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各课讲义

合集下载

金老师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程讲义-第01课 春(第02课时)

金老师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程讲义-第01课 春(第02课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应和.()宛.转()胳膊.()支撑.()抚.摸()抖擞.()摇曳.()嘹.亮()2.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张开了眼。

(2)鸟儿将窠 cháo( )安在 fán huā nèn yè()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 huáng yǜn( )的光,hōng tuō(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4)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 suō( ),戴着 l(ì )的。

他们的草屋,xī xī shū shū()的,在雨里 jìng mò( )着。

3.填空。

(1)《春》的作者,原名,号,后改名自清,字。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

1927 年写的《》、《》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

(2)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3)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课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比较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词,你觉得哪个用得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1)小草从土里钻(长)出来。

(2)蜜蜂嗡嗡地闹(叫)着。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

1.作者写春风是通过哪几种感官来写的? 风是无形的,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作者分别通过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

触觉:先引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又运用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与柔和。

七年级上册语文讲义

七年级上册语文讲义

寒假集训营七年级语文讲义七年级语文上册一. 重点字词篇1.字词解释第一单元第1课散步信服xìnfú:相信,佩服嫩nân芽:初生而柔弱的芽苗分歧fýn qí:差别;不相一致的地方取决qǔ juã: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拆散chüi sàn:使家庭、集体的成员,或者成套的东西分散委屈wþi qū: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难过;让人受到冤屈粼粼línlín:形容水流的清澈或水、石的明净一霎时shà shí:极短的时间,片刻,一会儿各得其所gâ dã qí suǒ:原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适当的安排。

熬áo:忍受,艰苦支持。

第2课秋天的怀念瘫痪tün 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的丧失活动能力。

比喻机构涣散、混乱,不能正常工作。

暴怒bàonù:大怒;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沉寂chãnjì:非常寂静;杳无音讯。

捶打chuídǎ:用拳头或锤子敲打。

憔悴qiáocuì:黄瘦;瘦损。

形容人脸色不好。

央求yüngqiú:恳求,乞求神色shãnsâ:神情面色敏感mǐn’gǎn: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诀别juãbiã:分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烂漫lànmàn:色彩鲜丽;坦荡,无做作絮絮叨叨xùxu-düodüo:形容说话啰嗦淡雅dànyǎ:(颜色花样)素净雅致;(花草等的香气)清淡深沉shýnchãn:指声音低沉;形容程度深;沉稳,不外露。

喜出望外xǐchū’wàngwài: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第3课羚羊木雕抹:mǒ,涂~,~粉,~眼泪,~煞,一~余晖 mî,~墙,~身。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讲义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讲义完整版

第一单元复习讲义一、词语积累嗡wēng朗润rùn 酝yùn酿niàng 卖弄喉咙应和h è 嘹liáo亮烘hōng托静默风筝抖dǒu擞sǒu健壮窠kē巢cháo 宛转黄晕yùn 呼朋引伴花枝招展一年之计在于春镶xiāng单单安适着zhuó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zhù蓄xù 澄chéng清空灵地毯响晴髻jì蝉chán 池畦qí花苞bāo 娇媚棱léng镜粗犷guǎng 睫毛衣裳shɑng(轻声)铃铛端庄静谧mì屋檐yán 凄冷化妆莅lì临造访吝lìn啬sè淅xī沥lì干涩sè草垛duò高邈miǎo 绿茵yīn茵咄duō咄逼人二、文学常识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2.老舍(1899~1966),原名_舒庆春_,字舍予_。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__人民艺术家__”。

著名作品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和戏剧《茶馆》、《龙须沟》,其中话剧《_茶馆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5 ①《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曹操《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庙号太祖。

著作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有诗歌代表作《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诗仙”。

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含答案)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含答案)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三单元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本单元重点是关注学习生活,了解成长经历。

四篇课文从趣、真、理三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国籍和阶层的学习生活。

有的充满自由,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充满真诚和爱恋,如《再塑生命的人》有的充满了理性的思考,如《论语》十二章。

这些文章,有的运用众多修辞,描写细腻入微,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风光;有的叙写故事,妙趣横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神奇美女蛇及捕鸟场面,有的引人深思,充满遐想,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所读的书的神秘,《论语十二章》充满哲理性的名言警句等,三篇文章的开头、结尾、标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单元重点学习欺读。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课文题目文体作者/出处整体感知每课一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鲁迅本文通过描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种生活经历,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了解插叙的作用《再塑生命的人》叙事散文海伦·凯勒本文记叙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现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论语》十二章语录体孔子及其弟子本文记叙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等。

学习翻译句子作家作品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老师》等。

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被誉为“美国英雄偶像”。

文题解读“再塑生命"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在本文中指“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体验到了爱,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帮助“我”再塑生命的人。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阅读——文言文、记叙文-部编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阅读——文言文、记叙文-部编版

一、重点1. 熟练掌握课内文言篇目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

2. 梳理记叙文的基本知识,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二、难点1. 重视对古文文意的把握与理解,加强与课外知识的链接。

2. 了解记叙文阅读的基本题型和答题技巧。

考点解读:一、文言文阅读(一)考点探究文言文阅读是语文试卷的重要考查点之一,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部分地区逐渐向课外发展。

选取的课外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还有部分哲理性短文。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抓基础、重能力。

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主要涉及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概括归纳、阅读感悟、评价赏析等。

(二)应对策略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时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大家对文言文进行了学习和复习,这使得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

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会使许多同学由于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细致,而在考试中败下阵来。

1. 紧扣教材,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文言文阅读试题,多数取材于课内。

因此,学好课内文言文是文言文阅读备考的关键。

复习时必须紧扣教材,系统地整理和积累文言知识。

主要包括:文中关键字词、重点句子和文化常识等。

2. 把握要点,重视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从考查的特点和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总是以直译为主。

这里说的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包括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另外,文言文的翻译要讲究信、达、雅的原则。

所谓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实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增减内容。

所谓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

所谓雅,是指能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3. 利用诵读,提升理解和感悟能力诵读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揣摩语气、掌握断句,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语感,加深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积累名篇名句的目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讲解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二、整体感知。

1. 文章结构。

-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 盼春(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反复使用“盼望着”,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

- 绘春(第2 - 7自然段):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春天的图画。

- 赞春(第8 - 10自然段):作者用三个比喻句,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2. 主题思想。

- 这篇散文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段落分析。

1. 春草图(第3自然段)- 描写顺序:由点到面,先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然后写小草的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接着写春草的长势(满是的),最后写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从侧面烘托出春草的可爱,人们对春草的喜爱。

- 修辞手法:“偷偷地”“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表现出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春天的活力。

2. 春花图(第4自然段)- 描写顺序:从上到下,先写树上的繁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然后写花下的蜜蜂和蝴蝶(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最后写地上的野花(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七年级上语文知识点讲解

七年级上语文知识点讲解

七年级上语文知识点讲解作为中学阶段语文学科的开始,七年级上语文课程为学生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针对七年级上语文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析。

一、古诗文鉴赏古诗文鉴赏是七年级上语文课程中的重点。

学生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语文基础,通过学习各种文言文和古诗词,提高自己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学生们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1. 赏析古诗文的方法:包括意境分析、描写手法分析、词语的含义和运用分析等。

2. 掌握常见古诗词作者和其代表作品: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3. 学会从古人的诗词中领悟到古人的道德观、人生观和社会观。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七年级上语文课程的重点之一。

现代文阅读需要学生们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现代社会的常识,了解当今社会中的热点、事件等。

学生们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1. 掌握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如提取主旨、分析结构、分析语言风格等。

2. 掌握报告文、议论文、文艺评论、科普文章等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理解其写作目的和受众。

3. 掌握文献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基础知识是七年级上语文课程的重点之一。

学生们要掌握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并且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学生们要注意如下几点:1. 掌握基础词汇:学生们需要学会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词汇,如形容词、动词、名词等。

2. 掌握基础语法:学生们需要学会识别词语的搭配和用法、理解句子的基础语法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3. 学会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学生们需要通过写作练习,将所学语言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四、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七年级上语文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们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今社会文化。

学生们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道德、宗教等。

2. 了解当今社会文化:如文化产业、媒体产业、网络文化、流行文化等。

3. 掌握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技巧: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适应多文化环境、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了解文化交流中的礼仪和文化差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课春(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课春(学生版+解析)

第1课春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识记作者常识,准确识记重要词语,学会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2.理解朱自清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春天蓬勃之美的方法;学习抓住特点运用恰当技巧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本文富有童趣和有诗味的语言,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4.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画面美和优美的情境,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知识点01 把握重音与停连的朗读技巧【即学即练1】(一)、注意下面句子加点字的重音,有感情地朗读下面两句话,说说你的理解及作者的感情。

(1)(我)盼望着...,(我)盼望着...,(你看)东风来了,(你听)春天的脚步近了....。

(2)(快来看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温馨提示:(1)首先,两个“盼望着”的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春天”本无脚步,这“脚步”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其次,不说“来了”,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

这是课文的开头,一上来就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2)“偷偷地”和“钻”,表现了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

“嫩嫩的,绿绿的”是后置定语,本来应该放在“小草”前面,后置之后,造成了抑扬顿挫的效果,同时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小草的勃勃生机。

解析: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

目标导航(二)、根据提示诵读,感受停连的朗读要领。

(标注的朗读符号仅供参考。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v斜织着,人家屋顶上v全笼着一层薄烟。

(2)野花v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抚摸着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期中测试同步复习1.一二三单元课文知识点。

(生字默写)2.课后古诗文默写1-6首。

3.名著导读《繁星》、《春水》、《伊索寓言》了解作家作品及基础内容《繁星》、《春水》都是冰心的“小诗”作品集,这种诗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

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主要内容有: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诗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用短小的寓言来影射社会现实。

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篇幅短小,寓意深刻。

4.古诗四首复习。

5.《童趣》、《论语》十则阅读重点是课下注解6.课后研讨与练习。

7.作文:人、事。

记叙文。

8.病句例析。

1.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

②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

③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2.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

⑴大家看了赵本山的小品,往往会忍俊不禁地笑。

⑵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3.修改下面的病句。

⑴她的画简洁明快,跳动着青春的气息,一直都是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

⑵齐晖的这篇作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

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集躁不安等。

③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一句,修改意见:第二句,修改意见:5.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均有语病或错别字,请在原文上改正。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①森林正在日益委缩。

②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

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

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④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6.改正下面报刊上和同学作文中出现的病句。

(每句只改一处)⑴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⑵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⑶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榕某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⑷福厦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福州和特区厦门的重要交通要道。

一.课前热身。

1.生字。

要求:会认、会读、会写、会用。

2.文言诗词。

要求:背诵、默写、翻译。

二.《在山的那边》复习。

1.作者及作品背景:王家新,诗人,京都派领袖人物。

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

本诗中对“海”的向往。

实际上是历经“文革”的青年一代对人生信念的向往与追求,是接受了理想主义教育而理想在现实世界中又幻灭了的一代人对人生的最高境界的追求。

2.文章内涵:本诗运用了象征手法。

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要实现理想,达到理想境界,就要历经千辛万苦。

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4.问题解读.(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2).山怎么会“铁青着脸”?(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种子”指什么?说它是飘来的对吗?(4).“枯干的心灵”指的是什么?(5).诗中“山”和“海”指的是什么?(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中,为什么会“照亮”呢?“全新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三.《走一步,再走一步》复习。

1.作品结构。

遭遇险情——脱离险情——生发感悟。

2.作品内涵:本文通过“我”童年时的一次爬山遇险、脱险的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

当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3.问题解读。

(1).如何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2).“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这样详细交代有什么作用?交代了哪些内容?(3).“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怎么理解?(4).父亲见到我后没有责备我,而是“安慰”我,怎么理解“安慰”?(5).“我小心翼翼的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6).文章最后一段看出作者得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四.《短文两篇》复习。

《蝉》1.文章结构。

写蝉——说禅——悟蝉。

2.文章内涵: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蝉,告诉我们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

3.问题解读。

(1).作者对蝉的声音是什么感觉?可从下文哪个词来说明?(2).写病蝉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3).品味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贝壳》1.文章结构:拾贝壳——写贝壳——悟贝壳——悟生命。

2.文章内涵:由贝壳居所的精巧、仔细、一丝不苟引发出这样的思考:要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问题解读。

(1).第一段描写贝壳,突出它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怎么理解?五.《短文两篇》复习。

《行道树》1.作品内涵:运用象征手法,以行道树比喻无私奉献者,借行道树的自白,书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2.问题解读。

(1).“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交代行道树的什么?(2).写城市的繁弦急管、红灯绿酒有什么作用?(3).“这无疑是一种堕落”,为什么说是“堕落”?(4).为什么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5).文中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命运是“自己选择的”?(6).“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7).文章的中心句是哪句?《第一次真好》1.文章内涵:以第一次看见柚子树而引发对第一次看见雏鸟的回忆,并总结自己的感受,得出“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它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丰富的人生阅历。

2.问题解读。

(1).“这景色很美,却是一副秋日风情画。

”为什么说“风情”,不说“风景”?(2).写第一次看见孵出的小鸟,作者先后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3).文章中心句是哪句?六.《人生寓言》复习《白兔和月亮》1.文章内涵:文章讲述了白兔得月又弃月的故事,揭示了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得失之患的道理,因而告诫我们面对财富要有正确的认识。

2.问题解读。

(1).“从前的闲适心情”照应上文中哪两个词,这两个词又与本段中哪两个词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前后对比有什么作用?(2).“和人类不同的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文章为什么没有写“白兔和青草”或“天空和月亮”,而是“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1.文章内涵:从王子的人生经历中得出: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人世间没有不能忍受的苦难。

2.问题解读。

(1).第一段写出了王子的什么特点?(2).“他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王子怎样的性格?有什么作用?(3).“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文中三次出现“天哪,太可怕了!”有什么作用?七.《我的信念》复习。

1.文章内涵:文章质朴的叙述了居里夫人对子的性格、为人、理想和信念的总结与回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对前途的信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对以自由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对科学研究的极大兴趣和热情。

2.问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对蚕结茧感兴趣?(2).文章中“某种力量”是指什么?(3).居里夫人认为讲究现实的人和梦想家分别是什么样的?(4).科学工作者的宗旨是,而不是。

科学工作需要、、,科学研究需要。

八.过关检测。

作文题目:感悟要求: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紫藤萝瀑布》同步复习1.作家作品:宗璞,女作家,著有散文集《宗谱散文选集》2.作品背景:其家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心头。

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盛及衰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3.结构:赏花花瀑——忆花赏花的感受——思花花穗忆花的劫难花朵颂花的生机4.主题内涵:文章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由观赏眼前的紫藤萝写起,回忆到十多年前紫藤萝被砍的经历,睹物思人,联想到弟弟的不幸遭遇,由此生发出人生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珍惜生活,珍爱生命,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5.问题探究。

(1)文章在写赏花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花瀑——花穗——花朵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2)“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句有什么好?(3)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是从整体上写紫藤萝,还是从局部上写紫藤萝?(4)文章第三段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试找出来并分析这些词使用的妙处。

(5)“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赋予紫藤萝花怎样的感情?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感情?(6)赏析“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涨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船,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地。

”这个句子。

(7)“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这句有什么效果?(8)作者写十多年前家门前的紫藤萝花,写出了它们怎样的特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9)“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其中“瀑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文有照应吗?“盘虬卧龙”写出紫藤蔓怎样的情状?是什么流向人的心底?为什么会流向人的心底?(10)评析倒数第二段运用的写作手法及蕴含的哲理。

(11)“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童趣》复习1.作家作品:沈复,清代文学家。

字三白。

2.结构:总写物外之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3.主题内涵: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