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丹麦(Denmark)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
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冷冻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

100
冷冻蔬菜
沙门氏菌
未检出/25g
冷冻蔬菜
志贺氏菌
未检出/25g
冷冻蔬菜
金黄色葡萄球菌
100
冷冻蔬菜
酵母
100
瑞士
面食
未烹煮,湿,有馅
需氧微生物
1000000
面食
未烹煮,湿,有馅
产气荚膜梭菌
100
面食
未烹煮,湿,有馅
肠杆菌科
10000
面食
未烹煮,湿,有馅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
1000
冷藏及冷冻肉
需氧微生物
1000000
冷藏及冷冻肉
产气荚膜梭菌
10
冷藏及冷冻肉
肠杆菌科
100
冷藏及冷冻肉
大肠杆菌
10
冷藏及冷冻肉
沙门氏菌
未检出/25g
冷藏及冷冻肉
志贺氏菌
未检出/25g
冷藏及冷冻肉
金黄色葡萄球菌
100
冷冻蔬菜
需氧微生物
500000
冷冻蔬菜
大肠菌群
100-300
冷冻蔬菜
大肠杆菌
10
冷冻蔬菜
冷冻或冷藏的即食食品
沙门氏菌
5
0
0/25g
带馅的面制品
冷冻或冷藏的即食制品
金黄色葡萄球菌
10
1
100
10000
带馅的面制品
冷冻或冷藏的即食制品
单增李斯特菌
5
0
100
以米饭、玉米粉为主要成分的小菜(冷冻)
蜡样芽孢杆菌
5
1
1000
10000
以色列
冷冻蔬菜
沙门氏菌
1
丹麦的食品安全检查

2018年6月18日,星期一,丹麦大小媒体相继报道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前一个周五晚上和周六中午,11位退休的老同事一起聚餐两次,他们的年龄在65-80岁之间。
周六晚上,有些老人便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视觉恍惚,7位老人陆续被送进医院进行检查。
到19日,仍有6位老人继续住院观察。
食物中毒事件在丹麦极少发生。
1980至2007年,曾出现过5例食物中毒事件。
2008年至今,也只出现过5例食物中毒事件。
这次事件一下子涉及多位老人,丹麦现存的解毒药都不够,医院立刻联系了挪威和德国求救。
丹麦食品行销全球,其中的秘密之一就是丹麦食品的信誉高。
这次多位老人食物中毒,在丹麦是个大事件,政府立刻动用了各种相关机制,以求迅速找出原因。
22日,调查结果出台,这次食物中毒源于请客的一对老人家里自制的食品,而非餐馆、食品店或是超市购买的食品。
这排除了食物中毒在更大范围内出现的可能性。
哥本哈根的一家饮料店猪,可是丹麦农业现代化程度更高,肉食的腌制也更受欢迎。
同时,丹麦对农业生产组织实行制度性的变革,统一领导,而非像英国,英国的私人农场个体所有制限制了生猪的生产、运输和批发。
19世纪末,丹麦的个体养猪场陆续加入了当时新建的合作社,后来大多集中在两家最大的合作社。
合作社由农民所有,95%的屠宰也都由合作社进行。
其中最大的合作社“丹麦皇冠”(Danish Crown),屠宰量占90%。
生猪和肉制产品的出口也都由这两家合作社进行。
英国早餐的亮点是鸡蛋和煎培根。
“丹麦培根”(Danish Bacon)成为专门的品牌,仅在英国销售就已经有上百年了。
按照丹麦农业和食品组织的统计,2017年,丹麦食品出口占丹麦物资出口总量近1/4,出口量达到1664亿丹麦克朗。
丹麦食品出口面向全球,欧洲仍是丹麦食品出口的主要地区。
近些年来,丹麦对亚洲国家的出口持续增加,其中包括中国、马来西亚、越南和日本等国家。
丹麦食品工业不断发展。
近些年来,丹麦人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是指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在一定范围内的要求,这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标准之一。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霉菌等,它们在食品加工、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引起食品变质和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严格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制定,是根据食品的种类、加工工艺、保存方式等因素来确定的。
不同的食品对微生物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易腐食品对微生物的限量要求会更加严格,而干燥食品的要求相对会较低。
同时,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还会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卫生标准等进行调整和制定。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以及人体摄入后可能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比如,食品中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其数量必须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免引起食源性疾病。
同时,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也需要进行限制,以免引起食品变质和发酵等问题。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执行,需要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法规进行生产,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抽检,确保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到不符合标准的食品,从而保障自身的食品安全。
总而言之,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措施,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都应共同努力,严格执行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精品推荐】各国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

各国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
小编希望各国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由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及风险保护水平等的差异,各国(组织或地区)食品中微生物限量要求不一致,下面小编带您了解一下。
食品微生物是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总称。
包括生产型食品微生物(醋酸杆菌,酵母菌等)和是食物变质(霉菌,细菌等)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
一般而言,酵母、霉菌不引起食品中的生物危害,只有细菌、病毒、寄生虫能引起食品的生物危害,使食品不安全。
通过它的作用,可生产出各种饮料、酒、醋、酱油、味精、馒头和面包等发酵食品。
还有一部分是引起食品变质败坏的微生物,又称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包括能引起人们食物中毒和使人、动植物感染而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及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威胁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为控制食品中微生物污染,各国(组织或地区)一方面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各环节推行科学的管理体系(如HACCP),同时对食品生产原料及终产品中致病性微生物/代谢物含量做了明确规定。
由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及风险保护水。
中国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

中国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中国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
drinking water
次检验
dried aquatic products of
2、致病菌系指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
2、若非指定,以cfu/g或cfu/ml表示condensed milk and
formulated
菌
1、GB 14891.4-1997
如无特别说明,致病菌系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n/c/m/M: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
c: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得样品数;
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
M: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注1:按照二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有≤c 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注2:按照三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全部样品中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m值;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在m值和M值之间;不允许有样品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例如:n/c/m/M为5/2/(1 000 cfu/g)/(10 000 cfu/g),含义是从一批次中采集5个样品,若5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均小于或等于m值(≤1 000 cfu/g),则判定为合格;若≤2个样品的结果(X)位于m值和M值之间(1 000 cfu/g<X≤10 000 cfu/g),则判定为合格;若有3个及以上样品的检验结果位于m值和M值之间,则判定为不合格;若有任一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大于M值(>10 000 cfu/g),则判定为不合格。
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二)2024

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二)引言概述: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二)是针对食品行业中微生物污染问题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进一步细分和规定。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分析和阐述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的相关内容。
正文:一、食品微生物限量的分类与标准:1. 法规和标准的背景及意义2. 常见食品微生物指标的分类和对应的限量标准3. 不同食品类别的微生物限量标准的差异性与原因4.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修订和更新机制5.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执行与监督二、食品微生物限量的检测方法与技术:1. 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原理2. 不同食品类别中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选择与优化3. 微生物检测设备的选购与维护4. 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5. 新兴的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限量中的应用前景三、食品微生物控制与预防的策略与方法:1. 企业层面的食品微生物控制与预防措施2. 食品生产环节中的卫生管理和操作规范3. 原料采购和存储中的微生物控制措施4.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技术和操作要点5. 产品包装、贮存与运输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措施四、食品微生物限量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1. 法规和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 食品微生物限量管理中的监管和执法难点3. 食品微生物污染问题的源头与溯源难题4.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国际对标与认可问题5. 新兴微生物污染问题对限量管理带来的挑战五、未来食品微生物限量管理的发展趋势:1. 国内外食品微生物限量法规和标准的发展趋势简析2. 消费者对食品微生物安全的关注与需求3. 企业自主控制与管理在食品微生物限量中的作用4. 综合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食品微生物限量管理的意义5. 科技进步和监管手段改革对食品微生物限量管理的影响与促进总结:本文从食品微生物限量的分类与标准、检测方法与技术、控制与预防策略、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五个大点出发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供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和相关从业者一个全面了解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的知识框架和信息参考。
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

中国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
如无特别说明,致病菌系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n/c/m/M: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
c: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得样品数;
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
M: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注1:按照二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注2:按照三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全部样品中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m值;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在m值和M值之间;不允许有样品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例如:n/c/m/M为5/2/(1 000 cfu/g)/(10 000 cfu/g),含义是从一批次中采集5个样品,若5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均小于或等于m值(≤1 000 cfu/g),则判定为合格;若≤2个样品的结果(X)位于m值和M值之间(1 000 cfu/g<X≤10 000 cfu/g),则判定为合格;若有3个及以上样品的检验结果位于m值和M值之间,则判定为不合格;若有任一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大于M值(>10 000 cfu/g),则判定为不合格。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食品微生物是指在食品中存在的各种微小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
食品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可能会引起食品变质、腐败和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主要是指对食品中微生物数量的限定,通常以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来评价食品微生物的卫生质量。
各国家和地区对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菌落总数是评价食品微生物数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菌落计数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总数。
菌落总数的高低反映了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多少,是评价食品新鲜度和卫生质量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菌落总数超过一定标准就会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肠菌群是一类肠道细菌的总称,它们存在于环境中和动植物体内,是一类潜在的致病菌。
食品中如果含有大肠菌群超标,就可能存在粪便污染或者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佳的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霉菌和酵母菌是食品微生物中的另外两类重要指标。
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的存在不仅会导致食品变质、腐败,还可能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这两类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严格遵守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不仅能够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也能够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同时,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也是保障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
总之,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对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的严格执行,能够有效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卫生管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为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的执行提供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消费者放心食用食品,确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