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古诗文

合集下载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补充篇目13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补充篇目130首

71、垓下歌项籍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72、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73、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74、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75、赠范晔陆凯(南北朝)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76、赐萧瑀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zhì)诚臣。

勇者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77、渡汉江宋之问(李频)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78、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0、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1、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2、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3、少年行(其一)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84、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5、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86、采莲曲刘方平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87、独做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88、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89、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90、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91、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中考必考古诗文补充篇目

中考必考古诗文补充篇目

中考必考古诗文默写补充篇目1、《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4、《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5、《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一)文学常识“论语”的“论”是“论纂(zuǎn)”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初中语文:古诗补充(2021年初中语文人教版)

初中语文:古诗补充(2021年初中语文人教版)

古诗补充
1.《木兰诗》(南北朝民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5.《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6.《湖心亭看雪》(张岱):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小石潭记》(柳宗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河中石兽》(纪昀):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

初中课外补充25首古诗

初中课外补充25首古诗

新增25篇诵读篇目统一版本入若耶溪【唐】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山中问答【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杂诗七首(其一)【汉末三国】曹植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东晋】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唐】白居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青玉案【宋】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渔翁【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西施【唐】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小学生课外拓展古诗

小学生课外拓展古诗

课外补充古诗1.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锦瑟作者:李商隐(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蜀相作者:杜甫(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七律人民任命解放军占领南京作者: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6.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魏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卜算子·咏梅[现代]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9.卜算子咏梅作者:陆游(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不第后赋菊作者:黄巢(唐)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1.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惟余钟磬音。

12.旅夜书怀作者:杜甫(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小学课外古诗词补充四

小学课外古诗词补充四

课外古诗词补充(四)(一)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注释⑴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⑵叶底:绿叶中间。

底,底部。

⑶蜂蝶:蜜蜂和蝴蝶。

纷纷:接连不断。

⑷疑:怀疑。

春色:春天的景色。

邻家:邻居的家。

(二)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译文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

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

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注释⑴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⑵妇姑:嫂嫂和小姑。

⑶相唤:互相呼唤。

⑷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

⑸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⑹中庭:庭院中间。

⑺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三)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⑷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四)竹枝词唐X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XX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X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七上补充古诗文

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注释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为(wâi):因为。

拭:擦,揩。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侬: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然。

未,不。

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有节操。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激动。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官职最低的服色。

[1]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4]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â)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必背古诗词补充


6.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 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 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 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头发竖了起来。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 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 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 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 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 活的地方。
1.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 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 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 水在碧石上流淌。竹林中少女喧 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渔船轻 轻摇荡。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 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独自登高凭栏远眺, 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 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 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 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 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 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 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 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 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 利的消息!

补充古诗14首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0、泊秦淮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浣溪沙
晏殊〔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5、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杨万里〔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13、如梦令李清照〔宋〕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14、观书有感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除钟磬音。

补充课外古诗词

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 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 雪。 朱自清《春》 2、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朱自清《春》 3、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舒婷《祖国啊,我亲 爱的祖国》 4、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留着夏夜的香与 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何其芳 《秋天》
• 思乡 • •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花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边塞风光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以景写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读书学习 云 鸟
6、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 肠,化作相思泪。(乡思旅愁)范仲淹《苏幕遮 》 7、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实叹人子欲 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后喻事与愿违,不尽人 意。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多用此语。) 《汉· 韩婴· 韩诗外传》 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韩愈的“天街小雨 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异曲同工之妙】杜甫《春 夜喜雨》 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以飞转流动 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景) 韦应物《滁州西涧》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 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去 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论语》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 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 他的意志 。) 《孟子》 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登山者走着走着,走到 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 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 了,何必绝望?)王维《终南别业》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韦如果年轻时 不知道要好好地勤奋学习和读书,恐怕到年老白头的时候 才知道要勤奋读书那就太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颜 真卿《劝学》) 5、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清时期的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炭翁苦宫市也(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

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城南之山。

(5)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6)苍苍:苍白。

(7)得:得到。

(8)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谋求。

(9)辗(niǎn):同“碾”,碾压。

(10)愿:希望。

(11)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12)困:困倦,疲乏。

(13)市:集市。

(14)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15)骑(jì):骑马的人。

(16)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7)把:拿。

(18)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9)回:调转。

(20)叱:吆喝。

(21)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22)驱将:赶着走。

(23)惜不得:舍不得。

得,能够。

惜,舍。

(24)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25)系:挂。

(26)充:当作(27)直:通“值”,价格。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

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有千斤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卖炭翁舍不得,却又不能要回。

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往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主题思想:诗歌叙述了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经过,揭示了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

选择题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满江红·小住京华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若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作者简介秋瑾,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自号鉴湖女侠。

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不幸生于一个封建家庭,自幼就由父亲将她许配给湘潭富家公子王廷均为妻,两人志趣不合,婚后情同冰炭。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她不愿在贵夫人的脂粉堆里虚度一生,正如词中所说:“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是她们夫妻之间的矛盾,以致后来发展使她终于写下这首《满江红》词而远走高飞,踏上人生征途,创下一番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

注释①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徒思浙:应为“徒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

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⑤烈:刚烈。

⑥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⑦肝胆:指真诚的心。

⑧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13、子曰:“,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北冥有鱼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①冥:亦作溟,海之意。

“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

下文的“南冥”仿此。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

⑤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

一说遮,遮天。

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

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

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