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课件:电容器电感器(教科版)
经典课件电容器电感器教科版20240314

经典课件电容器电感器教科版2024031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教科版《电路原理》第十一章“电容器与电感器”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11.1节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特性;11.2节电感器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特性;以及11.3节电容器与电感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特性;2. 学会分析电容器和电感器在实际电路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应用;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测量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参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特性,以及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难点:电容器和电感器参数的测量及分析,以及对电容器和电感器在实际电路中作用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演示电容器、电感器、测量仪器等;2. 学具:每组一套电容器、电感器、测量仪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电路,让学生观察电容器和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a. 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特性;b. 介绍电感器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特性;c. 分析电容器和电感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电容器和电感器参数的测量;b. 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a. 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电容器和电感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b. 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a. 布置一道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b. 教师点评学生作业,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特性;2. 板书右侧: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实际电路,确定电路中的电容器和电感器,并计算其参数。
2. 答案:详细解答过程及最终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研究电容器和电感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滤波器、振荡器等。
经典课件电容器电感器讲义教科版

经典课件电容器电感器讲义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讲义基于教科版《电路原理》第十一章“电容器与电感器”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1.1节电容器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1.2节电容器的连接与计算,11.3节电感器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以及11.4节电感器的连接与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容器与电感器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2. 学会分析电容器与电感器在各种电路中的连接方式及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容器与电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容器与电感器的基本概念、性质、连接方式及计算方法。
难点:电容器与电感器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容器、电感器、演示电路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电容器、电感器、电路图、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滤波电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电容器与电感器的作用。
2.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容器与电感器的基本概念、性质。
3. 例题讲解:分析电容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讲解电感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容器:(1)基本概念与性质(2)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2. 电感器:(1)基本概念与性质(2)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电容器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容值。
(2)分析电感器串联、并联电路的感值。
(3)运用电容器与电感器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讲义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电容器与电感器的基本概念、性质及计算方法。
但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容器与电感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力电子等。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电路设计竞赛,提高实践能力。
《电容以及电感》课件

电感的应用场景和实例
滤波
电感常用于滤波电路中,如电 源滤波器和信号滤波器。
振荡
电感与电容配合使用,可构成 LC振荡电路,用于产生特定频 率的信号。
磁屏蔽
大电流的导线绕在铁氧体磁芯 上,可构成磁屏蔽,用于减小 磁场对周围电子设备的干扰。
传感器
利用电感的磁路和电路特性, 可制成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传感器。
。
信号处理
电容和电感在信号处理中起到关键 作用,能够实现信号的过滤、耦合 和转换等功能。
电路稳定性
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起到稳定电流 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和稳定性。
电容和电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微型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容和电感元件正朝着微型化 、高密度集成方向发展,以满足现代电子产品对小型化和 轻量化的需电源滤波电 路中,滤除交流成分,保 持直流输出平稳。
高频信号处理
陶瓷电容和云母电容用于 高频信号处理电路中,如 调频收音机和电视机的信 号处理。
耦合
电容用于信号耦合,将信 号从一个电路传输到另一 个电路,如音频信号的传 输。
03 电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电感的磁路和电路特性
02 电容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充电过程
当直流电压加在电容两端时,电容开 始充电,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 电容的一极移动,负电荷向另一极移 动,在极板上形成电荷积累。
放电过程
当充电后的电容两端接上负载电阻时 ,电容开始放电,电荷通过负载电阻 释放,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电容内的 电荷完全释放。
在RC振荡器中,通过改变电容的容量或电阻的阻值,可以调节振荡器的 输出频率。在LC振荡器中,通过改变电感的量或电容的容量,也可以调
经典精品课件电容器电感器讲义教科版

经典精品课件电容器电感器讲义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讲义基于教科版教材第七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振荡”的内容,主要涉及第七节“电容器与电感器”。
详细内容包括电容器的基本原理、种类、等效电路以及应用;电感器的基本概念、性质、等效电路及其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容器、电感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基本性质与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电容器、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进行简单的等效电路分析。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容器、电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容器、电感器的等效电路分析,以及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重点:电容器、电感器的基本原理、性质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容器、电感器实物,演示电路板,示波器等。
2. 学具:电容器、电感器等效电路图,计算器,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磁振荡电路,引发学生对电容器、电感器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电容器的基本原理、种类及等效电路。
(2)讲解电感器的基本概念、性质及等效电路。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一个实际的滤波电路,让学生了解电容器、电感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1)计算电容器、电感器的电容量、电感量。
(2)分析电容器、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中电容器、电感器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计算给定电容器、电感器的电容量、电感量。
(2)分析题:分析给定电路中电容器、电感器的作用。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容器、电感器的基本概念、性质掌握较好,但在等效电路分析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了解电容器、电感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子滤波等。
(2)研究电容器、电感器的非线性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电容器基本原理种类等效电路2. 电感器基本概念性质等效电路3. 应用滤波电路耦合电路振荡电路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2024年经典课件电容器电感器讲义教科版

2024年经典课件电容器电感器讲义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讲义基于教科版《电路原理》第十二章“电容器与电感器”进行编写,详细内容包括:1. 电容器的定义、构造、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参数;2. 电感器的定义、构造、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参数;3. 电容器和电感器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应用;4. 电容器和电感器的串并联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容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主要参数,能够分析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2. 让学生掌握电感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主要参数,能够分析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运用电容器和电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串并联特性;2. 教学重点:电容器和电感器的构造、主要参数以及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容器、电感器实物,演示电路板;2. 学具:电容器、电感器模型,实验电路板,测量仪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的电容器和电感器,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2. 理论讲解:a. 介绍电容器的定义、构造、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b. 介绍电感器的定义、构造、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c. 讲解电容器和电感器在电路中的应用及串并联特性;3. 实践操作:a. 演示电容器和电感器的串并联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b.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参数,验证理论;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电容器和电感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电容器和电感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容器的定义、构造、工作原理、主要参数;2. 电感器的定义、构造、工作原理、主要参数;3. 电容器和电感器的串并联特性;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工作原理;b. 分析电容器和电感器在电路中的应用;c. 计算给定电容器和电感器的串并联参数。
2024年经典课件电容器电感器教科版0314

2024年经典课件电容器电感器教科版031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讨教科版《电路原理》第三章“电容器与电感器”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3.1节电容器的基础知识,3.2节电容器的连接与充电,3.3节电感器的基本概念,3.4节电感器的能量存储与释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容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主要参数,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电容器的电容值。
2. 使学生掌握电感器的作用、种类和特性,并学会分析电感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电容器和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容器的电容计算、电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难点:电容器和电感器的能量存储与释放过程的理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容器、电感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源、导线、板书工具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电容器、电感器、导线、万用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容器充放电实验,引发学生对电容器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a. 提问: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b. 学生回答: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
2. 知识讲解:a. 电容器的基本知识:构造、工作原理、主要参数。
b. 电感器的基本概念:构造、工作原理、种类及特性。
3. 例题讲解:a. 电容器的电容计算。
b. 电感器在电路中的应用分析。
4. 随堂练习:a. 计算给定电容器的电容值。
b. 分析给定电路中电感器的作用。
5.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电容器充放电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b. 学生分组进行电感器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b. 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和电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电容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主要参数。
2. 电感器的构造、工作原理、种类及特性。
3. 电容计算公式。
4. 电感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题:给定电容器的尺寸和介质常数,计算其电容值。
教科版选修电容器电容精品课件

教科版选修电容器电容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选修电容器电容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电容的定义、电容的计算公式、电容的性质以及电容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掌握电容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容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容器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容的定义、电容的计算公式、电容的性质。
难点:电容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手机摄像头中的电容器,引发学生对电容器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电容的定义、电容的计算公式、电容的性质。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电容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电容器问题。
5. 知识拓展:介绍电容器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容的定义、电容的计算公式、电容的性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电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有一个电容器,其电容为10μF,求在其两端施加10V电压时,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荷量。
答案:1. 电容的定义:电容器两端电压与电容器所储存电荷量之比。
电容的计算公式:C = Q/U。
2. 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荷量:Q = CU = 10μF × 10V = 100μC。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电容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电容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电容器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电容器在最新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选修电容器电容章节。
教科版选修电容器电容精品课件

教科版选修电容器电容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选修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二节,重点探讨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的计算方法以及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将包括电容器的构造、工作原理、电容的定义及公式、电容器的串并联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容器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容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容器的串并联计算,电容器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容器模型,示波器,信号发生器,PPT课件。
2. 学具:电容计算器,串并联电容实验套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电容器在手机、电脑等日常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电容器的实际意义。
2. 知识讲解:1) 电容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 电容的定义及公式。
3) 电容器的串并联计算。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电容器串并联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电容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 电容的定义及公式C = Q/V3. 电容器的串并联计算串联:1/C = 1/C1 + 1/C2 +并联:C = C1 + C2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计算给定电容器的电容值。
2) 串并联电容器的计算。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串并联电容的计算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电容器在其他领域(如新能源、医疗设备等)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深入探讨电容器的未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当A、B两端电压反向升高、降低…… 如此反复,情况会怎样?
电压反向升高时,b板带正电荷,a板带负 电荷,两板带电量都增加;电路中自由电子沿 顺时针方向运动;充电电流的方向(逆时针) 为B→b→a→A。 反向电压降低时,b板聚集的正电荷,a板 聚集的负电荷都不断减少;电路中自由电子沿 逆时针方向运动;放电电流的方向(顺时针) 为b→B→A→a 。
②高频旁路电容器——阻低频、通高频。
(3)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感抗,线圈的自 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感抗越大。 (4)常见电感器:
①低频扼流圈——阻交流、通直流。
②高频扼流圈——阻高频、通低频。
3/25/2014
不能通直流,只能 通变化的电流.对 只对变化的 直流电的阻碍作用 电流有阻碍 为无穷大,对交流 作用,即 电的阻碍作用随频 “通直阻交” 率的增大而减小, 即“通交阻直”
电阻 电感器 由导体本身的 由导体本身的 因素决定(材料、 自感系数L和 决定因 长短、粗细), 交流电的频率f 素 与温度有关, 决定,L、f越 与电流频率无 大,感抗越大 关
电容器 由电容C的大 小和电流的频 率f决定,C、f 越大,容抗越 小
电能的 电流通过电阻 电源电能和线 电源电能和电 转化与 做功电能转化 圈中磁场能相 容器中电场能 做功 为内能 互往复转化 相互往复转化
3/25/2014
电感、电容接到交流电源上时,电能与磁场 能或电场能往复转化,所以电感、电容上不会 消耗电能,而电流通过电阻时,必然会产生焦 耳热,从而造成电能的损耗。
特别提醒:虽然不要求应用容抗、感抗的公式进 行计算,但熟记感抗及容抗公式 XL= 2πfL, XC 1 = 可快速判定感抗、容抗大小变化. 2πfC
3/25/2014
归纳总结
(1)当交流电“通过”电容器时,电容器不断充、放
电,使电容器两极形成跟原电压相反的电压,从而阻碍电 流形成容抗。频率越高,电容越大,容抗越小。 (2)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常见作用: ①隔直电容器——隔直流、通交流。
2-4 电容器在交变电路中的作用 2-5 电感器在交变电路中的作用
一 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作用 1、图中D 为小灯泡,C为电容器S为双刀双掷开关。把 观察思考
开关接在直流电源上,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再把开关接 在交流电源上,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以上两种情况 D C
3/25/2014
现象
在电感和电源输出电压不变的情况下,信号频 率越大,小灯泡亮度越暗;
在信号频率电源输出电压不变的情况下, 电感越大,小灯泡亮度越暗。
3/25/2014
1、感抗:电感器对交流电的作用。 2、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
(1)电感(自感系数)。电感越大,感抗越大。
(2)频率。频率越高,容抗越大。
2、旁路电容器:
可将混有高频电流和低频 电流的交流信号中的高频 成分旁路滤掉的电容,称 做旁路电容。 旁路电容:C的电容较小, 低频信号不能通过,但高频 干扰信号可以通过.
高频旁路电容作用: 通高频,阻低频。
12
2-5 电感器在交变电路中的作用
3/25/2014
一 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观察思考
三 电容器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在电子技术中,从某一装置输出的电流常常既有交流成分, 又有直流成分。如果只需要把交流成分输送到下一级装置,又要求 各级之间直流互不干扰,只要在两级电路之间串联一个电容器(称 为隔直电容器)就可以了。如图所示,电流通过电容器,只能是交 流部分通过电容器到达后一级装置,直流电隔在前一级装置。
1、如图所示,将带铁芯的电感器L和小灯泡D 串联,再与另一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D’并联,用 交流信号发生器作电源。闭合开关S和S’,可以观 察到小灯泡D和D’的发光有何不同?为什么?
S’ L
交流信号 发生器
D’ D
D’亮度大于D亮度。 原因:电感器对交变电流有阻 碍作用。
S
3/25/2014
2、只闭合开关S,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的电压,使小 灯泡D发出不太强烈的光,然后保持输出电压不变而改 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频率升高或降低时灯泡亮 度的变化。 频率越高,灯泡越暗。频率越低,灯泡越亮。 3、把电感器的铁芯抽出,在闭合开关S,观察 电感值时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 铁芯抽出,自感系数变小,灯泡变亮 4、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换用匝数不同的电感器 的铁芯抽出,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 匝数越多,自感系数变大,灯泡变暗。匝数越少, 自感系数变小,灯泡变亮。
4
当A、B两端电压降低时,虽然A端电 势高于B端电势,但电容器开始放电。 如图所示,此时a、b两极板上的带电 情况如何变化?电路中的自由电子是 如何运动的?放电电流i的方向怎样?
a板聚集的正电荷,b板聚集的负电荷都不断减少;电 路中自由电子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放电电流(逆时针) 的方向为 a→A→B→b 。
3、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感器的作用:“通直流,阻交流,频率越 高,阻碍作用越大” 。 电感器的作用:“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 阻高频”。
3/25/2014
二、电感在交变电流中的应用 两种扼流圈 (1)低频扼流圈:
构造:线圈绕在铁芯上,匝数多
——自感系数大,感抗大 作用:“通直流、阻交流” (2)高频扼流圈:
1、如图所示,把电容器C和小灯泡D串联,再与 另一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D’并联,用交流信号发生 器作电源。交流信号发生器可以输出不同频率、不 同电源的正弦交流信号。闭合开关S和S’,可以观察 到小灯泡D和D’的发光有何不同?为什么?
2、断开开关S’,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的电压,使 小灯泡D发出不太强烈的光,然后保持输出电压不 变而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频率升高或降 低时灯泡亮度的变化。 频率越高灯泡越亮,频率越低灯泡越暗。 3、在频率、电压不变的条件下,用不同的电容 器与小灯泡D串联,观察电容值时小灯泡亮度的 变化情况。 电容越大灯泡越亮,电容越小灯泡越暗。
现象: 在电容器和电源输出电压不变的情况下,
信号频率越大,小灯泡亮度越亮;在信号频率 电源输出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容越大,小灯 泡亮度越亮。
1、容抗:电容器对交流电的作用。
2、影响容抗大小的因素:
(1)电容。电容越大,容抗越小。 (2)频率。频率越高,容抗越小。
3、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容器的作用:“通交流,隔直流, 频率越高,阻碍作用越小” 。 电容器的作用:“通交流,隔直流, 通高频,阻低频” 。
3
理论探究 如图所示,将交变电压加在电容器两端(导
线电阻不计)。
当A、B两端电压升高时,电容 器充电。若A端电势高于B端电势, 则a、b两极板上的带电情况如何 变化?电路中的自由电子是如何 运动的?充电电流i的方向怎样?
a板带正电荷,b板带负电荷;两板带电量都增加。电 路中自由电子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充电电流(顺时针) 的方向为A→a→b→B。
3/25/2014
电阻、感抗、容抗的区别
电阻 定向移动 的自由电 产生阻碍 荷与不动 的原因 的离子间 的碰撞 对直流、 在电路中 交流均有 的作用 相同的阻 碍作用
3/25/2014
电感器 由于电感器 的自感现象 阻碍电流的 变化
电容器 电容器两极板上聚 集的电荷对向相应 方向移动的电荷的 反抗作用
1、隔直电容器:
在两级电路间串联一个电 容器来阻止直流成分通过, 这种电容器就叫隔直电容 器。 隔直电容:直流不能通过电容 器C,只能经电阻R形成回路.
隔直电容作用: 隔直流,通交流
传输的交流信号除了有用的信号外,还常常含有高频干扰 信号,这时可利用电容器对高频电流阻碍小的特性,在下级电 路的输入端并联一个电容器,通过电容器可以滤除干扰信号。 可将混有高频电流和低频电流的交流信号中的高频成分旁 路滤掉的电容,称做“旁路电容”。 旁路电容的主要功能是产生一个交流分路,从而消 去进入易感区的那些不需要的能量。
构造:线圈绕在铁氧体磁棒上,匝数少
——自感系数小,感抗小 作用:“通低频,阻高频” 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3/25/2014
核心要点突破
一、电容、电感对交变电流作用的成因分析
1.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当交变电流“通过”电容器时,给电容器充电或 放电,形成充电或放电电流,在形成电流的过程中, 对自由电荷来说,当电源的电压推动它们向某一方 向做定向移动的时候,电容器两极板上积累的电荷 却反抗它们向这个方向做定向移动,也就是说在给 电容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在电容器两极形成跟原 电压相反的电压,这就对电流产生了阻碍作用.
3/25/2014
2.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交变电流通过线圈时,由于电流时刻在变化,线圈 中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 就形成了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因此,感抗的 实质是由线圈的自感现象引起的.直流电通过线圈 时,电流的大小、方向都不变,线圈中不产生自感 电动势,也就没有感抗.
特别提醒:当电容器与直流电源的两极相连接时, 接通的瞬间因电容器充电产生瞬时电流.充电完毕 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与电源两极间电压相等, 电路中没有电流.
通入直流电,灯泡不亮, 接入交流电,灯泡亮了。 结论:电容器有“通交流, 隔直流”的作用。
~
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 交流电能够”通过”电容器。 导通
2.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其中G为零刻度位于表盘中央的
电流表,S是单刀双掷开关,R是滑动变阻器,先把开关S 扳至1位置,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经过一段时间 再把开关S扳至2位置,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在开关扳到1和扳到2的瞬间指针偏转方向相同 吗?为什么在这两个瞬间,电路中会有电流? 不相同。在开关扳到1瞬间, 电源给电容器充电,有顺时 针充电电流流过电阻R;在 开关扳到2瞬间,电容器放 电,有逆时针放电电流流过 电阻R。
电容器能够导通交流电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