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课件

合集下载

《陈情表》上课课件 (共38张PPT)

《陈情表》上课课件 (共38张PPT)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
废离。
缠绕,这里
草褥子 医药
指疾病缠身
研读第一段
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 哪些内容?
父丧母嫁
夙遭闵凶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夙婴疾病
陈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
研读第二段 逮奉逮奉::敬到圣辞了朝;,沐浴清荐化举比因,。喻为优推蒙前秀荐受太人了才守清明臣的逵政荐察治举教臣,化推孝荐廉;
研读第三段 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 故旧老人怜悯抚育 伏惟圣朝级以常孝用治的名敬天词语作下动,词凡,名做在词官故作动老词,,犹任职蒙矜育, 况 署 微臣,至孤本陋提苦图,自拔,宦过尊特达蒙,自为,拔因夸为尤 不擢甚矜 ,。名 宠气且命节息臣优。微徘恩弱少渥今徊命太,不喻仕 ,臣十阳奄进人分接亡岂伪的临优近敢朝国样近厚西子死,盘贱山亡,俘历桓。比,职,有郎至 所希冀。但生以命刘危夕日弱保,薄朝西不山奄,一气息息奄奄,人命危 浅,使朝动不用虑法,夕使。…臣…终无了祖母互,相无依以靠 至今日,祖母 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 以区区不能废远。
研读第三段
本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 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 并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 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 以“孝治”大理为依据,明确提 出“辞不复命”的原因。
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 之能事
研读第四段
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
臣臣私密尽情今节,望年于愿陛指四陛乞下天能十下终神准、之养有许地终日四。我神的完长, 臣心成,祖 之愿古处为义境报母 辛祖:。母养刘苦心今养刘今,酸义老苦:之年非送楚劳日九独的累短十蜀也有之。六人审,士乌察是及鸟,识别 二下州矜牧悯怜愚伯悯体诚所恤,见听明臣知准微,许志皇。天庶后刘土或侥实许幸所,共保鉴卒。余愿终 年陛。

《陈情表》课件(共93张PPT)

《陈情表》课件(共93张PPT)

文学研究
《陈情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近现代的文学研究 对于它的探索和发掘至今还在 继续。
文化研究
《陈情表》作为一篇历史文学 作品,其主题内容极为丰富, 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点之 一。
学术研讨
《陈情表》已经成为了学术研 讨的重头戏,中国文学、语言 文字学、文化研究等都对其进 行了深入的探讨。
汉文考究
《陈情表》的语言使用了大量的字词造意, 非常讲究汉文的壹字不落、切合宜言、充满 文化底蕴。
《陈情表》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
起草时期正是战国/汉武时期, 融合了当时诸多各派文化。
语言文化
文中使用的汉字、短语、句式 等是中国语言文学艺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之一。
山水风光
诗、谣、歌、赋等文学种类良 莠不齐,但自然景观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气韵流转、通达至品 的展示人性的艺术手段。
《陈情表》的艺术手法
抒情体
《陈情表》追求“篇 章之意,闲凝于事”, 以抒发情感和真挚 之语文字之间的配 合。
叙事性
叙事性是《陈情表》 最显著、最重要的 艺术手法之一,在 加强情感表现的同 时,也满足了故事 的表达和传达。
对比法
《陈情表》在文化 背景、经历和情感 等方面采用明显的 对比手法,使文章 具有更强的冲击力 和表现力。
散文
《庄子》、《韩非子》等散文,豁达奇特、 掷地有声,风格各异、体裁纷呈,是中国文 学创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赋是古代中国文学的一种形式,它立意新奇, 善用比兴,对文艺创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陈情表》和诗歌、散文的关系
《陈情表》在使用词汇、抒情、语言等方面 受到了诗歌和散文的影响,而同时又在情节 和文体等方面融会贯通,形成独有的文学艺 术特色。

陈情表课件(共26张PPT)

陈情表课件(共26张PPT)

再陈忠情
消除疑虑
精心布局,环环相扣,出于情,归于理,陈情于 事,寓理于情.
二、语言艺术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 “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四字骈句: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 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 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 成立……”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 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 武帝化严为慈。
1、能承担、承受。2、尽, “不胜枚举”。3、胜利。4、 超过。5、优美的,优美的山 水或古迹。
治理、处理; 判决。“兼听 万事”、“断 狱听讼”
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身世孤苦悲凉 祖母情深似海
孝情
揭示矛盾
沐清化蒙国恩 圣朝恩重如山
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 愿乞终养
先尽孝 病笃情 尽孝短
岁更刀”。2、经过、经历。3、 抵偿,“租赋不足以更之”。4、 另外,再。“更上一层楼”。5、 更加。
1、凡是,“凡事豫则立”。2、 总共,“凡三百余里”。3、 平凡
第三段: 陈孝治天下之政
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 A、矜育故老,更应怜臣。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C、更相为命,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 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 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 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 1、众多。2、百姓、 、听从、接 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 平民。3、差不多。 受。“言听计 4、副词,表示可能 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 从”。2、听 或期望,“庶竭驽 凭、任凭。 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 钝” “听之任之”。 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允许。4、

《陈情表》优秀课件图文

《陈情表》优秀课件图文

教学实践与反思
教学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 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
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 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 高教学质量。
05 《陈情表》的跨学科应用
历史学科中的应用
总结词
通过《陈情表》,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历 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详细描述
在哲学学科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陈情表》中体现的 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忠诚、孝道、仁义等。通过分 析这些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可以培养自 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陈情表》可以作为文学、语文、文化等学科的辅助教材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除了历史和哲学学科,教师还可以将《陈情表》作为文学 、语文、文化等学科的辅助教材。通过学习《陈情表》, 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同时了解 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陈情表 》进行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如将历史、文学和哲学等学科 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02 《陈情表》的内容与主题
内容概述
内容
李密向晋武帝陈情,表达自己不 能奉诏的原因,并请求准许自己 终养祖母。
结构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 诉家境困苦,第二部分是表达自 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感情, 第三部分是提出请求。
主题思想
主题
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和抉择。
分析
李密在尽忠与尽孝之间难以抉择,他既想奉诏入朝,又担心祖母无人照料,表现了忠臣与孝子的矛盾 和冲突。
文学价值
历史地位重要
《陈情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 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

《陈情表》课件-

《陈情表》课件-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5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友;
——苏轼
6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 “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 有声 的。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 寂, 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 看 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 看到作者 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以听到 少年的无助哀叹, 老人病中无奈的 呻吟, 孝子恳切的哀告, 帝王严厉 的呵斥……
11
个孝武帝,北魏则有孝文帝、孝明帝、孝庄帝、
孝武帝,东魏有孝静帝,北齐有孝昭帝,北周
有孝闵帝。真是越是乱世越喊得厉害。为什么
呢? 因为中国是宗法制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君为大宗,为天下父母,故孝父母必忠君,
所以历史上,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想要治理好
天下,其要诀之一,就是鼓励人们的“孝道”
精神。每个稍有头脑的皇帝都知道,在“家天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
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 凡在故老 (形作名)年老之人
伪 不
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
(形作动) 离开
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重点字词理解: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 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 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 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 能废远。
权,对蜀汉士族采取
四、怎样陈情?怀柔政策,征召蜀汉
旧臣到洛阳任职。
3
问题
一、是谁陈情?
二、向谁陈情?李密试图向君王陈述
祖母刘氏年老多病, 无
三、陈什么情?人侍奉, 请求辞官终养

《陈情表》优秀课件ppt

《陈情表》优秀课件ppt
主题思想阐释及现实意义
忠孝观念在文中体现
忠孝并重
文中通过李密对祖母的孝行和对国家的忠诚,阐述了忠孝并重的 观念,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忠孝矛盾
李密在尽孝与尽忠之间面临抉择,体现了忠孝观念在特定历史条 件下的矛,实现了忠孝的统一,彰显了忠孝观 念在维护家庭和谐与国家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成就
李密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其《陈情表 》一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 作,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和 对晋武帝的忠诚。
时代背景对作品影响
01
社会环境
西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这种社会环境对李密
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文化背景
西晋时期的文化背景也对李密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当时的文化注重孝道
04
CATALOGUE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
修辞手法运用
对偶
文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既无 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 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使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比喻
用比喻来使表达更生动、形象。 如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来 形象地描绘自己孤苦无依的境况 。
表达方式多样性展示
记叙
通过详细记叙自己的身世和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经历,为下文的抒情和议论奠定了基础。
《陈情表》优秀 课件ppt
目 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 • 主题思想阐释及现实意义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01
CATALOGUE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陈情表》创作背景
01
02
03
西晋王朝政治环境
李密所处的西晋王朝,政 治环境复杂,作者需要谨 慎表达情感。

《陈情表》ppt课件

《陈情表》ppt课件

李密对祖母的孝行

01
通过描述李密对祖母的悉心照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百
善孝为先”的观念。
李密对晋武帝的忠诚
02
李密在表中表达了对晋武帝的知遇之恩的感激,并表明自己将
尽忠职守,体现了忠君思想。
忠孝之间的冲突与抉择
03
文中通过李密面临忠孝不能两全的困境,展现了忠孝观念在古
人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探讨
《陈情表》ppt课件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及价值观念探讨 • 艺术特色鉴赏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常识补充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家庭伦理观念异同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陈情表》创作背景
政治环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不安 ,社会矛盾尖锐。李密作为蜀汉
THANKS
感谢观看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古代文化常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 。
文章的语言既符合文言文的规范,又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使得文章既具有古典韵 味,又具有现代感。
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陈情表》的结构严谨,全文可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每个 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和逻辑关系。
正文部分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述自己的遭遇和请求,然后分 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形以及自己不能应召的原因,最后再总述自 己的请求和期望。
主要成就
李密在文学上颇有建树,他的散文真 挚感人,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 疾苦。除了《陈情表》外,他的代表 作还有《述理论》等。
历史评价
李密被誉为“西晋文坛领袖”,他的 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 时,他的忠孝精神也被后人广为传颂 。

《陈情表》课件(29张ppt)

《陈情表》课件(29张ppt)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 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表”是古代实用性文体的一种。 从汉代开始,应用类的文体已经区分为 章、奏、表、议四种。刘勰《文心雕 龙·章表篇》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 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因此,奏议类 的公文是以议论为主,章表类的公文则 是以抒情为主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 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 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舅强迫我母亲改嫁。祖母刘氏可怜我孤单弱小, 亲自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依,直到长大成人自立 门户。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有哥哥弟弟,家门衰微福分又浅,很晚才得到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 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一直被疾病缠身,经常卧病在床, 我服侍端水送药,从未废止离开过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 词
• 4、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 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 “左迁”、“迁谪”表示降职削职。 •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 书 张衡传》)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 行》) • 5、出、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 6、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
朗 读 险衅(xìn) 门衰祚(zuò)薄 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 茕茕(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逮(dài)奉圣朝 逋(bū)慢 拔擢( zhuó) 洗(xiǎn)马 不矜(jīn)名节 优渥(wò)
成 语 1、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2、茕茕孑立:
3、形影相吊:
形容非常孤单,无依无靠。
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4、日薄西山: 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朝不虑夕:形容形势危急,难于预料。
附: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
• 一、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 • 1、举: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 任以官职。 •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 2、辟:(bì)招用、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 上举荐,任以官职。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 书·张衡传》) • 3、征:征召,特指君招臣。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 充任官职。 •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 书·张衡传》)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 词 • 五、表示官职调动的
• 1、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 •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 传》) • 2、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 职。 • 徙齐王信为楚王。 (《史记·淮阴侯列传》) •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 书 张衡传》) • 3、调:调动、调迁。 • 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 袁盎传》)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 词
• 三、表示提升官职的 • 1、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 嗣同》) • 2、陟:提升,提拔。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 3、升:提升。 • 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 4、提:提拔。 • 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北史·魏收传》。名 行:名望和德行)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 词
• 二、表示任命官职的 • 1、拜:授予官职。 •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 传》) • 2、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 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 3、授:给予官职。 • 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授。(《汉 书·翟方进传》) • 4、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 5、任:担负、担任。 •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史记·蒙恬传》)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 词 • 四、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
• 1、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 楼记》) • 2、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 3、黜:罢免官职,废弃不用。 • 4、夺:削去、罢免。 •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 5、坐:因犯„„罪或错误。 • 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汉 书》)
陈 情 表
李 密
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苏轼
忠则《出师》
孝则《陈情》
题 解
陈 情 表
陈述
实情,衷情
表 :文体,属奏议类,古代臣下呈给帝 王的一种文书。
背景介绍
李密,生活在三国与晋朝交替时期,曾在蜀国做 官,多次出使东吴,能言善辩。公元263年,司马昭 灭蜀,李密成了亡国之臣。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 帝曹奂,建立晋朝,即晋武帝,为了收买人心,网罗 人才,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是其中之 一。 李密是亡国之臣,若不应诏,必会被认为怀念 蜀国,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对晋不满,招来杀身 之祸;若应诏,又有96岁高龄的祖母卧病在床,无 人照料,此时处于两难境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