但十九世纪,家庭生活一直集中于室内。
二十世纪早期,一种家庭住宅的新形式被介绍到南加州,这种单层加州平房更能适宜于加州的气候,室外生活受到鼓励,花园被认为是住宅的一个基本要素。
1930年代晚期,一种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要求小花园提供最大的愉快,而花费最小的养护。
二战以后,轻松休闲的加利福尼亚生活方式充分地繁荣。
室外进餐和招待会为人们所喜爱,这也是《日落》杂志所倡导的生活方式。
加州花园出现于40年代和50年代,位于乡村的一般半英亩左右,位于城镇的约1000平方英尺大小。
其典型特征包括简洁的形式,室内外直接的联系,可以布置花园家具的紧邻住宅的硬质表面,小块的不规则的草地,木质的长凳、游泳池、烤肉架、以及其它消遣设施。
围篱、墙、和屏障创造了私密性,现有的树木和新建的凉棚为室外空间提供了荫凉。
丘奇被公认为开创了园林设计的新途径。
他于二战前发表的作品已使他成为“加利福尼亚学派”的非正式的领导人,这一优秀的群体还包括:埃克博、罗斯坦、贝里斯、奥斯芒德森和哈普林。
加州现代园林被认为是美国“自十九世纪后半叶奥姆斯特德的环境规划的传统以来,对风景园林设计最杰出的贡献之一。
” 在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再看丘奇和他创立的加州花园风格,应该看到,他的成功作品多是小尺度的、私人的、结构简单的项目,丘奇是二十世纪少数几个能从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设计完全转向现代园林的形式和空间的设计师之一。
他的贡献在于,在大多数人迷茫徘徊之际,开辟了一条通往新世界的道路。
他的设计平息了规则式和自然式之争,使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有了一种新的衔接方式。
丘奇认真对待每位客户的不同需求,按照他们的个性和需要来设计。
暮年时,曾有人向丘奇请教他的设计哲学,他回答说,“我的哲学是客户总是对的”。
丘奇在传统的年代登上风景园林设计的舞台。
他是传统的,足以看到旧时代的价值观;他又是开放而敏感的,足以接受新事物,并且明白任何优秀事物必须建立在它的基础原则的全部知识之上。
正如“哈佛革命”的发动者之一,“加利福尼亚学派”的另一位出色的设计师埃克博所描述的,丘奇是作为美国“最后一位伟大的传统设计师和第一位伟大的现代设计师”。
1.4 作品基本情况唐纳花园 名称:唐纳花园(Donne Garden) 作者:托马斯.丘奇(美国) 建成年代:1948年 简介:庭院由入口院子、游泳池、餐饮处和大面积平台组成。
平台的一部分是美国杉木铺装地面,另一部分是混凝土地面。
庭院轮廓以锯齿线和曲线相连,肾形泳池流畅的线条以及池中雕塑的曲线,与远处海湾的“S”形线条相呼应。
树冠的框景将原野、海湾和旧金山的天际线带入庭院中。
阿普托斯花园 1948年的阿普托斯(Aptos)花园,是一座位于海滨的周末度假别墅的庭院。
丘奇用与建筑成45°角的斜向平台将住宅延伸出去,有力的锯齿线矮凳与另一边流畅的钢琴线种植边缘形成强烈的对比,中心是从远处沙滩上运来的砂子,周围种满了喜爱阳光的植物。
同年,在旧金山的小镇庭院,丘奇在较小一些的尺度上,重复了同样的锯齿线和钢琴线的母题。
花园设计一直是丘奇的主要兴趣所在,他也因此而名声鹊起。
然而战后,美国公共领域的设计迅速增加,设计的尺度和工程的规模相应较大。
作为一个声望不断增加的风景园林师,丘奇也参与了一些大尺度的设计。
在这类合作的公共项目中,丘奇或者作为顾问,为建筑师和规划师提出建议,或者作为设计师和总体规划师,与建筑师合作,为特定的建筑设计环境。
“瓦伦西亚公共住宅”工程 位于旧金山的“瓦伦西亚公共住宅”工程(Valencia Public Housing, 1939-1943)是丘奇与建筑师伍斯特(Wurster)的合作成果,成为当时美国最出色的住宅工程之一。
1949~1959年的“通用汽车公司技术中心”(General Motors Technical Center)设计,以及斯坦福大学的校园规划(彩页)和加州大学伯克利(1962)和圣塔克鲁兹(1962)的校园规划中,丘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设计场地基本概况该场地在洛阳周山山顶,位于河南科技大学周山校区内,在校园内东南部,东边南边是园墙,西、北边是教师宿舍,属于一个校园的小游园。
2.1 自然地理条件分析周山校区 位于洛阳市涧西区天津路南端,西宁路与天津路交叉口,占地356亩。
周山校区南与周山森林公园毗邻,西与五三四医院紧邻,向北可俯瞰洛阳市貌,环境幽静,风景怡人。
周山校区地处周山山顶北部,风大,土壤贫瘠,红壤黏土,透气性差,降水较少,阳光稍强。
生活环境恶劣,给校园的建设带来了困难,给师生的活动带来了不便。
2.2 周边环境分析该场地在洛阳周山山顶,位于河南科技大学周山校区内,在校园内东南部,东边南边是园墙,外边是路和工厂。
西、北边是教师宿舍,属于一个校园的小游园。
2.3 场地内部分析该场地呈梯形,东短西长,西部高出来,台地形式。
在西北角落里,有一天潜在的通行路线,是北边家属楼的便利之路。
西边为主出入口,有台阶引导下来,里面有活动中心的二层主体建筑。
其内的场地空间为梯形。
东北边有次出入口,通向学校东门。
3. 设计场地总体设计根据“加州花园”风格的设计形式语言和设计元素,从场地的空间形态、造景类型和主题立意等进行指定场地的规划设计,提出自己的新的改造方案。
3.1 设计理念海之舞——灵感来源于海边沙滩海岸线的形态,由大海奔涌而来的海浪,在曲折婉转的海岸线上,层层推送。
蓝蓝的海、蓝蓝的天、淡黄的沙滩、白色的浪花、和耳边传来隐约的海鸟声、海浪声……3.2 “加州花园”风格的构建设计方案由肾形的水池、周围围绕的木质平台、温婉曲折的曲线空间构成的广场、绿地,和动态平衡的花境组成。
3.3 总体设计运用“加州花园”风格,对该场地进行设计,运用露天木质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私人小花园,融合自己的设计理——金蓝湾——进行创作、诠释。
以肾形水池为基点,外围有形状与其相吻合的木质平台,再外围依次是曲折的曲线边缘的广场、种植绿地、广场和依附曲折边缘的水系,海岛以及花镜……竖向设计上,将肾形水池、曲折水系、木质平台、下沉,而广场、道路、绿地稍高,其中在中间绿地有一处植物围合的私密草地,而东南处则是一个模拟海岛的微地形,其上有作为背景的乔灌草的植物群落……各个空间的连通则靠廊架,和桥。
次出入口的花架,中间绿地内两条交叉的花架,它们既可以作为园路,又可以休憩,还能独立作为一个景点和观景处。
而每一块曲折的边缘都有相关的水系,把肾形水池作为库和源,通过工程手段,将四条独立的水系连通起来,互相流通,依次流动。
植物配置上,采用亚热带的植物类型,无论从设计规划上还是建筑风格和植物群落环境的营造上,都要体现出加州风格的味道……3.4 景点设计由于历史非常悠久,受到不同时期的文化影响,因此景观风格变化随着历史的改变有所不同,他们的审美同时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造就了景观的多元化发展。
如果说不同的园林风格能成就一个迥异的地产风格,那么不同的景观风格就是园林的衣裳,能体现独特气质。
加州园林在规划上多采用曲线,布局工整严谨,气氛幽静肃静。
通过空间轴线设计,以主景雕塑和水轴为核心元素,结合规则式绿化设计,形成自然庭院中多为自然绿化结合古朴的饰面材料,局部以细腻的水景雕塑作为点睛元素,形成宁静、自然、质朴的人文景观空间有跌级的水景、雕塑群、细长或十字交错的水带、肌理涂料、彩色瓷片铺贴、台地、阳光草坪、整齐的乔木等。
园林景观具有加州的风格。
将户外的景观规划与居住空间完美结合,运用不同的造景手法和四季植物搭配,来突出每个景点的个性特征,营造出层次丰富、多意境的空间景观效果。
庭院中的水系,肾形泳池—金蓝湾独具一番特色,将草坡以自然曲线,充满自然情趣。
根据季节精心挑选的四季植被有棕榈,桂花、广玉兰等丰富了主题组团景观,缀以特色小品,布局自然、错落有致,营造生态化小园。
主要景观布局有一肾型游泳池,在建筑入口处,视线开阔有一种到大海的感觉,下方为一个私密的休闲空间,有木质坐凳,道路为弯曲的流畅线条。
周边有格状草坪布置。
植物配置上乔灌草结合,充分体现了加州风情。
竖向设计上,下沉的肾形水池、上升的木质平台、平整的广场空间及道路,绿地设有微地形,其上有作为背景的乔灌草的植物群落……从设计规划上还是建筑风格和植物群落环境的营造上,都要体现出加州风格的味道……结论与讨论加州风格”,就是设计师将欧洲西班牙风格当地的设计理念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风格,重视庭院的生态环境,有大量的水体来协调整个空间,形成一种海边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