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班科学活动:玩纸——撕纸
2024年幼儿园小班撕纸课教案

2024年幼儿园小班撕纸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艺术领域教材第四章《小小手,真能干》,详细内容为撕纸艺术。
通过引导幼儿运用手指的精细动作,掌握撕纸的基本技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撕纸的基本技巧,培养其对手工艺术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审美观念。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撕纸的基本技巧,完成作品。
难点:运用撕纸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画纸、范例作品等。
学生准备: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故事《小兔子撕纸》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撕纸的基本技巧,示范撕纸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撕纸作品,分析创作思路,引导幼儿学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撕纸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创作环节(15分钟)幼儿根据所学技巧,创作自己的撕纸作品。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小小手,真能干——撕纸艺术2. 内容:a. 撕纸基本技巧b. 撕纸创作步骤c.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撕纸作品,主题为《我的家人》。
2. 答案:根据所学技巧,自由发挥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将所学撕纸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制作节日贺卡、装饰画等。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其他手工艺术,提高其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与示范、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创作环节和展示与评价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撕纸基本技巧的掌握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小班撕纸游戏活动教案反思

小班撕纸游戏活动教案反思引言。
撕纸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手工活动,通过撕纸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和专注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班教学中,撕纸游戏活动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本文将从撕纸游戏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能够对小班撕纸游戏活动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和专注力;2.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促进幼儿的情感和认知发展;4.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了解撕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学习使用撕纸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3.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作品;4.欣赏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教师向幼儿展示撕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2.激励引导法,通过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激励幼儿,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撕纸游戏中来;3.合作交流法,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彼此的想法和创意,共同完成一些作品;4.情景教学法,将撕纸游戏融入到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撕纸活动。
四、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适合的指导和帮助;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参与到撕纸游戏中来,而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3.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合作交流,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创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4.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上的引导,让他们在撕纸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树立自信心;5.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进行作品的欣赏和分享,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同时也能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
结语。
撕纸游戏活动是小班教学中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托班教案:玩纸——撕纸

整理了关于幼儿托班教案,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新生入园时,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缓解分离焦虑。
我们班布置了一个墙饰------列快乐火车。
每节车厢里貼的是幼儿与家人的照片,孩子们看见照片后哭闹的现象有所好转,不哭的幼儿还愿意把自己的照片介绍给别人。
过了一段日子,照片贴的差不多了,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看,并建议他们把照片装饰得更漂亮些。
经过商量,孩子们决定做花。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我们把皱纹纸裁成小张教幼儿搓成小球,贴到照片周围就像花一样。
在孩子搓小球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用手摸皱纹纸,还说“有点剌手”,“像卫生纸”。
这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官,对皱纹纸有了最初的认识。
我赶紧又拿了两张画纸和糖纸,让他们摸摸是否一样。
他们摸完后告诉我:“不一样。
”还告诉我他们对纸的质地不同的感受。
我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纸叫什么名字吗?”孩子们都是根据纸的颜色来说的,“白纸”、“彩色纸”。
“你们想认识这些纸吗?”“想。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看到孩子们有这方面的探索需求,又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感知觉的目标,我们决定设计有关纸的活动并做一本纸书,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质地的纸,通过感官操作活动去感受、比较纸的不同,发展他们的感知觉。
活动一:撕纸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撕纸感受不同的纸质地不同。
2.让幼儿初步尝试撕纸,练习撕的技能。
材料准备彩色纸、即时贴、皱纹纸。
活动效果除了继续提供一些皱纹纸满足幼儿搓纸团做花的需要外,我还在美工区投放了许多用剩下的比较规则的纸,或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曾用过的被丟弃的复印纸、即时贴纸等,让孩子练习撕纸。
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让孩子自己主动探索找出适合撕的纸,感受纸的不同;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长远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珍惜身边的资源,发现其新的价值。
在操作中我看到,孩子们爱选择鲜艳好看的即时贴纸撕,多次尝试后发现这种纸好看不好撕,于是改用其它纸。
有的孩子拿到一张折过的旧纸不太愿意用,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看看能不能撕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带头撕了起来,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从纸的好坏转移到撕的兴趣上来了。
小班撕纸教案报纸

小班撕纸教案报纸
教案标题:小班撕纸教案报纸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撕纸活动,培养手部精细动作能力。
2. 通过撕纸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通过撕纸活动,培养学生对颜色、形状的认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报纸
2. 色彩纸
3. 剪刀
4. 胶水
5. 教学板书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撕纸作品,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作品的特点和他们的想法。
2. 操作: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撕纸,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操作。
3. 创作:教师提供报纸和色彩纸,让学生自由发挥,撕纸创作自己的作品。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撕纸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强调手部动作、想象力和颜色形状的认知。
四、教学延伸:
1. 可以引导学生用撕纸作品进行贴画,制作成立体作品。
2. 可以引导学生用撕纸作品进行故事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撕纸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创作的想象力、颜色形状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指导和帮助。
小班科学教案撕纸条

小班科学教案撕纸条小班科学教案:撕纸条导言:科学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实验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撕纸条是一种简单而又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摩擦力和压力的作用,并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索撕纸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教育目标:1. 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2. 让幼儿了解和探索摩擦力和压力的作用。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纸张:准备多张不同材质和大小的纸张,如普通纸、报纸、彩纸等。
2. 辅助工具:准备剪刀、胶水和一些书籍,用于幼儿撕纸和制作。
3. 小组设置: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3-4人。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活动1. 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摩擦力和压力的概念,让他们了解摩擦力和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简单的示范,让幼儿知道如何撕纸条的方法。
第二步:实验探究1.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纸张和辅助工具。
2. 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想法,撕纸条,观察纸张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3. 讨论分享:引导幼儿一起讨论纸张的不同材质和大小对于撕纸条的影响,例如哪种纸张更容易撕开,哪种纸张更难撕开等。
4. 总结归纳: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的过程,总结摩擦力和压力对于撕纸条的影响,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纸张有不同的撕开难度。
第三步:进一步探究1. 提出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逐步引导幼儿产生新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报纸纸张比普通纸容易撕开?为什么大纸和小纸撕开难度不同?2. 实验设计:引导幼儿设计新的实验,观察和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
例如,幼儿可以尝试改变撕纸条的方式、改变纸张的形状等。
3. 实施实验: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践来发现答案。
4. 结果分析: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小班科学教案撕纸

小班科学教案撕纸小班科学教案:撕纸引言:撕纸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活动,可以在小班科学课堂中引入。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们探索撕纸的过程、了解物质的特性和观察现象。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个适用于小班科学课的撕纸教案,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案目标:1.观察不同材料(如纸、布等)的撕裂特征;2.观察撕纸时纸张的边缘形状;3.鼓励幼儿描述和讨论观察结果;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5.促进幼儿学会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教材与资源:1.不同材料的纸张(如白纸、彩纸、绘画纸);2.书籍或视觉素材,介绍物质的特性和观察方法;3.一个大纸张或板子,用于撕纸实验;4.幼儿可用的撕纸工具(如手、剪刀等)。
活动过程及结构:引入活动:1.教师在开始课程前,可以引入这个活动,让幼儿们知道他们将要进行的实验是关于撕纸的。
2.教师提问:“你们曾经撕过纸吗?你们知道什么是撕纸吗?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撕纸?”实施活动:1.教师将不同材料的纸张放在桌子上,并邀请幼儿们自由地触摸和观察这些纸张。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能看到纸张是什么颜色的?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的?”2.教师请一名幼儿向前,选择一张纸然后开始撕。
其他幼儿可以观察并记录撕纸的过程和结果。
3.每个幼儿都可以有机会进行撕纸实验。
教师可以提醒他们观察纸张的形状,撕裂的方式和效果。
4.在每个幼儿完成实验后,教师鼓励他们一起讨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不同材料的纸张有什么不同?你们能找到相似的地方吗?”5.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思考为什么纸张有时容易撕开,而有时却很难撕开。
整理与总结:1.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整理他们的实验结果,并总结每个纸张的特征和撕裂的方式。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总结例如:“在撕绘画纸时,我们发现纸片通常会撕成直线;在撕布纸时,纸边是不规则的。
”2.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幼儿:“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撕纸的方式吗?我们能做什么来改变撕纸的结果吗?”3.教师可以与幼儿们一起讨论外界因素(比如湿度、温度等)对撕纸的影响,并引导他们开始思考撕纸的原因和背后的科学原理。
托班撕纸教案

托班撕纸教案撕纸是托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手工艺活动,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在托班撕纸教案中,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撕纸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撕纸活动开始,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纸张。
可以准备一些彩色纸张,让幼儿自由地撕成各种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纸张的颜色和形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撕纸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纸张的柔软和撕裂的手感,培养他们的触觉和运动能力。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更具创造性的撕纸活动。
可以准备一些图片或简单的图案,让幼儿根据图案的形状和颜色来撕纸。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如“用红色纸张撕一个圆形”,或是“用蓝色纸张撕一个方形”。
这样的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和辨别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颜色和形状的敏感性。
幼儿在撕纸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自由发挥,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撕纸活动来引导幼儿进行艺术创作。
可以准备一些主题或故事情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撕纸创作。
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幼儿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让他们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纸张来撕出故事中的动物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培养艺术表达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和社交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撕纸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展览,并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和肯定。
这样的展览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展览活动也可以让幼儿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托班撕纸教案是一种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它能够全面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小班撕报纸教案

小班撕报纸教案教案标题:小班撕报纸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2. 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4. 通过撕纸活动,帮助幼儿认识不同颜色和形状。
教学资源:1. 彩色纸张(不同颜色和大小)。
2. 剪刀。
3. 胶水。
4. 画布或纸板。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观察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纸张。
2. 引导幼儿讨论纸张的用途和可能的玩法。
活动一:纸张撕碎1. 将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纸张摆放在桌子上。
2. 鼓励幼儿用手撕纸张,可以撕成小片或长条。
3.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撕纸方式,例如撕成直线、波浪形或不规则形状。
活动二:拼贴创作1. 给每个幼儿提供一张画布或纸板作为背景。
2. 鼓励幼儿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撕碎的纸张拼贴在画布上,创作出自己想要的图案或形状。
3. 提供胶水和剪刀,帮助幼儿将纸张固定在画布上。
活动三:展示和分享1. 鼓励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想法。
2. 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每个幼儿感到自豪和受到认可。
结语:1. 回顾整个活动,与幼儿一起总结他们学到了什么。
2. 强调撕纸活动对于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尝试撕纸活动,并鼓励他们用撕纸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案扩展:1. 可以引导幼儿在拼贴作品上添加其他材料,如羽毛、贝壳或纽扣,以增加多样性和纹理感。
2. 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撕纸的方式认识不同的动物、植物或物体,扩展他们的知识和词汇量。
3. 可以组织幼儿参观艺术展览或画廊,让他们欣赏和学习更多关于拼贴艺术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托班科学活动:玩纸——撕纸
新生入园时,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缓解分离焦虑。
我们班布置了一个墙饰------列快乐火车。
每节车厢里貼的是幼儿与家人的照片,孩子们看见照片后哭闹的现象有所好转,不哭的幼儿还愿意把自己的照片介绍给别人。
过了一段日子,照片贴的差不多了,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看,并建议他们把照片装饰得更漂亮些。
经过商量,孩子们决定做花。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我们把皱纹纸裁成小张教幼儿搓成小球,贴到照片周围就像花一样。
在孩子搓小球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用手摸皱纹纸,还说“有点剌手”,“像卫生纸”。
这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官,对皱纹纸有了最初的认识。
我赶紧又拿了两张画纸和糖纸,让他们摸摸是否一样。
他们摸完后告诉我:“不一样。
”还告诉我他们对纸的质地不同的感受。
我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纸叫什么名字吗?”孩子们都是根据纸的颜色来说的,“白纸”、“彩色纸”。
“你们想认识这些纸吗?”“想。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看到孩子们有这方面的探索需求,又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感知觉的目标,我们决定设计有关纸的活动并做一本纸书,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质地的纸,通过感官操作活动去感受、比较纸的不同,发展他们的感知觉。
活动一:撕纸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撕纸感受不同的纸质地不同。
2.让幼儿初步尝试撕纸,练习撕的技能。
材料准备
彩色纸、即时贴、皱纹纸。
活动效果
除了继续提供一些皱纹纸满足幼儿搓纸团做花的需要外,我还在美工区投放了许多用剩下的比较规则的纸,或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曾用过的被丟弃的复印纸、即时贴纸等,让孩子练习撕纸。
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让孩子自己主动探索找出适合撕的纸,感受纸的不同;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长远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珍惜身边的资源,发现其新的价值。
在操作中我看到,孩子们爱选择鲜艳好看的即时贴纸撕,多次尝试后发现这种纸好看不好撕,于是改用其它纸。
有的孩子拿到一张折过的旧纸不太愿意用,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看看能不能撕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带头撕了起来,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从纸的好坏转移到撕的兴趣上来了。
编辑: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