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一讲讲义
2014年秋季班初一第1次课讲义学生用

2014年秋季班初一语文第1次课讲义一.语文基础知识1.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粼粼.()分qí()嫩.芽() chäi ()散 qiáo( )悴瘫痪..()() jué( )别烂màn( ) 絮絮叨叨.()攥.()怦怦.()脸jiá( ) nì( )笑菡萏..()() qï( )斜2.解释下列词语各得其所憔悴喜出望外形影不离自作主张二.现代文阅读(一)花边饺里的母爱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
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
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
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
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边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
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当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但是,这些记忆,还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
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
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
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
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
七年级上册语文讲义

寒假集训营七年级语文讲义七年级语文上册一. 重点字词篇1.字词解释第一单元第1课散步信服xìnfú:相信,佩服嫩nân芽:初生而柔弱的芽苗分歧fýn qí:差别;不相一致的地方取决qǔ juã: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拆散chüi sàn:使家庭、集体的成员,或者成套的东西分散委屈wþi qū: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难过;让人受到冤屈粼粼línlín:形容水流的清澈或水、石的明净一霎时shà shí:极短的时间,片刻,一会儿各得其所gâ dã qí suǒ:原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适当的安排。
熬áo:忍受,艰苦支持。
第2课秋天的怀念瘫痪tün 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的丧失活动能力。
比喻机构涣散、混乱,不能正常工作。
暴怒bàonù:大怒;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沉寂chãnjì:非常寂静;杳无音讯。
捶打chuídǎ:用拳头或锤子敲打。
憔悴qiáocuì:黄瘦;瘦损。
形容人脸色不好。
央求yüngqiú:恳求,乞求神色shãnsâ:神情面色敏感mǐn’gǎn: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诀别juãbiã:分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烂漫lànmàn:色彩鲜丽;坦荡,无做作絮絮叨叨xùxu-düodüo:形容说话啰嗦淡雅dànyǎ:(颜色花样)素净雅致;(花草等的香气)清淡深沉shýnchãn:指声音低沉;形容程度深;沉稳,不外露。
喜出望外xǐchū’wàngwài: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第3课羚羊木雕抹:mǒ,涂~,~粉,~眼泪,~煞,一~余晖 mî,~墙,~身。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讲义完整版

第一单元复习讲义一、词语积累嗡wēng朗润rùn 酝yùn酿niàng 卖弄喉咙应和h è 嘹liáo亮烘hōng托静默风筝抖dǒu擞sǒu健壮窠kē巢cháo 宛转黄晕yùn 呼朋引伴花枝招展一年之计在于春镶xiāng单单安适着zhuó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zhù蓄xù 澄chéng清空灵地毯响晴髻jì蝉chán 池畦qí花苞bāo 娇媚棱léng镜粗犷guǎng 睫毛衣裳shɑng(轻声)铃铛端庄静谧mì屋檐yán 凄冷化妆莅lì临造访吝lìn啬sè淅xī沥lì干涩sè草垛duò高邈miǎo 绿茵yīn茵咄duō咄逼人二、文学常识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2.老舍(1899~1966),原名_舒庆春_,字舍予_。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__人民艺术家__”。
著名作品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和戏剧《茶馆》、《龙须沟》,其中话剧《_茶馆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5 ①《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曹操《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庙号太祖。
著作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有诗歌代表作《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诗仙”。
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上课讲义

语文的特点:好玩和有用
语文学习要好玩。语文复习要有用。
1 、好玩的= 有趣味的(学科趣味)+有深度的(人生哲理)
2 、有用的= 生活中的语文技能+应试的语文技能
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A、课文篇幅长; B、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 C、知识体系复杂,知识点多; D、课文思想内涵更深刻。
初中语文课堂的特点
3、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严禁迟交缺 交!!
• (3)发生在周总理身上的一件事。有外国 记者讥讽到:真是对牛谈琴!周总理礼貌 的回敬:对,牛弹琴!一字未改,标点一 变,面目全非!
• (4)歧义之趣 A 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
B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C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 (5)、两人对骂:甲:你放狗屁!乙:你 放屁狗!甲:你狗放屁!虽然粗俗,但的 确让人忍俊不禁。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
老师自我介绍
• 我姓郭,名素贞。意思就是向来不怕困难, 坚贞不屈。
• 座右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 做人原则: “实”。即:
•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惜缘
• (1)师生缘
• 我大学毕业到现在将近20个年头了,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 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教师水手、学生渡客。
三、如何学好语文?
你听说过什么办法? 你认为哪些比较可行
语文学习歌诀
• 练好语文基本功:你的普通话说得如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
•
广东人说 普通话。”你的字写得如何?你是否常写错别字?
• 优秀文勤记诵:作文中应用了背诵过的诗文,加5分。
• 报纸杂志常翻阅:《语文报》、《作文点评报》;《读者》 《意林》
(完整版)初一语文讲义

启明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姓名:邢嗣宇年级:初一课时数:2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 C 文言文基础字词一T 文言文基础字词二授课日期及时段2015年1月24日14:00——15:30教学内容一、重难点知识回顾首先回顾一下课本上的一篇文言文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
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①期:约定时间。
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1、解释加点的词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4、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答案1、放弃同“否”拉不回头2、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3、那朋友太丘那朋友4、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翻译: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
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
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
”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一、专题精讲文言文阅读在一套语文试卷中占据重要部分。
语文试卷总体想要拿比较高的分数,这一部分的分数一定要拿到手。
第1课《春》讲义

《春》讲稿(第一课时)同学们好,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课文,包括3篇散文和4首古诗,这一组古今名篇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这些优美的诗文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单元导语,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1.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2.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3.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下面让我们进入到第一课《春》的学习。
我们在六年级第二学期时,学习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匆匆》,让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作者的相关信息。
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大家要能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先请大家翻到读读写写,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
我们还要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请同学们关注课下注释。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阅读这一类文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朗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情感。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我们发现文章一开篇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春的期盼之情,而且作者反复的说“盼望着,盼望着”,可见他的期盼之情非常的热切。
东风常指春风,东风带来了能驱散冬日严寒的暖意,所以东风来了也就意味着春天也要接踵而至了。
但是作者并没有这么写,东风来了,春天也快到了,请大家再品一品原文中的这个句子:“春天的脚步近了。
”在作者心里春天并不只是四季中的一个季节,也并不只是一年当中的一个时段,而是一个生命,一个能让作者凝神细听其脚步声,期盼其到来的生命。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象作者对春的盼望是持续的,是热切的,全部的身心都在密切注意春的每一个动静。
听到了脚步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这样强烈的渴盼之情是第一段4个短句透露给我们的,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请大家注意处理好重音和停连:“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天是一个季节,一个时段,作者为何如此热切盼望着春天的来临呢?作者盼望着春天的什么呢?因此我们接下来就来解读文章所写的春天的景物。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讲解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二、整体感知。
1. 文章结构。
-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 盼春(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反复使用“盼望着”,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
- 绘春(第2 - 7自然段):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春天的图画。
- 赞春(第8 - 10自然段):作者用三个比喻句,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2. 主题思想。
- 这篇散文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段落分析。
1. 春草图(第3自然段)- 描写顺序:由点到面,先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然后写小草的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接着写春草的长势(满是的),最后写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从侧面烘托出春草的可爱,人们对春草的喜爱。
- 修辞手法:“偷偷地”“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表现出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春天的活力。
2. 春花图(第4自然段)- 描写顺序:从上到下,先写树上的繁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然后写花下的蜜蜂和蝴蝶(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最后写地上的野花(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初中七年级开学语文第一课(共31张PPT)

那么, 如何学好语文呢?
语文学习的方法
(1)习惯 ▪ 1 认真书写的习惯; ▪ 2 仔细读书的习惯;勤于积累的习惯; ▪ 3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 4 课堂认真思考的习惯; ▪ 5 敢于、乐于发言的习惯;
(2)要求
▪ 课前:必须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语文书, 笔记本,练习册等。认真回顾上节课的内 容。安静地等着老师到来对上节课知识的 检查。
• 目标: 积极参与,高效讨论,B层同学组织、整理答 案,A层同学准备提升拓展、答疑解惑。
高效展示——我的课堂我做主
要求:书写认真、迅速,答案简洁, 规范,适当运用双色笔。把小组讨论 的结果展示到黑板上,每组选一个代 表。
非展示的同学: 1、继续讨论并整理合作探究的成 果,准备补充、质疑; 2、A层拓展,总结规律,B层巩固 落实。
此人颇识诗书,知道这是用一首古诗级成 的密码。他依着诗句顺序,终于把盒子打 开,得到了盒内的珍宝。 你知道这是一首 什么古诗吗?
答案: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3)猜 字 谜
(1) 两口坐在狗头上。 (2) 一对明月,完整无缺,落在山下,四分
五裂。 (3) 四面不透风,一人在当中,若是猜囚字,
▪ 课中:遵循语文学习的“四大天王”—— 听说读写,认真听课,积极讨论,广泛阅 读,做好随笔。要眼到、口到、耳到、心 到、手到。
课后:必须独立、认真,按质,按量完成 作业,错题用红笔及时改正。
▪ 早读: 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完成规定任务,务必 人人过关。你会感受到朗读的快乐!
▪ 书写: 坚持练字,认真书写。你会感受到成功的 快乐!
整理落实,当堂检测
要求:
整理巩固学案 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第一讲【阅读理解】记叙文描写作用题之环境与人【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2.学习并掌握人物描写的作用;3.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题目。
第一讲1234567【练】1.下列各句中的环境描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的是( )A.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鲁迅《药》B.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
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沈从文《边城》C.县革委会一层层窑洞沿着一个个斜坡一行行排上去,最上面蹲着一座大礼堂,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
——路遥《平凡的世界》D.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
——余华《活着》【点】一、环境描写1.描写分类: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2.环境描写分类: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讲】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时间、地点,展示人物活动的背景;第一讲1234567【笔记区】【练】2.下列对人物描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2019·吉林《打树花》)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走到火红的铁水前,弯腰一舀,跟着甩腰抡臂,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
(动作描写)B.(2019·台州《耍面》)他对小福子说:“你看到了,我这面里并没有添加揉面剂。
我还是那句话,无论和面还是耍面都是真功夫,不要去想什么歪门邪道。
”(语言描写)C.(2018·营口《生命》)诊断结果出来的时候,她的眼神当场就直了,一直眼巴巴地望着血液科的主任,像个执拗的孩子,委屈地期待地等着大人收回一个错误成命。
(心理描写)D.(2019·绥化《腕上茉莉》)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
(外貌描写)【讲】环境描写的作用2.渲染故事的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练】【笔记区】(2018·攀枝花)一碗热汤赵向辉1⃝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2⃝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
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3⃝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
”4⃝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5⃝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
6⃝“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
”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而且,说完就流下了两行泪水。
“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
”服务员亲切地说。
7⃝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
8⃝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9⃝“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10⃝“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
”11⃝“您家住哪儿?”【讲】环境描写的作用3.暗示主题或结局/深化主题;4.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第一讲1234567 【练】【笔记区】12⃝“住在税务局那块儿。
”13⃝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经理室。
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一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
”14⃝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15⃝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三桌都没抽中。
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阿婆,吃好了吧,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
”老婆婆茫然地望着男士。
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
老婆婆还是茫然,但是她照做了,拿出来一小张粉色的方块纸。
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2000元!”16⃝大家鼓起掌来。
男士从衣袋里拿出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阿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
”老婆婆说:“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家里有钱。
”男士说:“这不是我白给您的,是您抽奖中奖了,放心拿着吧。
”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看来老天还是舍不得让我和老头子死的。
”17⃝一名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
”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
18⃝继续抽奖,有两桌客人抽中了二三等奖,粉纸上分别写着免单和半价。
结账时,这两桌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
一人说:“我看出来了。
”另一人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
”【讲】环境描写的作用5.衬托人物心情/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练】19⃝客人都离开后,最先接待老婆婆的服务员问:“经理,你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太棒了!”经理说:“还得感谢你呢,我经过时正好听到了你和阿婆的对话,又看到你在前台拿出二十多元钱给阿婆买饭,决定帮老人家一把,匆忙中策划了抽奖活动,却被人看穿了。
”20⃝开车出去的男服务员回来后,把车钥匙交给经理说:“车上和老婆婆聊天,她已经80多岁了,太可爱了,像我太奶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5期,有删改)【点】二、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笔记区】第一讲1234567 【练】【笔记区】1.小说的开头写道:“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此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讲】人物描写的作用1.塑造人物性格;2.推动情节发展;3.揭示文章主题。
【练】【笔记区】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徐德新1⃝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
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
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
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2⃝“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
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蒙。
3⃝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4⃝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
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
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
“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
”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
“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讲】人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方法1.生动形象地写出××(特点);2.表现了人物(要结合文章具体化)××(精神/品质/心理);第一讲1234567 【练】【笔记区】5⃝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6⃝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
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
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
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
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7⃝“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
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儿少。
“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8⃝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
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
“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
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
”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
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
“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
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
”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9⃝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
“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10⃝“什么,爹?”11⃝“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 (选文有改动)【讲】人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方法3.表达作者××的情感;4.为下文××做铺垫;【练】【笔记区】1.文中多次写到“风雪”。
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3分)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2⃝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
(2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讲】人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方法5.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了××。
第一讲1234567 【课堂巩固】(2019·滨州)老杨树下舒小骅①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
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②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
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磨菜刀”的悠长吆喝。
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