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第六章 免疫传感器

合集下载

一种脑卒中标志物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一种脑卒中标志物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一、概述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对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免疫传感器作为一种高灵敏、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脑卒中标志物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二、脑卒中标志物脑卒中标志物是指在患者脑卒中发病后,体内产生的特定蛋白或其他化合物,如S100β蛋白、NSE、GFAP等。

这些标志物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1. 选择标志物特异性抗体免疫传感器的制备首先需要选择一种特异性高的标志物抗体,通常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进行筛选和鉴定。

2. 表面功能化处理将传感器的检测表面进行功能化处理,引入活性基团,以便能够高效地固定抗体。

3. 抗体固定将选定的标志物特异性抗体固定在传感器的检测表面上,通常可以采用化学交联或物理吸附等方法。

4. 传感器包衣为了增强传感器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通常需要对传感器进行包衣处理,形成一个稳定的检测系统。

5.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完成四、免疫传感器的检测方法1. 样品预处理患者样品(如血清、尿液等)需要经过一定的预处理,去除干扰物质,并将其稀释至合适的浓度。

2. 样品检测将预处理好的样品滴加在制备好的免疫传感器上,利用传感器的特异性抗体与标志物结合的原理,通过一定的信号转换机制测定样品中的标志物浓度。

3. 数据分析通过相应的仪器设备(如光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检测和测定,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应用前景和展望基于脑卒中标志物的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特异、快速、便捷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传感器制备和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脑卒中标志物的免疫传感器将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六、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一种基于脑卒中标志物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厚德 笃学 崇实 尚新
一种基于纳米金/石墨烯/普鲁士蓝(PB) 修饰玻碳电极非标记免疫传感器
传感器在含不同浓度人lgG的PBS溶液(pH6.98)中测定,响应电流与人lgG 浓度在 5.55~455.5ng/ml 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6,检出限 为0.012ng/ml PB
GCE PB/GCE
GE
GE/PB/GCE
氯金酸
抗体
GNPS/GE/PB/GCE
BSA
厚德 笃学 崇实 尚新
Self-assembled graphene platelet-glucose oxidase nanostructures for glucose biosensing
传感器响应电流与葡萄糖浓度在 2~22 mM 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9987,在信噪比为3的时候检出限为20μM
第二篇 应用
厚德 笃学 崇实 尚新
酶/酶免疫电极最佳制备方式的确定 及其微观分析
原理:首先将酶固定在电极表面上(或经修饰的电极表面上),然后利 用双官能团交联剂(戊二醛)将抗体耦联在酶上,由此即制得酶免疫电 极.酶电极通过戊二醛作用与抗体相连,抗体可能改变了酶的结构或占据 了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降低了酶对底物的催化效率.抗原与抗体结合后, 部分地恢复了酶固有的构型或是部分地释放了酶的活性中心,这样就又 提高了酶的催化活性,抗原同抗体的结合调制了由酶催化活性的改变 而引起的介体电极的响应电流的变化,从而达到检测抗原的目的。
厚德 笃学 崇实 尚新
金纳米粒子-壳聚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及其在生物电化学中的应用
修饰电极不仅可成功地实现GOD 与电极间的直接电子转移,还对葡萄糖表 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催化的线性范围为2.1~5.7μmol/L, 检出限为0.7 μmol/L, 灵敏度为79.71 mA•cm-2•mM-1

生物体内的免疫传感器结构和功能分析

生物体内的免疫传感器结构和功能分析

生物体内的免疫传感器结构和功能分析免疫传感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检测外来物质的生物分子。

它们通常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可以识别和结合细菌、病毒、真菌等各种外来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进而触发免疫反应。

在免疫系统中,免疫传感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分析免疫传感器的结构和功能。

一、免疫传感器的结构免疫传感器可以分为三类:抗体、受体型Toll样受体(TLR)及其配体、NOD 样受体(NLR)及其配体。

它们的结构都含有感受外源性或内源性物质的结构域,分别是抗体的可变区、TLR的TIR(Toll/IL-1接受体亚家族结构域)结构域、NLR 的NACHT结构域。

1. 抗体抗体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内含有微观世界中最完美的受体结构之一。

它的可变区由四肽链组成,包括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

每条链都含有可变的N端和连续的C端。

可变区有百万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使得抗体识别和结合不同的抗原物质。

抗体的Fc区则是固定免疫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促进其发挥巨噬和杀伤作用。

2. TLRTLR通常存在于免疫细胞表面,识别和结合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它们的产物,如内毒素、DNA、RNA等。

其分子结构包括胞浆侧的TIR结构域和细胞外侧的相应配体结构域。

TIR结构域是Toll样受体家族共有的结构域,具有广泛的功能,包括激活适当的信号分子、介导不同的信号通路、调控免疫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等。

3. NLRNLR主要包括NACHT结构域、LRR结构域和NOD结构域。

NACHT结构域是NOD样受体家族共同的核苷酸结合区域,包括甲基化NACHT、N-末端NACHT和全长NACHT三种类型。

NACHT结构域在介导免疫细胞活化和调控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LRR结构域则位于NACHT结构域和NOD结构域之间,具有受体结构域的特征。

二、免疫传感器的功能免疫传感器的功能是通过检测外来物质和内源性损伤信号,引起免疫反应,维护机体的生命安全。

免疫传感器识别外来物质的方式包括两种:抗原特异性识别和抵抗性通用识别。

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

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

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艾民;张文艳【摘要】免疫传感器是将高灵敏的传感技术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结合起来,用以监测抗原抗体反应的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已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各个领域。

随着传感器的发展,出现了压电免疫传感器、脂质体免疫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光导纤维免疫传感器等新型免疫传感器。

近年来,纳米技术逐步进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领域,并引发突破性的进展。

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研制和发展具有超高灵敏度、超高选择性的免疫传感器。

本文就新型免疫传感器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Immunosensors,with the features of rapid,sensitive,high selectivity and simple operation,combining highly sensitive sensor technology with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are biological sensors used to monitor the antigen-antibody reaction and are widely used in【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1)006【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免疫传感器;临床;生物传感器【作者】艾民;张文艳【作者单位】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长春130022;吉林省妇幼保健院,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2.2自从1972年,Shons等[1]首次在石英晶体表面涂覆一层塑料薄膜以吸附蛋白质,成功制备了用于测定牛血清白蛋白抗体的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从而使压电现象用于免疫测试的想法成为现实。

压电免疫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免疫检测系统,因其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响应快、小型简便等特点,,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已经用它对多种抗原或抗体进行快速的定量测定及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

基于静电吸附作用固定生物分子的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基于静电吸附作用固定生物分子的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摘要本论文可分为两部分:一.生物传感器中生物分子固定化方法的研究.生物传感器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是改善传感器性能最关键的步骤之一.传统的f司定方法如共价键合和包埋法等对同定在传感界血i上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影响较大,如采用静电吸附或非特异吸附来实现生物活性物质的同定,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试利用壳聚糖,改性褐藻酸钠和纳米二氧化钛等几种=i_fi同性质的物质通过静电吸附或者非特异吸附来实现生物活性物质的同定.1)研制了一种基于壳聚糖和溴化氰改性褐藻酸钠凝集作用的日本血吸虫安培免疫传感器。

褐藻酸钠一抗体复合物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被凝集到含石墨一石蜡一壳聚糖组分的电极表血,然后与抗原和酶标抗原进行竞争反应,以邻氨基酚为电子媒介,通过测定酶催化下双氧水对其氧化的电流大小来间接测定抗原的浓度。

响应电流与血吸虫抗原在O.64—40ttg/mL之间呈准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卜一17.308c+34.572,相关系数r为O.985。

2)利用纳米二氧化钛颗粒与碳粉的协同作用,制备了一种高灵敏度的过氧化氢传感器.辣根过氧化物酶通过与纳米二氧化钛之间的静电力和碳粉的非特异吸附而同定在电极表面,以邻米二酚为电子媒介,对过氧化氧进行了测定.HRP酶的响麻电流在2.4×10。

4--3×10。

7mol/L的H202的浓度范同内呈线性关系,灵敏度为o.1101ALmol。

cm~,校正系数为0.993(n=13)。

二.酶联荧光免疫体系中底物的研究.酶联荧光免疫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同定和荧光底物的选择.本文试发展几种新的荧光底物用于酶联荧光免疫体系的榆测.3)将纳米Ti02颗粒用作固定抗体的载体,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c3补体(HRP.c3).HRP-C3与待测c3发生竞争性免疫反应,反应的HRP—C3可催化荧光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转化为无荧光物质,由测得TMB+H202混合底物溶液的荧光降低的大小判断待测c3的浓度,荧光值与C3补体在6.5ng/mL到75ng/mL之间呈准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73.4)以聚苯乙烯(Ps)制成支持体,通过疏水性非特异吸附将IgG同定在其表面,然后与GalgG和酶标GalgG进行竞争免疫反应,以双氧水和甲哌氯丙嗪混台溶液为荧光底液,通过测定395nm处荧光增强的多少来测定Ga]【gG的浓度.荧光响应与GalgG浓度在2ng/mL到60ng/mL之间呈准线性关系。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摘要: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是将高灵敏度的电化学发光和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的一种交叉学科研究的成果。

电化学发光主要应用在免疫系统、生物酶等方面的研究,而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在临床领域中有较明显的成果。

因此,本文将从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两个方面,对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尤其在医学方面能够有更多突破,实现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研究;应用现状;一、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概念(一)电化学发光的概念电化学发光即电致化学发光,是一种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一定电压,用来引发物质在电极表面进行电化学反应,反应产生的能量激发发光物质由基态迁移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物质不稳定会返回基态,在这一过程中会伴随光信号产生,产生光信号后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来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

ECL分析法不仅具有仪器简单,灵敏度高,还具有试剂用量少、时空可控性强等优点,现阶段,电化学发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分析、生物分子和其他生物分子检测中。

(二)免疫传感器的概念免疫传感器是一种将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高超的物理转换器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类器件。

由于免疫反应具有强的特异性,加之物理转换器的高的灵敏度,使得免疫传感器也成为一种有效检测样品的方法,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

目前,免疫传感器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检测等领域。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概念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是一种将电化学发光与免疫传感器结合起来的一种具有很高免疫特性的一种装置。

利用电化学发光的高灵敏度的传感技术,再结合特异性免疫反应,最终可以达到一种对临床中微量物质进行定量的检测。

二、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是将抗体或者抗原通过一定方式负载在电极上作为识别探针,当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后,其产生的复合物与电化学发光信号之间建立一定关系,然后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对目标物进行检测。

免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免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免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免疫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和识别生物体内外的免疫反应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免疫学的原理和生物传感技术。

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生物医学领域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免疫识别、信号转导和信号检测三个步骤。

首先,在免疫识别阶段,免疫传感器通过特异性的抗体与目标物质(例如细菌、病毒、癌细胞等)结合。

这种结合是通过抗体与目标物质之间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来实现的。

抗体是一种由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以与特定的抗原结合。

通过选择合适的抗体,免疫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特定目标物质的识别和检测。

在信号转导阶段,免疫传感器将免疫识别过程中的结合事件转化为可检测的信号。

常见的信号转导方法包括荧光标记、辐射标记、电化学标记等。

其中,荧光标记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荧光物质与抗体结合,当抗体与目标物质结合时,荧光物质会发出特定的光信号。

这种光信号可以通过光学检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在信号检测阶段,免疫传感器通过光学、电化学等方法检测由信号转导步骤产生的信号。

光学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对荧光信号进行定量和定位分析。

电化学检测则是利用电化学传感器对信号进行检测,通过测量电流、电位等电化学参数来获得目标物质的信息。

免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免疫学的原理,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免疫传感器具有快速、高效、无创、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免疫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药物筛选等方面。

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免疫传感器需要选择合适的抗体来实现特异性识别,而抗体的获取和制备是一个复杂而耗时的过程。

其次,免疫传感器需要考虑样本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

此外,免疫传感器还需要解决信号传递和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等技术难题。

免疫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

压电免疫传感器 (压电晶体微天平)
声波免疫传感器
名称
原理
应用
压电免疫传感器 (压电晶体微天 平)
在晶体的表面包被一 种抗体或抗原,样品 中若有相应的抗体或 抗原,则与之发生特 气相中的检测 异性结合,从而增加 了晶体的质量改变了 振荡的频率,振荡的 变化与待测抗体或抗 原的浓度成正比。
构造流程图
(三)热量检测免疫传感器
• 原理: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包埋了热敏换 能器(热敏电阻)的柱上,样品中的抗体 或抗原与之发生反应后引起酶促反应,可 产生热量,然后通过热敏电阻等元件检测 出来
(四)光学免疫传感器
• 使用光敏元件作为信息转换器 ,利用光学原 理工作的光学免疫传感器 。 • 生物识别分子被固化在传感器上 ,通过与光 学器件的光的相互作用 ,产生变化的光学信 号 ,通过检测变化光学信号来检测免疫反 应。
名称
原理
应用
当交流电压通过交叉的 金属电极(IDT)时,产生 声波,信号被位于几毫 米远的第二IDT检测出 声波免疫传感器 来,样品中的抗原或抗 体与IDT上相应的抗体 或抗原结合后,就会减 慢声波的速度,速度变 化与待测物中抗原或抗 体的浓度成正比
检测人Ig G、食品中 存在的抗原 和人血清蛋 白
免疫传感器的种类
一、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二、质量检测免疫传感器 三、热量检测免疫传感器
四、光学免疫传感器
(一)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将抗体或抗原和 电极组合而成的检测装置。 • 常用于临床的肿瘤标志物
根据电信号的不同
电化学免 疫传感器 可分为:
电位型
电流型
电导型
电容型
(二)质量检测免疫传感器
分类
• • • • 夹层光纤传感器 位移光纤传感器 光栅生物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SPR)传感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原理:
将抗体结合在载体上,当样品中的抗原 选择性地与固定抗体结合时,膜内离子载体 性质发生改变而导致电极上电位的变化,由 此测得抗体浓度。
16
● 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HCG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 蛋白,作为妊娠的早期诊断标准。
将电极固定上兔抗人HCG抗体,即制备 成HCG电极。 当待测溶液中滴入HCG抗原溶 液时,由于抗原与抗体结合,电位逐渐下降, 根据下降的电位,可以计算出HCG的浓度。
17
●测定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胚胎肝细胞产生的一种蛋 白质,为胎儿血清的正常组分,出生2周 左右消失。
成年人血清中测出AFP,可作为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指标。
18
Ag-AgCl电极上固定甲胎蛋白抗体, 溶液中有若有AFP,即形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造成电极电位下降,从而测出AFP的 含量。
特点:人人都有、生来就有 作用: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即无特异性)
3
●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人类在出生后生活过程中受到病原体作用, 通过与病原体的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特点:不是人人都有,只是与该病原体斗 争的人才能获得。
作用: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4
二、抗原和抗体
1. 抗原 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特点: ● 异物性
二醛交联特异性抗体。检测时,进入还有 白色念珠菌的样品溶液中,晶体质量增加, 频率下降。
36
(2)蛋白质、病毒的检测
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人体转铁 蛋白
病毒:HIV
37
免疫传感器的再生 免疫传感器若要重复使用,需用一
定试剂将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或,还不 能损害固相抗原或抗体的活性。
图 光纤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原理
33
五、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 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是最常见的一种质
量测量式免疫传感器。
f Kf02m / A
2
00
f
2 0
m
/
A
34
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原理
35
(1)微生物的检测 白色念珠菌是第一个报道用压电微质
量法检测的微生物。 用硅烷化试剂处理晶体后,然后用戊
四、光纤免疫传感器
在光纤上固定相应的Ab,待检测的物 质即相应的Ag与Ab结合,形成AgAb复合 物时,可得到一个稳定的光信号,依据光 信号的大小与底物浓度的函数关系,得到 底物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光信号大小与底 物浓度成正比。
31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按照换能器能量转换方式的不同,分为 化学发光型、光吸收型、荧光猝灭型、指示 剂型和生物发光型。
第六章 免疫传感 器
一、免疫
1. 什么叫免疫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生理功能。
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 “自己” 、排除 “非 己” 成分,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 免疫的类型 ● 非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
2
●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人类通过遗传(即在长期自然进化中逐渐 建立起来)而来的天然防御功能。26黄来自霉毒素的检测黄曲霉毒素
● 1级致癌物,是一种剧毒 物质,毒性是氰化钾的10 倍,是砒霜的68倍。 ● 对肝脏有破坏作用。 2011年“蒙牛事件”
三聚氰胺的检测
● 又称蛋白精,是一种化 工原料。 2008年“三鹿事件”
三聚氰胺
青霉素的检测
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还有金黄色葡萄球 菌、沙门氏菌、致病性链球菌、志贺菌等。
● 大分子性 ● 特异性
5
具有两种性能: ● 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 ● 与相应免疫反应产物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反应。
6
2. 抗体 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该抗
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有分布于组
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 功能:与特异抗原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产生: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
7
二、免疫传感器的类型 利用抗体对相应抗原的识别和结合的
双重功能,将抗体或抗原的固化膜与信号 转换器组合而成,用来测定抗原(或抗体) 的传感器称为免疫传感器。
8
感受器单元中的抗体与被分析物的 亲和性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抗体与 抗原选择性结合产生的信号敏感地传送 给感受器,再经电子放大器进行放大处 理。
21
22
H 2O 2
以过氧化氢酶作为酶标记为例说明工作原理:
① 在测定溶液中加入标记的过氧化氢酶抗原,然后
将抗体膜免疫传感器插入上述溶液中。未标记抗原(被
测物)和标记抗原对膜上的抗体发生竞争结合;
H 2O 2
② 洗去未反应的抗原;
③ 将传感器插入测定酶活性的溶液中,这时传感器
的电流值是由测定液中氧的量决定的;
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H2O2,结合在膜上的过氧 化氢酶使H2O2分解产生O2,随之传感器的电流值增大。
如何用这种方法测定HCG?
24
夹心法: 在样品中的抗原与氧电极上的抗体结
合后,再加酶标抗体与结合在抗体上的抗 原结合,形成夹心结构,从而催化氧化还 原反应产生电流值变化。
25
在溶液中加入足量过氧化氢,随 抗体附着在电极上的那部分辣根过氧化 物酶就会氧化过氧化氢,产生与其数量 成正比的阴极电流。
11
12
(2)非标记法 抗体与抗原结 合后直接将免 疫反应的信息 转变成可测信 息直接转变成 可测信号。
13
免疫传感器根据使用的信号转 换器可分为:
●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光纤免疫传感器 ● 压电免疫传感器
14
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1.电位型免疫传感器
基于测量电位的变化进行免疫分析 的生物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的性能优劣主要取决于 抗体与待测物结合的选择性和亲和力。
9
免疫传感器根据抗体是否进行标记分为: ● 非标记免疫传感器 ● 标记免疫传感器
根据信息转换过程分为: ● 直接型免疫传感器 ● 间接型免疫传感器
10
(1)标记法 采用酶、荧光物质等进行标记,抗原
抗体反应通过电化学、光学等手段进行检 测,同时对浓度信息加以化学放大(如酶 标记),从而实现高灵敏检测目标物。
19
2.电流型免疫传感器
将酶底物浓度的变化或其催化产物浓度 的变化转变成电流信号。
结构最简单的是以Clark氧电极为基础 建立起来的酶免疫传感器。
主要有竞争法和夹心法.
20
竞争法: 用酶标抗原与样品中的抗原竞争结合
氧电极上的抗体,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产 生电活性物质而引起电流变化,从而测得 样品中的抗原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