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九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杠杆 教案

合集下载

《杠杆》教案(通用6篇)

《杠杆》教案(通用6篇)

《杠杆》教案(通用6篇)《杠杆》篇1详细介绍:杠杆教案示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或l动标出。

(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

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杠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幺条件下省力?在什幺条件下费力?在什幺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利用组合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操作实验、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2、难点:认识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分析、归纳、杠杆工作规律。

三、电教设计
本课采用实地让学生使用木棍撬移钢筋混凝土块,使学生建立”杠杆”的概念;通过撬石块投影认识杠杆上的三点(支点、力点、重点);通过学生列举事实,比较实际操作中的两种不同效果和文字投影,启发学生发现杠杆的省力原理;通过学生利用杠杆尺做实验和操作,观看演示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杠杆还具有费力和既不省力、又不费力的作用。

在学生认识了”杠杆的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书中插图,认识人们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工具,并通过使用这些工具,探索出杠杆在什幺条件下省力,在什幺条件下费力,在什幺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利用文字投影帮学生归纳出”杠杆的工作规律”。

为巩固本课知识,让学生结合生活,列举出一些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九年级物理“杠杆”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掌握杠杆的公式和计算方法;3.通过实际示范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杠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杠杆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教学中如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杠杆的理解;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杠杆、测力计、物体;2.PPT演示、实物示范及实验材料准备;3.分组练习题。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实际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轻松移动大型物体?2.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和原理。

步骤二:展示与讲解(15分钟)1.利用PPT演示杠杆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原理;2.讲解轴、力臂和力矩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3.演示各种不同杠杆的原理及应用。

步骤三:实物演示(15分钟)1.准备好杠杆、测力计和物体;2.示范如何使用杠杆平衡一个物体,并用测力计测量所需的力;3.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测力计所示的结果。

步骤四:实验操作(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每个小组内分工合作;2.给每个小组分发实验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3.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不同杠杆的平衡位置,并记录测力计所示的力;4.根据实验结果,学生计算力臂和力矩,并填写实验报告。

步骤五:讲解公式和计算方法(15分钟)1.教师讲解杠杆的公式和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运用公式和计算方法,将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

步骤六:小组讨论和分享(10分钟)1.每个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和计算方法;2.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并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体会。

步骤七: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并复习杠杆的概念和原理;2.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拓展问题。

教学辅助策略:1.利用PPT演示,直观地展示杠杆的概念和原理;2.实物示范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3.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

物理:9.1《杠杆》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

物理:9.1《杠杆》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
一路,夜色朦胧,路灯仿佛有几分醉意。莲塘社区,灯火稍明,一则“不戴口罩你试试,试试就去世”,吓得我赶紧把口罩捂住了嘴,鼻子还露在外,因周围实在连个人影儿都没有。就是瞅见的, 也都在百米开外,也是些在家憋坏了的。继续走,不过十几米,又一则标语跳出来,让我内心暖暖的,“口罩一戴,福气常在”。
时间,一天天过去,朋友圈里有些照片是串门的,或邀起散步踏春的。我心里也痒痒的,想呼朋唤友,去郊野走走,散散心。记不起是哪天了,我吃过晚饭,还是走龙标大道,舅妈来电话了,,聚会就是自寻短见。”“东家走,西家窜,染上病毒不好办!”“东家走,西家串,染上病毒悔恨晚!”几条标语,我叮嘱舅妈,少出门,等疫 情过后,我们再相见。
回望,一则“公共场所戴口罩,公共交通少搭乘”,让我连忙把放在口袋里的口罩拿出,挂在耳朵上,鼻子和嘴,裸露在外。继续回走,心里很惬意,偌大一条龙标大街,此时全属于我。一条不很 显眼的标语,在绿化带,被风吹得有些卷曲,其字“注意防护,不恐慌,不传谣”还是依稀能辨得清。是啊,微信群里,不时出现些危言耸听的谣言,我看过就删掉了。可见,非常时期,还是有些别有 用心的人,唯恐天下不乱,我们须得提防啊。365周末提款多久到账

初中物理 9.1《杠杆》教案

初中物理 9.1《杠杆》教案

《杠杆》教案教学目标1.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能准确地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1.理解力臂概念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演示导入:让班内力气最大的一名男生和班内力气最小的一名女生分别捏粉笔头:让男生空手捏粉笔头,结果没有捏碎;接着让女生使用钳子夹粉笔头,结果粉笔被捏碎。

提问:女生的力气比男生小为什么反而能把粉笔头捏碎呢?原因:女生使用了钳子,是一种杠杆工具,可以省力并能提高工作效率。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杠杆的知识。

方案二:如图所示,取一根蜡烛,用钢针穿过中心放在支架上,将蜡烛的两端同时点燃,一会儿后,两只小猴为什么会一上一下不断运动呢?推进新课【杠杆】教师准备一些如啤酒起子、羊角锤、钳子、剪刀等一类的工具,再准备一些铁丝、钉有钉子的木板、带盖的瓶子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起子起开瓶盖,用羊角锤拔钉子,用钳子夹断铁丝,体会各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特点。

观察教材图91,比较自己的操作,想一想这些工具在此使用过程中的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1)都是硬棒;(2)都受到力的作用;(3)都绕固定点转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杠杆定义:课件展示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让学生再举一些生活中的杠杆实例。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一般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一般用字母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一般用字母F2表示。

动力作用线:过动力作用点沿动力方向所画的一条直线。

阻力作用线:过阻力作用点沿阻力方向所画的一条直线。

初中物理 第九章第一节《杠杆》导学案

初中物理 第九章第一节《杠杆》导学案

第九章第一节《杠杆》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学生分组器材】小木棍(或长铅笔),铁架台,细绳,弹簧测力计,杠杆原理演示器,钩码【学习过程】:·A一、预备知识画出点A到直线L的距离。

L二、导入生活中的许多机器很复杂,但不管怎么复杂的机器都是由简单机械构成的,我们要了解接单机械就要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杠杆,滑轮,斜面等知识。

今天我们先学习杠杆这一节。

三、新授(一)(看大屏幕图片)这些机械的共同点是什么?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 ____叫杠杆。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杠杆一定要是直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要素:支点指;动力是;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是到的距离;阻力臂是到的距离。

3.练习:画出力臂我们使用杠杆都是在杠杆平衡时使用,什么是杠杆平衡?(参考物体平衡)杠杆的平衡指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二)自学指导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想一想: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我的结论:即杠杆平衡条件,字母表达式_____________(实验延伸)在杠杆左边挂两个勾码,右边挂三个勾码,使其平衡,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勾码,杠杆能平衡吗?_______________如果让两边的勾码同时向两边移动相同的距离,杠杆能平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杠杆平衡时,动力为10N,阻力为40N,动力臂为0.4m 求阻力臂。

2、一条扁担长1.4m 左端挂300N重的物体,右端挂400N重的物体,问人肩能挑距左端多远的地方,扁担才能处于水平平衡?『课堂小结』:这节课我学到了【达标检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一根硬棒就是杠杆()(2)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或者其他形状的()(3)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4)动力、阻力只能分别作用在杠杆支点的两侧()2、1.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________叫杠杆;杠杆处于静止或________的状态叫杠杆平衡,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3、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3、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

《杠杆()》教案 (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

《杠杆()》教案 (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

《杠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能准确地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测和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杠杆平衡条件2、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观察图像中的这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

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些复杂的机械也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根底。

现在,谁帮我一个忙,用这里几种不同的工具〔羊角锤、硬棒、钳子〕把木块中的钉子拔出来。

〔探究〕活动一:比拟用羊角锤拔钉子,用钳子拔钉子,这两种情况用力一样吗?哪一种工具更省力呢?〔实验后得到羊角锤拔钉子最省力〕师:我们首先用羊角锤〔或起子〕钳住钉帽,然后锤身抵住木块,用力扳手柄,钉子就被拔出来了。

那么,你知道羊角锤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呢。

实际上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

那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杠杆〔板书:探究杠杆〕。

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板书:一、什么是杠杆〕。

二、杠杆的五要素的学习最简单的杠杆就是撬石头时用的撬棒。

还有我们小时侯玩的跷跷板也是杠杆。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9.1 杠杆》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9.1 杠杆》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9.1 杠杆》教案北师大版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羊角锤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找到图中所示工具的固定点。

举例。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

如图学生理解。

【实践活动】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杠杆,试着分析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板书】第二节杠杆杠杆:1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2 、杠杆的几个概念: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第九章第一节杠杆》教案
【教学课型】:新课
◆课程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

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
【教学工具】:
1.分组实验材料——杠杆、支架、钩码、测力计。

2.挂图或投影片——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示意图。

3.演示材料——钳子、剪子、起钉锤、镊子等杠杆类工具,以及厚纸板、木板、钉子、粗铁丝等材料。

◆教学情景导入
一、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在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的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
二、学习新课
㈠认识杠杆
⒈讲解: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其中比较简便的就是用一根
木棍或铁棍来撬。

(出示杠杆示意图。


一根棍子,当在棍下垫一块小石头或其他能支撑棍子的
东西,用它撬重物时,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
为一种简单的机械。

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
在杠杆上有一点:被垫着的那块小石头支撑着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板书“支点”),杠杆两端是围绕支点转动的。

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⒉提问: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分别在图上指出。

㈡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作用
⒈讨论:
用手搬不动大石头,用杠杆能撬动。

这说明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是不是只要应用了杠杆一定能省力?例如垫那块小石头,是不是垫在什么地方都能省力?
⒉实验1——学习实验方法
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杠杆及支架)。

实验的方法是:在杠杆一边挂一个重物,在杠杆另一边向下用力,提起重物,测量用多少力。

分组实验:
(在教师带领下,分步进行。


我们用2个钩码当作重物。

首先,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有多重,2个钩码有多重。

(学生测量,汇报。


然后,把2个钩码挂在杠杆左边、从中间数第2格的位置,右手握在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用力向下压,把钩码提起。

(学生实验。

)此时,杠杆像不像那撬动大石块的棍子?在杠杆上,哪里是支点?哪里是动力?哪里是阻力?动力臂是多少?(用格作单位)阻力臂是多少?
那么,我们是用了多少力把重物提起来的呢?可以在动力作用点挂钩码来测量。

试一试,在动力作用点(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挂几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

(学生实验,汇报。


讲解:当杠杆平衡时,右边挂的钩码的重力就是提起重物用的力。

如果右边的重力小于左边的重力,是省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大于左边的重力,是费力;如果右边的重力等于左边的重力,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提问:
以上实验结果是省力还是费力?(省力)
在这个实验中,动力臂与阻力臂关系是怎样的,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大于)
指导学生把以上实验条件及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⒊实验2——学生自己探究杠杆的规律
讲解:下面,各组接着实验。

利用实验1的方法,分别测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连做三次实验。

把每次实验的条件、结果,像实验1那样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发现使用杠杆提起重物有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指导学生填写本课关于杠杆作用的空白。

㈢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
⒈谈话: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想一想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哪些装置像用棍子撬石头一样?哪些装置像杠杆一样?
⒉讨论:
(出示剪子)
剪子是不是杠杆?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要剪一块很厚很硬的纸板,把纸板放在剪刃的哪个位置剪比较省力?(演示)为什么?
(出示钳子)
钳子是不是杠杆?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为什么用钳子能截断很粗的铁丝?(演示)
钉在木板上的钉子很结实,怎样把它拔出来?(如果学生说用钳子,可以接着问“除了用钳子还可以用什么工具?”待学生提出起钉锤后,演示用起钉锤起钉子。

)为什么利用起钉锤能比较省力地把钉子拔出来?在用起钉锤起钉子时,锤子上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是动力臂长还是阻力臂长?
(出示指甲剪)
这是什么?(指甲剪)指甲剪是不是杠杆?在指甲剪上,哪里是支点?
它是省力的杠杆还是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杠杆?.指甲
剪上有三个杠杆。

手把部分是一个省力杠杆,刀口部分是两个费力杠
杆。

还有哪些工具应用了杠杆原理?
⒊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凡是工作时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杠杆类的工具也并不都是省力的,有的是费力的,为了使工作方便。

人们掌握了杠杆的规律,就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各种各样的杠杆类的工具。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杠杆。

2.提问:
⑴什么样的装置属于杠杆?
⑵在杠杆上,哪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⑶使用杠杆,在省力费力方面有什么规律?
3.讨论:一个大人与一个小孩能不能玩压板游戏?怎样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压起来?
◆课堂板书设计
杠杆
1.杠杆定义:
2.杠杆的五要素:
3.杠杆的平衡条件:
◆练习作业设计
四、布置作业
⒈观察还有哪些装置应用了杠杆原理?分析它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研究它是省力的杠杆还是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要做成那样的?
2.画出图8中和的力臂,并比较杠杆平衡时与的大小.
3.图9所示杠杆,OA长20厘米,AB长60厘米,现在A处挂一重200N的物体,若使B处的弹簧秤示数最小,弹簧秤的方向怎样?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