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每课一练
4.6《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一》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一)

第六节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一1、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
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
则在这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2、某同学坐在前进中的列车车厢内,观察水杯中的水面变化,得出如下论断,其中正确的是(表示水面向后倾斜)()A.水面向后倾斜,可知列车在加速前进B.水面向后倾斜,可知列车在减速前进C.水面向前倾斜,可知列车在加速前进D.水面向前倾斜,可知列车在减速前进3、两辆汽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行驶,它们的质量之比m1∶m2=l∶2,速度之比v1∶v2=2∶1.当两车急刹车后,甲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1,乙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2.设两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不计空气阻力,则()A.s1∶s2=1∶2 B.s1∶s2=1∶1 C.s1∶s2=2∶1 D.s1∶s2=4∶1 4、某同学从底楼静止开始乘电梯到第九层楼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正确的有()A.在开始的较短时间内,电梯对该同学的支持力大于该同学对电梯的压力B.在开始的较短时间内,电梯对该同学的支持力大于该同学的重力C.在中间匀速运动过程中,该同学对电梯的压力与该同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在静止前的较短时间内,电梯对该同学的支持力大于该同学的重力5、木块用轻绳吊着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它的图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时木块运动方向向下B. 时木块的加速度为零C.末绳的拉力小于末绳的拉力D.末时物体位于出发点之下6、将上下叠放在一起的木块A和B以同一速度竖直向上抛出,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运动过程中,AB之间始终有作用力B.在上升过程中,AB之间有作用力,而在下降过程中,AB之间无作用C.在上升过程中,AB之间无作用力,而在下降过程中,AB之间有作用力D.在运动过程中,AB之间始终无作用力7、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
高中物理专题4.6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练基础版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专题4.6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练基础版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14、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1、若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则它的:()A、加速度一定发生变化B、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C、合外力一定发生变化D、惯性一定发生变化【答案】B【名师点睛】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总是与速度变化量Δv的方向一致,但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必然联系、在加速直线运动中:v>v0,Δv=v-v0>0,则a>0,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在减速直线运动中:v<v0,Δv=v-v0<0,则a<0,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受到一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运动过程中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刻和t=2t0时刻,A受到的静摩擦力相同B、在t0时刻,A、B间的静摩擦力最大C、在t0时刻,A、B的速度最大D、在2t0时刻,A、B的速度最大【答案】C【解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0时刻F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则整体加速度为正,再以A为研究对象,则A受到的静摩擦力为正方向;时刻整体所受的合力为负方向,同理可知,此时A受到的静摩擦力为负方向,故时刻和时刻,A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不同,故A错误;在时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则整体加速度为0,以A为研究对象,即在时刻,A、B间的静摩擦力为0,故B错误;整体在时间内,做加速运动,在时间内,向原方向做减速运动,则时刻,AB速度最大、故C正确D错误。
【名师点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何时整体的加速度最大、再以A为研究对象,当加速度最大时,A受到的静摩擦力最大,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何时AB的速度最大;本题一方面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另一方面,要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这是学习动力学的基本功。
3、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长直杆上,环与杆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同时对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并使F的大小随v的大小变化,两者的关系为F=kv,其中k为常数,则环运动过程中的v -t图象不可能的是:()【答案】C【名师点睛】以圆环为研究对像,分析其可能的受力情况,分析其运动情况,再选择速度图象;本题考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能力,条件不明时要加以讨论,不要漏解。
牛顿第一定律 每课一练

4.1 牛顿第一定律每课一练一、选择题1.(2013·上海市八校2013期中联考、2013·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联考)物理学史上,首先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B)牛顿(C)伽利略(D)爱因斯坦1.C 解析: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误结论,并指出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C正确。
2. (2012·山东省潍坊市三县高三联考)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的快D.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2.D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才运动,停止用力,物体就会停下来,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即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恰恰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选项A认为力越大,速度就越大,言下之意是力越小,速度就越小,力为零时,速度为零,这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吻合;选项B认为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会处于静止状态,也就是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吻合;显然选项C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选项D是伽利略的观点,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刚好相反。
本题答案为D。
3.(多选)(2013·山东卷)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AC 解析: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通过“比萨斜塔实验”证明忽略空气阻力,重物和轻物下落一样快,A、C正确。
《牛顿第一定律》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1)1

一、牛顿第一定律每课一练★夯实基础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要静止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运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答案】 D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惯性除了跟物体的质量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B.物体只有在不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惯性来C.要消除运动物体的惯性,可以在运动的相反方向上加上外力D.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以及受力情况无关【答案】 D3.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A.悬浮在空中不动B.速度逐渐减小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匀速直线运动D.无法判断【答案】 C4.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质量相同的物体,惯性必然相同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D.在月球上举重比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答案】 B5.一个重10 N的物体受到10 N的向上的拉力时,该物体处于()A.一定是静止状态B.一定匀速上升C.一定匀速下降D.都有可能【答案】 D6.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容易()A.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B.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C.向车右侧方向跌倒D.向车左侧方向跌倒【答案】 A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战斗机投入战斗,从机上抛掉副油箱是为了提高飞机的灵活性B.手握鎯头木柄往硬地上猛敲几下,使原来松动的鎯头压紧是利用了物体的惯性C.电动机常常固定在很重的底座上是为了防止工作时位置的移动和振动D.行驶的火车不易停止是因为质量太大【答案】ABCD8.火车在长直的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它以向前的力,带着它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它一向前的力,推动它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答案】 D★提升能力9.列车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车里桌面上有一小球,乘客看到小球突然沿桌面向东滚动,则列车可能是()A.以很大的速度向西做匀速运动B.向西做减速运动C.向西做加速运动D.向东做减速运动【答案】CD10.如图3—1—2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图3—1—2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难以确定是否相碰,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答案】 B11.一向右运动的车厢顶上悬挂两个单摆M和N,它们只能在图示平面内摆动,某一瞬时出现如图3—1—3所示情况,由此可知,车厢的运动及两个单摆相对车厢的运动的可能情况是()图3—1—3A.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静止B.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也在摆动C.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静止,N在摆动D.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静止,N也静止【答案】AB。
课时作业9: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1. 一个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一个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变为2v,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 将水平恒力增加到2F,其他条件不变B. 将物体质量减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C. 物体质量不变,水平恒力和作用时间都增加为原来的两倍D. 将时间增加到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2. A、B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滑到同一粗糙水平面上,若两物体的质量m A>m B,两物体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两物体能滑行的最大距离x A与x B相比()A. x A=x BB. x A<x BC. x A>x BD. 不能确定3. 一光滑斜劈,在力F推动下向左匀加速运动,且斜劈上有一木块恰好与斜劈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则木块所受合力的方向为()A. 水平向左B. 水平向右C. 沿斜面向下D. 沿斜面向上4. 如图,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 s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A. v1B. v2C. v3D. v45. 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 s时间内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A. 第2 s末速度改变方向B. 第2 s末位移改变方向C. 第4 s末回到原出发点D. 第4 s末运动速度为零6. 如图所示,一物块m从某曲面上的Q点自由滑下,通过一粗糙的静止传送带后,落到地面P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使传送带也随之运动,再把该物块放在Q点自由下滑,则()A. 它仍落在P点B. 它将落在P点左方C. 它将落在P点右方D. 无法确定落点7.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若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作用,而且F1>F2,则1施于2的作用力大小为()A. F1B. F2C. 12(F1+F2) D.12(F1-F2)8. (多选题)甲、乙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给乙物体施加一变力F,力F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运动过程中,甲、乙两物体始终相对静止,则()A. 在t时刻,甲、乙间静摩擦力最大B. 在t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最大C. 在2t时刻,甲、乙间静摩擦力最大D. 在2t时刻,甲、乙两物体位移最大9.(多选题)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 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1 m/s的恒定速度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去取行李,则()A.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B.乘客提前0.5 s到达BC.行李提前0.5 s到达BD.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 s才能到达B10.如图所示,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108 km/h(即30 m/s),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作用力大约为()A.420 N B.600 NC.800 N D.1000 N11.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如图所示),假定伞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跟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比例系数k=20 N·s2/m2,跳伞运动员与伞的总质量为72 kg,起跳高度足够高,则:(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做什么运动?收尾速度是多大?(2)当速度达到4 m/s时,下落加速度是多大?(g取10 m/s2)(2)5.6 m/s212. 如图所示,质量为5 kg的物块在水平拉力F=15 N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1)在力F的作用下,物体在前10 s内的位移;(2)在t=10 s末立即撤去力F,再经6 s物体还能运动多远?(g取10 m/s2)13.一物体沿斜面向上以12 m/s的初速度开始滑动,它沿斜面向上以及沿斜面向下滑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斜面的倾角以及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g取10 m/s2).14. 质量为m=10 kg的小球挂在倾角θ=30°、质量M=40 kg的光滑斜面的固定铁杆上,如图所示,欲使小球在斜面上和斜面一起加速向右运动,求作用于斜面上的水平向右的外力F的范围.(g=10 m/s2)答案1.【解析】 由运动学公式v =at ,当时间加倍速度亦加倍,故D 选项正确. 【答案】 D2.【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a =μmgm =μg ,得a A =a B ,由运动学公式v 2=2ax ,得x A=x B .【答案】 A3.【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方向一致,故A 选项正确. 【答案】 A4.【解析】 对图①,0~2 s 物体沿斜面向下加速,其加速度为g v 1=gt =10×2 m/s =20 m/s 2~3 s 物体做匀速运动对图②:0~1 s 物体受合外力为零,静止;1~2 s 物体沿斜面向下加速,加速度a =0.5 gv ′2=0.5 g ×t =5 m/s2~3 s 物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 ,v 2=v ′2+gt =5 m/s +10×1 m/s =15 m/s 对图③,0~1 s 物体做沿斜面向下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0.5 g,1~3 s 做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运动,3 s 末速度v 3=25 m/s对图④,3 s 末的速度v 4=15 m/s ,故C 选项正确. 【答案】 C5.【解析】 由图线可知0~2 s 物体做加速运动,2~4 s 物体将做减速运动,由对称性可知4 s 末速度减小到零,故D 选项正确,整个过程中物体的速度方向没有改变.【答案】 D6.【解析】 物体从Q 点自由滑下,无论传送带静止,还是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物块在传送带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不变,物体的初速度和位移不变,故末速度不变,即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不变,故A 选项正确.【答案】 A7.【解析】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a =F 1-F 22m以物体乙为研究对象 a =F 12-F 2m解得F 12=F 1+F 22.【答案】 C8.【解析】 由题意可知2t 时刻物体的合外力最大,即物体的加速度最大,所以甲物体的加速度最大,摩擦力最大,t 时刻物体的速度最大,2t 时刻物体的位移最大,故此题B 、C 、D 选项正确.【答案】 BCD9.【解析】 行李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行李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μg =1 m/s 2,历时t 1=v a =1 s 达到共同速度,位移x 1=v2t 1=0.5 m ,此后匀速运动t 2=x -x 1v =1.5s 到达B ,共用2.5 s .乘客到达B ,历时t =xv =2 s ,故B 正确.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一直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 min =2xa=2 s. 【答案】 BD10.【解析】 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的5 s 内,人的速度由30 m/s 减小到0,视为匀减速运动,则有a =v t -v 0t =-305 m/s 2=-6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作用力F =ma =70×(-6) N =-420 N ,负号表示力的方向跟初速度方向相反.所以选项A 正确.【答案】 A11.【解析】 (1)以伞和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开始时速度较小,空气阻力F 小于重力G ,v 增大,F 随之增大,合力F 合减小,做加速度a 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v 足够大,使F =G 时,F 合=0,a =0,开始做匀速运动,此时的速度为收尾速度,设为v m .由F =kv 2m =G , 得v m =G k= mgk=6 m/s. (2)当v =4 m/s<v m 时,合力F 合=mg -F , F =kv 2,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得a =g -F m =10 m/s 2-20×4272 m/s 2≈5.6 m/s 2.【答案】 (1)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 6 m/s12.【解析】 从题目所给的条件看,物体的运动分两个过程,前10 s 内F =15 N ,F f=μmg =0.2×5×10 N =10 N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 =10 s 后物体只受到摩擦力F f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前10 s 内物体受四个力:重力mg 、支持力F N 、拉力F 及滑动摩擦力F f ,如下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0, F -F f =ma 1, 又F f =μF N , 联立解得a 1=F -μmg m =15-0.2×5×105 m/s 2=1 m/s 2.由位移公式求出前10 s 内的位移为 x 1=12a 1t 2=12×1×102 m =50 m.物体在10 s 末的速度为 v t =a 1t =1×10 m/s =10 m/s.t =10 s 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 a 2=F m =μmg m=μg =0.2×10 m/s 2=2 m/s 2.要考虑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长能运动多长时间,为此令v t ′=v 0-a 2t ′=0,t ′=v 0a 2=v t a 2=102s =5 s. 第二阶段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v 0即第一阶段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v t .这说明,去掉力F 后5 s 内物体即停下来,所以去掉力F 后6 s 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 ′=v t ′=v t ·t ′-12a 2t ′2=10×5 m -12×2×52 m =25 m.【答案】 (1)50 m (2)25 m13.【解析】 由题图可知上滑过程的加速度 a 上=122m/s 2=6 m/s 2,下滑过程的加速度a 下=123 m/s 2=4 m/s 2上滑过程和下滑过程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上滑过程的加速度 a 上=mg sin θ+μmg cos m =g sin θ+μg cos θ下滑过程的加速度 a 下=g sin θ-μg cos θ, 解得θ=30°,μ=315. 【答案】 30°31514.【解析】 小球和斜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对m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sin θ+F N cos θ=mg竖直方向F ′cos θ-F N sin θ=ma 水平方向当加速度a 增大时,绳的拉力F ′增大,斜面的支持力F N 减小,当F N 减小到零时,小球将离开斜面,故当F N =0时,是保证小球在斜面上一起加速的临界点,即外力F 的最大值,由牛顿第二定律的正交表达式得对m { F ′sin θ-mg =0F ′cos θ=ma max 对M 、m 整体F max =(M +m )a max 联立以上三式得F max =500 3 N 故0<F ≤500 3 N. 【答案】 0<F ≤500 3 N。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每课一练1(人教版必修1)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题组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1.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使F不断减小,则在滑动过程中()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C.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大再变小,速度先变小再变大D.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小再变大,速度先变大再变小答案 D解析合外力决定加速度的大小,滑动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外力是拉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合力.因为F逐渐减小,所以合外力先减小后反向增大,而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关,而是要看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前一阶段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同向,所以速度增大,后一阶段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速度减小,因此D正确.2.A、B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同一粗糙水平面,若两物体的质量为m A>m B,两物体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两物体能滑行的最大距离x A与x B相比为() A.x A=x B B.x A>x BC.x A<x B D.不能确定答案 A解析通过分析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时的受力情况可以知道,物体滑行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μmg为合外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知:μmg=ma得:a=μg,可见:a A=a B.物体减速到零时滑行的距离最大,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2A=2a A x A,v2B=2a B x B,又因为v A=v B,a A=a B.所以x A=x B,A正确.3.假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且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未洒水时,车匀速行驶,洒水时它的运动将是()A.做变加速运动B .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 .做匀减速运动D .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A解析 a =F 合m =F -kmg m =F m-kg ,洒水时质量m 减小,则a 变大,所以洒水车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运动,故A 正确.4.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 ,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 取10 m/s 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A .7 m/sB .14 m/sC .10 m/sD .20 m/s答案 B解析 设汽车刹车后滑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解得:a =μg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v 20=2ax ,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v 0=2ax =2μgx =2×0.7×10×14 m/s =14 m/s ,因此B 正确.5.用30 N 的水平外力F 拉一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20 kg 的物体,力F 作用3 s 后消失,则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 .v =7.5 m/s ,a =1.5 m/s 2B .v =4.5 m/s ,a =1.5 m/s 2C .v =4.5 m/s ,a =0D .v =7.5 m/s ,a =0答案 C解析 前3 s 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解得:a =F m =3020m/s 2=1.5 m/s 2,3 s 末物体的速度为v =at =1.5×3 m/s =4.5 m/s ;3 s 后,力F 消失,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立即变为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5 s 末的速度仍是3 s 末的速度,即4.5 m/s ,加速度为a =0,故C 正确.题组二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6.一个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一个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经过时间t ,速度变为v ,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变为2v ,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将水平恒力增加到2F ,其他条件不变B .将物体质量减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C .物体质量不变,水平恒力和作用时间都增为原来的两倍D .将时间增加到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答案 D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ma ,所以a =F m-μg ,对比A 、B 、C 三项,均不能满足要求,故选项A 、B 、C 均错,由v =at 可得选项D 对.7.某气枪子弹的出口速度达100 m/s ,若气枪的枪膛长0.5 m ,子弹的质量为20 g ,若把子弹在枪膛内的运动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高压气体对子弹的平均作用力为( )A .1×102 NB .2×102 NC .2×105 ND .2×104 N答案 B解析 根据v 2=2ax ,得a =v 22x =10022×0.5 m/s 2=1×104 m/s 2,从而得高压气体对子弹的作用力F =ma =20×10-3×1×104 N =2×102 N.8.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所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 ,汽车车速为90 km/h ,从踩下刹车闸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 ,安全带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A .450 NB .400 NC .350 ND .300 N答案 C解析 汽车的速度v 0=90 km/h =25 m/s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a =v 0t=5 m/s 2 对乘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a =70×5 N =350 N ,所以C 正确.9.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 m 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 m ,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 )A.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B.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C.自身所受重力的8倍D.自身所受重力的10倍答案 B解析由自由落体规律可知:v2=2gH缓冲减速过程:v2=2ah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mg=ma解得F=mg(1+H/h)=5mg,故B正确.题组三综合应用10.如图1所示为某小球所受的合力与时间的关系,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且一直作用下去,作用时间相同,设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判定()A.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停止图1B.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不会停止C.小球始终向前运动D.小球向前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答案 C解析作出相应的小球的v—t图象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方向由速度的方向决定.由图象可以看出,小球的速度方向始终没有变化,故小球始终向前运动,故选C.11.物体以14.4 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冲上倾角为θ=37°的斜坡,到最高点后再滑下,如图2所示.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5,求:(1)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图2(2)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时间.(已知sin 37°=0.6,cos 37°=0.8)答案(1)14.4 m(2)2.4 s解析(1)上升时加速度大小设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7°+μmg cos 37°=ma1解得a 1=7.2 m/s 2上滑最大位移为x =v 202a 1代入数据得x =14.4 m(2)下滑时加速度大小设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7°-μmg cos 37°=ma 2解得a 2=4.8 m/s 2由x =12a 2t 2得下滑时间 t =2x a 2= 6 s ≈2.4 s 12.如图3所示,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场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 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 点停下来.如果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 =60 kg ,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斜坡的倾角θ=37°(已知sin 37°=0.6,cos 37°=0.8), 图3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人从斜坡滑上水平滑道时没有速度损失,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1)人从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2)若由于场地的限制,水平滑道的最大距离BC 为L =20 m ,则人从斜坡上滑下的距离AB 应不超过多少?答案 (1)2 m/s 2 (2)50 m解析 (1)人在斜坡上受力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设人在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f1=ma 1F N1-mg cos θ=0 图3又F f1=μF N1联立解得a 1=g (sin θ-μcos θ)=10×(0.6-0.5×0.8) m/s 2=2 m/s 2.(2)人在水平滑道上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2=ma2,F N2-mg=0又F f2=μF N2联立解得a2=μg=5 m/s2设人从斜坡上滑下的距离为L AB,对AB段和BC段分别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v2-0=2a1L AB,0-v2=-2a2L联立解得L AB=50 m.13.如图4所示,质量m=2 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 m.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用大小为20 N,与水平方向成53°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已知sin 53°=0.8,cos 53°=0.6,g取10 m/s2).图4答案 2 s解析物体先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撤去外力后,再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减速到B,且到B时速度恰好为零.力F作用时:F cos 53°-μ(mg-F sin 53°)=ma1t时刻:x1=12a1t2v=a1t撤去力F后:μmg=ma2v2=2a2x2由于x1+x2=L 解得t=2 s。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每课一练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基础巩固1.A、B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m A=3m B,则它们所能滑行的距离x A、x B的关系为()A.x A=x B B.x A=3x B C.x A=13x B D.x A=9x B解析:物体沿水平面滑动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μmgm=μg与质量无关,由0-v02=-2ax和题设条件知x A=x B.答案:A2.如图4-6-6所示,表示某小球所受的合力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作用时间相同,设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判定()A.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停止B.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不会停止C.小球始终向前运动D.小球向前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解析:由Ft图象知:第1 s,F向前;第2 s,F向后.以后重复该变化,所以小球先加速1 s,再减速1 s,2 s末刚好速度减为零,以后重复该过程,所以小球始终向前运动.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3.质量为1 kg的质点,受水平恒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t秒内的位移为x m,则F的大小为()A.2xt2 B.2x2t-1C.2x2t+1D.2xt-1图4-6-6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与x =12at 2,得出F =2mx t 2=2x t 2.答案:A4.如图4-6-7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粗糙斜面上以加速度a 加速下滑,现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 作用在物体上,则施加恒力F 后物体的加速度将 (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 解析:施加力F 前,mg sin θ-μmg cos θ=ma ;①施加力F 后,(mg +F )sin θ-μ(mg +F )cos θ=ma ′.② ①②得a a ′=mg mg +F <1,故a ′>a . 答案:A5.光滑水平面上静止一个物体,现有水平恒力F 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的位移为x 0时,立刻换成-4F 的力,作用相同时间,物体的总位移为 ( )A .-x 0B .x 0C .0D .-2x 0 解析:以F 方向为正方向,设开始阶段加速度为a ,则后一阶段加速度为-4a ,由运动规律:x 0=12at 2,x ′=at ·t -12×4at 2,x =x 0+x ′三个方程联立求得x =-x 0,故A 正确.答案:A6.一间新房要盖屋顶,为了使下落的雨滴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淌离屋顶,则所盖屋顶的顶角应为(设雨滴沿屋顶下淌时,可看成在光滑的斜坡上下滑) ( )A .60°B .90°C .120°D .150°解析:由题意知,雨滴沿屋顶的运动过程中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设其运动的加速度为a ,屋顶的顶角为2α,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g cos α.又因房屋的前后间距已定,设为2b ,则雨滴下滑经过的屋顶面长度x =b sin α,由x =12at 2得t =4b g sin 2α,则当α=45°时,对应的时间t 最小,则屋顶的顶角应取90°,B 正确.答案:B7.如图4-6-9所示是一物体沿东西方向(以东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此图象可以判断出 () 图4-6-9A .前10 s 物体受到外力方向是向东的,后10 s 受到外力方向是向西的B .前10 s 物体受到外力方向是向西的,后10 s 受到外力方向是向东的C .物体受到的外力方向一直向东D .物体受到的外力方向一直向西答案:C8.质量为0.8 kg 的物体在一水平面上运动,如图 4-6-10所示分别表示物体受到水平拉力作用和不受拉力作用的v t 图象,则拉力与摩擦力之比为 ( )A .9∶8B .3∶2C .2∶1D .4∶3解析:由v t 图象知,图线a 为仅受摩擦力,加速度a 1=1.5 m/s 2;图线b 为图4-6-10受水平拉力和摩擦力,加速度a2=0.75 m/s2;列方程ma1=F f,ma2=F-F f,解得F/F f=3/2.答案:B知能提升9.如图4-6-11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中v、a、f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图中正确的是()解析:物体在斜面上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作用,其摩擦力大小为f1=μmg cos θ,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v t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错,加速度大小不变,B错,其st图象应为一段曲线,D错;物体到达水平面后,所受摩擦力f2=μmg>f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正确选项为C.答案:C10.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4-6-12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物体在t=0至t=12 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图4-6-11图4-6-12A.18 m B.54 m C.72 m D.198 m解析:物体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f=μmg=0.2×2×10 N=4 N.由题给Ft 图象知0~3 s内,F=4 N,说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保持静止不动.3~6 s内,F=8 N,说明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F-fm=2 m/s2.6 s末物体的速度v=at=2×3=6(m/s),在6~9 s内物体以6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9~12 s内又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作v t图象如下.故0~12 s内的位移x=(1 2×3×6)×2+6×6=54(m).故B项正确.答案:B11.一辆质量为1.0×103 kg的汽车,经过10 s由静止加速到速度为108 km/h 后匀速前进.求:(1)汽车受到的合力.(2)如果关闭汽车发动机油门并刹车,设汽车受到的阻力为6.0×103 N,求汽车由108 km/h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和所通过的路程.解析:汽车运动过程如下图所示.(1)由v=v0+at得加速度a =v -v 0t =30-010 m/s 2=3 m/s 2.由F =ma 知汽车受到的合力F =1.0×103×3 N =3.0×103 N.(2)汽车刹车时,由F =ma 知加速度大小a ′=F m =6.0×1031.0×103 m/s 2=6 m/s2. 据v =v 0+at 知刹车时间t =v ′-v 0a ′=0-30-6s =5 s. 由x =v ′+v 02t 知刹车路程x =0+302×5 m =75 m.答案:(1)3.0×103 N(2)5 s 75 m12.一物体沿斜面向上以12 m/s 的初速度开始滑动,它沿斜面向上以及沿斜面向下滑动的v t 图象如图4-6-13所示,求斜面的倾角以及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g 取10 m/s 2)解析:由图象可知上滑过程的加速度a 上=122 m/s 2=6 m/s 2,下滑过程的加速度a 下=123 m/s 2=4 m/s 2 上滑过程和下滑过程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上滑过程a 上=mg sin θ+μmg cos θm=g sin θ+μg cos θ 下滑过程a 下=g sin θ-μg cos θ,图4-6-13解得θ=30°,μ=315.答案:30°3 15。
4.6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每课一练D(人教必修1)1

4.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每课一练D1.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恒力F 的作用而运动,在运动中,物体加速度a的大小()A.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B.和物体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无关C.和物体运动的时间无关D.和恒力F成正比2.质量为1 kg的质点,受水平恒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t s内的位移为x m,则F的大小为()A.B.C.D.3.一辆小车的质量是10 kg,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1,在力F=3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小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前进,走过40 m时撤掉水平力F,经一段时间后,小车停止,小车共行驶的时间为( )A.16.3 s B.20 s C.40 s D.60 s4.一个物体从离地面一定的高度由静止释放,如果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是物体重力的0.2倍,则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
如果从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仍是重力的0.2倍,则物体上升时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m/s2。
(g取10 m/s2)5.质量为0.2 kg的物体沿某一水平面做匀速运动,速度是1 m/s,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当物体受到跟速度方向相同的作用力增大到4 N时,作用3 s末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
(g取10 m/s2)6.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 kg,受水平拉力F=6 N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求物体 2 s末的速度及 2 s 内的位移。
(g取10 m/s2)7.一位滑雪者如果以的初速度沿直线冲上一倾角为30°的山坡,从冲坡开始计时,至3.8 s末,雪橇速度变为零。
如果雪橇与人的质量为m=80 kg。
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g取10 m/s2)8.质量m=4 kg的物体在力F=1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作业1.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使F 不断减小,则在滑动过程中( )A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B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C .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大再变小,速度先变小再变大D .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小再变大,速度先变大再变小答案 D 解析 合外力决定加速度的大小,滑动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外力是拉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合力.因为F 逐渐减小,所以合外力先减小后反向增大,而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关,而是要看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前一阶段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同向,所以速度增大,后一阶段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速度减小,因此D 正确.2.A 、B 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同一粗糙水平面,若两物体的质量为m A >m B ,两物体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两物体能滑行的最大距离x A 与x B 相比为( )A .x A =xB B .x A >x BC .x A <x BD .不能确定答案 A 解析 通过分析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时的受力情况可以知道,物体滑行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μmg 为合外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知:μmg =ma 得:a =μg ,可见:a A =a B .物体减速到零时滑行的距离最大,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 2A =2a A x A ,v 2B =2a B x B ,又因为v A =v B ,a A =a B .所以x A =x B ,A 正确.3.假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且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未洒水时,车匀速行驶,洒水时它的运动将是( )A .做变加速运动B .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 .做匀减速运动D .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A解析 a =F 合m =F -kmg m =F m-kg ,洒水时质量m 减小,则a 变大,所以洒水车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运动,故A 正确.4.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A.7 m/s B.14 m/s C.10 m/s D.20 m/s答案B解析设汽车刹车后滑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解得:a=μg.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v20=2ax,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v0=2ax=2μgx=2×0.7×10×14 m/s=14 m/s,因此B正确.5.用30 N的水平外力F拉一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20 kg的物体,力F作用3 s后消失,则第5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A.v=7.5 m/s,a=1.5 m/s2B.v=4.5 m/s,a=1.5 m/s2C.v=4.5 m/s,a=0 D.v=7.5 m/s,a=0答案C解析前3 s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解得:a=Fm=3020m/s2=1.5 m/s2,3 s末物体的速度为v=at=1.5×3 m/s=4.5 m/s;3 s后,力F消失,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立即变为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5 s末的速度仍是3 s末的速度,即4.5 m/s,加速度为a=0,故C正确.6.一个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一个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变为2v,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将水平恒力增加到2F,其他条件不变B.将物体质量减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C.物体质量不变,水平恒力和作用时间都增为原来的两倍D.将时间增加到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答案D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所以a=Fm-μg,对比A、B、C三项,均不能满足要求,故选项A、B、C均错,由v=at可得选项D对.7.某气枪子弹的出口速度达100 m/s,若气枪的枪膛长0.5 m,子弹的质量为20 g,若把子弹在枪膛内的运动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高压气体对子弹的平均作用力为() A.1×102 N B.2×102 NC.2×105 N D.2×104 N答案 B解析根据v2=2ax,得a=v22x=10022×0.5m/s2=1×104 m/s2,从而得高压气体对子弹的作用力F =ma =20×10-3×1×104 N =2×102 N.8.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所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 ,汽车车速为90 km/h ,从踩下刹车闸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 ,安全带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A .450 NB .400 NC .350 ND .300 N答案 C解析 汽车的速度v 0=90 km/h =25 m/s 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a =v 0t=5 m/s 2 对乘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a =70×5 N =350 N ,所以C 正确.9.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 m 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 m ,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 )A .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B .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C .自身所受重力的8倍D .自身所受重力的10倍答案 B解析 由自由落体规律可知:v 2=2gH 缓冲减速过程:v 2=2ah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 -mg =ma 解得F =mg (1+H /h )=5mg ,故B 正确.10.如图1所示为某小球所受的合力与时间的关系,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且一直作用下去,作用时间相同,设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判定( )A .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停止B .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不会停止C .小球始终向前运动D .小球向前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答案 C解析 作出相应的小球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方向由速度的方向决定.由图象可以看出,小球的速度方向始终没有变化,故小球始终向前运动,故选C.11.物体以14.4 m/s 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冲上倾角为θ=37°的斜坡,到最高点后再滑下,如图2所示.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5,求:(1)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 图2(2)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时间.(已知sin 37°=0.6,cos 37°=0.8)答案 (1)14.4 m (2)2.4 s解析 (1)上升时加速度大小设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7°+μmg cos 37°=ma 1解得a 1=7.2 m/s 2上滑最大位移为x =v 202a 1代入数据得x =14.4 m(2)下滑时加速度大小设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7°-μmg cos 37°=ma 2解得a 2=4.8 m/s 2由x =12a 2t 2得下滑时间 t =2x a 2= 6 s ≈2.4 s 12.如图3所示,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场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 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 点停下来.如果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 =60 kg ,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斜坡的倾角θ=37°(已知sin 37°=0.6,cos 37°=0.8), 图3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人从斜坡滑上水平滑道时没有速度损失,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1)人从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2)若由于场地的限制,水平滑道的最大距离BC 为L =20 m ,则人从斜坡上滑下的距离AB 应不超过多少?答案 (1)2 m/s 2 (2)50 m解析 (1)人在斜坡上受力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设人在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f1=ma 1F N1-mg cos θ=0 图3又F f1=μF N1联立解得a 1=g (sin θ-μcos θ)=10×(0.6-0.5×0.8) m/s 2=2 m/s 2.(2)人在水平滑道上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2=ma 2,F N2-mg =0又F f2=μF N2联立解得a 2=μg =5 m/s 2设人从斜坡上滑下的距离为L AB ,对AB 段和BC 段分别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 v 2-0=2a 1L AB,0-v 2=-2a 2L联立解得L AB =50 m.13.如图4所示,质量m =2 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 处,A 、B 间距L =20 m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用大小为20 N ,与水平方向成53°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 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已知sin 53°=0.8,cos 53°=0.6,g 取10 m/s 2).图4答案 2 s解析 物体先以大小为a 1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撤去外力后,再以大小为a 2的加速度减速到B ,且到B 时速度恰好为零.力F 作用时:F cos 53°-μ(mg -F sin 53°)=ma 1t 时刻:x 1=12a 1t 2 v =a 1t 撤去力F 后:μmg =ma 2 v 2=2a 2x 2由于x 1+x 2=L解得t =2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