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俄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俄两国在谈判风格上的差异

中俄两国在谈判风格上的差异

中俄两国在谈判风格上的差异中俄两国在谈判风格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领导风格、谈判目标和策略等方面。

首先,中俄两国在领导风格上存在差异。

中国的谈判领导人通常倡导稳重、沉着的作风,并注重考虑全局利益。

他们通常采取战略性的决策,同时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相较之下,俄罗斯领导人在谈判中更加强调自身的权威性和威严性。

他们通常采取强势的姿态,强调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其次,中俄两国在谈判目标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通常更加注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倾向于达成双赢的协议。

中国在谈判中注重维护现有秩序和稳定,并推动国际合作。

相反,俄罗斯通常更加注重国家利益的维护,更加谨慎保守,并追求自我保护和自我实现的目标。

同时,中俄两国在谈判策略上的差异也相当明显。

中国通常以务实、温和的方式进行谈判。

他们注重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合作和让步来达成协议。

中国的谈判策略更加注重长远利益和持久发展。

相反,俄罗斯通常抱持强硬的立场,在谈判中更倾向于采取威胁、恫吓等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他们注重维护国家权力和影响力,以实现自身利益。

另外,在谈判文化和方式上,中俄两国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谈判文化强调"和谐一致"的原则,尊重对方,寻求共识。

中国的谈判风格更注重团队合作和密切配合。

相反,俄罗斯的谈判文化更加侧重于"实力"和"胜者为王"的原则。

他们强调独立思考和决策,并更加注重个人表现和竞争。

总的来说,中俄两国在谈判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领导风格、谈判目标和策略、谈判文化和方式等方面。

了解和理解这些差异对于两国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对方的谈判风格,才能够更好地促成协商和合作,实现双方的利益。

浅析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浅析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浅析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对政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缓解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它稳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缓解建国初期经济困难的局面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包围禁运,增强了人民的精神力量,对我们当下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标签:建国初期;外交环境;“一边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从政策实行到中苏关系恶化,“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打破了建国初期外交困局。

一、“一邊倒”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1.苏联的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明确了要建立继苏联之后在东亚的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而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的经济百废待兴,急需得到其他国家对我国经济建设上的援助。

新中国建立之后,在两级格局下,“中国要想中立,那简直就是一种骗人的鬼话”[1]。

因此,中国必须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国内外条件。

其次,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头号大国,在冷战初期处于劣势,也需要争取新中国作为它在远东地区同美国抗衡的伙伴,客观上为中国外交环境的制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2.美国的敌对与封锁。

美国在解放战争初期便制定了扶蒋反共的政策,并且直到国民党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美国依然对新中国采取遏制的态度,。

例如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就对中国东北边境经行了轰炸,趁中国解放台湾时直接出动第七舰队对台湾海峡进行封锁,都是粗暴干涉新中国内政和直接威胁新中国国家安全的表现。

这些举动无疑加速了新中国导向苏联的速度。

其次,新中国其实也曾尝试与美国缓和关系进行合作,然而由于冷战特殊形势,社会意识形态对立尖锐,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对新中国实施军事包围和禁运,外交孤立等手段。

“美国政府不给我党留下选择余地”[2],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推向苏联。

研究论文:浅析中俄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研究论文:浅析中俄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113586 公共政策论文浅析中俄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一、中俄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语言起决定作用,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取决于思维的不同角度,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动,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

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影响表达思想的内容和相应的语言形式的不同。

(一)整体性与个体性中国人注重整体和谐,中国人的整体观念起源于对自然界的认识,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来观察。

《周易》以代表大地的乾坤二卦作为起始,将象征万事万物的其余六十四卦置于其后,以天地为准则,将天地间的道理包容在内,从整体上把握宇宙和万事万物,形成了概括天地间的世界体系,体现了一种系统的整体观。

这种思想传承已久,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谓深远。

与中国重视整体性相比,俄罗斯则更强调个体性。

受基督教宇宙观的影响,认为人是由上帝创造的,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有最高的个人价值和尊严,所以要充分尊重人的个体性。

同时,俄罗斯人明确将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精神和物质,现象和本质相区分,并分别对个体做出深入的分析研究。

他们认为所有的事物是互相独立的,并且可以独立存在,有着自己内在的运动规律。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着俄罗斯,逐渐形成了俄罗斯人个体习惯思考的思维模式。

(二)实用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人倾向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不是自私主义,而是一种生存主义,是一种生存的状态。

中国人的实用主义由来已久,一切学问、宗教、文学、思想、艺术等,都以实用为根据。

中国人崇尚实用主义的简单淳朴,认为这是对社会,对自然,对他人最低限度的索取,同时也是给予别人最大的回报。

人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才是我们现今对实用主义的最佳理解。

俄罗斯人倾向以保护自我为目的的个人主义。

俄罗斯受西方影响,批准了《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其它相关的基本人权和自由国际公约。

当今,在人权与自由观被《世界人权宣言》等国际法律文件中确立下来的情况下,人权和自由的“区域化”观点也在各国得到了广泛的立法认可。

刍议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对其对外政策的影响

刍议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对其对外政策的影响
俄罗斯看似和南海局势的恶化没有任何关系其实不然俄罗斯巴不得南海局势持续恶化下去这样一来可以转移中国的目标防止中国在中亚和远东地区势力的扩张二来可以卖出更多的武器赚取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如果说没有俄罗斯卖给越南大量先进武器或许越南也不会在南海对华如此强硬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俄罗斯也是挑起南海冲突的一大幕后黑手
部分 。
京的阵营。越南驻莫斯科大使在七 月中旬对
俄罗斯媒体 表示说 :“ 俄 罗斯正在帮助越南 建设核电站 , 提供核潜艇和建立培训越南潜
艇部队 ,越南 也正积 极回报 。 ” 俄 罗斯 看 似和南 海 局势 的恶化 没有任
( 一) 俄 罗斯 民族性格中的两面性
俄 罗斯是 一个十分特殊的民族 ,它有着
探索争鸣
2 0 1 3年 3期 ( 中)
刍议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对其对外政策的影响
孟 倩 倩
( 山西省晋 中市灵 石县第一职业高 中,山西 晋 中 0 3 1 3 0 0 )
民族性格 即指一个民族在对人 、 对事的
态度 和行 为方式上所表现 出来的心理特点 ,
环境。
和平共处 、友好合作 , 两 国的同时发展和强 大 就可 以为两 国的战略协 作提供 更广 阔的
降低 俄罗斯 民族 性格 中的两 面性 对 中国的 外交政策 的影 响 , 减少左右不定 , 表里不一 的外交决 策。 2 . 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两 国关系发展过 程 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就算俄罗斯对 中国的
活 ,日 本人 勤恳、暖昧和等级森严 , 德 国人
严谨 、理性 ,英 国人严肃 而有骑士风度 ,但
何关系 , 其实不 然,俄罗斯 巴不得南 海局势
持续恶化下去 ,这样一来可 以转移中国的 目
横跨 欧亚大 陆的辽阔疆域 ; 有着一部起伏跌

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备受关注。

中国一直以来都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则,与其他国家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关系。

本文将从中国的外交方针、多边外交和地区安全合作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一、中国的外交方针中国外交方针具有鲜明的特点,即和平、独立、平等、互利。

和平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冲突。

独立则体现了中国对外交事务的自主性,中国坚持自主外交政策,不接受任何国家的干涉。

平等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关系中的各个国家一视同仁的态度,中国主张国家间应平等对待,不搞大国霸权主义。

互利体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的精神,中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实现互利共赢。

二、多边外交中国积极参与和倡导多边外交,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开展全球事务来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中国也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积极推动和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与改革。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区域合作机制,倡导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地区和全球性问题。

三、地区安全合作中国注重与周边国家加强地区安全合作,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与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与互利合作、和平共处。

中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友好合作协议,并举行地区安全合作对话机制等,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四、中国的国际角色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承诺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努力实现碳中和。

中国还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人员。

此外,中国还在国际援助与发展领域做出了贡献,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和支持,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体现了和平、独立、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多边外交和地区安全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

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论文

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论文

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论文当前,中国在外交策在随着经济全球化而不断的发展,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断地完善中。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外交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外交政策论文篇一:《中国“和”外交政策浅析》摘要:纵观美国等西方强权国家的外交策略,他们往往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军事力量,特别是用核武器来威胁他国,导致世界不稳定因素增多,发展严重受挫。

而日益强大的中国则秉持和平的发展理念,始终践行自己的“和”外交政策,与西方的“核”外交形成鲜明对比,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欢迎,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显示出蓬勃生机。

关键词:和平;和谐;合作一、中国“和”外交政策的提出与历史发展中国是一个崇尚和平的国家,“以和为贵”的思想源远流长,一直是贯穿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主流思想。

2005年12月,温家宝在出访法国时发表《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中指出:“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

‘以和为贵’就是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要以团结互助、友好相处为最高境界;‘和而不同’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能容纳不同的文明存在,又能保留自己的优秀文明传统;‘和实生物’就是说只有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吸收借鉴,才能文物化新,推进文明的进步。

”[1]2006年4月,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的演讲中,突出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他说:“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

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2]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的讲话从文化和传统的角度,道出了中国实行“和”外交政策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继承性。

新中国“和”外交政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我国在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外交策略中,倡导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并以此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俄关系理解感悟心得体会

中俄关系理解感悟心得体会

中俄关系理解感悟心得体会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支撑。

我通过学习和观察,对中俄关系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中俄关系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

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这背后离不开两国互相信任。

互信是中俄关系的重要基石,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中俄之间的深厚互信是双方在各领域保持密切合作的重要保障。

其次,我进一步认识到中俄关系的战略性和全球影响力。

中俄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追求的目标,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紧密协作,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中俄合作不仅对两国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产生积极影响。

中俄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中的合作,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我对中俄关系发展中的挑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中俄之间虽然有着广泛的合作领域和共同利益,但双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和竞争。

例如,在贸易领域,中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另外,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历史问题等也可能对两国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中俄之间需要加强对话和磋商,妥善处理分歧和矛盾,确保两国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最后,我对中俄关系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

中俄是命运共同体和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在新时代继续向前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潜力。

中俄两国都是拥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双方在经济、科技、能源、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巨大的合作潜力。

中俄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发展,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我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将不断深化,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福祉。

总之,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俄关系的学习和观察,我深刻认识到中俄关系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具有战略性和全球影响力。

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中俄关系发展中的挑战和困难。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有关中俄关系的形式与政策的论文是怎样写的,写形式与政策论文有哪些相关的信息值得关注的地方。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你们喜欢!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浅谈中俄关系如今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关系也日趋复杂,每天打开电视,各种新闻节目总是将目光聚焦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上。

台海问题,中日关系,钓岛局势,南海问题,中印边界,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听了都头皮发麻。

当然,不能让我们忽视的,还有与中国远隔万里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然而,我们有一个重要的邻居,他曾经辉煌,然后衰落,如今再度崛起,他与我们有着长达数千公里的边境线内,在历史上,我们与他亦敌亦友。

而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却时常被民众所忽视。

他就是俄罗斯。

中俄关系实际上是中苏关系的继续和发展。

俄罗斯独立以后,由于中俄两国领导人和政府在两国关系上都采取冷静、郑重和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原则,中俄关系不但没有停滞和倒退,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军事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顺利和健康的展,两国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两国经济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边界勘界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两国边境人员进出交往中的某些无序现象等问题有可能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

中俄两国平等信任、睦邻友好关系形成和发展是由历史教训、国家利益、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等主导因素决定的。

这些主导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和有深厚基础的,它们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

中俄两国在亚洲互为两个最大的邻国,中国和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国土加在一起几乎占亚洲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两国之间有4300多公里漫长的边界线,两国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5个核国家中的成员,中俄两国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对亚洲和世界的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重要的影响。

在世纪之交和下个世纪,中俄关系的前景如何,对亚洲和世界会有什么影响,这是每个国人都应该关注的话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俄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作者:李伟欢
来源:《大观》2016年第06期
摘要:俄罗斯是中国边境线最长的邻国,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中俄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作用。

国家领导人的思维方式对国家制定对外政策有重要影响,不同的外交政策体现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研究中俄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于我们认识俄罗斯有着重要作用,研究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对于我们国家调整对俄政策有很大的启示。

通过研究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有助于我们确立正确对俄政策,发展两国睦邻友好的关系,并且使中国在中俄关系中抢占先机。

同时也能在国际重大事务中预测俄罗斯的立场、分析其举动,有利于我们国家做出最好的判断和决策。

关键词:中俄关系;对外政策;思维方式
一、中俄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语言起决定作用,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取决于思维的不同角度,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动,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

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影响表达思想的内容和相应的语言形式的不同。

(一)整体性与个体性
中国人注重整体和谐,中国人的整体观念起源于对自然界的认识,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来观察。

《周易》以代表大地的乾坤二卦作为起始,将象征万事万物的其余六十四卦置于其后,以天地为准则,将天地间的道理包容在内,从整体上把握宇宙和万事万物,形成了概括天地间的世界体系,体现了一种系统的整体观。

这种思想传承已久,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谓深远。

与中国重视整体性相比,俄罗斯则更强调个体性。

受基督教宇宙观的影响,认为人是由上帝创造的,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有最高的个人价值和尊严,所以要充分尊重人的个体性。

同时,俄罗斯人明确将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精神和物质,现象和本质相区分,并分别对个体做出深入的分析研究。

他们认为所有的事物是互相独立的,并且可以独立存在,有着自己内在的运动规律。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着俄罗斯,逐渐形成了俄罗斯人个体习惯思考的思维模式。

(二)实用主义与个人主义
中国人倾向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不是自私主义,而是一种生存主义,是一种生存的状态。

中国人的实用主义由来已久,一切学问、宗教、文学、思想、艺术等,都以实用为根据。

中国人崇尚实用主义的简单淳朴,认为这是对社会,对自然,对他人最低限度的索取,同时也是给予别人最大的回报。

人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才是我们现今对实用主义的最佳理解。

俄罗斯人倾向以保护自我为目的的个人主义。

俄罗斯受西方影响,批准了《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其它相关的基本人权和自由国际公约。

当今,在人权与自由观被《世界人权宣言》等国际法律文件中确立下来的情况下,人权和自由的“区域化”观点也在各国得到了广泛的立法认可。

(三)直觉感性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
中国人重视感性直觉思维,注重实践经验,借助于直觉体会,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传统的中医理论,如春秋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发明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就属于典型感性直观和经验判断的例子。

可见中国哲学讲求实用,用直觉顿悟的内心体验的思维方式去悟出自然法则,而不用概念和语言去描述也不用逻辑推理去论证。

而俄罗斯重视理性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具有浓厚的实证、理性和思辨的色彩。

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各种能力之母。

俄罗斯传统哲学思维以客观对立为出发点,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相对立的概念与范畴,对外部事物的反映不是靠直觉感性的认识,而是依赖于逻辑理性的表述,是一种理性逻辑思维模式。

二、中俄不同思维方式对中国制定对外政策的启示
当前,国际格局正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的巨大转变之中,大国关系也显露出明显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中俄作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成员,其外交政策也在不断调整。

准确把握大国关系变化及其趋势是科学判断但前国际局势的重要尺度和关键因素之一。

中俄面临着这一历史性变化,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所以,如何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也成为中俄对外政策和战略的新课题。

俄罗斯人思维中的个体性、个人主义表现在外交上就是“尚武”,即强硬的外交政策。

俄罗斯人的个体性就是注重个体;个人主义就是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俄罗斯那这几种思维集合在一起就决定了俄罗斯实行强硬的外交政策。

中国人思维的整体性、实用主义表现在外交上就是“尚和”,即和平的外交政策。

整体性就是注重事物的长远发展,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重视和谐。

实用主义就是注重是实践经验的运用,中国具有传统的思维法办式。

这几种思维方式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国人“尚和”即和平的外交政策。

中国的思维方式体现在外交上就是“尚和”,俄罗斯的思维方式体现在外交上就是“尚武”,这在对待美国、欧盟、日本的态度上有所体现,其中俄罗斯强硬的对外政策在世界舞台上确立
了自己的形象,在一些方面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出于对中国长远发展的考虑,我们不仅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还要借鉴俄罗斯的强硬外交政策,该坚持原则的地方,寸步不让,就像邓小平说的“原则问题,不用谈”。

虽然我们在对外政策中也有强硬的一面,但是力度还不够。

要把强硬的外交政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把握好一个度。

【参考文献】
[1]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2]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姜勇.浅谈中国人的思维方[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4]冯绍雷.相蓝欣主编.俄罗斯与大国及周边关系[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李兴.国际秩序新变局与中国对策的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09(11)
[6]戴秉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EB/OL].中国外交部网站,2010-12-07.
[7]刘桂玲.俄罗斯外交政策新调整[J].国际资料信息,2011.
作者简介:李伟欢(1989-),女,汉族,河北保定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口译方向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