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鱼》教案 - 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合集下载

歌曲鳟鱼教案

歌曲鳟鱼教案

歌曲鳟鱼教案教案标题:《鳟鱼》歌曲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歌曲《鳟鱼》的歌词内容。

2. 学生能够唱出歌曲《鳟鱼》的歌词,并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鳟鱼》学习有关鱼类的知识。

教学重点:1. 歌曲《鳟鱼》的歌词理解和歌曲旋律学习。

2. 鱼类相关知识的学习。

教学准备:1. 歌曲《鳟鱼》的音频或视频。

2. 课件或图片展示有关鳟鱼的知识。

教学过程:引入:1. 创设情境:播放歌曲《鳟鱼》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欣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引导学生思考:请学生谈论一下他们对歌曲名称《鳟鱼》的了解,是否听说过鳟鱼,以及他们对鳟鱼的了解程度。

歌曲学习:1. 分段学习:将歌曲《鳟鱼》的歌词分成几个段落,分段教唱。

每教唱完一个段落,反复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唱出来。

2. 整体学习:将所有段落的歌词整合起来,让学生跟随音频或视频一起唱整首歌曲。

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唱出歌曲。

鱼类知识学习:1. 课件展示:使用课件或图片展示有关鳟鱼的知识,如鳟鱼的特点、生活习性、栖息地等。

2. 学生讨论:让学生观察展示的图片,自由讨论关于鳟鱼的问题,引导他们了解更多鳟鱼相关的知识。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鱼类进行研究,包括鱼类的名称、特点、生活环境等。

鼓励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巩固与评价:1. 歌曲表演:让学生分组准备表演歌曲《鳟鱼》,鼓励他们在表演中展示对歌曲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研究的鱼类,并分享他们所了解到的知识。

3. 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歌曲唱功、对鱼类知识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鳟鱼的了解,创作一首与鳟鱼相关的诗歌或歌曲。

2. 绘画活动: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鳟鱼的印象和了解,可以是鳟鱼的形象、栖息地等。

教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唱出歌曲《鳟鱼》,还能够通过歌曲学习到有关鱼类的知识。

初中歌曲鳟鱼教案

初中歌曲鳟鱼教案

初中歌曲鳟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鳟鱼》这首歌曲的美妙旋律。

2. 通过学习《鳟鱼》,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如节奏、旋律等。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鳟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德语歌曲,由德国作曲家舒伯特创作。

歌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鳟鱼在清澈的小河中自由自在游动的美丽画面。

2. 音乐知识:学习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等基本音乐知识。

3. 歌曲欣赏:让学生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4. 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

5. 学唱歌曲:教学生学唱《鳟鱼》,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欣赏一首美丽的歌曲——《鳟鱼》,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 歌曲介绍: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的特点。

3. 音乐知识学习:讲解歌曲中的基本音乐知识,如节奏、旋律等。

4. 歌曲欣赏:让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细节。

5. 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

6. 学唱歌曲:教授学生学唱《鳟鱼》,注意指导学生的歌唱技巧。

7.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鳟鱼》的特点及所学音乐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鳟鱼》。

2.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歌曲中的基本音乐知识。

3. 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热爱,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歌曲《鳟鱼》的图片、旋律线等。

2. 音响设备:播放《鳟鱼》的歌曲,让学生欣赏。

3. 乐谱:提供《鳟鱼》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歌唱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对歌唱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和帮助。

2. 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鳟鱼》教案 - 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鳟鱼》教案 - 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鳟鱼》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演唱《鳟鱼》,能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旋律。

2、在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时,能分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钢琴的不同的音色。

3、获得变奏曲式与变奏方法的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相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1、音乐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2、第四乐章主旋律的学唱;3、运用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一)课前音乐(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刚才播放的歌曲吗?生:基本没听过。

师:(出示——歌曲《鳟鱼》的歌词)这是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舒巴尔特这首诗《鳟鱼》创作的歌曲《鳟鱼》。

提问:诗中出现了哪些人和景物?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小鳟鱼活泼、单纯;◇水清澈、透明;◇“我”怜爱、愤慨、无奈;◇渔夫无情、凶狠。

多媒体:鳟鱼简介及图片展示。

学习演唱歌曲《鳟鱼》。

(三)展开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舒伯特后来还创作了一首《鳟鱼钢琴五重奏》吗?今天我们将欣赏他的第四乐章。

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首先让我们走进舒伯特。

舒伯特生平简介(多媒体操作)第四乐章乐器音色视听辨别。

乐曲的结构是主题+五次变奏+结尾。

变奏曲式概念讲解及常见的变奏方法。

播放主题小提琴的演奏舒缓,小鳟鱼的生活平静、悠闲。

第一次变奏钢琴在高音区主奏主题,弦乐器的衬托,表现河水的清澈透明,小鳟鱼的活泼、愉快。

第二次变奏中提琴演奏主题,钢琴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以六连音的和声华彩来伴奏,描绘小鳟鱼在清流通透明的河水中悠然自得地嬉戏的情景,“我”的心情也受了感染。

第三次变奏大提琴、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钢琴快速、激烈的音响都预示着危险即将出现;但庞大的主题音乐与快速的伴奏衬托出鳟鱼的单纯、无辜。

第四次变奏音乐色调突然变暗,钢琴地六连音的反复,小提琴、中提琴与之相响应,大提琴、低音提琴刚奏出装饰的低音部,音乐更显得紧张不安,示意渔夫无情地闯入小鳟鱼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鳟鱼遭遇不幸。

初中音乐鳟鱼教案模板设计

初中音乐鳟鱼教案模板设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鳟鱼》这首歌曲,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鳟鱼》这首歌曲。

2. 了解舒伯特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1. 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 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舒伯特的《鳟鱼》片段,引导学生聆听并说出歌曲的名称。

2. 介绍舒伯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鳟鱼》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分析1. 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调式、节奏等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歌词,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情感内涵。

三、演唱实践1. 教师范唱《鳟鱼》,学生跟唱。

2.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合唱成果,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舒伯特的作品,感受其创作风格。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舒伯特的了解和感受。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重点。

2. 学生课后复习《鳟鱼》,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舒伯特的创作风格,学会了演唱《鳟鱼》。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注重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4.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初中音乐》2. 音乐课件3. 舒伯特作品集4. 录音设备教学评价:1. 学生对《鳟鱼》的演唱水平。

2. 学生对舒伯特创作风格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鳟鱼初中音乐 教案

鳟鱼初中音乐 教案

鳟鱼初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鳟鱼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节奏。

2. 通过学习鳟鱼,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阶、节奏等。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鳟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德奥民歌,歌曲以描绘鳟鱼在清澈的小溪中游弋为主题,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

歌曲为2/4拍,共四句歌词,旋律简洁优美。

2. 音乐知识:音阶、节奏、旋律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鳟鱼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 歌曲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3. 分析歌曲: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4. 歌曲演练: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练歌曲,加强记忆。

5. 音乐知识讲解:教师讲解音阶、节奏等基本音乐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到歌曲学习中。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美妙。

2. 讲解法:教师讲解音乐知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技能。

3. 练习法:学生跟随教师演练歌曲,提高演唱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地演唱鳟鱼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2. 学生能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到音乐的美。

3. 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教学资源1. 音频:鳟鱼歌曲。

2. 教材:音乐教材。

3. 乐器:钢琴、吉他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鳟鱼这首优美的歌曲,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初中鳟鱼教案

初中鳟鱼教案

初中鳟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鳟鱼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育学生关爱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

二、教学内容1. 鳟鱼的基本特征2. 鳟鱼的生活习性3. 鳟鱼的生态环境4. 保护鳟鱼及其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鳟鱼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难点:鳟鱼的保护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鳟鱼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图片、视频等 multimedia 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教育学生关爱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鳟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鳟鱼的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鱼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探究鳟鱼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观察鳟鱼的图片,分析其形态特征。

如:体型、颜色、鳞片等。

提问:“鳟鱼有哪些形态特征?”3. 了解鳟鱼的生活习性展示鳟鱼的生活视频,让学生了解鳟鱼的生活习性。

如:栖息地、食物来源、繁殖习性等。

提问:“鳟鱼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4. 探讨鳟鱼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思考鳟鱼与环境的关系,了解鳟鱼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如:水质、温度、氧气等。

提问:“鳟鱼的生态环境有哪些要求?”5. 保护鳟鱼及其生态环境分享实际案例,教育学生关爱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

如:禁止捕捞、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鳟鱼及其生态环境?”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

如: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六、课后作业1. 绘制鳟鱼的特点图示。

2. 撰写一篇关于保护鳟鱼及其生态环境的短文。

3. 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初中音乐《鳟鱼》教案3

初中音乐《鳟鱼》教案3
《鳟鱼》是舒伯特在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
二、新课教学
分段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结合书本,了解乐曲结构及各乐段主奏乐器。
2、播放主题,学生按照课件打出的谱例,跟随主奏小提琴演唱主题旋律。
3、欣赏变奏一至变奏五。
6、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或看过别人钓鱼吗?如果你作为被钓上的鱼,有什么感想?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在舒伯特笔下的那条鱼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1、欣赏歌曲《鳟鱼》
2、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出课题——《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⒉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钢琴和小提琴是怎样造出欢快、跳跃的情绪的?
学生:钢琴音色明亮、主题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连音。
⒊完整欣赏变奏一,感受音乐要素的改变为乐曲带来的变化。
⒋听变奏四,请学生用动作表现强音的节奏,师生共同找出造成恐惧情绪的要素(力度的增强、六连音造成的紧迫感、d小调)。
变奏一
主题移高八度钢琴明亮的音色三连音
2、作者介绍: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生活贫困又不愿依附于权贵,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舒伯特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包括歌剧、交响乐、重奏乐、奏鸣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被誉为“歌曲之王”。
变奏五:告诉我你此刻的心情。
学生:伤感。
4、欣赏结束段,体会作者的创作初衷。
教师:虽然歌曲中叙述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但舒伯特还是意犹未尽地写下了结束段。他想借助结束段的情绪告诉我们什么呢?

初中音乐 鳟鱼 教案

初中音乐 鳟鱼 教案

初中音乐鳟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鳟鱼》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鳟鱼》,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善良、真诚和美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鳟鱼》的背景介绍。

2. 歌曲《鳟鱼》的歌词解析。

3. 歌曲《鳟鱼》的旋律分析。

4. 歌曲《鳟鱼》的演唱技巧。

5. 歌曲《鳟鱼》的欣赏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鳟鱼》的歌词、旋律,并能进行演唱。

2.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鳟鱼》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以及运用适当的演唱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鳟鱼》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鳟鱼》的歌词和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分析歌曲:教师对歌曲《鳟鱼》的旋律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4. 讨论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就歌曲《鳟鱼》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5. 演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唱练习,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6. 欣赏评价:教师组织学生欣赏歌曲《鳟鱼》,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鳟鱼》。

2. 学生能理解歌曲《鳟鱼》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 学生在欣赏歌曲《鳟鱼》时,能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歌曲《鳟鱼》的课件,包括歌曲的背景介绍、歌词解析、旋律分析等内容。

2. 教学音频:歌曲《鳟鱼》的音频,用于让学生欣赏和学唱。

3. 教学视频:歌曲《鳟鱼》的演唱视频,用于让学生观看和模仿。

4. 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乐器,用于辅助教学。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鳟鱼》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演唱《鳟鱼》,能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旋律。

2、在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时,能分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钢琴的不同的音色。

3、获得变奏曲式与变奏方法的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相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1、音乐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2、第四乐章主旋律的学唱;
3、运用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刚才播放的歌曲吗?生:基本没听过。

师:(出示——歌曲《鳟鱼》的歌词)这是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舒巴尔特这首诗《鳟鱼》创作的歌曲《鳟鱼》。

提问:诗中出现了哪些人和景物?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鳟鱼活泼、单纯;
◇水清澈、透明;
◇“我”怜爱、愤慨、无奈;
◇渔夫无情、凶狠。

多媒体:鳟鱼简介及图片展示。

学习演唱歌曲《鳟鱼》。

(三)展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舒伯特后来还创作了一首《鳟鱼钢琴五重奏》吗?今天我们将欣赏他的第四乐章。

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首先让我们走进舒伯特。

舒伯特生平简介(多媒体操作)
第四乐章乐器音色视听辨别。

乐曲的结构是主题+五次变奏+结尾。

变奏曲式概念讲解及常见的变奏方法。

播放主题
小提琴的演奏舒缓,小鳟鱼的生活平静、悠闲。

第一次变奏
钢琴在高音区主奏主题,弦乐器的衬托,表现河水的清澈透明,小鳟鱼的活泼、愉快。

第二次变奏
中提琴演奏主题,钢琴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以六连音的和声华彩来伴奏,描绘小鳟鱼在清流通透明的河水中悠然自得地嬉戏的情景,“我”的心情也受了感染。

第三次变奏
大提琴、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钢琴快速、激烈的音响都预示着危险即将出现;但庞大的主题音乐与快速的伴奏衬托出鳟鱼的单纯、无辜。

第四次变奏
音乐色调突然变暗,钢琴地六连音的反复,小提琴、中提琴与之相响应,大提琴、低音提琴刚奏出装饰的低音部,音乐更显得紧张不安,示意渔夫无情地闯入小鳟鱼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鳟鱼遭遇不幸。

第五次变奏
主题有大提琴奏出,其他乐器伴奏。

音乐充满了惋惜和叹息,表现出作者对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

结束段
活泼、轻快地小快板,主题旋律再次出现,在小提琴、大提琴上轮流演奏,钢琴声部也再现出歌曲《鳟鱼》的音型,与开头相响应。

(四)作业
用你喜欢的变奏方法为下面的旋律写两个小变奏。

1=C
1 2 3 | 2 1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