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合集下载

M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印迹法)

M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印迹法)

新加坡MP生物医学亚太有限公司生产的HIV-1+2抗体免疫印迹试剂(HIVBLOT 2.2)1)原理wB是将HIV蛋白经SDS-PAGE,由于蛋白分子大小不同而分离开来,然后再把这些已分离的不同蛋白带转移到硝化纤维膜上,以后用不同的方式,包括非常敏感的免疫酶法,检测HIV抗体。

每一条硝化纤维膜上均含有经电泳分离过的HIV抗原。

若有相应抗体就会与硝化纤维膜条上的抗原带相结合。

然后与抗人的IgG酶结合物反应。

在底物作用下,硝化纤维膜条带上呈现紫色,表示阳性反应。

2)基本检测程序(1)准备试剂:配制稀释洗涤液、印迹缓冲液、工作酶结合溶液。

(2)湿润膜条:用镊子从塑料管中小心取出所需的硝化纤维膜条,其中包括3条对照(强阳性、弱阳性、阴性对照各1条),并且将有编号的膜面向上放入分析槽中,随后加人2 ml 已经稀释好的洗液,室温(22~28℃)振荡浸泡至少5 min,然后吸干槽内液体。

(3)加样:每槽中加入2 ml印迹缓冲液和20ul待检标本或对照血清(每个标本都需换新的移液头)。

(4)孵育:盖上盖子,室温振荡1 h(也可采用室温振荡16~18 h)。

(5)洗涤:小心打开盖子,吸干槽内液体,避免标本交叉污染。

加入2 ml已经稀释的洗涤液,室温浸泡振荡5 min,再吸干槽内液体。

如此反复洗涤3次。

(6)酶结合:加入2 ml工作酶结合溶液,盖上盖子,室温振荡1 h(如果在6步骤中采用室温振荡16~18 h的,则此步酶反应步骤中室温振荡30 min)。

(7)洗涤:吸干槽内液体,再洗涤3次。

(8)显色:加入2 ml底物溶液,室温振荡15 min。

(9)终止:吸干槽内液体,加入蒸馏水终止反应,反复3次,随后用镊子小心取出膜片于滤纸巾上,并开始读膜片结果。

(10)结果判定标准:每次实验须设立对照血清,如阳性对照必须全部条谱带均出现;弱阳性对照可以谱带不全,但必须够判定阳性的结果;阴性对照则无反应谱带。

如果对照血清的结果未出现正确的谱带,则此次实验无效,须重做。

全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技术规范(2023年修订版)

全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技术规范(2023年修订版)

全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技术规范(2023年修订版)引言本文档是全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技术规范的修订版,旨在规范全国范围内HIV检测的质量和准确性,以提高HIV 感染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1. 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等单位进行HIV检测。

2. 术语定义-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IV抗体:人体对HIV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所产生的抗体。

- HIV抗原:HIV感染人体内HIV病毒产生的抗原。

- HIV核酸:HIV病毒的遗传物质(RNA)。

3. 检测方法3.1 HIV抗体检测- 检测方法应使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HIV抗体检测试剂盒。

- 检测过程应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 检测结果应根据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的判断标准进行解读。

3.2 HIV抗原检测- HIV抗原检测可作为HIV感染早期诊断的辅助方法。

- 检测方法应使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HIV抗原检测试剂盒。

- 检测过程应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 检测结果应根据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的判断标准进行解读。

3.3 HIV核酸检测- HIV核酸检测可作为HIV感染确认和病毒负载监测的方法。

- 检测方法应使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HIV核酸检测试剂盒。

- 检测过程应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 检测结果应根据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的判断标准进行解读。

4. 质量控制4.1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要求。

- 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4.2 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资质证书。

- 检测人员应定期参加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保持技术能力和水平。

4.3 质量控制物质- 检测过程中应使用经国家质量控制中心认证的质控物质,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定量测定作业指导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定量测定作业指导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定量测定作业指导书一、目的:规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的结果准确有效。

二、适用范围:在AutoLumo A2000化学发光检测仪上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三、临床意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俗称艾滋病病毒,英文名称是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是一种带有CD4表面抗原的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这种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HIV通过大量、不断地复制与释放,导致T4淋巴细胞大量死亡,使人体内T4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感染者免疫功能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免疫缺陷,降低或失去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临床表现为各种机会性感染与肿瘤[1]。

有的发生神经系统病变或症状,可能与神经系统的机会性感染(弓形虫病、新隐球菌感染等)有关,同时可能是亲神经型HIV毒株的直接作用造成的。

最终,病人通常死于严重的感染和肿瘤[2]。

四、方法原理本试剂盒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原理进行检测。

以HIV 抗原包被磁微粒,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HIV抗原制备酶结合物,通过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催化发光底物发出光子,发光强度与HIV抗体的含量成正比。

五、标本的采集与处理5.1.采用正确医用技术收集血清样本(详见标准血液标本前处理流程)。

5. 2.样本中勿添加叠氮钠作为防腐剂。

5.3.样本中的沉淀物和悬浮物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应离心除去,并确定样本未变质方可使用。

5.4.样本处理、收集后在室温放置不可超过8小时;如果不在8小时内检测需将样本放置在2~8℃的冰箱中;若需48小时以上保存或运输,则应冻存于-20℃以下,避免反复冻融。

使用前恢复到室温,轻轻摇动混匀。

六、标本拒收标准1)严重溶血、脂血 2)标本标识不明七、仪器与材料7.1.仪器:适用于Lucy2、Lumo、AutoLumoA2000化学发光检测仪。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介绍:
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此病毒有两型,HIV-Ⅰ型,全球流行;HIV―Ⅱ型主要流行于非洲。

常规应用的方法是测定HIV抗体,检测方法初筛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确诊可用蛋白印迹试验(WB)。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正常值:
阴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临床意义:
血清过筛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测定阳性,必须做确诊实验(蛋白印迹试验),若确诊试验也呈阳性,可诊断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注意事项:
HIV感染还可用PCR方法检测。

对阳性结果应结合其他检查项目和临川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对可疑结果应进行随访,随访期至少6个月。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查过程:
暂无相关信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标准操作规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标准操作规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标准操作规程一. 预期用途本试剂盒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或者全血样品中可能存在的HIV-1/HIV-2抗体,作为HIV感染的辅助诊断方法。

二. 检测原理本试剂盒利用免疫层析原理,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在硝酸纤维膜上的检测区域包被HIV-1和HIV-2区段抗原,用胶体金标记同样含有的HIV-1和HIV-2区段的标记抗原,用抗HIV抗体作为对照线原料包被到硝酸纤维膜上形成对照线。

检测时,如果样品内还有HIV抗体时,样品中的HIV抗体可与纸条前段的“胶体金-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沿膜带移动,并在包被了抗原的检测区形成一条红色线,判为阳性;如果样品内不含有HIV抗体,检测区不会形成红色线,判为阴性。

三. 试剂1.生产厂商: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规格: 1人份/袋 10人份/盒3.试剂组成:测试卡、铝箔袋、干燥剂、说明书、样品稀释液。

测试卡主要成分:塑料卡、塑料底板、吸水滤纸、硝酸纤维膜(包括包被有HIV-1和HIV-2抗原的检测线和包被有抗HIV抗体的对照线),金垫(附着有胶体金标记的HIV-1和HIV-2区段抗原)。

四. 仪器加样器五. 样品要求:1、本试剂检测人血清、血浆或全血2、血清、血浆样品3日内检测的,置2-8℃冰箱保存;超过3日不检测的样品,应低温保存。

3、全血样品建议在采血后立即检测,不可长期放置后检测。

六. 检验方法:1、检测血清或血浆样品,用加样器取80ul血清或血浆样品,缓慢滴加在测试卡加样端中心。

2、检测全血样品:在测试卡加样端中心滴加1滴(约40ul)全血样品,后立即滴加1-2滴(约40-80ul)样品稀释液。

七. 质量控制:出现阳性对照线实验结果有效,不出现阳性对照线实验结果无效。

八. 参考值:加样完毕,室温放置30分钟观察结果,出现两条红色线为阳性,只出现一条对照线为阴性。

九. 检验结果的解释阴性:只出现一条对照线阳性:出现两条红色线。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试剂厂家:检验原理:本产品系用纯化基因工程人类免疫缺陷病“1”型和“2”型(HIV-1/HIV-2)抗原包被的微孔板和酶标记的HIV-1/HIV-2抗原及其它试剂组成,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HIV-1/HIV-2抗体。

检验方法:1.加样:将预包被板条固定于板架。

每次检验设阴性对照3孔,抗-HIV-1阳性对照2孔,抗-HIV-2阳性对照2孔,分别加入阴性,阳性对照各50ul;设空白对照1孔,不加样品。

其余孔加入待测样品50ul.2.温育:置37±1℃温育60分钟。

3.洗涤:弃去孔内液体,将稀释后的洗液注满各孔,静置30-60秒,弃去孔内洗液。

重复洗6次后拍干。

4.加酶:空白对照孔不加酶标记物,其余孔加入酶标记物50ul.5.温育:置37±1℃温育30分钟。

6.洗涤:弃去孔内液体,将稀释后的洗液注满各孔,静置30-60秒,弃去孔内洗液。

重复洗6次后拍干。

7.显色:每孔加入底物缓冲液50ul,振荡混匀,置37±1℃温育30分钟。

8.终止:每孔加入终止液50ul,轻拍混匀。

9.读值“用酶标仪读值,在单波长450nm(须以空白对照孔校零)或双波长450nm/620nm-700nm下读取各孔A值。

参考值:1.试剂空白标准:试剂空白A值应﹤0.08(空白校零前)2.阴性对照标准:阴性对照A值应≤0.123.阳性对照标准:抗-HIV-1阳性对照A值应≥0.8抗-HIV-2阳性对照A值应≥0.8临界值(C.O.)计算:临界值(C.O.)=阴性对照平均A值+0.15备注:阴性对照平均A值小于0.08按0.08计算,大于0.08按实际值计算。

结果解释:样品A值≥临界值(C.O.)为HIV抗体阳性样品A值≤临界值(C.O.)为HIV抗体阴性备注:初次检验阳性者应重新取样进行双孔复试,如果复试中任何一孔为阳性样品视为HIV抗体阳性,对复试结果为阳性的样本请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处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标准操作规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缩写抗HIV (1+2)]测定。

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2.1标本采集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ml ,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或采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也可采集血浆,用肝素、EDTA 或枸橼酸盐抗凝。

2.1.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1.3急诊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

2.1.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

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2.1.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 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 的血清或血浆。

2.1.5.2对检测结果可能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2.1.5.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5.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标本保存2.2.1接收标本后在置1-2h 后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或血浆,避免溶血。

离心必须达到3000rpm 15min ,离心后的血清中不能含有颗粒物和微量纤维蛋白。

2.2.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48h ,普通冰箱中(2-8℃)稳定7d ,在-20℃最多可保存4周。

避免反复冻融。

不可使用热灭活的标本。

2.2.3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持完整的识别号,置4-8℃冰箱内保存7d 。

2.3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避免剧烈活动。

医院检验科免疫室 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标准操作规程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版本:第1版第 页,共 页3.方法原理本实验采用HIV 特异性抗原gp160和gp36等包被微孔反应板,用gp36、gp41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

当待测标本中存在HIV 抗体时,该抗体和固化的抗原结合于反应板上,并进一步与酶结合物相结合,在TMB 底物参与反应的情况下,产生显色反应。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金子辰王奕峰吴立梦薛以乐康来仪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实验室生物安全按卫生部《可感染人间的病原微生物名录》(2006年)(简称《名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列为危害程度第2类病原微生物,根据国务院2004年颁布的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HIV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HIV以血液传播为主,通过共用针头吸毒、使用被污染的血制品及血液是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

国外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多有报道,HIV抗体检测实验室以检测血液样本为主,为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止实验室交叉感染,我们仅对HIV抗体检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HIV危害程度分类HIV危害程度属于第2类病原微生物。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1.HIV抗体检测 HIV抗体检测实验室属于非病毒培养的实验,仅为血清学检测,按《名录》要求,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HIV抗体检测实验室中操作。

2.HIV分离、研究 HIV分离、细胞培养及研究工作按《名录》要求,应在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中进行,因此不作探讨。

三、实验室要求HIV抗体检测实验室应按国标《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及《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2006年)要求设置。

实验室主要配置:酶标读数仪、洗涤仪、离心机、洗眼装置、生物安全柜。

其中,生物安全柜应放置在没有气流明显流动的地方,避免生物安全柜在工作时受到外界气流而影响了正常的内部层流。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1.实验室危害评估对新建或已建的HIV抗体检测实验室必须作一次实验活动危害评估,评估内容应根据各实验室现况、条件、人员,以及具体实验活动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作业指导书
标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酶联免疫法)
修改记录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标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酶联免疫法)版号:第 1 版页码1/2
1、目的
用于临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2、范围
适用于献血员筛查与临床病例。

3、职责
检测人员按照本规程进行检测操作。

4、原理
采用纯化基因工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HIV-1/HIV-2)抗原包被的微孔板和酶标记的HIV-1/HIV-2抗原及其他试剂组成,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HIV-1和HIV-2抗体。

5、样本要求
仅限于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

常规方法采集。

血清:采血后,室温放置1-2小时,待血液凝固,再于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

血浆:采血后,样品与抗凝剂反复轻摇混匀,再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

如果样品没有在8小时内测定,应将其保存于2℃-8℃。

如果样品不能在7天内测定,应将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分离, -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6.分析系统
分析仪器:Thermo Mk3型酶标仪,检测波长450nm,参考波长630nm。

37℃恒温箱。

振荡器用于样品、试剂的混匀。

微量加样枪。

试剂准备:
试剂盒于冰箱保存,使用前应取出置37℃。

取试剂盒内洗涤液用蒸馏水作25倍稀释,置洗瓶中备用。

质控试剂:-20℃保存,溶解后随试剂一起冷藏,每天随样品一起检测并保存质控结果,每月一次质控小结,失控要有记录及纠正的结果。

7、分析步骤
样品编号:从6号开始编号。

设阴性对照3孔,Anti-HIV-1阳性对照1孔,Anti-HIV-2阳性对照1孔,分别加入阴、阳对照各50微升。

每个标本待测孔加入标本血清50微升,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60分钟。

手工洗板:弃去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0~60秒,甩干,重复6次后拍干。

每孔加酶标工作液50微升,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30分钟。

手工洗板:弃去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0~60秒,甩干,重复6次后拍干。

每孔加显色剂A液,显色剂B液各50微升,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10分钟。

每孔加入终止液50微升,混匀。

选取相应的程序号,用酶标仪双波长比色。

8、计算
Cutoff值=阴性对照平均A值+。

9、参照区间
阴性对照A值应≤
Anti-HIV-1阳性对照A值应≥
Anti-HIV-2阳性对照A值应≥
10.临床意义
样品A值≥临界值为HIV抗体阳性
样品A值<临界值为HIV抗体阴性
11.注意事项
从冷藏环境中取出试剂盒应置37℃平衡30分钟后方可使用,余者应按前述方法保存和使用。

在平衡试剂的同时,待测样品需置室温平衡30分钟后再行测试。

使用前试剂应摇匀。

须确保样品加样量准确,如果加样量不准确,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建议使用微量移液器加所有组份;用滴瓶滴加时,应先弃去1~2滴,垂直匀速地滴加。

避免在加样过程中,将液体接触到或溅到微孔边缘上。

封片不能重复使用。

结果判断须在反应终止后10分钟内完成。

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

本试剂盒应视为有传染物质,请按传染病实验室检查规程处理。

12.支持性文件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刘锡光,祁自柏等,病毒性肝炎实验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57 李金明,等。

临床酶免疫测定技术。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说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