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7.1 《朱子语类》三则 Word版含解析
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讲义:第七单元 经典原文7 《朱子语类》三则 Word版含答案

经典原文7《朱子语类》三则对应学生用书P57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安。
朱熹的思想与程颢、程颐的思想合称程朱理学。
朱熹一生关心现实,对金人南侵、土地兼并、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现状焦虑不安,要求选贤任能,修明军政,爱养民力,实现统一。
从中进士至死50多年间,虽为官仅9年,在朝廷任职仅40天,但在任上都能革除弊端,打击贪吏,救灾安民。
朱熹是一位热心讲学兴教的著名教育家。
他一生直接从事教育活动达40余年,即使在他从政的十余年间,也热心教育,每到一地,都倡办地方学校和学院,并亲莅讲学。
他的弟子众多,留有很多著作。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与吕祖谦合编)等,尤其是《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南宋以后封建教育的正统教材,在中国封建社会盛行达七八百年之久。
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很大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等国都曾提倡程朱理学,印刷和发行程朱的著作。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主要是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同时也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等方面的问题。
性指人性,天道即理或天理。
《中庸》一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提出了性、道、教三个问题。
理学家就是顺着《中庸》的这三个问题接着讨论。
理、气、心、性、太极、无极等成为理学家讨论的主要问题。
在宋明理学六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主要的派别,其中朱熹是最为关键的人物。
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
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这里,才确立了独特的学术规模与体系,奠定了确然不拔的基础,并影响了此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
朱熹的一生,大都是在著述与讲学中度过的。
朱熹的门人九十多人记录了他讲学时的一些问答,后人分类整理,编为《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共140卷,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其中《四书》占51卷,《五经》占29卷,哲学专题如理气、知行等,专人如周、程、老、释等,以及治学方法等,约占40卷,历史、政治、文学等约占20卷,较详尽地保存了朱熹晚年的许多言论,内容生动,极具魅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7 《朱子语类》三则 含答案

7 《朱子语类》三则[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愦.愦(ku ì) 恁.地(n èn) 剖.判(p ōu) 埽.(s ào) 芜秽..(w ú hu ì) 着.意(zhu ó)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工夫”同“功夫”)(2)极要与他埽除打叠(“埽”同“扫”)(3)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著”同“着”)(4)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克治”同“克制”)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直⎩⎪⎨⎪⎧ 直.是恁地用功(动词,应该,应当)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副词,只,仅)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 (名词,通“值”,价值)(2)及⎩⎪⎪⎨⎪⎪⎧ 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连词,等到)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动词,到了)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动词,比得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连词,和)(3)合⎩⎪⎨⎪⎧ 明知合.行大路(动词,应该)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史记》) (量词,两军交锋的次数)岩下云方合.(《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动词,闭合,收拢)(4)机⎩⎪⎨⎪⎧ 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名词,关键)太祖少机.警(《三国志》)(形容词,机灵的)日理万机.(《尚书》)(名词,事务)(5)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表疑问语气,译为 “吗”“呢”)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表测度语气,译为“吧”)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用于感叹句,译为“啊”“呀”等)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介词,相当于“于”)。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朱子语类》三则含答案

7 《朱子语类》三则[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愦.愦(kuì) 恁.地(nèn) 剖.判(pōu) 埽.(sào) 芜秽..(wú huì) 着.意(zhuó)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工夫”同“功夫”)(2)极要与他埽除打叠(“埽”同“扫”)(3)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著”同“着”)(4)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克治”同“克制”)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直⎩⎪⎨⎪⎧ 直.是恁地用功(动词,应该,应当)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副词,只,仅)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 (名词,通“值”,价值)(2)及⎩⎪⎨⎪⎧ 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连词,等到)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动词,到了)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动词,比得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连词,和)(3)合⎩⎪⎨⎪⎧ 明知合.行大路(动词,应该)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史记》) (量词,两军交锋的次数)岩下云方合.(《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动词,闭合,收拢)(4)机⎩⎨⎧ 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名词,关键)太祖少机.警(《三国志》)(形容词,机灵的)日理万机.(《尚书》)(名词,事务) (5)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表疑问语气,译为 “吗”“呢”)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表测度语气,译为“吧”)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用于感叹句,译为“啊”“呀”等)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介词,相当于“于”)(6)之⎩⎪⎪⎨⎪⎪⎧ 若读之.数过(代词,代书)盖人心之.灵(结构助词,的)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音节助词,无实义)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名词作形容词,上等的)(2)圣贤..教人(形容词作名词,圣贤之人)(3)用之则愈明.(形容词作动词,明白事理)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若是中人..之资质古义:一般人,普通人。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第四单元《〈朱子语类〉三则》同步检测D卷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朱子语类〉三则》同步检测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9高三上·鸡东期中) 以下四组选项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 两朝开济老臣心逮奉圣朝,沐浴清化B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每逢佳节倍思亲C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D . 风雨不动安如山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2. (2分) (2017高一上·长春月考)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 . 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 .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 . 匪来贸丝/于嗟鸠兮D . 象弭鱼服/小人所腓3. (2分)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B .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C . 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D .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4. (2分) (2017高一上·扬州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5. (2分)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几项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A .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项羽之死》)B .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六国论》)C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D .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6. (2分)阅读〔快活三〕和〔鲍老儿〕前面的大段独白,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独白交代了受刑的原因,窦娥的“屈招”展示了女主人公善良的本性,与前面的要求改道的情节互相照应。
B . 独白后,再引出唱词,以唱词来进一步深化和补充人物的性格。
C . 独白再次重复上一折的内容,虽需交代,但不必如此详细,应该简略,甚至一笔带过也可。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七单元天理人欲《朱子语类》三则人教版含答案

第七单元天理人欲7 《朱子语类》三则朱熹(1130—1200),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
19岁时,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
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
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
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1200)病逝。
在朱熹的所有著述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四书集注》,以及后人整理编纂的《朱子语类》。
理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背景。
就学术思想来说,北宋时期州县学校兴起,书院林立,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新的情况。
首先,到了北宋时期,汉唐以来以训诂、解释名物制度为主的经学逐渐衰落,学者敢于对传统的经学笺注提出疑问。
其次,佛教在经过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发展以后,渗透到了学术思想的各个领域,如朱熹的理学思想受到了华严宗的影响。
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宋明理学的产生。
在此背景下,到北宋中期,理学思潮逐渐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理学有各种流派,其中以二程开创、朱熹最终完成的“程朱学派”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学派”影响最大。
作为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
它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但是,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一、注音愦愦..________恁.地________ 埽.________ 芜秽..________ 二、解释词义过⎩⎪⎨⎪⎧若读之数过. 不得苟且放过.是乃圣人之过.也 使妇人载以过.朝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诚不为过.也 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秦之欲无厌.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略晓其义即厌.之引⎩⎪⎨⎪⎧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 控蛮荆而引.瓯越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赵使者蔺相如 机⎩⎪⎨⎪⎧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别⎩⎪⎨⎪⎧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别.君去兮何时还? 映日荷花别.样红。
高中语文--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习题:12《朱子语类》三则

( )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A. 岂独伶人也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B.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
石之铿然有声者
{敲剥天下之骨髓
D. 送孟浩然之广陵
解析 A 项,表判断语气,表反诘语气。B 项,介词,把。C 项,表判断;定语后置的标志。D 项,助 词,的;动词,去,到。 答案 B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都是天下人的。 B.现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放在从属位置,所有使天下没有一个地方得到安宁的原 因,都在于有了君主。 C.现在的国君剥削天下百姓,供自己一人享乐,认为这理所当然。 D.这段文字运用对比手法指出国君是天下的“大害”,具有时代意义。作者希望社会回到没有 国君、没有剥削的过去。 解析 D 项,“作者希望社会回到没有国君、没有剥削的过去”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 D
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毕世:一生。 B.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博:取得。 C.曾不惨然 曾:曾经。 D.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奉:供。 解析 C 项,曾,竟然。 答案 C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己详乎!夫是
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
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朱子语类》三则课件

民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执行的命
令,对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依法执行
死刑。
伍
2.课堂寄语:
拓
展
延
丘吉尔曾说:活着的意义是什
伸 么?就是为高贵的事业而奋斗,为
了使这个混乱的世界更美好,为了
死后活着的人。冯友兰也提出了人
生四境域说:自然境域、功利境域、
道德境域、天地境域。
伍 2.课堂寄语:
拓 展 延 伸
叁 (三)具体研习第三则:
合 1、读——结合注释,朗读课
作 文,疏通文意。
探 究
明确以下字词的意思: 切己:切身
说话:说教
睹:视察
剖(pōu)判:辨别,分析
喻:明白
不肖:不才,不正派
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无实意
叁 2、思——分析文本:
⑴本则环绕一个什么问题进行议论? 合 作
探 明确:义利问题。
作 探 究
文,疏通文意。
明确以下字词的意思:
芜秽(wú huì):杂草丛生
交战之机:交战的关键
大段:仔细
以为:以……为
战战兢兢:畏惧而发抖,或谨慎谨
慎的样子
仁:实现仁德
自家:自己
叁 2、思——分析文本:
⑴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你是
合 作
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的?
探 明确:“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被人誉为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儒家代表人物。
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
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
贰 宋明理学:
知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
识 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
储 会长达九百年之久。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 备 颐和张载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理学体系真正形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7.1《朱子语类》三则

-1-
7
《朱子语类》三则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了解知识领域
本单元学习的专题是理学。“经典原文”选择了反映宋代理学家 朱熹思想的著作《朱子语类》中的三则语录,“相关读物”所选的是 论及明代思想发展必提到的《童心说》。 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颐和张载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理学 体系真正形成于程颢、程颐两兄弟,南宋是理学发展的高峰,出现 了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重要的理学家。到了元代,程朱 理学成为官学。明代中期,随着朱学逐渐走向僵化,理学发展的主 要内容是王守仁心学的崛起以及王学的广泛传播。明代后期,李贽、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宋明理学做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宋明理学在历经了六七百年的发展以后,逐渐在思想学术领域衰落 了。学习时注意联系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选文的思想内容。
-4-
7
经典原文 《朱子语类》三则
-5-
7
《朱子语类》三则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首 页 把握文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聆听作家故事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 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著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等 书,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 朱熹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聆听作家故事
3.解多义 欲别求书看(寻找,寻求) (1)求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乞求)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求,需求)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探求,探究) 事已却悔(完,结束) (2)已 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已经)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通“矣”,语气 助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天理人欲经典原文7《朱子语类》三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如履.薄冰(fù)B.则精神自是愦.愦(guì)C.及至前面荆棘芜.秽(wǔ)D.里面煞.有工夫(shà)解析:A项,“履”应读“lǚ”;B项,“愦”应读“kuì”;C项,“芜”应读“wú”。
答案:D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克:克制。
B.略晓其义即厌.之厌:厌恶。
C.自然存.天理而行存:保存。
D.君子喻.于义喻:懂得。
解析:B项,厌,满足。
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示“该怎么办”;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B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D项,两个“为”都是动词“是”。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不得苟且..放过B.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C.须大段..著力D.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解析:A项,古义,姑且;今义,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B项,古义,照应;今义,照料管理。
C项,古义,仔细;今义,指大的段落。
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
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
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只提醒精神,终日着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
徒为懒倦,则精神自是愦愦..,只恁昏塞不通,可惜!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
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
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
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却生悔。
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
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
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
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
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
”廷秀问:“今当读何书?”曰:“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不是教人向外,只就纸上读了便了。
自家今且.剖判一个义利。
试自睹当.自家,今是要求人知?要自为己?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又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孟子曰:…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虽是为.时君言,在学者亦是切身事。
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这便是生死路头!今人只一言一动,一步一趋,便有个为义为利在里。
从这边便是为义,从那边便是为利;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
这里只在人札定脚做将去,无可商量。
若是已认得这个了,里面煞有工夫,却好商量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读之数过.过:遍,次。
B.则精神自是愦愦..愦:昏乱不清醒。
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机会。
D.试自睹当.自家当:副词,相当于“本”“此”。
解析:C项,机,关键。
答案:C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①介词,对,②介词,在;B项,均为介词,①被,②对,向;C项,副词,才;D项,均为副词,①暂且,②就。
答案: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熹认为为学者必须通过熟读精思,其学习才会取得进步。
朱熹熟读精思的读书法,首先是讲究“熟读”。
这也就是文中所说的“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
B.朱熹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是领略书中的“真味”,就是说要对书中的义理有深刻的体会。
C.朱熹在文中引用曾子的话,是为了说明以实践仁德为人生修养的毕生目标,这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因此要尽心尽力去完成。
D.第三章讨论的主旨是义利之辨,这与前章的理欲之辨无关,也是儒家思想当中重要的问题。
解析:第三章与前章的理欲之辨是相关的。
答案: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2)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3)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不是教人向外,只就纸上读了便了。
参考答案:(1)人心的性灵,由天理所决定,勤于用心则更加明白事理。
(2)这就要先明白事理,然后勇敢地去做。
(3)古代的圣贤教育人,都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教,不是让人只求表面,只满足于读了书而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朱子家训朱熹君之所贵者,仁也。
臣之所贵者,忠也。
父之所贵者,慈也。
子之所贵者,孝也。
兄之所贵者,友也。
弟之所贵者,恭也。
夫之所贵者,和也。
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
随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有恶,则掩之;人之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
人如能是,天必相之。
(节选自《紫阳朱氏宗谱》)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切莫矜.己之长矜:矜持。
B.事.师长贵乎礼也事:侍奉。
C.天必相.之相:帮助。
D.我必远.之远:远离。
解析:A项,矜,夸耀。
答案:A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结构助词,的。
B项,助词,判断句的标志;代词,……的人。
C项,连词,表并列关系。
D 项,连词,就,表承接。
答案:B11.下面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朱熹认为,臣对君要做到“忠”,君对臣要做到“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这才是大至国,小至家和谐、和睦的根基。
B.不能因为对方年长还是年幼而采取应有的态度,而是应该根据他是否有德、有才。
C.朱熹认为,对自己的优点应当尽量遮掩,以做到谦逊;而对缺点应将其放大,以求快速改正。
D.对子孙应尽心教育,对下人要宽松体恤;尊重有德有学问的人,对深陷困境的人应伸出帮助之手。
解析:C项,原文是说“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答案:C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2)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参考答案:(1)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
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
(2)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用道理劝导帮助他。
参考译文: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
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
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
当子女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
当兄长所珍贵的是敬“友”,爱护弟弟。
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
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
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
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讲信用。
遇见老人要尊敬,遇见小孩要爱护。
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
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
千万不要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
对有仇隙的人,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
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
不论是得意或顺意或困难逆境,都要平静安详,安然处之。
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用道理劝导帮助他。
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
别人做了坏事,应该帮助他改过,不要宣扬他的恶行。
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多加表扬。
待人处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
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嫉妒贤才和有能力的人。
不要声言忿愤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
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
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
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
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
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了。
人如果能做到这些,上天也一定会辅助他的。
三、语言表达13.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列微博语录的四个共性特点。
面包:渺小时,比较充实;伟大后,觉得空虚。
指南针:立场坚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
龙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参考答案:反映生活,充满睿智,词语新解,巧用修辞,幽默生动,短小精练。
(说出四个即可) 14.下面是服装店里的顾客与导购员之间的一段对话,请根据情境将其补充完整。
导购员:“①。
”顾客:“太没个性了,满大街都是,我可不想买。
”导购员:“②。
”顾客:“在哪儿?我想瞧瞧。
”答案示例:①“您好,这是我们商店卖得最好的一款,现在非常流行,您要不要试一试?”②“您要是喜欢特别一点的款式,您可以看看我们店限量版的款式,都是其他地方买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