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第2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
第八课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
笔
墨
纸
砚
文房四宝
中国画 的特点:
注重线条 讲求神似、 意境和神韵
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一、绘画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 集体舞蹈图、人面纹岩画 特点: 自然、质朴、粗犷、浪漫
顾恺之《女史箴图》 (局部)
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洛神赋》(摹本)
魏晋以来的社会风貌(社会背景) 一、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 行反省;同时佛教和道教发展,促使文 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三教合一)
二、士人群体形成,追求神韵、意境和风 骨。这样一种追求在文学艺术上表现 为——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并开始形成 理论。
《西游记》 插图
《红楼梦》 插图
民间风情
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图》
杨柳青年画《莲年有馀》
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什么?
布贴画
剪纸画
四、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1、写实与写意两大风格 2、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3、不断继承与创新发展,塑造民族性格
2、宋代风俗画: 代表: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反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的民间风情
3、明清绘画: 特点: 追求个性,绘画平民化 表现: “扬州八怪” 木刻版画 年画 剪纸画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民间风情
《水浒传》 插图
三、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
1、宋代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
成因: 宋朝“重文轻武”国策; 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使人更注重内心修养。
笔墨丹青-课件

特点之二
喜 画
剪 纸 其他形式:布贴画、木刻画 民间绘画盛行,题材多样
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文人为基本的创作群体 •绘画追求神韵、写意,个性化创造 •绘画技巧不断创新 •逐步平民化,世俗化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52021/3/5Fr iday, March 05,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3/5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3月5日星期 五2021/3/52021/3/52021/3/5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出现反映市井生活的作品,绘画进一 步世俗化、平民化
元朝
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 主中原的朝代,给士人的 感觉是凄凉、悲愤和无奈 的,这样的情怀表现在绘 画上就是郁闷的意境了。
元朝名画
明清时期的绘画
文徵明 冰姿倩影图 唐寅 立石丛卉图
郑燮 墨竹图
朱耷 枯木寒鸭图
特点之一
明清时期:文人画继承了宋元以来传统,出现 了风格鲜明的画家……
•战国到汉绘画的特点:
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风格
•总结:
汉以前的绘画共同点是: 质朴、浪漫
魏晋南北朝时绘画
•特点:出现彰显个性的文人画 • 背景: 一、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 省;同时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以及两教 的发展,促使文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三 教合一)
第8课 笔墨丹青

魏晋的凸显个性
西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在继承汉画的传统基础上,改变了粗犷的风格,开始 向精密的技巧发展。
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 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 情死得很惨。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 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 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 这幅图表现的主要是洛神的美貌、光彩以及她和曹植 若即若离的关系。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 艺术上加以形象化。衣带飘飘,动态委婉从容,似来又去, 含情脉脉,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的情境。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诗中的韵味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八年(634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 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家笔下的唐太宗,通过他那舒朗的眉宇、睿智的目光和飘动的胡 须,表现了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封建帝王的自信与威严。线条劲细 流畅,色彩浓丽。
文人意趣——绘画艺术从注重写实转向注重意境 6、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注重意境的山水画在宋朝兴起,主要源于 宋朝廷重文轻武的国策,使文人阶层不断发展 壮大;加之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 修养。
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
恭贺新禧
春风水暖
杨柳青年画 ---- 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 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非常惹人喜爱。
年画门神
民间风情:剪纸
这是中国按欧洲定单制作的剪纸工艺品
民间风情:布贴画
西施浣纱
貂蝉拜月
昭君出塞
贵妃醉酒
绘画: 新石器时代源头 战国绢帛 汉代浪漫神秘古拙 唐创制法度 (吴道子雍容华贵)
【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

3、说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和发展脉络。 知识掌握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 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 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 韵。 能力和方法目标: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时事理解能力 的培养;培养学生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 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 纯的美学角度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 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 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2、讲授新课:
战国时期
战国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朝时期
宋朝时期
明清时期
将学生分为新石器组、战国秦汉组、魏晋南北朝组、 唐朝组、两宋组、明清组。 思考探究:请说说所处的组图片的内容,这些图片 体现了当时绘画的什么特点?你能说说这些图片是 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吗?
设计目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当时绘画 的特点和演变;将学生按时期朝代分成6组可以最大 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带着问题积 极有目的地投入合作学习中去;图片背景的分析可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结合时代去体会 绘画风貌和意境,并紧扣高考考点,培养了历史思 维和特定环境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法
1、绘画赏析法:利用绘画图片与视频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和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画。 2、阅读法:使用这种方法目的在于:把学生从接受知识的被 动者转变为自己动手掌握知识的主动者,从而达到由“学会” 到“会学”的转化。 3、图表归纳法: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线索整理成表格,从表格 中理解绘画的发展演变,分析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这种方 法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第八课笔墨丹青

帛画
战国楚墓帛画 绢 本 墨绘 淡设色 纵 37.5cm 横28cm。《御龙 图》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 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也 属于葬仪中引导墓主人升 天这一类祈祷性作品,画 中部分还偶用了金白粉彩, 它为我们了解那些金碧辉 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一定 的实证,是迄今为止发现 使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
第8 课
笔墨丹青
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 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时间 新石 器时 代 (起 源) 特征 自然生动、 质朴粗犷,不 失浪漫(岩画、 陶画和壁画)
《集体舞蹈图》《人面鱼纹盆》
人物/作品
战国 毛笔绘制的
帛画
《人物龙凤图》
色彩鲜艳、气 汉代 势宏大,浪漫 《马王堆汉墓帛画》 神秘不失古拙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时间 魏晋 南北 朝 唐 朝 特征 人物/作品 时代背景
社会动荡; 出现凸显人 顾恺之 三教并立; 物个性的文 “以形写神” 士人群体追求 人画 《女史箴图》 政治统一 创制法度; 吴道子 经济繁荣 雍容华贵; “吴带当风” 艺术辉煌 《送子天王图》 盛唐气象 对外交流
文人画:注重意境,追求神韵,表现个性,借物 抒情,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人物龙凤图》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墨绘 纵31.2cm 横23.2cm。所 谓“帛画”,专指古代画 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 专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 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 在木 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 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 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先声。 《人物龙凤图》1949年2 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 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 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 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布贴画民间贴补工艺,以粗 剪纸纸上剪出来的画, 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 贴在门楣,窗面灯笼等,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 以表达喜悦感情及生活 手妇女剪贴而成。折射出当 感受,称为“剪画”或 地固有的民族社会史,风俗 习尚、地理环境和审美观所 “窗花”。 赋予的光彩。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
C
笔墨丹青
3、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开始于 A、魏晋 C、宋朝 B、隋唐 D、元朝
第8课
笔墨丹青
C
笔墨丹青
4、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
第8课
笔墨丹青
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景 物 放 在 画 面 一 侧
南 宋 偏 安 一 隅
夏半边
南宋· 夏圭《山水十二景》
文人画—明清
第8课 背景:
笔墨丹青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 明清更替,政治动荡 思想: 进步思潮出现,价值观念变异 特点: 风格独特,不拘成法
明· 文徵明 《冰姿倩影图》 明· 唐寅 《立石丛卉图》
马王堆汉墓帛画 (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第8课 笔墨丹青 四、文人画—魏晋南北朝(成熟)
背景:
社会动荡不安; 文人寄个性、情 感于作品中,追 求道德情操和理 想人格。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
特点:
出现凸显个性的 文人画;出现一 批著名画家,绘 画理论得到发展。 绘画艺术走向成 熟。
文人画——唐朝
文人画—明清
第8课笔墨丹青来自清· 郑燮 《墨竹图》
清· 八大山人朱耷 《松鹰图》
五、民间风情—宋代
第8课
笔墨丹青
特点:民间画兴起、描绘市井风情。 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繁荣。
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第8课
笔墨丹青
民间风情—明清
第8课
笔墨丹青
木刻版画 年画、布贴画和剪纸画等
第8课 笔墨丹青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新石器时代的岩画 到陶器上的彩绘,都能看到自然、生动、质朴粗犷而 又不失浪漫的绘画艺术。
1、彩陶与岩画
宁夏贺 兰山太 阳神岩 画
宁夏大麦 地岩画距 今已2至3 万年
彩陶舞 蹈纹盆
人面鱼 纹彩陶 盆属仰 韶文化
陶画
鱼纹图
几何回纹图
彩陶蛙纹图
岩画
贺兰山岩画—猴头像
麋鹿图
卧豹图
2、帛画与壁画
战国时期,已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其中战国楚帛画《人 物龙凤图》,构图精到,主次分明,墨线细若蚕丝,画面动静对照。
《《 人人 物物 龙御 凤龙 图图 》》
汉代壁画中,内容同样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气 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出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4)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 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 化修养。
4、中国绘画发展脉络
新石器时代源头 战国绢帛 汉代浪漫神秘 魏晋凸显个性的文人画(顾恺之以形写神) 唐创制法度(吴道子雍容华贵) 宋代文人山水画(追求意境) 明清风格奇特的画家 民间风情:木刻版画年画等
二、各个时期绘画的主要特征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4、元代
元
曹
特点:通过山水画抒发士人
知
的郁闷心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 《
原因:蒙古族政权,重武轻
疏 松
文,科举制度一度被废除,
幽
文人仕途无望;实行民族歧
岫 图
视政策;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
5、明清时期
(1)文人画成为主流 特点:追求个性,风格奇特 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②君主专制的强化 ③传统观念的松动 代表:八大山人、郑板桥
第8课--笔墨丹青

时代足
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丝织业 发达;儒家天人合一,厚葬习俗
市井生活
社会动荡;崇尚气节的士人群 体形成;民族融合,佛道教发 展,文化多元;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势强 盛;中外交流频繁,文化全面 辉煌 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 重文,文人阶层的壮大;理学 兴起,注重内心的修养 商业城市发展,市民兴起;通 俗文化繁荣
《升天图》局部
1、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
2、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
3、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 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 活自由
本课线索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质朴与浪漫 起源 魏晋到唐代-----发展 宋代到明清 繁荣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文人意趣(文人画)
民间风情(民俗画)
马王堆汉墓 帛画《升天图》
第八课
笔墨丹青
课程标准:1)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 2)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绘画风格 自然生动,质朴 新石 岩画壁 《鹳鱼石斧图》 粗犷而浪漫 器 画陶画 战国 帛画 《人物龙凤图》 浪漫神秘而不 失古拙 马王堆帛画 秦汉 魏晋 文人 顾恺之《女史 凸显个性,出现 画 箴图》、“以 绘画理论 形写神” 创制法度,展现雍容 唐朝 文人画 “吴带 华贵的盛唐气象; 画种繁 当风” 题材多样,手法创新 多 山水画独立,注重 两宋 文人画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意境,寄情入画 民间 绘画 张择端《清 明上河图》
明清 文人画 八大山人 扬州八怪 民间 木版画年画布 绘画 贴画剪纸画
或继承宋元;或风 专制强化,统治腐败;农耕经济 格奇特,不拘成法 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 展;程朱理学僵化,进步思潮出 现;传统秩序松动,价值观变化 生活气息 印刷术改进,识字率提高,文化 普及;通俗文化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9第2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
课程标准:概述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中国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1.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绘画。
(2)战国时期:用毛笔在绢帛上绘画。
(3)汉代: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2.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魏晋
①绘画特点: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②代表人物:顾恺之,其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代表作有«女史箴图»等。
(2)唐朝
①背景: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②特点: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③代表人物:吴道子,其代表作为«送子天王图»。
1.形式上: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注重写意的文人画。
2.手法上: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3.作用上: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1.战国帛画说明中国绘画艺术
从萌芽走向成熟。
2.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
求〝得意忘形〞。
3.两宋时期,以张择端的«清
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是
画坛的最大亮点。
4.中国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
用具、颜色、表现手法、审美
情趣和艺术追求,成为世界文
化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中国古代绘画的特征
[史料一]«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史料解读]提取关键词〝风俗长卷〞,由〝汴京〞、〝各阶层的生活景象〞领会隐含信息。
(1)«清明上河图»属于哪一种绘画类型?主要描绘了怎样的社会场景?
【提示】风俗画。
真实地呈现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以及当时丰富的生活景象。
[史料二]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
满乾坤。
«墨梅图»
——王冕自题«墨梅图»[史料解读]从整体把握诗画一体的特点,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画中诗作的后两句。
(2)«墨梅图»属于何种绘画类型?此类绘画的精髓是什么?
【提示】文人画。
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演变的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绘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那么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风格看:中国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
如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就借鉴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
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作品成为商品。
汉唐至明清绘画艺术反映的时代特征
(1)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却不愿与流俗为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表达在绘画作品上那么是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2)唐代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画家们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3)宋代〝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
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时代特点影响到绘画作品,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还出现了许多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最著名的绘画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4)明清时期,由于政治思想上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不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和文化发达的江浙地区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的画家和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如〝扬州八怪〞;伴随着明清小说的发展,为小说作插图的木刻版画出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百姓自己创作的富有实用性的绘画艺术形式出现,如年画、寺庙中的壁画、布贴画和剪纸画等。
[当堂达标·固双基]
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以下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集体舞蹈图D、«人物龙凤图»
C、«女史箴图»
D、马王堆汉墓帛图
A[注意题干关键词〝新石器时代〞,B、C、D三项均为新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应选A项。
]
2.汉代绘画的特点是()
【导学号:15322077】
A、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B、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
C、风格奇特
D、充满民间风情
A[文人画出现在魏晋时期;明代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宋元以来的绘画充满民间的风情,据此可以排除B、C、D三项。
]
3.以下图主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
A、山河破碎,战乱频仍
B、盛世经济的繁荣
C、〝三教合一〞的出现
D、市民阶层的兴起
A[南宋时期文人山水画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
夏圭被人称为〝夏半
边〞,他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画作被称为〝残山剩水〞,这反映了南宋偏安江南、国家战乱的社会状况。
]
4.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可见该配诗画作是()
【导学号:15322078】
A、山水画,重视写实
B、风俗画,刻画习俗
C、文人画,重视写意
D、人物画,形神俱备
C[这首诗表达了徐渭的画作追求的是意境,即是文人画,应选C项。
] 5.剪纸、杨柳青年画等民间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民间文化的繁荣主要反映出()
【导学号:15322079】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扶持
C、文人对民间文化的推广
D、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A[民间的民俗文化繁盛背后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B项的〝政府扶持〞、C项的〝文人推广〞在材料中没有反映,D项错在〝普遍〞。
] 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顾恺之在建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围观者为其点睛传神之笔所倾倒,纷纷向寺院施舍,〝俄而得百万钱〞。
他为裴楷画像,紧捕捉人物特征,颊上加三笔毛,〝觉神明珠胜〞;为谢鲲画像,注意背景环境对人物的烘托,说:〝此人宜置岩壑中。
〞
材料二画僧八大山人为明宗室,本名朱耷。
明亡之后,他装聋作哑,常常
着破帽大袍,拖着露脚跟的鞋,在街上东游西逛。
其大写意手法画的花卉、鸟兽,形象洗练,造型夸张,奇特险怪。
在他的笔下,鱼、鸟等多是〝瞪眼鱼〞、〝伤心鸟〞,表情冷冷逼人,〝白眼看青天〞,神情桀骜不驯。
(1)材料一反映了顾恺之的什么绘画理论?顾恺之的代表作是什么?
(2)材料二中朱耷的绘画有什么特点?
(3)上述两那么材料反映出中国画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概括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抓住〝以形写神〞。
第(2)问,要求概括朱耷的绘画特点,应从不拘成法方面分析。
第(3)问,要概括自己的见解,围绕〝文人意趣〞作答。
[答案](1)〝以形写神〞;«女史箴图»。
(2)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3)中国画家注重写意,不求形似,主张〝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借物抒情,表达文人意趣,以自娱、解脱为绘画目的,以表现自我为创作原那么,力图挣脱现实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