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_王荣就
人民医院基因扩增实验室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人民医院基因扩增实验室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标准操作程序1 项目名称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核酸定量检测2 检验方法名称TaqMan荧光定量检测3 方法学原理用一对EB病毒特异性引物和一条EB病毒特异性荧光探针,该探针为一寡核苷酸,两端分别标记一个荧光报告基团(R)和一个荧光淬灭基团(Q)。
探针完整时,R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Q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R荧光基团和Q荧光基团分离,Q基团对R基团的抑制吸收作用消失,荧光监测系统就可接收到R基团的荧光信号。
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
被切割产生的荧光分子数与PCR产物的数量成比例,这样就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
因此根据PCR反应液的荧光强度即可计算出初始模板的数量。
4 标本要求4.1 适用标本类型:全血。
4.2 标本采集a ) 全血: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受检者静脉血2毫升,注入含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或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玻璃管,立即轻轻颠倒玻璃管混合5~10次,使抗凝剂与静脉血充分混匀,密闭送检。
5 试剂5.1 试剂名称:EB病毒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5.2 生产厂家: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5.3 试剂货号:#DA-B065;5.4 包装规格:20人份/盒;5.5 试剂成份:5.6 试剂储存条件:保存于—20℃,有效期6个月。
6 仪器ABI 7500全自动基因扩增检测仪7 操作步骤7.1 DNA提取7.1.1 阴性质控品处理a ) 取出阴性质控品,8,000rpm离心数秒,吸50μl至0.5ml灭菌离心管中,加入50μl DNA提取液充分混匀,100℃恒温处理10±1分钟;b ) 12000r/min离心5min,备用。
7.1.2 标本处理7.1.2.1 全血a ) 取全血1ml至干燥玻璃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1ml轻摇混匀;b ) 取干燥玻璃试管卷入500µl淋巴细胞分离液;c ) 将稀释好的全血用加样枪缓慢加入加有淋巴细胞分离液的试管中(注意沿管壁,速度要慢);d ) 2000rpm离心20min;e ) 吸取白细胞层(从上而下的第二层),加入1.5ml离心管,12000rpm离心5分钟;12,000 rpm离心5分钟;f ) 去上清,沉淀中加入50μl DNA提取液充分混匀,100℃恒温处理10±1分钟;g ) 12000r/min离心5min,备用。
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性能验证及评价

·实验室质量管理·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性能验证及评价曲 沛,郭 杰,徐新民,焦炳欣,郭晶晶,方 茜,王雅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100015)DOI: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19.05.033收稿日期:2018 09 19;修回日期:2018 12 21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内科研基金“育苗计划”项目(编号:DTYM201803)通讯作者:王雅杰,E mail:wangyajie@ccmu.edu.cn摘要:目的 验证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分析性能是否与厂商提供参数相符从而评估检测指标对于临床的服务能力。
方法 采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集的不同浓度的临床标本,对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精密度、准确性、线性范围等性能参数进行方法学性能验证和评价。
结果 高浓度和低浓度标本的批内精密度CV值(0.58%,2.3%)及批间精密度CV值(2.25%,0.49%)均≤5%,符合要求。
准确性验证偏移(1.47%、2.99%、-1.89%、-3.10%、-0.30%和-2.68%)均≤7.5%的标准,符合要求;在7.74×10~6.71×106IU/mL分析测量线性范围良好。
结论 通过验证,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可以满足目前EB病毒的筛查和临床疗效监测的需要,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关键词:EB病毒; 定量检测; 性能验证; 荧光定量PCRThePerformanceVerificationandEvaluationforEBVirusNucleicAcidQuantitativeDetectionQUPei,GUOJie,XUXin min,JIAOBing xin,GUOJing jing,FANGQian,WANGYa jie(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BeijingDitan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15,China)Abstract:ObjectiveToverifytheconsistencybetweentheanalyticalperformanceoftheEBvirus(EBV)nucleicacidquantitativedetectionreagentandtheparametersprovidedbythemanufacturer,andtoevaluatetheclinicalservicecapacityofthekit.MethodsWecollectedclinicalspecimensofdifferentconcentrationsfromBeijingDitanHospital.Theperformanceverificationandevaluationwerecarriedoutbasedontheparametersincluding:precision,accuracyandlinearrangeofEBVnucleicacidquantitativedetectionreagents.ResultsTheintra assayprecisionCVvalues(0.58%,2.3%)andinter assayprecisionCVvalues(2.25%,0.49%)ofhigh concentrationandlow concentrationspecimenswereall≤5%,whichmettherequirements.Correctnessverificationoffsets(1.47%,2.99%,-1.89%,-3.10%,-0.30%and-2.68%)wereall≤7.5%ofthestandard,whichmettherequirementsaswell.Measurementlinearrangewasbetween7.74×10and6.71×106IU/mL.ConclusionTheEBVnucleicacidquantitativedetectionreagentcanmeettheneedsofcurrentEBVscreeningandclinicalefficacymonitoring,andissuitableforclinicalroutinedetection.Keywords:Epstein Barrvirus; Quantitativedetection; Performanceverification; Real timePCR EB病毒(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与鼻咽癌、NPC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及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关系密切[1 2]。
EB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E V 培 养 是 将 标 本 直 接 接 种 人 新 鲜 的 脐 带 血 淋 巴 细 胞 或 B B细 胞 , 养 4周 , 果 出现 大 量 的转 化 淋 巴 细 胞 , 提 示 病 毒 培 如 则 培养阳性 , 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或其他检测手段检测转化淋 巴 可
1 培 养 法
白成 为可 能 , 种 E V 抗 原 已 被 表 达 纯 化 , E IA 法 诊 断 多 B 使 LS 相 关 疾 病 的 价 值 大 大 提 高 。通 过 E IA 法 检 测 诊 断 N C 获 LS P 得 较 好 结 果 的 抗 原 有 g 15 E Z B A、 B p2 、 A、 E R E NA1 TK 激 酶 、 、 D NA 聚 合 酶 、 糖 核 酸 还 原 酶 等 , 中 VC p2 核 其 A g 15编 码 是 敏 感 性 最 高 的基 因 片 段 , 具 有 极 强 的 免 疫 原 性 。 盛 平 等 l 并 _ 1 选
2I 免疫 荧 光法 ( . i mmu o u rs e c sa ,F I A 以 n f o e cn ea s y I A) F l E V 激 活 的 B 5 8细 胞 或 R j 细 胞 涂 片 , 显 色 剂 显 色 后 用 B 9— ai 经
关 键 词 : 疹 病 毒 4型 , ; 病 毒 培 养 ; 免 疫 学技 术 ;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疱 人 D I1 . 9 9jis. 6 34 3 . 0 2 0 . 2 O :0 3 6 /.sn 17 —10 21 . 9 0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E 病 毒 (pti-arv u , B 又 称 人 类 疱 疹 病 毒 4 B e s nb r i s E V) e r 型 , 引 起 传 染 性 单 核 细 胞 增 多 症 , 与 鼻 咽癌 ( C 、 基 特 可 并 NP ) 伯 ( ukt 淋 巴瘤 、 奇 金 淋 巴 瘤 及 多 发 性 硬 化 症 的 发 生 关 系 密 B r i) t 霍
EB病毒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

EBV实验室检测方法
嗜异凝集抗体试验:也称“Monospot”试验。在EBV还未 确定为IM的病因之前,1932年引入临床实践诊断IM。 当时发现IM患者的血清或血浆可以凝集马或绵羊的红细胞。 该抗体在病程第1~2周出现,持续约6个月。 在青少年原发性EBV感染中其阳性率可达80%-90%,约10% 的青少年缺乏对嗜异性抗体的阳性反应。
1975年Horwitz首次描述一些持续性IM患者血清存在高滴 度的抗EBV-VCA和EA抗体
1982年Tobi进一步描述并证实该病 1984年被称为慢性单核细胞增多样综合征 1986年被定义为慢性症状性EBV感染 1991年被称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CAEBV
发生于儿童或年轻成年人 该病表现为慢性或反复的单核细胞增多样症:发热、肝脾
概述
➢ 传播途径:EBV感染主要通过唾液接触传播,也可通过 血液传播;
➢ 人感染EBV后建立终身潜伏感染,人群感染率超过90%。 ➢ 1-6岁儿童、14-20岁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高度易感,发
展中国家EBV感染多发生在儿童早期。
病原学
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淋 巴隐病毒属,人疱疹病毒4型
球形双链DNA病毒,基因组平均 大小约为172 kb
EBV病毒核酸检测
➢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目前最主要的监测EBV载 量的方法
➢ 鉴别EBV健康携带者的低水平复制与EBV相关 疾病患者高水平活动性感染。
EBV病毒核酸检测
EBV载量检测有多种方法,Real-time PCR是 目前最主要的监测EBV载量的方法,有较强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不同的EBV疾病进行Real-time PCR检测时,需要的标本不同。
EB病毒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
EB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

EB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摘要本文档详细描述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和病毒载量测定等。
这些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研究以及疫苗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 病毒培养1.1 原理EBV属于疱疹病毒科,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DNA病毒。
病毒培养可以充分展示病毒的感染性、复制能力和生物学特性。
1.2 方法1. 选择合适的细胞系,如B95-8或Daudi细胞。
2. 将临床样本(如唾液、血液等)接种至细胞系。
3. 在适宜的条件下(如37°C、5% CO2)培养细胞,观察病毒复制和感染现象。
4. 定期观察细胞病变,如细胞增大、核固缩等。
5.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电子显微镜等方法检测病毒颗粒。
2. 血清学检测2.1 原理血清学检测基于病毒感染后诱导的免疫反应,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来诊断EBV感染。
2.2 方法1. 收集患者血清样本。
2.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BV特异性抗体,如VCA-IgM、VCA-IgG、EA-IgG等。
3.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抗体检测。
4. 根据抗体类型和滴度判断感染状态,如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或回忆性感染。
3. 核酸扩增3.1 原理核酸扩增技术通过特异性引物和DNA聚合酶酶链反应(PCR)来检测EBV的DNA序列。
3.2 方法1. 提取临床样本的DNA。
2. 设计针对EBV DNA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或实时定量PCR(qPCR)。
3. 扩增EBV特异性基因,如EBNA1、EBNA2、LMP1等。
4. 分析扩增产物,判断病毒感染情况。
4. 病毒载量测定4.1 原理病毒载量测定通过检测病毒颗粒的数量来评估病毒感染的程度。
4.2 方法1. 提取临床样本的病毒颗粒。
2. 采用实时定量PCR、定量荧光显微镜等方法测定病毒载量。
3. 根据病毒载量判断感染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2023-11-11
目录
• 鼻咽癌概述 • eb病毒概述 • 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方法和原
理 • 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在鼻咽癌早
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录
• 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实践应用 和前景
• 参考文献
01
鼻咽癌概述
鼻咽癌的定义和症状
鼻咽癌的定义
检测技术改进
目前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仍需进一步提高,以降 低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概率。
联合诊断
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可将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与其他诊断方法(如病 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相结合。
在鼻咽癌筛查和预防中的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对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帮 助发现早期病变,为及时治疗和提高生存率提供支持。
Lo YM, Chan YS, Cheung ST, et al. Serum antibodies against 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 1 in the early detection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J Natl Cancer Inst. 1992;84(18):1432-6.
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将eb病毒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然后与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最后通过酶标显色反应检测抗体的存在 。
免疫荧光法(IF)
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G抗体与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从而判 断抗体的含量。
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VS
临床试验
EB病毒抗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 Ke y w o r d s 】 E B v i us r ; N a s o p h a r y n g e a l c a r c i n o ma ; A n t i b o d y t o d i a g n o s e ; P r o g r e s s
病 毒 和 鼻 咽 癌 的血 清 学 有 关 以来 , 后 来 诸 多 研 究 均 发 现
抗 E B病 毒 壳 抗原 的免 疫 球蛋 白对 鼻 咽 癌诊 断 有 特 异 性 。 近 年 来 ,随 着 检 验技 术 的发 展 和 在 临 床上 的大 量应 用 , 国
内外 学者 对 鼻 咽癌 患 者血 清 E B病 毒抗 体 诊断 方 法作 了大
v i r u s c a n p r o v i d e a s s i s t a n t i n d e x f o r s c r e e n i n g a n d 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 o f n a s o p h a r y n g e a l c a r c i n o ma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me t h o d or f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s e u m r a n t i b o d y t o EB v i us r h a v e b e e n p r o d u c e d ,t h e EB v i us r a n t i b o d y d i a g n o s t i c me t h o d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f EB v i r us a nt i b o dy i n t he d i a g no s i s
EB病毒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
2021/2/4
33
化学发光技术
❖ 优点 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操作简便
2021/2/4
❖ 缺点 需要硬件设备 成本昂贵
34
2021/2/4
胶体金是氯金酸HAuCl4的水溶 胶,氯金酸在还原剂的作用下, 聚合成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 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 胶体状态
简便,快捷,敏感度和特 异度较差
2021/2/4
12
EB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2021/2/4
13
传统检测策略的问题
5%新近EBV感染不出现CA-IgM抗体
在罕见的病例中抗CAIgM会持续存在
约20-30%的新近感染不出现EAIgG抗体
2021/2/4
抗EBNA-IgG抗体可能呈现阴性,由于: -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 细胞免疫被抑制
球形双链DNA病毒,基因组平均 大小约为172 kb
2021/2/4
4
2021/2/4
5
2021/2/4
6
EBV致病机制
➢ 原发EBV感染时,EBV先是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 然后感染附近的B淋巴细胞,受到感染的B淋巴细胞进 入血液循环可以造成全身性感染。
➢ EBV原发感染后,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尤其是6岁以 下幼儿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但在儿童期、青 春期和青年期 ,约50%的原发性感染均表现为IM。
1982年Tobi进一步描述并证实该病 1984年被称为慢性单核细胞增多样综合征 1986年被定义为慢性症状性EBV感染 1991年被称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Hale Waihona Puke 2021/2/420
CAEBV
发生于儿童或年轻成年人 该病表现为慢性或反复的单核细胞增多样症:发热、肝脾
EB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EB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一、前言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EB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针对EB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技术审查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详细阐明理由,并对其科学合理性进行验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所述EB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指基于分子生物学相关方法的核酸检测技术,以EB病毒核酸序列为检测靶标,对来自人体样本(如全血、血浆、血清等)中的EB病毒进行体外定量检测的试剂。
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指标,本类产品可用于EB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及临床应用。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基于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等核酸检测方法的EB病毒核酸检测试剂。
对于其他方法,可能部分要求不完全适用或本文所述内容不够全面,申请人可以根据产品特性对适用部分进行评价或补充其他的评价资料进行相应性能的验证,但需阐述不适用的理由,并说明替代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进行产品注册和相关许可事项变更的产品。
三、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一)综述资料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研究结果的总结评价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其中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部分应着重从方法学及不同型别检出能力等方面写明拟申报产品与目前市场上已获批准的同类产品之间的主要区别。
EB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EB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张旭【摘要】Diseases caused by Epstein-Barr virus (EBV) infection are increasing,such as organ transplantation-associated EBV infection. Epithelial cell source tumor is correlated with EBV infection,and it is characterized by recessive infection and is often ignored in clinic.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termination methods for EBV infection,especially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EBV DNA,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immunological determination,pathogens could be timely determined in early infection period. It is potential for the dynamic monitoring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EBV-related tumor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EBV from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BV-related determination and tumors.%目前临床上由EB病毒(EBV)感染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如器官移植伴EBV感染.上皮细胞源肿瘤与EBV感染密切相关,常表现为隐性感染,易被临床忽视.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成熟,尤其是EBV DNA的定量检测,结合常规的免疫学检测结果,不仅有利于在感染初期及时检出致病原,而且对EBV相关肿瘤的动态监测、预后评估也有积极的意义.文章就国内外EBV的检测方法和EBV相关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8(033)003【总页数】5页(P259-263)【关键词】EB病毒;检测方法;肿瘤;治疗【作者】张旭【作者单位】绵阳市404医院检验科,四川绵阳 6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5月第33卷第9期 Int J Lab Med,May 2012,Vol.33,No.9
· 1091 ·
法,定量检测 EBV 感染的外周淋巴,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 链 反应(real-time PCR)确证,结 果 显 著 相 关,该 方 法 可 用 于 移 植 后 EBV 感染的 定 量 分 析。 原 位 杂 交 既 可 确 定 病 毒 的 存 在 情 况,还可区别感染的 细 胞 种 类,是 检 测 EBV 最 为 敏 感 的 指 标。 然 而 操 作 比 较 繁 锁 ,探 针 价 格 略 贵 ,不 利 于 临 床 推 广 。
· 1090 ·
·综 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5月第33卷第9期 Int J Lab Med,May 2012,Vol.33,No.9
EB 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王荣就 综述,邵继红 审校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北 海 市 卫 校 附 属 医 院 检 验 科 536100)
关 键 词 :疱 疹 病 毒 4 型 ,人 ; 病 毒 培 养 ; 免 疫 学 技 术 ;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4 EBV 的基因诊断技术 EBV DNA 的相对 分 子 质 量 为 815×107~1 105×108,基
因组全序列平均 172kb,由 5 种 重 复 序 列 单 位 即 内 部 重 复 序 列、末端重复序列和5种特异的间隔性序列构成。主要表 达 的 基因有先导 蛋 白 基 因 (LP 基 因 )、EBNA 基 因、终 末 蛋 白 基 因 (TP 基因)和 LMP 基因。潜伏基因编码6种 EBN(EBNA1、2、 3a、3b、A3c和 LP)和 3 种 LMP(LMP1、2a、2b)及 在 各 种 潜 伏 感染 中 均 表 达 EBV 编 码 的 小 RNA(EBER),其 中 EBNA1、 LMP1、LMP2 及 EBER 等 基 因 与 癌 变 有 关 。 [15] 根 据 EBV 特 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基因检测。
EBV 培养是将标本直接接种人 新 鲜 的 脐 带 血 淋 巴 细 胞 或 B 细胞,培养4周,如果出现大量的转化淋 巴 细 胞,则 提 示 病 毒 培 养 阳 性 ,可 通 过 免 疫 荧 光 技 术 或 其 他 检 测 手 段 检 测 转 化 淋 巴 细胞中的 EBV 核 抗 原 (EBNA)进 行 鉴 定。 由 于 EBV 分 离 鉴 定 耗 时 长 而 且 需 要 特 殊 的 组 织 培 养 条 件 ,因 而 不 适 宜 常 规 检 测 所采用。目前 EBV 培养主要应用于对 EBV 感染的发病机 制、 预 防 、治 疗 的 体 外 研 究[3-4]。Gotoh 等[5]使 用 人 类 扁 桃 体 的 淋 巴组织建立 EBV 感染 模 型 并 观 察 到 EBV 在 最 初 阶 段 的 感 染 和 扩 散 ,此 项 选 新 型 抗 病 毒 药物。
4.2 PCR PCR 是 体 外 酶 促 合 成 特 异 DNA 片 段 的 一 种 技 术,当存在模板 DNA、底物、上下游引物和耐热 DNA 聚合酶时 经多次“变性-复性-延 伸 反 应 ”的 循 环 过 程,模 板 DNA 可 得 到 大量扩增。检测 EBV 需 选 择 特 异 性 高 的 靶 基 因 。EBV PCR 有常规 PCR、巢 式 PCR、多 重 PCR、逆 转 录 PCR 和 实 时 PCR 等。常规 PCR 只需要设 计 一 对 相 应 的 引 物,扩 增 后 需 进 行 凝 胶电泳鉴定,故操作比 较 繁 琐,同 时 扩 增 产 物 极 易 受 到 污 染 造 成假阳性。巢式 PCR 先用一 对 外 引 物 进 行 第 1 轮 PCR,然 后 再使用第1对 引 物 扩 增 的 DNA 序 列 内 部 的 一 对 引 物 再 次 扩 增,因其采用两对引物进行两轮扩增,因此,敏感性和特异性 均 有所增强,优点是减少 扩 增 产 物 的 污 染,缺 点 是 增 加 了 每 次 试 验的复杂性。多重 PCR 是在同一个反应管中用多对 引 物 同 时 扩增几条 DNA 片段。Matsuda等 采 [17] 用 EBV 特异性 T 细 胞 抗原受体(TCR)基因,建立 标 准 化 引 物 系 统(BIOMED-2)多 重 PCR,分析 TCR 基因重排,对 6 例 EBV 感 染 的 噬 血 细 胞 性 淋 巴(EBV-HLH)患 儿 进 行 检 测,结 果 在 所 有 患 者 中 均 发 现 TCRβ、γ 的 单 克 隆 峰。BIOMED-2 多 重 PCR 可 应 用 于 EBV- HLH 患者的治疗观 察。 逆 转 录 PCR 是 提 取 组 织 或 细 胞 中 的 总 RNA,以其为模板 进 行 PCR 扩 增,从 而 获 得 目 的 基 因 或 检 测基因表达。 伊 强 等 从 [18] B95-8 细 胞 扩 增 EBV BZLF1N 基 因的cDNA 片段,为下 一 步 进 行 重 组 EBV BZLF1N 的 表 达 及 其在 NPC 诊断应用中 的 研 究 奠 定 了 基 础。 但 逆 转 录 PCR 的 产 物 需 要 凝 胶 电 泳 进 行 鉴 定 ,操 作 比 较 繁 琐 ,临 床 上 不 常 使 用 。
2.2 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又称免疫组化法或免疫 酶 法,是 以 带 有 EBV 基 因 组 的 淋 巴 母 细 胞 株 B95-8 细 胞 或 Raji 细胞涂片,经显色剂显色后用普通显微镜观察结果。该方法 常 用于检测血清中 EBV 的抗 EBV 壳抗 原 (VCA)-IgA 或 抗 早 期 抗原(EA)-IgG。有研究表明免疫酶 法 具 有 较 高 的 特 异 性 和 敏 感 性[9-11],目 前 仍 是 检 测 EBV 理 想 的 方 法 ,但 由 于 该 方 法 不 同 的抗原需分别制备相应 的 酶 标 抗 体 进 行 检 测,比 较 麻 烦,而 且 需在显微镜下逐一判断,结 果 带 有 一 定 的 主 观 性,影 响 了 检 测 方 法 的 特 异 性 和 敏 感 性 。 因 此 ,临 床 未 广 泛 应 用 。
4.1 原位杂 交 技 术 EBV 原 位 杂 交 技 术 是 将 EBV DNA 或 RNA 杂交到与其互补 的 核 苷 酸 序 列 探 针 上,清 除 掉 未 被 杂 交 的 探 针,留 下 的 探 针 通 过 标 记 的 自 显 像 或 色 谱 分 析 而 被 确 定 。 临床上常用 EBER-1作 为 探 针,该 探 针 是 一 段 能 与 EBV 编 码 的小 mRNA 特异性结合的碱基序列,其可探查经甲醛 固 定、石 蜡包埋的 NPC 标本,因此,用 EBER-1作探针能 在 肿 瘤 细 胞 原 位检测 EBV 的存在。原 位 杂 交 所 用 的 探 针 可 用 地 高 辛、荧 光 物 质 或 放 射 性 物 质 进 行 标 记 。Ito 等 采 [16] 用 荧 光 物 质 标 记 EBER 探 针,建 立 一 种 新 型 的 EBER 荧 光 原 位 杂 交 定 量 分 析
2 免 疫 学 检 测 技 术 EBV 感染的个体不论是否发生 恶 性 肿 瘤 均 可 产 生 一 系 列
抗体。临床上主要检测血清中 EBV 感染产生的相应抗体。 2.1 免 疫 荧 光 法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 IFA 以 EBV 激 活 的 B95-8 细 胞 或 Raji细 胞 涂 片,经 显 色 剂 显 色 后 用 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IFA 较早应用于检测 EBV 并具 有 较 高 的特异 性 和 敏 感 性,被 视 为 检 测 EBV 特 异 性 抗 体 的 “金 标 准”[6-7],常 被 作 为 参 考 方 法[8]。IFA 需 要 细 胞 培 养 ,因 具 有 操 作繁琐、表达的病毒抗原无法定量、需要荧光显微镜观察、结 果 的 判 断 带 有 主 观 性 等 缺 点 ,使 其 在 临 床 上 的 应 用 受 到 限 制 。
(EBER)等。EBV 感染人体后均可产生一系列抗体,检测 EBV 各项 抗 体 是 诊 断 EBV 感 染 的 重 要 指 标 之 一。 早 期 用 于 ELISA 法检测的抗 原 主 要 为 亲 和 层 析 纯 化 的 天 然 抗 原 ,由 于 干扰因素较多,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随着基因重组技 术 的发展,使得在原核 和 真 核 表 达 系 统 中 大 量 表 达 纯 化 EBV 蛋 白成为可能,多种 EBV 抗 原 已 被 表 达 纯 化,使 ELISA 法 诊 断 相关疾病的价值 大 大 提 高。 通 过 ELISA 法 检 测 诊 断 NPC 获 得较好结 果 的 抗 原 有 gpl25、EA、ZEBRA、EBNA1、TK 激 酶、 DNA 聚 合 酶、核 糖 核 酸 还 原 酶 等,其 中 VCA gpl25 编 码 是 敏 感 性 最 高 的 基 因 片 段 ,并 具 有 极 强 的 免 疫 原 性 。 盛 平 等 选 [12] 用 gpl25制 成 重 组 BALF4 蛋 白,用 于 ELISA 法 检 测 NPC 患 者血清中IgA 抗体,结果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1.0%和94. 0%。目前测定 EBV 抗体所用抗原主要为基因重组抗原,重 组 抗原 通 常 用 大 肠 埃 希 菌 或 酵 母 菌 来 制 备 ,因 此,难 免 会 带 有 该 菌本身的 蛋 白 而 影 响 检 测 结 果 。Fachiroh 等 采 [13] 用 EBNA1 和 VCA-P18制成人工合成多肽,建立新的 ELISA 法用于 诊 断 NPC,EBNA1-IgA 诊 断 NPC 的 敏 感 性 为 86.2%,特 异 性 为 92.0%;VCA-P18-IgA 诊 断 NPC 的 敏 感 性 为 84.1%,特 异 性 为90.3%;如果将两 段 人 工 合 成 肽 混 合 包 被 ,检 测 NPC 的 敏 感 性 达 95.1%,特 异 性 可 达 90.6%;他 们 用 EBNA1-P18- ELISA 法检测151例 NPC 患者和199例 EBV 携带者,同时用 EA-ELISA 法进行确 证 测 试,结 果 其 敏 感 性 由 85.4% 提 高 到 96.7%,特异性由90.1%提高 到 98.0% 。 [14] 由 于 人 工 合 成 多 肽抗原没有细菌蛋白混杂,且相对分子质量小,结构简单,从 而 避 免 了 交 叉 反 应 的 可 能 ,使 结 果 的 准 确 性 得 到 提 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