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二、人间的世界三、内心的风景【教学过程】(课前,播放MTV《半面妆》。
)今天,我们要参观一座博物馆,它的名字叫做“笔墨丹青”。
在古代,中国人用毛笔蘸着水墨和颜料,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画中世界。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张僧繇,他曾经在墙上画了四条龙,这个龙摇头摆尾的,非常生动,但是没有眼睛,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骗谁啊?谁信呐?大家非让他画。
没办法,张僧繇就给两条龙画了眼睛。
落笔的那一瞬间,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
两条龙乘着风雨,忽悠忽悠地飞上天了。
故事来源于生活,古人确实喜欢画龙凤神仙。
中国画的功能,首先是作为神灵的居所。
(幻灯片显示《人面鱼纹彩陶盆》。
)这个陶盆来自于6000年前,画的是什么呢?(请一位学生鉴赏。
)再看一副战国的帛画《人物龙凤图》。
(幻灯片显示《人物龙凤图》。
)(请一位学生鉴赏。
)世上真的有龙凤吗?有神灵吗?为什么古人相信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随着历史发展,文明进步,人的地位提高了,开始“以人为本”。
汉代以后,中国画逐渐从神灵的居所转向了人间的世界。
(幻灯片显示《女史箴图》。
)她给你什么感觉呢?(请一位学生鉴赏。
)我想起了一首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有人知道,陶渊明为什么要隐居吗?(请一位学生回答。
)如果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你是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你怎么安放自己的节操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就是在这个最黑暗的时代,艺术大放光彩。
这里有曹植的诗,嵇康的琴,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
艺术是人们精神的寄托。
有了它,就可以蔑视富贵,可以甘于贫贱,可以不畏强暴,可以自由做人。
没有魏晋,就没有顾恺之。
他的画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呢?(答案:以形写神。
)这种强调神韵,富有个性的画就叫做文人画。
从此,中国画有了不同的美丽。
(幻灯片显示《簪花仕女图》。
)如何?(请一位学生鉴赏。
)可见唐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呢?(答案: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对外开放。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精品教学设计(11页)学习精品

岳麓版必修三《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一)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2、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
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从美术学角度欣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三)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
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人文意趣”的成因和特点。
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四)学生分析高中的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较强,喜欢寻根问底,但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对此,学习本课,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结合有关的史实与时事,获得感性材料,直接印证和丰富所学知识,同时也引导学生注意与现实相结合思考问题。
(五)课堂学习方式设计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和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辅助以模仿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2.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七)教学课时、教具:本节课所花时间为一课时,教具主要为多媒体课件。
2021-2022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 教案(2)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开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课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开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
导入:中国书画,堪称民族文化的瑰宝。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中国书法的神奇魅力,今天我们将体验中国绘画的独特风采,感受它的意境之美、思想之美和历史之美。
一起走进第8课?笔墨丹青?。
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现在请大家回到童年时代,拿起你手中的笔,画一幅我们小时候都画过的作品——家!有没有同学愿意到前面来画?好,XX同学。
生:作画?家?。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幅画?生:线条稚嫩,构图简单,比拟朴实,但是充满了对家的感情。
师:可见绘画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绘画的起源:新石器时代到汉代师: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把画画在岩石上,画在地面上,画在陶器上,你能描述一下这幅陶画上的情景吗?生:五个人手拉着手在一起跳舞。
面部都朝向右前方,动作一致,连头上辫子甩起来的方向也是一样的,好似在踩着节拍翩翩起舞,生动、形象、浪漫。
师:确实。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自然、生动、线条粗暴而又不失浪漫。
战国和汉代出现了用毛笔在绢帛上作的画——帛画,左侧的是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右侧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这两幅画都出现了什么?龙凤等珍禽异兽,这反映出先民们对人死后灵魂不灭,乘着龙凤升天的愿望,这表达出帛画有什么特点?生:神秘、浪漫、古拙。
质朴而浪漫是绘画在起源阶段的总体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笔墨丹青》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3)对中国古代名画进行鉴赏,同时对比西方的古典名画,体会、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认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历史信息。
(2)出示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体会其不同的艺术韵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展现古代艺术本身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了解,提高艺术的修养,加深学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认识。
(2)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风采跻身世界艺林,她追求意境之美和传神之效。
其融书法于绘画,追求逸上古意,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
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1日,被誉为中国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曾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台北正式合璧展出。
这是穿越360余年的相聚,这是跨越海峡1000多公里的牵手。
一幅《富春山居图》,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台海一家亲,中华民族一家亲。
新课学习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1)形式展示集体舞蹈图、人面纹岩画。
(2)内容画面或为远古人们生活中所熟知的动植物形象及其抽象化的表现,或为远古人类的各种庆典仪式,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记录了远古人类的情感。
岩画的题材从总体上看取材于游牧民族的狩猎活动,其中数量最多,凿刻最精的是动物的岩画。
而整个岩画中最绚丽的部分是狩猎场面的刻画,其中表现了各种各样的猎手、武器、狩猎方式等场面性图像,引弓射猎或围捕野兽的画面通常都表现其最紧张的一刹那,突出猎手对野兽致命处的打击过程,表现猎人对获得猎物的强烈愿望。
此外岩画少不了的还有反映原始宗教的神灵图像。
【教学设计】笔墨丹青_历史_高中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及解读1、课标要求:①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的过程。
②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课标解读:①掌握魏晋、唐代、宋代以及明清时期代表画家及其绘画作品,并学会分析作品的特点和时代的关系。
②理解中国绘画的魅力,体会其意境之美、思想之美、历史之美和哲学之美。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地位与作用:《笔墨丹青》是岳麓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以时间为顺序,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清晰的阐述了中国古代绘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以及成因,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并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本课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独树一帜,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文人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介绍吴道子以及隋唐时期绘画的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文人画注重意境的特点和成因。
依据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整合,以“印象—绘画之美”和“探究—绘画之趣”为线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次要线索是中国绘画在几千年间慢慢形成了两大流派:注重意境的文人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注重写实的风俗画(典型代表是《清明上河图》)。
本课的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重难点突破】重点突破: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作品,更直观生动,分析古代各个时期绘画的特点和成因。
难点突破:教师讲解、百度搜索、新情境创设来分析绘画的意境,体会意境是绘画的灵魂。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课题:文化史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
高二历史组胡梅钦
(欣赏下列几幅古代名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三幅作品分别属于哪一时期的绘画名作?说说三幅作品的风格特点。
(2)一定时期的绘画作品,是那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你能说明上面三幅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吗?
参考答案: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清朝郑板桥的《竹
《清明上河图》属于描绘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山径春行图》属于表达文《竹石图》属于表达文人独特个性的花鸟画。
:画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繁华情况,反映了北宋时期工商业。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推荐学生阅读一本与中国书画艺术相关的书籍,如《中国美术史》、《中国书画家传记》等,拓展知识面,提高艺术素养。
-阅读后,学生需提交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所学所得。
5.课堂反思:
-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以多媒体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山水画,如《富春山居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画作所表达的艺术特点。
-提问学生:“大家在欣赏这幅画作时,有什么感受?能从中发现哪些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
-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笔墨丹青”,激发学生对书画艺术的兴趣。
2.导入语: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依赖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待培养。此外,学生在书画创作过程中,对作品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中国书画的基本技法,如笔法、墨法、构图等。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书画作品。
-学生需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课堂反思,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古代艺术家们的智慧与才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笔墨丹青’,一同探索书画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讲授新知
1.知识讲解:
-介绍中国书画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用墨、构图等,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分析不同流派的书画特点,如文人画、院体画、民间画等,以及各流派代表人物和作品。
-结合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经典书画作品,提高其鉴赏能力。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解析

第8课笔墨丹青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1)特点: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2)代表:集体舞蹈图。
2.战国秦汉(1)战国消灭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代表是《人物龙凤图》。
(2)汉代帛画布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颜色明丽,气概宏大,形态飞扬,浪漫、奇特又不失古拙。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顾恺之(1)背景:士人群体的形成和追求。
(2)代表: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代表作品是《女史箴图》。
(3)特点:凸显共性的文人画消灭。
2.唐朝:吴道子(1)条件:政治统一和经济富强,推动了文化的进展。
(2)特点:创制法度,表现盛唐气象。
(3)代表: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三、文人意趣1.宋代(1)条件: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留意内心的修养。
(2)宋代:文人山水画从留意写实变为更加留意意境。
(3)元代:体现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
2.明清(1)背景:时代变化、社会动荡。
(2)特点:风格奇怪,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猛烈对比。
(3)代表:画僧八大山人。
四、民间风情1.民间风情(1)背景: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进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富强。
(2)表现:①宋代市井风情:代表作品为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②明清民间风情: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2.中国绘画的特征(1)宫廷和民间绘画留意写实;文人画留意写意,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2)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留意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机敏、自由。
(3)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念和自尊心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名师点拨]1.唐代绘画艺术富强的缘由(1)唐代的政治统一和经济富强,推动了文化的进展。
(2)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3)诗文、书法、乐舞、雕塑、建筑艺术全面辉煌的氛围,为绘画艺术的富强供应了良好的艺术环境。
(4)吴道子等画家的辛勤努力。
(5)民族融合为绘画供应了丰富的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中国绘画的美丽,了解中国绘画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2、通过绘画探究时代变迁的风貌,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上学期的学生。
高二学生对绘画艺术有兴趣,需要鉴赏方法的指导;对中国古代史有所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琐碎,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我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心挑选了11幅国画和1幅油画和同学们共同鉴赏。
所选择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而且紧扣教材,避免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学生更能投入到对美的欣赏和探究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素材,将视频、音乐、诗词和图片结合在一起,创设了传统文化的情境。
在此情境下,师生共同进行绘画鉴赏,探究历史风貌,感受传统文化。
通过课堂学习,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兴趣,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画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难点:中国画的“文人意趣”。
【活动设计】活动一:鉴赏绘画并分析时代特征;活动二:想象绘画《临溪抚琴图》,在诗歌朗诵和古琴伴奏下进行欣赏;活动三:分组讨论中国绘画的特征(通过比较[法国]雷阿诺《弹钢琴的少女》和[中国]《临溪抚琴图》两幅画)。
【板书设计】第8课笔墨丹青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一、神灵的居所二、人间的世界三、内心的风景【教学过程】(课前,播放MTV《半面妆》。
)今天,我们要参观一座博物馆,它的名字叫做“笔墨丹青”。
在古代,中国人用毛笔蘸着水墨和颜料,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画中世界。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张僧繇,他曾经在墙上画了四条龙,这个龙摇头摆尾的,非常生动,但是没有眼睛,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骗谁啊?谁信呐?大家非让他画。
没办法,张僧繇就给两条龙画了眼睛。
落笔的那一瞬间,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
两条龙乘着风雨,忽悠忽悠地飞上天了。
故事来源于生活,古人确实喜欢画龙凤神仙。
中国画的功能,首先是作为神灵的居所。
(幻灯片显示《人面鱼纹彩陶盆》。
)这个陶盆来自于6000年前,画的是什么呢?(请一位学生鉴赏。
)再看一副战国的帛画《人物龙凤图》。
(幻灯片显示《人物龙凤图》。
)(请一位学生鉴赏。
)世上真的有龙凤吗?有神灵吗?为什么古人相信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随着历史发展,文明进步,人的地位提高了,开始“以人为本”。
汉代以后,中国画逐渐从神灵的居所转向了人间的世界。
(幻灯片显示《女史箴图》。
)她给你什么感觉呢?(请一位学生鉴赏。
)我想起了一首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有人知道,陶渊明为什么要隐居吗?(请一位学生回答。
)如果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你是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你怎么安放自己的节操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就是在这个最黑暗的时代,艺术大放光彩。
这里有曹植的诗,嵇康的琴,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
艺术是人们精神的寄托。
有了它,就可以蔑视富贵,可以甘于贫贱,可以不畏强暴,可以自由做人。
没有魏晋,就没有顾恺之。
他的画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呢?(答案:以形写神。
)这种强调神韵,富有个性的画就叫做文人画。
从此,中国画有了不同的美丽。
(幻灯片显示《簪花仕女图》。
)如何?(请一位学生鉴赏。
)可见唐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呢?(答案: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对外开放。
)白居易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为什么她可以穿这么open呢?(学生自由回答。
)我们学过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去哪儿了?(学生自由回答。
)唐太宗李世民,是汉人吧?他妈妈窦皇后,鲜卑人;奶奶独孤氏,鲜卑人;李世民只有不超过四分之一的汉人血统;娶个老婆,长孙皇后,又是鲜卑人。
少数民族的新鲜血液流进了汉族,带来了新的风气,开放、自信、大气、健美,这就是盛唐的气象。
此时还有一位大画家。
请你结合教材,欣赏《送子天王图》。
然后我要问一个问题。
吴道子画的神仙,就是唐朝人心目中的“男神”“女神”。
这说明绘画可以反映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可见,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那宋朝又如何呢?(幻灯片显示《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北宋的张择端,画的内容是春天的汴京。
这群人在干嘛呢?原来有人在说书,围得是三层外三层啊,精明的小贩趁机摆起了地摊。
不远处,有人坐着大车,有人推着小车,也有人挑着担子。
能骑马的得是官员,就像这位,他昂首挺胸,志得意满,前面仆人牵着缰绳。
他的家眷,因为身份贵重,特意要坐轿子,但是大街上太热闹了,各种吆喝声,叫卖声,车马声。
她忍不住打开轿帘,向外张望。
它告诉你,宋朝怎么样啊?(请一位学生回答。
)宋朝的经济很发达,尤其是商品经济的繁荣。
有钱就任性啦。
他们“能文而不求举,善画而不求售”。
此时最发达的文学是宋词,“杨柳岸、晓风残月”,但这个不能中举。
画画也不想卖钱,不能升官发财的,为什么要画呢?(学生自由回答。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不管别人想看什么,我画的,只是自己内心的风景。
(幻灯片显示《溪山行旅图》。
)这座山,给你什么感觉呢?(请一位学生鉴赏。
)“足蹑平都古洞天,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
”这种豪气,从何而来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同样是山,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幻灯片显示《山径春行图》。
)(请一位学生鉴赏。
)像这样的风格,就叫做“残山剩水”,马远人称“马一角”,类似的还有“夏半边”。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一位同学回答。
)绘画反映时代,反映人们的想法。
不仅是山水,花鸟,石头,竹菊,都是画家内心的风景。
明清有一位画家叫八大山人。
他的画不好懂。
(幻灯片显示《孤禽图》。
)郑板桥曾经送他一首诗:“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请你结合教材和这首诗,先了解一下八大山人。
请看《孤禽图》。
你看到了什么呢?(请一位学生鉴赏。
)国破家亡,愤愤不平,他为什么不直接说?(答案: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空前强化,实行文字狱。
)只能用绘画寄托心情。
其实,不仅是画家,我们每一个人,生而为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悲伤,思念和憧憬,我们都需要精神的家园。
明清的时候,经济特别繁荣,老百姓也要有精神的追求。
明清的小说,《水浒传》啊《西游记》啊《红楼梦》啊,都有小说的插图。
过年的时候,家里要贴年画。
(幻灯片显示《莲年有余》。
)它表达了什么心情呢?(请一位学生鉴赏。
)今天的参观就到这里了,一起来回忆一下。
中国画非常特别。
比如画弹琴。
外国人会画得很像。
(幻灯片显示《弹钢琴的少女》。
)那中国人呢?南宋有一副名画,《临溪抚琴图》。
如果是你,会怎么画呢?(幻灯片播放音乐《高山流水》,显示《临溪抚琴图》,教师朗诵《竹里馆》。
)可见,中国画具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之后请两位代表回答。
)从神灵的居所,到人间的世界,国画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
从人间的世界到内心的风景,中国人将快乐、悲伤、思念和憧憬,写成诗,唱成歌,凝结成笔墨丹青。
中国画就是中国人安顿心灵的桃花源。
【课后拓展】请欣赏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写一篇同名小作文。
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课后反思】将国画欣赏和诗词朗诵、古琴音乐相联系,其实限制了中国画原本具有的丰富内涵。
但本课不是专业的研究课,而是作为引导中学生入门的课程,并且要通过欣赏国画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探究中国古代发展的历程。
本课将多种感官体验配合,不仅符合传统文化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特征,而且创设了传统文化的情境,提高了学生欣赏国画的兴趣,更好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多媒体素材】图片:[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战国]《人物龙凤图》[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摹本[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清]八大山人《孤禽图》[清]《莲年有余》[南宋]夏圭《临溪抚琴图》[法国]雷阿诺《弹钢琴的少女》音乐:中央民族乐团《高山流水》视频:MTV《半面妆》动画片《山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