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讲义第四讲
初二语文讲义(4-6)学生版

(一)片段欣赏片段1: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选自《精彩校运会》片段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片段3:人生如梦,美好的愿望尽藏在其中;人生如歌,欢欢快快唱完每一个旋律;人生如画,里面蕴藏着丰富的色彩和线条;人生如茶,要经过几番煮炼,才能品出茶的味道。
片段4:“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思考一:以上4个片段语言都很优美,同学们能说出这些片断是怎样做到语言优美的吗?片段5:甲:父亲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杏子,把杏子给了妹妹。
乙: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
他提第四讲 用修辞和描写扮靓作文语言 初二语文讲义 写作秘笈学习目标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
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
(《麦黄黄,杏黄黄》)思考二:以上两个片段有什么区别?片段6:夜·快乐争让座甲:傍晚,伴随着街边五彩的路灯,我乘着满满的幸福向车站进发。
我排着拥挤的队伍上了车,车上满满的,都是回家的人们。
随着汽车的开动,人们都摇摇晃晃的跳起了“舞”。
这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也上了车。
我心想:“糟糕,老奶奶不会也要跳舞了吧?”这时,一位可爱的小女孩跑过去搀扶着老奶奶,笑着说:“奶奶,您坐这儿。
”随后,一些青年人也纷纷说:“您坐这儿,这儿舒服……”老奶奶开心的笑了,眼睛眯成了月牙,满脸幸福的模样。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讲座(四)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讲座(四)词性(实词)★词的分类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例: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国、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一般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
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词性一、名词(一)、定义及分类: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二)、语法特点1、能受数量词组的修饰,一般不能受副词的修饰,“一个学生”、“两架飞机”/“不学生”、“很飞机”。
特例:表示方位的名词和一部分表时间的名词,可以受副词修饰。
“最后头”、“极左”、“才星期二”。
2、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一部分单音节词可以。
人人、家家、户户。
(三)、判断方法:1、能受数量词修饰。
两个城市一些学生一点儿水2、不受副词“不”修饰。
3、语法特点:经常作主语、宾语(四)、巩固练习:万里长城在中国的北方雄伟的屹立着,它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它像一条长龙,腾飞在世界建筑的舞台上,是我国的象征。
二、动词(一)、定义:表示动作、行为、存现、变化、消失、判断、心理活动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学生版+解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诵读积累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知识点01 了解诗歌体裁和诗歌诵读的知识。
【即学即练1】(一)、了解本课涉及哪些古代诗歌体裁?参考示例: 《观沧海》是四言诗,这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诗体,盛行于先秦时代。
《诗经》集四言诗之大成。
也属于乐府诗,即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是绝句。
《次北固山下》是五律,它们都要遵循格律。
《次北固山下》的四联:(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领联)潮平两岸间,风正一祝悬。
(对偶联)(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对偶联)(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前”“基”“年”“边”是押韵的字,都是平声韵。
目标导航《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这篇作品的具体名称。
散曲的不同曲牌,对于句式、字数、平仄也都有相应的要求,只是不像格律诗那样严苛,允许添衬字,有的曲牌还可以增句,押韵也稍灵活,平仄韵通押。
下面以《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为例,简单说明相关的格律问题。
《天净沙·秋思》的平仄(“△”为可平可仄,曲中仄声常区分上、去二声)△平△仄平平,△平Δ反平平,仄仄平平去上Δ平平去,△平△仄平平。
(二)、古诗节奏划分有哪些规律?参考示例:(1)四言诗歌,主要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第4讲文言词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41/79
72.穷 ①穷尽,动词 欲穷其林。 ②穷尽,形容词 乐亦无穷。 ③深 穷冬烈风。 ④贫穷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3.趋 奔向 尝趋百里外。
74.去 ①离开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②除掉 去死肌,杀三虫。 ③距离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34/79
57.举 ①举起、抬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推荐,推举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③传扬 死即举大名耳。 ④举动,发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⑤被举用,被推荐 管夷吾举于士。
58.具 ①同“俱”,全、都 具答之。 ②含有,具备 各具情态。
35/79
59.绝 ①极,极点 侧目,微笑,默叹,认为妙绝。 ②停顿,消失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非常、极 佛印绝类弥勒。 ④隔绝 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⑤高超,绝妙 天下独绝。 ⑥极高 绝岩多生怪柏。 ⑦断 天柱折,地维绝。
14/79
16.凡 ①总共 凡三往,乃见。 ②凡是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17.方 ①方圆(面积)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②当……时候 方其远出海门。 ③刚、将、正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18.芳 ①香,气味美好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香花 野芳发而幽香。
15/79
19.奉 ①侍奉 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 ②接收、奉行 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供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79
10.旦 ①早晨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②第二天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1.殆 ①大约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②有害 思而不学则殆。
12/79
12.道 ①道义、仁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路,路途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③说,述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方法、路径、办法 策之不以其道。 ⑤道理、规律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⑥主张、思想、学问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初中衔接语文第4讲——标点符号(含答案)

第4讲标点符号旧知回顾《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标点符号的要求是:“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除有表语音停顿外,还有表意作用。
小学阶段要掌握顿号、逗号、分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的写法及作用。
其中较难掌握的有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1.冒号。
【提示语在前用冒号,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提示语在后用句号。
】例题:(1)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提示语在前用冒号)(2)“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是说准了,猜错了就得卖我的糖。
”(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3)“立即停船抢救!”少奇同志斩钉截铁地说。
(提示语在后用句号)2.书名号。
知识提要:书名号一般用于书名、篇名、报刊名、歌曲名、电视名、电影名等。
注意:(1)相邻两个书名号之间无需用顿号隔开。
(2)书名号使用的范围很广,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例题:(1)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我很喜欢读《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
(3)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真精彩!3.省略号。
用法归纳: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引文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例题:(1)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2)王强对老师说“《石灰吟》我会背了。
千锤万击出深山……”(3)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4.引号。
用法归纳: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注意: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如: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例题:(1)歌中唱道:“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2)贝加尔湖曾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但现在正被沿岸工厂排放的废水“吞噬”着。
第4课乡愁-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讲义

第4课 乡愁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知识和能力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教学难点 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1.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2017),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诗歌评论家。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
2.背景资料本诗选自《余光中选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乡愁》写于1972年。
同所有漂泊在外的人一样,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的乡愁无法相比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多年的诗人,“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20多年的时候,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诗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浅易但韵味无穷的《乡愁》。
【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一枚(méi ) 窄窄(zhǎi ) 乡愁(chóu ) 大陆(lù)(2)认准字形海峡 邮票 坟墓 矮矮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重点梳理【重点01】朗读诗歌,体会情感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注意阅读本诗需要遵循要求。
明确: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
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共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第四讲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介宾短语(教师用)

认真地写字
你能举出哪些例子?
准确地显示
教师举例: 祖国大地 ( 三) 主谓短语
一朵茶花
前进的步伐 很好看 独立思考 慢慢地走
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短语 , 主语和谓语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即表达“谁 ( 什
么) ——怎么样 ( 做什么 ) ”。如果短语中不仅有主语和谓语 , 谓语后面还有宾语或补充成分 ,
第 4 讲: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介宾短语
衔接目标 初中回顾:
淡化短语结构知识, 很多学生不了解现代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基本分类, 也不清楚各种短 语的特点及用法。
高中要求:
熟练把握短语的结构有助于分析语言结构, 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 也是高考正确使 用词语(包括孰与)、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考点要求。
目标要求:
1. 了解现代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基本分类。 2. 掌握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介宾短语的特点及用法
自主梳理 (一)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 ,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 彼此地位 平等 , 这种短语称为并列短语。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 ,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 颠倒位置的 , 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 如春夏秋冬 ( 时间顺序 ) 、油盐酱醋 ( 语言习惯 ) 等。 1. 类型
全神贯注(主谓) 襟怀坦白(主谓) 挥手之间(偏正) 愚公移山(主谓)
竞选州长(动宾) 销售计划(偏正) 色彩缤纷(主谓) 交通规则(偏正)
风和日丽(并列) 禁止吸烟(动宾)
二、动宾、补充、介宾短语
辛勤耕耘(偏正)
巍峨挺立(偏正)
( 一) 动宾短语
由动词和它所支配的对象构成的短语 , 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 ,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04课《乡愁》公开课课件

思念亲人 ↓
家国之思
导入新课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思乡情切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举头望,
墨剑飘雨
低头思故乡。
--李白
liyongqiang
李永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
4 乡愁
01
知识与能力: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诗 歌运用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情感的写法。(重点)
感情是层层深入的,先是母子别,夫妻别,再是生死别,故国别。 诗人由个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
研读课文
➢ 《乡愁》这四节诗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节诗中的意象是按照诗人人生经历的先后 顺序排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第一节
第二节
铺垫
第三节
第四节
一语道破,将思乡、思亲的个人乡愁升华为家国之思。
●席慕蓉的《乡愁》运用“笛声”、“月亮”、“雾 里”、“大树”这几个典型意象组合,将乡愁涌起在 朦胧迷离的月夜中,把作者对故乡的绵绵思念之情抒 写得恰如其分。
请再次朗诵全诗,要求读出节奏、情感。
堂上练习
●1、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有关“乡愁”的古诗词理解默写,请 你帮他补充完整。(5分)
●古诗词中,我们无数次遇见“乡愁”。王湾在北固山下的乡愁:
研读课文
诗歌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找 出来。
小时候的乡愁
长大后的乡愁 后来的乡愁
现在的乡愁
研读课文
诗歌讲述了作者哪几个人生阶段?
小时候的乡愁
少年
长大后的乡愁
青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第四讲
一、文言文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
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
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
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
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
也."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
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夫诱道争远( )
2.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海中救援
①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
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
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
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
聚集在小镇广场上望着海港。
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
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③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
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④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
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
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
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⑤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
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的责任。
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
”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⑥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
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
队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
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1.第①段中“一个年轻男孩教会”的是
2. 第②段中“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的“应声而出”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扮演我们的角色”中的“角色”是指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汉斯吻了他的母亲”中的“吻”一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家庭作业---作文练习
以《我记忆里难忘的一件事》为题,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完整丰富。
答案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海中救援
1.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2.(1)突出汉斯的精神
(2)救援工作的困难
(3)反映母亲担心的原因
3.突出汉斯参加救援的坚决
4.自愿救援队员
5.(1)安慰母亲,不要为他担心 (2)突出汉斯去救援的
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