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酶催化银沉积质量放大的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合集下载

血吸虫高灵敏气相压电免疫传感器制备方法与金属银沉积高灵敏气相

血吸虫高灵敏气相压电免疫传感器制备方法与金属银沉积高灵敏气相

专利名称:血吸虫高灵敏气相压电免疫传感器制备方法与金属银沉积高灵敏气相压电免疫传感检测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吴朝阳,周瑾艳,申田田,沈国励,俞汝勤
申请号:CN200910226750.X
申请日:20091228
公开号:CN101738471A
公开日:
201006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银沉积高灵敏气相压电免疫传感技术,并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免疫传感方法;传感器制备即传感器的组装,由压电石英晶振预处理、抗原固定化、封闭过程组成;抗体免疫传感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反应过程和检测过程。

本发明利用气相压电免疫传感技术,结合酶催化金属银沉积效应,使传感器界面的质量响应增大,从而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并可实现多个样品同时检测。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金属银沉积的高灵敏气相压电免疫传感技术,设备简单、价格低廉,可实现了免疫分子的批量检测。

申请人:湖南大学
地址: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马强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程名称:生物工程主讲教师:学号:姓名:成绩: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概念及其在发酵工业、环境监测、食品工程、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举例,展现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发酵工业环境监测食品工程医学生物传感器是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

它是以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识别元件与适当的理化换能器及信号放大装置构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统。

从上世纪60年代Clark和Lyon提出生物传感器的设想开始,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以将生物成分截留在膜上或结合在膜上为基础的第一代生物传感器、将生物成分直接吸附或共价结合在转换器的表面上的第二代生物传感器和把生物成分直接固定在电子元件上的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专一性强、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等特点,因而在发酵工业、环境监测、食品工程、医学等方面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

一、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一种以铁氰化物为媒介的葡萄糖氧化酶细胞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发酵工业中的乙醇含量,该生物传感器检测极限低,测量范围广,稳定性能很好;一种将醌蛋白醇脱氢酶埋在聚乙烯中研制而成的酶生物传感器,可用于酒发酵工业中乙醇的连续自动在线监测[1]。

二、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生物传感器可对各种环境污染物进行监测,有体积小、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可原位在线分析,在环境监测中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水环境监测。

主要可用来测定生物耗氧量、微生物量,监测硝酸盐、硫化物、酚类物质及农药残留量等。

张琳等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水环境中检测大肠杆菌的叉指电极生物传感器,通过测量叉指电极的电导值,可实现对大肠杆菌的定量检测分析,该传感器还可用于其他微生物的检测[2]。

用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发光菌和嗜热菌等微生物制作的BOD生物传感器来监测水环境BOD,可作为水体有机污染物的一个检测指标。

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韩静;卓颖;袁若【摘要】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一种将电化学分析方法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响应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的生物传感器。

近年来,基于新型纳米材料催化、酶催化以及生物学放大技术用于蛋白质检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颇受关注。

该研究综述简要介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基本原理,重点评述了近年来基于各种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s are valuable analytical tools as the advantages of rapid response, high sensitivity, good selectivity, simple manipulation and low cost, which combined the merits of electrochemical and immunoassay. Recently, amplified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s have been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which achieved by employing nanomaterials, enzymes catalysis and biological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sare presented, and the signal amplification strategies applied in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s are extensively reviewed.【期刊名称】《化学传感器》【年(卷),期】2015(035)004【总页数】8页(P9-16)【关键词】信号放大;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综述【作者】韩静;卓颖;袁若【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信息科学以及生物科学的不断创新,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基于纳米银催化银沉积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研究

基于纳米银催化银沉积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研究

基于纳米银催化银沉积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研究作者:李晨晨倪超朱超云宋伟赖庆菁来源:《现代盐化工》2017年第06期摘要:文章以酶标板为分析平台,丝网印刷芯片电极为检测装置,构建电化学核酸适配体传感器。

将生物素修饰的核酸适配体固定至链霉亲和素包裹的酶标板中,以巯基修饰的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的纳米银作为探针。

通过三明治型的夹心反应后,加入银增强溶液,利用纳米银催化银沉积反应,在孔板中形成了大量的银沉积物。

随着酸溶解生成的银沉积物后,插入印刷芯片电极,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对释放出的银离子进行测定。

银的电化学溶出峰与PDGF-BB的浓度相关,从而实现对PDGF-BB的定量测定。

分析方法对PDGF-BB的测定结果良好,线性范围为3.12~200 ng/mL,检测限为1.23 ng/mL,且特异性良好。

关键词: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纳米银开发新的分析方法用于定性定量测定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在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领域内至关重要。

与抗体相比,核酸适配体具有化学稳定性强、合成简单、易于修饰的优点,同时适合于开发各种不同分析方法里的分子工具。

因此,在研究者设计各种不同的生物分析方法里,核酸适配体成了一种更为有效的选择[1]。

近年来,在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中,核酸适配体被用做生物识别的元件,发展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例如荧光生物传感器、比色法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2-4]。

将电化学检测的优点和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的识别能力结合起来并应用在传感器中,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丝网印刷芯片电极由于具有其他电极所没有的独特优点,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一次性使用的优点,为医学诊断提供一个崭新的分析平台。

在各种纳米材料标记物中,纳米银颗粒因为更容易氧化,因而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活性,从而更适合作为检测探针。

本研究以多孔板为分析平台,丝网印刷芯片电极为检测装置,构建电化学核酸适配体传感器。

将生物素修饰的核酸适配体固定至链霉亲和素包裹的多孔板中,以巯基修饰的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的纳米银作为探针。

一步电沉积构筑双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步电沉积构筑双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步电沉积构筑双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传感器逐渐成为生物分析领域重要的工具。

生物传感器是指用生物系统组成的、用于检测特定生物分子或生化过程的装置。

其中,酶传感器是一类被广泛研究的生物传感器。

它是一种利用酶的特异性催化反应来检测样品中特定成分的生物传感器。

酶传感器精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重现性好,广泛应用于食品、环保、医学等领域。

然而,单一酶传感器通常容易受到质子浓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干扰,导致误差较大。

因此,构建双酶生物传感器,即选择两种酶作为传感器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一步电沉积法构筑一种双酶生物传感器,以检测葡萄糖。

其中,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过氧化物酶(POD)被选择作为这一传感器的酶体系。

通过电沉积制备传感器,可使传感器具有简单、快速、有效的特点,同时也确保了生物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反应灵敏度。

三、研究内容和计划1. 传感器元件的制备(1)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和形式(2)优化电沉积条件,制备出双酶生物传感器的电极2. 酶的固定化及传感器的工作机制的探究(1)采用不同的酶固定化方法(如凝胶/离子凝胶法、自组装法等),优化酶固定化的条件(2)探究双酶体系在传感器中的作用机制3. 传感器性能的研究(1)采用电化学法等手段测试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特异性(2)对传感器进行反应时间、重现性、稳定性等方面的测试4. 应用前景分析(1)探究该传感器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前景(2)分析该传感器在其他生化分析领域的应用可能性四、预期研究成果1. 成功构建一种双酶生物传感器2. 探究双酶体系在传感器中的作用机制3. 获得双酶传感器的性能数据,并进行分析4. 探究该传感器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并分析其在其他生化分析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五、研究意义和价值本研究探索了利用一步电沉积法构筑双酶生物传感器的方法,并且系统地研究了该传感器的性能,为生物传感器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酶在废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酶在废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酶在废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彭艳丽1,杨亲正1,宋 娟2(1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2济南博思编译服务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摘 要:利用生物酶技术处理废水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具有高效、环保、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废水处理研究的热点。

本文介绍了生物酶技术和固定化酶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固定化酶技术应用在废水处理中做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酶;废水处理;固定化酶;应用进展R esearch Progress of B io -enzy m e Applied i n W asteW ater T reat m entPE NG Yan -li 1,Y ANG Q in -zheng 1,SO NG Juan2(1Schoo l o f Food and B i o eng ineeri n g ,Shandong I nstitute o f Light I ndustry ,Shandong Ji n an 250353;2Ji n an BosiCo m piled Serv ices Ltd .,Shandong Ji n an 250100,Chi n a)Abst ract :B io-enzy m e w as used i n w aste w ater treat m ent techno logy w ou ld not cause secondary po llution ,and hadadvantages of effic ien,t envir onm enta ll y and lo w cos,t wh ic h beca m e a hotspot i n t h e research of w aste w ater treat m en.t The progress of w aste w ater treat m ent w ith b i o -enzy m e techno l o gy and i m m ob ilized enzy m e tec hno l o gy w as introduced ,and i m m ob ilized enzy m e technology for w aste w ater treat m ent w as pr ospected .K ey w ords :bio-enzy m e ;w aste w ater treat m en;t i m m obilized enzy m e ;applicati o n progress作者简介:彭艳丽(198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纳米生物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基于PEG凝集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日本血吸虫抗体的测定

基于PEG凝集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日本血吸虫抗体的测定

基于PEG凝集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日本血吸虫抗体的测定吴朝阳
【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卷),期】1997(18)11
【摘要】以PEG为乳剂,建立了一种新的液相压电免疫分析法,并用于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的测定。

初步探讨了这种PEG液相压电免疫传顺的响应机理,详细考察了PEG浓度,PEG-AWA复合时间及测试温度等因素对频移的影响,对5个兔血样的测试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不仅对日本血吸虫的阳性判别率可达100%,而且能定量测定感染血清中血吸虫抗体的含量。

【总页数】1页(P1774)
【作者】吴朝阳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化学计量学与化学传感器技术研究所;湖南医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32.210.4
【相关文献】
1.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人胸苷激酶及其与单克隆抗体反应亲和常数的测定 [J], 张万强;吴朝阳;丁克祥;郑永晨;王攀;周颖;马道新;胡燕祝;吕沅津
2.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用于日本血吸虫抗体的检测 [J], 青宪;楚霞
3.凝集液相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人血清中IgG的测定 [J], 何春萍;沈国励
4.基于聚合物凝集的压电免疫分析用于补体第三成分(C3)的测定(摘要) [J],
楚霞;沈国励
5.基于PEG凝聚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 [J], 谢丽鹃;吴朝阳;郭斌;沈国励;俞汝勤;夏运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仪

基于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仪

基于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仪
吴双双;滕召胜;张玲
【期刊名称】《测控技术》
【年(卷),期】2010(029)007
【摘要】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仪是一种便携的日本血吸虫病早期的诊断仪器.它将基于石英晶体振荡器的质量检测技术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应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病情检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压电免疫传感器振荡电路.基于DSP的信号处理系统对压电免疫传感器的频率响应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提取压电免疫传感器输出的特征信号并与阈值作比较,从而实现早期日本血吸虫病诊断.实验表明: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仪可以对日本血吸虫病做出定性诊断,其识别率≥92.1%.
【总页数】5页(P1-4,8)
【作者】吴双双;滕召胜;张玲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12
【相关文献】
1.基于PEG凝集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日本血吸虫抗体的测定 [J], 吴朝阳
2.基于胱胺自组装膜和SiO2纳米颗粒增强效应的日本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J], 王潇蕤;张云;张玉玮;王桦
3.基于酶生物催化沉积放大的日本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 [J], 车宏莉;张云;汪世平;吴朝阳;沈国励
4.应用家畜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盒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试验 [J], 杨琳芬;张爵记
5.基于等离子体聚合膜的日本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J], 王桦;吴朝阳;王存嫦;沈国励;俞汝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68卷化学学报V ol. 68, 2010第23期, 2477~2481 ACTA CHIMICA SINICA No. 23, 2477~2481zywu@*E-mail:Received March 4, 2010; revised July 21, 2010; accepted August 23, 2010.2478化学学报V ol. 68, 2010传感器最突出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样品无需标记, 而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响应速度快、便于自动化和微型化, 符合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 已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疾病诊断、环境污染监测、食品卫生监督等领域.本研究小组[1~3]曾长期开展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并报道了一种直接免疫检测日本血吸虫的压电传感器[1], 该方法可简单有效地用于血清样品中日本血吸虫抗体的检测. 但是这类直接质量响应的压电免疫传感方法检测限一般在µg水平, 难以实现一些低含量抗原抗体样品的检测.为了提高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1988年Ward等[4]发展了酶催化质量放大压电免疫分析的方法, 通过标记酶的催化沉积反应, 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得到极大提高, 可实现ng水平抗原抗体分子的检测. 我们曾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H2O2氧化底物 4-氯-1-萘酚, 实现酶催化质量放大, 发展了一种高灵敏的日本血吸虫的压电传感器, 检测限为5 ng/mL[5].但是, 目前报道的催化质量放大压电免疫传感方法都是一些液相检测方法, 在检测池中进行, 难以实现传感器阵列化和批量检测. 相对而言, 气相压电免疫传感器[6~8]无需检测池, 且由于没有液相的阻尼效应, 使用的晶振无需封闭, 传感器成本更低也更稳定, 操作简便, 具备了理想生物传感器所需要的许多特性, 可以实现多个晶振同时检测, 也更容易实现传感器的阵列化和商品化. 自气相压电传感检测技术发展以来, 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已引起了广泛的兴趣[9~11]. 1983年Guilbault[12]首先将甲醛脱氢酶固定在晶体表面用于甲醛的检测. 随后出现将对硫磷抗体固定测对硫磷的气相压电免疫传感器[10], 以及测定空气中氮氧化合物的压电传感器[13]. 近年来, 压电嗅觉传感器及压电味敏传感器的研究又有了较大进展, 将压电传感器阵列作微型化处理, 则可组成与人鼻、人舌相似功能的“人工鼻”、“人工舌”. 有报道台湾学者研制的检测不同气体的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其灵敏度可达10-7 g, 与人鼻的阈值一致[14]. 但目前尚未有利用酶催化质量放大以进一步提高气相压电免疫传感技术检测灵敏度的报道. 目前已报道的液相酶催化质量放大压电免疫传感技术大多是采用有机物作为沉积物, 如4-氯-1-萘酚、3,3'-联苯二胺氧化产物等, 这些有机物沉淀产物在实验洗涤过程中容易被洗脱, 用于气相压电免疫传感检测难以保证传感器的重现性和灵敏度.为了克服酶催化有机物沉淀产物容易洗脱的问题, 我们利用碱性磷酸酶催化金属银沉积技术, 基于酶催化沉积的金属银在石英晶振表面吸附力强、不易被洗脱的特点, 发展一种可用于气相检测的新型高灵敏酶催化质量放大压电免疫传感器.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试剂: SjAg32 (1.25 mg/mL)、SjAb (1 mg/mL)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BSA (sigma公司); 碱性磷酸酶标记羊抗兔IgG、半胱胺(北京鼎国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pH 7.4的PBS缓冲液(由0.01 mol/L Na2HPO4和KH2PO4配制); 1/15 mol/L的36Fe(CN)-/46Fe(CN)-溶液;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所用水为二次蒸馏水.仪器: CN3165型高分辨计数器(石家庄无线电器厂); AT-切型石英晶振, 9 MHz, 双面被金芯片Ф12 mm, 电极直径6 mm (北京晨兴无线电器材厂); 振荡电路自制TTL-I电路; 恒温器CS5 (重庆试验设备厂); 电化学工作站660 b (上海辰华仪器公司).1.2 晶振的预处理石英晶振用新配的piranha [V(浓H2SO4)∶V(H2O2)=31∶]洗涤3次, 每次3 min, 得到干净的晶振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冲洗, 氮气吹干.1.3 传感器的组装室温下, 将预处理好的晶振浸泡在1 mmol/L 半胱胺溶液中放置过夜, 用乙醇冲洗. 然后在自组装了半胱胺的石英晶振上滴加一定量 2.5%戊二醛溶液, 室温下反应1 h. 经去离子水清洗吹干后, 再将 20 µL SjAg32 滴加到晶振上, 室温下放置1 h. 经 PBS 清洗后, 水洗吹干, 再用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晶振上的活性结合位点, 时间为0.5 h.1.4 免疫检测过程实验流程示意于图 1. 将固定了抗原的石英晶振在不同浓度的血吸虫抗体溶液中于37 ℃下培育1 h, 然后图1 实验流程示意图No. 23 申田田等:基于酶催化银沉积质量放大的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2479用pH 7.4 PBS清洗, 水洗吹干, 以去除没有结合的抗体分子. 再在晶振上滴加 20 µL浓度为0.02 mg/mL ALP-羊抗兔IgG, 37 ℃下温育 0.5 h, 经PBS 清洗, 吹干后, 将石英晶振置于真空干燥器检测并记录其起始频率值. 再在晶振上滴加 20 µL 磷酸化抗坏血酸脂和AgNO3混合溶液(浓度比为2∶3 mmol/L), 37 ℃下温育40 min,反应后用50 µL 10 mmol/L 硫脲洗涤 3 min, 干燥 2 h,再于真空干燥器检测并记录其频率值.2 结果与讨论2.1 压电传感器表面的酶催化金属银沉积为了提高气相检测压电免疫传感器的质量响应灵敏度以及克服酶催化有机物沉淀信号放大中的问题, 我们采用碱性磷酸酶催化金属银沉积来实现压电免疫传感器表面的质量放大, 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考虑到本传感器为适应低检测限的要求, 界面结合的免疫识别分子相对较少, 实验中我们利用交流阻抗技术对传感器表面抗原分子的固定、抗原抗体免疫结合以及酶催化金属银沉积等进行了表征(图2). 当晶振表面组装半胱胺并接上戊二醛之后, 阻抗比空白裸晶振的阻抗有所增加(图2a), 阻抗增加约20 Ω. 当在传感器表面固定了抗原并和抗体发生免疫反应以后, 结合的蛋白质分子阻碍了石英晶振传感器金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 阻抗增加约20 Ω(图2b). 再固定上酶标二抗之后, 结合的蛋白质分子进一步阻碍了电子的传递, 阻抗又增加约20 Ω(图2c). 当发生了底物酶催化沉积反应以后,金属银沉积到晶振上, 此时阻抗增加约 140 Ω, 这可能由于晶振表面沉积的金属银在洗涤、干燥过程中被氧化, 形成的氧化银导电性不好, 再进一步阻碍了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 最后导致阻抗明显增加(图2d).2.2 洗涤液的选择本实验由于石英晶振表面结合了大量的蛋白质, 其氨基酸残基对银离子存在一定的络合作用, 测量过程中部分银离子结合到石英晶振表面, 用常规水洗方法难以洗去晶振表面吸附的银离子, 使得石英晶振频率变化加大, 从而增大测量背景值. 实验中我们在洗涤液中加入与银离子具有较大络合能力的络合剂洗涤去除晶振表面吸附的银离子. 由于银离子和硫脲、硫酸钠的络合常数均大于和氨的络合常数, 所以我们选择并比较了10 mmol/L的硫脲和10 mmol/L的硫代硫酸钠两种洗液, 实验结果表明(平行测定5次): 硫脲洗涤液降低背景明显,较常规水洗方法减小了约60 Hz; 硫代硫酸钠洗涤液亦可使背景降低约25 Hz(图3). 本实验选择10 mmol/L的硫脲作为洗涤液.图2传感器不同时期的交流阻抗图a是自组装了半胱胺后的晶振; b是在a的基础上固定上抗原/抗体; c 是在a和b基础上固定上ALP-IgG; d是c在底物中反应40 min沉积金属银后, 所有测量均在1/15 mol/L的36Fe(CN)-/46Fe(CN)--溶液中进行, 实验在晶振上进行Figure 2 Faradic impedance spectra measureaments in the pres-ence of 1/15 mol/L的36Fe(CN)-/46Fe(CN)-[in the form of Nyquist plot, In(Z) vs. Re(Z)] that correspond to (a) the cys-teamine modified crystal; (b) after addition of antigen/antibody;(c) after addition of ALP-IgG; (d) after further allowing the bio-catalyzed precipitation process to occur in the presence of 2 mmol/L ascorbate-2-phosphate and 3 mmol/L AgNO3 for 40 min图3去离子水, 10 mmol/L硫脲和10 mmol/L硫代硫酸钠三种洗液对背景值的影响Figure 3 Effect of washing solutions of distilled water, or thio-urea (10 mmol/L) or sodium thiosulfate (10 mmol/L) on reducing the background2.3 包被抗原SjAg的浓度对传感器的影响石英晶体表面单位面积包被抗原的量越多, 抗体结合位点就越多, 越有利于抗体及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结合到石英晶体表面上. 考察了传感器包被不同浓度SjAg时检测信号的差异, 抗体为225 ng/mL, 酶催化时间为30 min. 结果显示随着SjAg浓度不断增大, 石英晶体频移值也逐渐增大. 当SjAg浓度大于62.5 µg/mL后,2480化 学 学 报 V ol. 68, 2010传感器响应信号趋于稳定, 可以认为此时石英晶体表面 已铺满SjAg 分子, 基本达到饱和(图4). 本实验为了减小SjAg 试剂用量, 选择50 µg/mL 作为包被抗原浓度.图4 血吸虫抗原对传感器的影响Figure 4 Effec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SjAb on the frequency shift2.4 ALP-羊抗兔IgG 的浓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本实验是利用碱性磷酸酶催化磷酸化的抗坏血酸酯水解产生还原性的抗坏血酸, 从而使溶液的银离子还原, 生成的大量金属银沉积在晶振表面上, 从而放大石英晶振传感器的质量响应信号. 实验中酶标二抗的浓度会直接影响结合到石英晶振表面碱性磷酸酶的量, 进而影响传感器的响应信号. 考察了ALP-羊抗兔IgG 酶标二抗浓度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结果如图 5所示, 随着ALP-羊抗兔IgG 的浓度的增大, 传感器响应逐渐增大, 当浓度大于0.04 mg/mL 时频率趋于平稳, 为了减小非特异性吸附, 本实验选择了0.02 mg/mL 的酶标二抗浓度.图5 ALP-IgG 的浓度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Figure 5 Effec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ALP-IgG on the fre-quency shift2.5 底物浓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混合液中银离子浓度可直接影响到晶振表面沉积金属银的量, 从而影响到相应频移信号的大小. 实验考察了混合液磷酸化抗坏血酸酯和AgNO 3的最佳浓度, 缓冲溶液采用pH 9.8的0.1 mol/L Tris-HNO 3, 混合液磷酸化抗坏血酸酯和 AgNO 3 的最佳浓度配比为1∶1.5[15].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传感器响应信号逐渐增加, 当磷酸化抗坏血酸酯的浓度大于 7.5 mmol/L 时, 频率变化趋于稳定(图6). 为了减小背景值, 本实验选用磷酸化抗坏血酸酯的浓度为 2 mmol/L, AgNO 3 的浓度为3 mmol/L.图6 底物浓度对传感器的影响Figure 6 Effec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substrate on the fre-quency shift2.6 血吸虫检测校正曲线本实验在优化条件下测量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SjAb 溶液, 传感器的响应结果为5次测量的平均值, 得到SjAb 与传感器响应频率的关系曲线(图7).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 得到传感器方法检测线性范围为1~225 ng/mL, 相关系数为0.9964, 检测限达1 ng/mL, 显示了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图7 传感器的校正曲线Figure 7 The calibration curve of piezoelectric immunosensorNo. 23 申田田等:基于酶催化银沉积质量放大的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24813 小结本文采用利用碱性磷酸酶催化金属银沉积来实现压电免疫传感器表面的质量放大, 发展了一种新型气相检测的质量放大压电免疫传感检测方法, 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并实现了日本血吸虫抗体的高灵敏检测. 由于气相压电传感器可以实现多个样品的同时快速检测, 降低检测成本, 易于实现传感器阵列化、批量检测, 因此该方法为生物体医学传感检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望成为商品化的高灵敏免疫传感检测方法.References1Wu, Z.-Y.; Shen, G.-L.;Wang, S.-P.; Li, Z.-Q.; Yu, R.-Q.Anal. Chim. Acta1999, 398(1), 57.2Wu, Z.-Y.; Yan, Y.-H.; Shen, G.-L.; Yu, R.-Q. Anal. Chim.Acta 2000, 412(1~2), 29.3Wang, C.-E.; Wang, H.; Wu, Z.-Y.; Zeng, G.-M. Acta Chim.Sinica2002, 60(7), 1284 (in Chinese).(王存嫦, 王桦, 吴朝阳, 曾光明, 化学学报, 2002, 60(7), 1284.)4Ebersole, R. C.; Ward, M. D. J. Am. Chem. Soc. 1988, 110(26), 8623.5Wu, Z. Y.; Wu, J.; Wang, S. P.; Shen, G. L.; Yu, R. Q. Bio-sens. Bioelectron. 2006, 22(2), 207.6Lowe, C. R. Biosensors1985, 1, 3.7Turner, A. P. F. Sens. Actuators1989, 17, 433.8Taylor, R. F. Bioinstrumentation: Research,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 Butternorths, Boston, USA, 1990, p. 355. 9Shons, A.; Dorman, F.; Najarian, J. J. Biomed. Mater. Res.1972, 6, 565.10Ngeh-Ngwalubi, J.; Foley, P. H.; Kuan, S. S.; Guilbault, G.G. J. Am. Chem. Soc. 1986, 108, 5444.11Roederder, J. E.; Bastiaans, G. J. Anal. Chem. 1983, 55, 2333.12Guilbault, G. G. Anal. Chem. 1983, 55(11), 1682.13Liu, L.-H.; Li, J.-K.; Gong, Z.-Q.; Zheng, Y.-J. Res. Envi-ron. Sci. 2002, 15(6), 49 (in Chinese).(刘立华, 李景开, 龚竹青, 郑雅杰, 环境科学研究, 2002, 15(6), 49.)14Wu, T. Z. Biosens. Bioelectron. 1999, 14, 9.15Fanjul-Bolado, P.; Hernández-Santos, D.; González-García, M. B.; Costa-García, A. Anal. Chem. 2007, 79, 5272.(A1003042 Lu,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