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8课概论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三第8课

历史必修三第8课

1、“构思神奇旷达,布局满密有力,现实与虚幻结 合,使天上、人间、地下融为一体”。这是对下列哪 幅画的评价 A.《天王送子图》 B.马王堆汉墓帛画 C.《人物龙凤图》 D.《女史箴图》 2.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 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 象的精神气质。”这幅画应是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第8课 笔 墨 丹 青
一、中国画
双猫图 陈莲
关山月
傅抱石
一、中国画
中国画,也叫国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 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 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一、中国画 二、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1.起源:新石器时代(距今六七千年)
1)形式:壁画、地画、岩画、彩陶画 2)风格:质朴、生动、浪漫 2.战国、秦汉时期的——帛画
(东汉)夫妇宴饮图
马王堆汉墓帛画
(东汉)和林格尔墓壁画
第8课
笔墨丹青
一、中国画 二、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1.起源:新石器时代(距今六七千年) 2.战国、秦汉时期的——帛画 3.魏晋: 进入绘画的自觉阶段 1)文人画出现及原因 A 社会动荡引发对儒学的反省; B 三教合一,文化多元的趋向。 C 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追求的士人群体的形成 2)成就:突现个性,绘画理论形成 3)代表:东晋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等
4.湖北日报2007年10月7 日报道:国庆节 前夕,“八艺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 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 家》,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 涛。下列作品中与该作品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A.《五子夺莲》 B.《送子天王图》 C.《山径春行图》 D.《松鹰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共23张PPT)
不遥远 !!
继承先人遗志
第三篇 传承创新篇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
对今天的暂时落后不自卑,因为中国人的聪明才 智在历史上曾独放异彩! 对过去祖先的创造不沾沾自喜,因为那只是过去, 它并不能代表现在和未来! 未来中国,科技兴国!中华少年,任重道远!
知识反馈
(1)“神州六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 大成就。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中国的这 项发明产生于:
省时、省力、省钱
雕版
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
汲取千年精华
第二篇 思维拓展篇
拓展一:不同角度看四大发明的影响
(1)角度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
“光明来自东方!我们一切最初的科学知识 来自东方。”
—美国科学史家 乔治·萨顿
传播:通过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向欧洲传播。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带来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2)推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回首千年辉煌
1900年在敦煌发现的《金刚经》 卷子,证明我国在唐朝时已掌握 了雕版印刷技术 (世界最早、明
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
跨 ▲雕版印刷术:唐代出

越 现,宋代“黄金时代”
文时
化 空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传播 播信
宋代:毕升发明 泥活字
波 斯 传 到
史息 中 的
学家(如毕升),假如现在政府准备为毕升这位科学家 建立一座纪念碑,你将会撰写怎样的碑文?(要求:碑 文字数100—150) 2.献计献策:
中国现今科技水平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 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假如你作为一名关心中国科 技发展的社会人士,你认为我国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科技 水平?
感悟先人智慧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8课,笔墨丹青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8课,笔墨丹青

帛画
战国楚墓帛画 绢 本 墨绘 淡设色 纵 37.5cm 横28cm。《御龙 图》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 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也 属于葬仪中引导墓主人升 天这一类祈祷性作品,画 中部分还偶用了金白粉彩, 它为我们了解那些金碧辉 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一定 的实证,是迄今为止发现 使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
孤傲、冷峻的性格特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朱耷(八大山人)“伤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瞪眼鱼”
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题
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 尔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 生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刚正不阿、孤傲倔强的性格,表现他对现实 的反抗心情。

商业兴盛、城
风俗 描绘民间风 张择端 市发展、文化
画 情市井生活《清明上河图》普 化及繁、荣民间文
文人
明画
风格奇特; 不拘成法;

世俗意趣,
风俗 生活气息

八大山人、 扬州八怪
木刻版画、 年画、布贴 画、剪纸画
时代变化; 社会动荡; 思想专制
文化普及
中国画:或称“国画”,是20世纪
中国画的特征及体上现半的叶民产生族的精名神词。。它是对自唐宋
复习: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1、魏晋发展到自觉阶段: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 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达到新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有狂放不 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 也日趋成熟.
3、宋元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 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 导有意无法。

历史必修三第八课

历史必修三第八课

发展: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合作探究:唐朝绘画雍容华贵的原因? 原因: ①政治统一 ②经济繁荣
③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
2020/5/3
繁荣:宋代到明清——文人画与世俗画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 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一般 有如下特点:(1)作者多是学者、 诗人,又是画家 。 诗歌入画,更 强调用诗来题画 。书法入画,主 张书画相通,强调笔法的书写性。 (2)文人画多借物寓意来表达志 向和意趣。(3)文人画重墨轻色; (4)在作品中将栅、兰、竹、菊、 松、石等作为人格化的形象象征, 以此寄托画家的情感和精神。
2020/5/3
1、北宋的阳刚豪迈——国家统一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的画风含蓄深沉,气势更为宏大。如《千里江山 图》展示祖国锦绣山河的神奇美丽。全图长12米,画 面视野开阔,境界幽深,色调爽秀明快,展卷观赏, 路转峰回,美不胜收,令人有壮游千里之感。
2020/5/3
2、南宋的残山剩水——偏安江南
•民间风情——木刻版画(小说插图)
明清时 期,小说成 为雅俗共赏 的文学读物 为了使小说 剧本读来更 为有趣,刻 书坊开始使 用木刻版画 作为插图。 明万历年间刊本《全像三国演义》
2020/5/3
•民间风情——年画
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 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和春联 一样起源于门神。全国出现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 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三大流派。
2020/5/3
1、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
岩画是一种以图形代替文字的文献宝库,故而被誉 为“历史的语言” 。它以质朴的手法,刻画出先民自身 居住、狩猎、畜牧、征战、人物、动物、以及图腾崇拜 等等与繁衍生息息息相关的场景图形。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8课ppt课件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8课ppt课件

战国问世 西汉编定
《黄帝内经》
世界地位 中医学奠基之作
东汉末
奠定中医临床医学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基础,提出辩证施治方
法,被医家誉为“万世
宝典”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对16世纪以前中 医药学的系统总 结——“东方药物 巨典”
问题探究: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 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 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它当饭吃。
A.地动仪 C.雕版印刷术
B.造纸术 D.罗盘针
公元前28年,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有星孛于紫微。(《竹书纪年》)
公元前1034年,彗星的最早记录
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文公十四年》)
公元前613年,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石氏星表》
战国;魏人石申;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浑仪(确定天体坐标的天文观测仪器)
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4.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根本 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B.统治阶级的重视 C.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D 对外交往的密切
5.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是: A.《石氏星表》 B.《授时历》 C.《太初历》 D.《大衍历》
6.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突出,有外国学者称赞中国 古代的一些科技成果“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 世界的面貌”。其中属于宋元时期的是
2008北京奥运会上活字印刷术的再现
印刷术的外传
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向
西传至西亚、北非一带,随后又传入了欧洲。
1450年,德意 志人古腾堡改良了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 形成金属活字印刷 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课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课

(2)根据材料三,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 科学技术在研究领域方面的不同。并结合当时中 国与欧洲的社会状况,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1)不同:中:应用型领域,欧:天文学领域
(2)原因: 中国方面:自然经济为主,重农抑商,所以农学 等传统科技发达;文化专制和闭关政 策,不利于新科技的出现。 ①政治: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统治阶级从根 本上对科技不予重视。 ②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 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 规模。
珠算
(1)明清时,得到普及和发展,用珠算 可以解决加减乘除、开平方、开立 方。 (2)明朝时,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 等地。
算筹
算盘
古代中国的发现之 天文历法
天象观测记录:
夏商:保留了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春秋:《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 入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 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年 战国: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 恒星的位置 后人辑成《石氏星表》,是世界 上现 存最古老的星表。 西汉:记录了太阳黑子(世界最早) 东汉:对月食做了科学解释
《 神 农 本 草 经 》
”学 证 ” 作 。的 施 。 者 理治《张 论的伤仲 基方寒景 础法杂, ,,病后 被奠论人 后定》称 世了创张 称后造仲 “世性景 万中的为 世医提“ 宝临出医 典床辨圣
《 伤 寒 杂 病 论 》
“纪 制 类作 东以 了 药者 方前 一 物李 药中 千 时 物医 多 珍 巨药 幅 种。 典学 药 ,《 ”的 物 药本 。系 形 方草 统 态 一纲 总 图 万目 结 , 多》 , 是 个记 被 对 ,录 称 还了 为 世 绘各
③思想: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如八股 取士,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④对外: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严重阻碍 着中外科技 交流。 ⑤自身:科技体系结构不合理,科技长期处于 经验层次, 重视实用技术,轻视理论 提升。 欧洲方面: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 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促进了 思想解放;对外扩张。这些有利于 自然科学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八课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八课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 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 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 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 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 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 进步性 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 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 评价 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 想基础 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 中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 局限性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 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孔子改制考》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
__________的先师,从而阐明了维新变法的 主张变革 必要性和合理性。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阐明变法 的内容和具体途径,指出变法的根本在变官
制。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3)严复
①严复的译作《天演论》首次将_________学 进化论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概况
(1)初步提出 冯桂芬 1861年,__________著《校邠庐抗议》,初
步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人教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件(共42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件(共42张PPT)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3. 对世界的影响
(1)结束了冷兵器时代; (2)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瓦解; (3)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 武器。
(四)指南针 1. 概况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 战国 时 期发明的“司南”; 北宋 时,指南针应用于 航海。(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 影响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美万国户火是箭世学家界赫上伯第特一(个He利rbe用rt火·箭S·向Zi太m)空在搏19击45的年出英版雄的。 《他火的箭努和力喷虽气然发动失机败》了(,Ro但ck他ets借a助nd火Je箭ts推)力一书升中空提的到创,“想约 当是1世4世界纪上之第末一,有个一,位因中此国他的被官吏世叫界万公户认,为他“在一真把正座的椅航的天背 后始,祖装”上,47为枚了当时纪能念买这到位的世最界大火航箭天。始他祖把,自世己捆界绑科在学椅家子将的 前月边球,上两的只一手座各拿环一形个火大山风命筝名。然为后“叫万他户的山仆”人同。时英点国燃火47箭枚 大 力专火量家箭飞W,向·其前麦目方克的。斯是”韦想尔借火说箭“向Wa前n推H进oo的的力事量迹,是加上早风期筝火上箭升史的 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作:《天演论》
③地位: “中国西学第一人”
3.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A.时间: 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
B.结果: 失败
4.维新思想的影响
①反专制,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启蒙
②促进人民觉醒——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影响: 1、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评价
进步性: ①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②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③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 对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局限性:
①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 ②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自强”
学造器物
(鸦片战争时期:林、魏)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
维新变法
追求民主共和
仿行制度
(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派)
提倡民主科学
接受马克思主义
提倡思想
(新文化运动新阶段、五四运动)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8课 近代的维新变法思想
(2)梁启超
①思想主张: A.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B.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②成就:
著作:《变法通议》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 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3)严复
①思想主张:
民主君仆、主权在民,动摇君权论的基础 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②成就:
A.办万木草堂讲学 B.著书: 《新学伪经考》把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斥 为伪经;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孔子是改革之师是民权、平等的倡导者。 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请思考: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 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根本原因——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二)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
①甲午战争的失败,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 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力 量开始壮大起来; ③早期维新思想奠定思想基础;西学不断的传 入。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思想主张:
(1)康有为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 向西方学习 ,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来 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救国图强。 ②成就:
请你阅读下面两段材料:
“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 天地之偏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乎 内外,所以限也。” —(宋)石介《中国论》 “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 必强分夷夏” —郑观应《易言· 公法》
思考并回答:
依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 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评价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 进步性: 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 ①将“师夷长技”由思想变为实践,进一步冲击了 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 传统保守观念,同时,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等在 ②在“自强” 思想的指引下,创办了一批近代企 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 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创办近代海军,迈开了 棠在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 中国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的第一步。 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 局限性: 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 蒋廷黻《中国近
A.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B.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 的,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C.启迪了当时国人的思想。
魏源
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 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其基本内容:悉夷、师夷、 制夷三位一体,即前提、手 段、目的的有机结合。新思 想实质是强国御侮,维护清 政府统治地位。
主张 ②文化上:办新校,学科学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 ③政治上:革新,君主立宪 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郑观应《盛世危言》 跟洋务派相比,郑观应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有什么新的主张?
3.评价
积极性: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 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三、维新变法思想
(一)早期维新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
② 西方思想和科技不断传入(来源)
③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 济、阶级基础)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①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商战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 意诚美矣。无议院,则君民之间势多隔阂,志必乖违。力以权分,权分而力弱, 虽立乎万国公法之中,必至有公不公、法不法,环起交攻之势。故欲借公法以 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2)不同点: ①从阶级本质看: 阶级本质决定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在向西方学习时仅限于器 物层面,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可能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尤其是政 治层面;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新派必然会触及封建统治的政治 制度,要求实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②从目的上看, 洋务派与抵抗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 还有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目的,而维新派则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 ③从内容上看, 洋务派、抵抗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即师夷长技以制夷 和师夷长技以自强;而维新派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教 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 什么的问题”。 ④从失败的根本原因上看, 抵抗派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而洋务派则是把先进的生产 方式嫁接到落后的生产关系上,维新派则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
③仅停留在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层面。只是把西 代史》 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在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注定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 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 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 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 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 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 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 3.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西方的生产技术等
4.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遇到顽固派的阻挠
问题探究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日本明治维新思想的比 较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本质与内涵:一,要以中学为体,封建正 统观念不动,在此基础上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二,它以维护封 建王朝统治为目的。以封建正统观念为根本,是封建社会在上层 建筑思想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显然他们是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 学的体上,这严重削弱了它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量,但也直接 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 悲剧性结局。 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是文明开化,即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 治、经济、文化观念,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显然日本 的指导思想不仅是“西学为用”,而且还要以“西学为体”,从 根本上改变日本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属性。它比中 国洋务派的“中体为用”思想要进步得多、彻底得多,实践的结 局是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迅速成为 亚洲强国。 思考中日体用思想有何不同?实践效果有何差异?
要不要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制
要不要提倡西学, 坚持科举取土, 变法之本,在育人 才;人才之兴,在 反对西学 改革教育制度 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拓展探究:
为什么每次西学东渐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
⑴中国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尊 夷卑观念,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 ⑵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占主 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然经济,因而,新思想缺乏社会基础。 ⑶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使民众思想保守,愚 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从 “ 师 夷 长 技 ” 到 维 新 变
知识结构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变法思想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
①晚清封建社会——危机四伏、妄自尊大;
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 扩张; ③鸦片战争——惊醒志士,萌发了向西方 学习的思想。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代表人物 ①林则徐:向西方学习 近代中国第一步
探究 2: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 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不完全同意: 继承: 他们同属于地主阶级;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发展:
(1)பைடு நூலகம்务派向西方学习的领域更广;
(2)洋务派学西方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来维护 封建统治,林则徐、魏源学西方目的的重心在于抵御外侮; (3)洋务派学习西方进行了充分的实践。
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 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