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定律要点
牛顿三大定律详细总结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 Fr GM=2/严格相等。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例1】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分析与解答】因为惯性的原因,火车在匀速运动中火车上的人与火车具有相同的水平速度,当人向上跳起后,仍然具有与火车相同的水平速度,人在腾空过程中,由于只受重力,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直到落地,选项D正确。
【说明】乘坐气球悬在空中,随着地球的自转,免费周游列国的事情是永远不会发生的,惯性无所不在,只是有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牛顿三大定律重点知识归纳

牛顿三大定律重点知识归纳牛顿三大定律的重点知识归纳一、牛顿第一定律 - 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会保持其现有的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
如果物体静止,则它将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该定律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性质,为后续的运动定律提供了基础。
例如,如果没有摩擦力的存在,一个滑行中的小车将会一直滑下去,直至受到外力的干扰。
另外,牛顿第一定律还解释了为什么在车辆急刹车时乘坐的人会向前倾斜,因为人的身体具有惯性,在车辆突然减速时保持了原有的运动状态。
二、牛顿第二定律 - 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产生加速度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将产生加速度,并且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工具。
通过测量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我们可以预测物体的加速度。
这对于理解和探索各种物理现象和工程问题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的加速度,或者推导出飞机在不同速度下的升力和阻力。
三、牛顿第三定律 - 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作用力的施力对象上。
换句话说,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反作用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例如,当一个人站在地面上时,他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下的力,而地面会对他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上的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可以站在地面上而不会下沉。
另外,作用-反作用定律还可以解释一些其他现象,如火箭发射时的推力和反冲力、游泳时手划水产生的推力和水对手的反作用力等。
第四讲牛顿三大定律知识整理

合公式F = ma 是矢量式,任一瞬间的方向均及F 方向相同, 矢 量本讲知识要点第四讲:牛顿三大定律3、 物质性:有施力物体,肯定有受力物体,总是成对出现。
4、同线性:相互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始终线的两个方向上。
一、牛顿第肯定律(惯性定律)内容:当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拓展:对牛顿第肯定律的理解1、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
2、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
3、 这里说的不受力有两种理解: ① 志向状态,物体不受力, ②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4, 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统称为平衡状态,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为零,即向随意方向的合力都为零。
二、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留意:1,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其处于什么状态。
2,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3, 惯性大小只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及运动状态无关。
三,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拓展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1、 同性质:相互作用力肯定是同性质的力。
2、同时性:相互作用力肯定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
拓展二:相互作用力及二力平衡的比较四: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 F = ma拓展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 6质量。
定义式: a =∆v ,加速度定义为速度变化量及所用时间的比值。
∆t拓展二:位移, 加速度, 速度的关系1,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确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及加速度的大小关系是F = ma ,只要有合力,不管速度是大还是小,或是零,都有加速度,只有合力为零加速度才为零。
一般状况下,合力及速度无必定联系,只有速度的变化率才及合力有必定的联系。
2, 合力(或加速度)及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之则减。
高中物理牛顿三大定律公式及内容

牛顿三大定律公式: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定律公式:
F= -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自作用在对方。
4,共点力的受力平衡公式:
F合=0
二力平衡则满足公式F1=-F2
请注意,二力平衡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不一样的。
二力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物体;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研究对象是两个不同的物体。
5,超重与失重的公式:
超重满足:N>G
失重满足:N<G
N为支持力,G为物体所受重力,不管失重还是超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定性的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但改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定量的计算力与运动的关系,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针对训练 3-1:吊在大厅天花板上的吊扇的总 重力为 G,静止时固定杆对吊环的拉力大小为 F,当 接通电源,让扇叶转动起来后,吊杆对吊环的拉力 大小为 F′,则有( ) A.F=G,F′=F B.F=G,F′>F C.F=G,F′<G D.F′=G,F′>F 解析:扇叶不转动时,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 F=G; 当扇叶正常转动起来后, 对空气有向下的推力, 相应地空气对扇叶也就有竖直向上的反作用力,设 为 F0. 由平衡条件得 F′+F0=G,故 F′=G-F0<G 本题正确选项只有 C. 答案:C.
思路点拨:甲用拳头打乙胸口,从物理知识角度是相 互作用,作用力大小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而判决支付医 疗费是依据行为是否错误致伤责任人是谁来确定. 解析:甲用拳头打乙胸口时,甲的拳头打乙的胸口的 力是作用力,乙的胸口对甲的拳头产生的力是反作用力,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这两个力是相等的;但乙受伤,甲未 受伤是因各自部位能承受的外力是不同的,且甲主动伤 人,其行为是错误的,应负致人伤害责任.所以法院的判 决正确 A、C、D 选项对判决依据的说法错误,B 选项对判 决依据的说法正确. 答案:B. 方法技巧:判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现象的解释是否正 确,关键是首先判断两力是否属于相互作用力,方法是看 FA 对 B、FB 对 A 即可确认;一定要避免按力的效果来判断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天, 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 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 面的形状如图中的( )
解析:列车进站时刹车,速度减小,而水由于惯性仍 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液面形状和选项 C 相同. 答案:C.
考点演练
(对应学生用书第 214~215 页) 达标提升 1.在向前行驶的客车上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姿势如图 3-1-5 所示,则对客车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 知识点有哪些

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知识点有哪些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牛顿三大定律是什幺,知识点有哪些,小
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牛顿第三定律有哪些1,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再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加速度定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所有外力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运动定律是由牛顿(Sir Isaac Newton)总结于17 世纪并发表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Newton’s first law of motion)即惯性定律(law of inertia)、牛顿第二运动定律(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Newton’s third law of motion)三大经典力学基本定律的总称。
1 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点是什幺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
有关
(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
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
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由艾萨克·牛顿在 1687 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
这一定律体系对后来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一下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知识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其内容是: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从这个定律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重要的概念。
首先是惯性的概念。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质量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
例如,一辆重型卡车和一辆小型轿车,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重型卡车更难改变其运动状态,就是因为它的质量大,惯性大。
其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的作用。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物体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想象一下,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行的冰球,如果没有摩擦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它将一直匀速直线滑行下去。
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定量描述力与运动关系的定律。
其表达式为:F =ma ,其中 F 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当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当合力不为零时,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比如,我们用力推一个质量较大的箱子,如果推力较小,箱子的加速度就小,运动状态改变得就慢;如果推力较大,箱子的加速度就大,运动状态改变得就快。
在实际生活中,汽车的加速、刹车等都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越大,汽车的加速度就越大,加速就越快;刹车时,制动力越大,汽车减速就越快。
另外,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用于计算物体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加速度和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相关知识点
牛顿第二定律相关知识点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1. 表述。
-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用公式表示为F = ma,其中F是合外力(单位为牛顿,N),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a是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二、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 因果性。
-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物体就会产生加速度。
加速度是力的作用效果。
例如,当我们用手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时,手对物体施加的力使物体产生了加速度,从而物体开始运动。
2. 矢量性。
- 加速度a与合外力F都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确定好正方向,一般规定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例如,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f以及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G_x,如果合外力F - f - G_x>0,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如果F - f - G_x < 0,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
3. 瞬时性。
- 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
合外力一旦发生变化,加速度立即发生变化;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立即为零。
例如,在弹簧振子的运动中,当弹簧的弹力发生变化时,振子的加速度也会瞬间发生变化。
4. 相对性。
-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一般以地球为参考系(近似看作惯性参考系)。
在非惯性参考系中,需要引入惯性力才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例如,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观察物体的运动,若以电梯为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要想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就需要引入惯性力。
5. 独立性。
-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每个力都会独立地产生一个加速度,就好像其他力不存在一样,物体实际的加速度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例如,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_1,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N,水平方向的加速度a_1=(F_1)/(m),竖直方向加速度a_2 = 0(因为N = G,合外力为零),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就是水平方向的加速度a_1。
牛顿三定律的内容
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定性的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但改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定量的计算力与运动的关系,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大全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大全牛顿运动定律必背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
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Eki ( t ) Eki ( t 0 )] (Wi外 Wi内 非 保) E pA E pB
i i
21
二、功能原理:质点系在运动过程中,它所 受外力的功与系统内非保守力的功的总和等 于它的机械能的增量。
因为
所以 所以 即 注意: 内力能改变系统的总动能,但不能改变系统的总动量
1
§3-3 动能、势能及机械能守恒
3.1 动能、功和动能定理
一、 功和功率
1、恒力的功
M
F
M S
F
W = F cos r
位移无限小时: dW F dr
dW称为元功
功等于质点受的力和它的位移的标量积
单位:J
量纲:ML2T-2
2
2、变力的功 如果力是位置的函数,设质点在力的作用下沿一曲 线运动,则功的计算如下: b dr 元功:dW 元位移: dr F
18
例3.15 若两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可以近似地表示 r0 6 r0 12 为 E P ( r ) E0 [2( ) ( ) ] Ep r r 其中E0和r0都是正的常数,r分子间 的距离。给出势能曲线并求出作用 r0 力为零时的分子间距离和此时对应 r O 的势能。 解 势能曲线如图所示 dE p F 分子间作用力为 dr 由上式解得F=0时,r=r0,称为平衡位置。此时 r0 6 r0 12 E P ( r0 ) E 0 [ 2( ) ( ) ] E 0 r0 r0 由于分子力可由势能曲线的负斜率加以说明 在r=r0时,分子力为零,即处于平衡位置;
W
y a mgdy mg(yb ya ) mg(ya yb )
yb
W mg ( yb ya ) =-E P
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重力势能以地面为零势能点,
y a b o
E P mgdy mg (0 y ) mgy
y
14
0
E P E P E P Fz Fx Fy z y x E P ˆ E P ˆ E P ˆ ˆ ˆ ˆ F Fx i Fy j Fz k ( i j k) x y z
17
五、势能曲线(势能随位置变化的曲线)
EP EP EP
b R o
GMmh R( R h )
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5
ˆ (SI) 例2、质量为2kg的质点在力 F= 12t i
的作用下,从静止出发,沿x轴正向作直线运动。 求前三秒内该力所作的功。
解:(一维运动可以用标量) dr ˆ vdti ˆ dxi W= F dr 12t vdt
16
四、势能和保守力的关系
势能与保守力对路径的线积分有关
dE P F dr F cosdl Fl dl
F
dE P Fl dl
dl
Fl
l
保守力沿某一给定的 l 方向的分量等于与此保守力 相应的势能函数沿 l 方向的空间变化率。
若势能为EP(x,y,z)
0
* 零势能点可以任意取,前述是一般常用取法。
15
小结:
势能是属于具有保守力相互作用的质点系统的。 势能仅有相对意义,所以必须指出零势能参考 点。质点在某一点的势能大小等于在相应的保守 力的作用下,由所在点移动到零势能点时保守力 所做的功。
两点间的势能差是绝对的,即势能是质点间相 对位置的单值函数。
§3-3 动能、势能及机械能守恒
3.1 动能、功和动能定理
一、 功和功率 二、 动能定理 三、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和势能
一、 保守力 二、 势能 三、几种保守力和相应的势能 四、势能和保守力的关系 五、势能曲线
3.3 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
作业 3-6, 3-9, 3-11, 3-17,3-18,3-20
定义:动能
Ek=mv2/2
WAB=EkB-EkA 。
单位:J 量纲:ML2T-2
合外力对质点所做的功等于质点动能的增量
* 动能是状态量,任一运动状态对应一定的动能。 * EK为动能的增量,可正可负,视功的正负而变。 * 动能是质点因运动而具有的做功本领。
8
三、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 质点系的动能
以两个质点的系统为例
E
Ek Ek
EP
E
EP
o
EP
Ek
E
r
o
h
o
弹性势能曲线
x
万有引力势能曲线
重力势能曲线
曲线斜率为保守力的大小。从曲线可见零势能点的 选取,可分析系统的平衡条件及能量的转化。
E P ˆ E P ˆ E P ˆ ˆ ˆ ˆ F Fx i Fy j Fz k ( i j k) x y z
rb
d r m
F
b
1 1 GMm( ) ra rb E P
a
r r dr
可见,万有引力是保守力。
M
万有引力的功等于引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Mm 1 EP = r -G r 2 dr GMm r
引力势能以无穷远为零势能点。
13
重力的功常用竖直方向计算: M在重力作用下由 a运动到 b,其坐标分别为ya、yb
2、弹力的功和弹性势能
F kx 以弹簧原长为零点
W
b
a
xb
xa
1 1 2 2 kxdx ( kxb kxa ) E P 2 2
可见,弹性力是保守力。 弹性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 弹性势能以弹簧原长为零势能点。
1 1 2 2 E P x kxdx (0 kx ) kx 2 2
19
3.3 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
一、保守内力的功仅与质点的相对位移有关, 与参照系无关。且等于初末态的势能差。
由质点系的动能定理:W外+W内=EkB - EkA
W
i
i外
i
B
A
Fi外 dri W外
W
i
i内 保
i
B
A
Fi内 保 dri
B
A
F12 dr 1
9
例3.13 在一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块质量为m′的 木块,今从水平方向射来一发质量为m的子弹,在子弹 射进木块 l 距离后,嵌入其中。如果在子弹射入木块的 整个过程中所受阻力可以视为恒力,求: 子弹开始进入 木块到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的距离 l′。 解 将子弹和木块作为一个质点 m 系统。由于子弹击入木块过程中 子弹与木块间的摩擦力属于内力, 水平方向系统动量守恒,即有 mv 0 ( m' m ) v
m' v0
l' l
其中V0 是子弹的初速度,V是子弹相对于木块静止时 子弹和木块的速度。 因为重力、支撑力不对系统作功,题设摩擦力为恒力, 根据动能定理有
10
1 1 2 2 W内 f l ( m' m ) v mv 0 2 2
2 1 1 ( m ' m ) 2 f l ( m' m ) v 2 m v 2 2 m2
解:选地面为参照系。 因为是匀速提升,所以提升时用常力: F y 又因变质量:
mg
m m0 y
0.5kg / 米
y
h
W
h
0
h F dy ( m0 y ) gdy m
0
1 2 mo gh gh 2205( J ) 2
o
7
二、 动能定理
4
功的其它单位:1eV=1.6×10-19J
例1、一陨石从距地面高为h 处由静止开始落向地面, 忽略空气阻力,求陨石下落过程中,万有引力的功是 多少?
解:取地心为原点,引力与矢 径方向相反 R W F dr
R h
Mm W G 2 dr R h r
R
h
F
a
1 1 GMm ( ) R Rh
B
A
F21 dr2
r21 m2 m1 F21 F 12 r1 r2 dr1
O
20
dr2
B
A
F12 d ( r1 r2 )
B
A
F12 dr12
W
i
i内 保
B Fi内 保 dri i A
B
z
m1
r 1 r2
m2
Ek Ek 1 Ek 2
1 1 2 m1 v 1 m 2 v 2 2 2 2
x
O
y
应用质点的动能定理,然后相加。
[E
i
ki
( t ) E ki ( t 0 )] (Wi外 Wi内 )
i
A、B分别为系统的初末态。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W外+W内=EkB - EkA
* 功是过程量,与路径有关。 * 功是标量,但有正负。 * 合力的功为各分力的功的代数和。 3、功率 力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
W 平均功率: P t W dW 瞬时功率: P lim t 0 t dt
单位:W或Js-1
量纲:ML2T-3
dW F dr
dr P F Fv dt
这里 l 是子弹相对于木块的位移的大小。 1 对木块使用质点的动能定理,有 f l ' m' v 2 0 2 这里l′是要求的木块(相对于地面)的距离。 2 ( m ' m ) 2 2 mv 0 ( m' m ) v v0 v 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