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word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下地理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人教版八下地理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法、谈论法、导学法教学过程:导入:伟大祖国疆域辽阔,山川秀丽。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北方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南方地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藏地区,领略它的风采。

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

教师: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人心驰神往;天高地寒、旅游遥远,又让人望而却步。

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请同学们大声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教师:带着学习目标,开始青藏地区的学习。

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中任务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相应内容。

(强调重点内容在教材中勾画)学生:完成学习单,识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图。

教师:地形地势:问题: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

并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气候高寒:问题(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青藏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河流发源地:问题: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

并分析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影响:服饰、景观、动物等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了青藏地区那些自然环境?并概括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观察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掌握其“因高而寒”,即“高寒”这一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服饰、河流等的影响,体会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利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了解高寒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为背景音乐,展示青藏地区景观图。

二、讲授新课:你争我抢:展示成都到拉萨火车票,奖励给优胜者。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通过课上解答问题来获取积分,积分最高者得到车票。

活动一: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图和四大地理区域图,结合课本85页内容,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各小组抢答,正确加一分)提问:通过自组学习,你们知道青藏地区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吗?学生:高合作探究:成都和拉萨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两地1月和7月气温的差别还是挺大的,为什么?学生:拉萨海拔高,气温低。

总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高寒的气候对青藏地区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高寒与衣]展示三张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照片,学生观察他们的穿着和肤色特点。

[高寒与食]展示糌粑、牛肉、青稞酒、酥油茶,通过藏民日常饮食引导学生了解高寒气候对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影响,完成小组合作。

[高寒与住]呈现三张平顶碉房图片,学生通过观察房屋结构,能说出碉房材料特点,以及窗小墙厚的构造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灌溉农业、畜牧业、坎儿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法指导】1.重要知识点在书上、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仔细分析,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

学生: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2.查找坎儿井的资料。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大家学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吧,谁还记得?学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诗人在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边疆壮美景色的画卷。

画卷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呢?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广袤、苍凉的西北地区。

【设计意图】《凉州词》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了,很熟悉。

用这首诗导入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增加对地理的亲近感。

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二)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学生:西北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整体上介绍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首先教材通过图片和资料简单介绍了青藏地区,给我们留下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结合青藏地区地形图、雪山和冰川的景观图等介绍了青藏地区海拔高的主要特点,由此引出气候寒冷、冰川广布的特征,还有太阳能丰富以及众多和气候有关的旅游景点,接着从自然环境中走出来,分析当地农牧业的特征,受海拔高的影响,青藏地区是我国典型的高寒牧区,著名的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等,青藏地区能源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之中,由于昼夜温差大,因此营养物质积累多,农作物产量高,受自然环境和农牧业的影响,当地居民多吃糌粑,住帐篷和碉房。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北方、南方、西北地区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能够通过地图或者资料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然后根据地理位置特征了解其自然环境,再结合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当地农牧业的状况,还可以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分析其工业特点及分布。

不足之处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不足,在教学中要注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资料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分布的基本规律,以及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农业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农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能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域的发展优势,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典型农业区域图片等。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农业发展的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农业区域的发展案例,如江南水乡、黄淮海平原等,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农业区域的发展优势,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政策、科技进步等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一节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 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 能够举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原因。

2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某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如果你要去这个地方旅游会选择什么时间出发,同时想去哪些景点?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学生组内合作交流,并请小组回答分享。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的课前检测:多媒体展示课前检测答案,小组同学订正并讨论,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青藏地区。

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讨论一: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在图中标注出来)2、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并根绝实际需要进行引导、补充及强调等。

教师:通过讨论一的学习,我们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而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对其生产生活又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请参考课本P88图文资料)。

多媒体展示讨论二:1 请你判别一下,青藏地区和内蒙古、新疆的牧场类型、主要牲畜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2 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9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9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9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我国地理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特征,以及这些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理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总结规律,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特征,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特征,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总结出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特征。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实际案例,用于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特征,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自然特征。

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例如,通过对比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发展情况,让学生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9.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认识我国农业的地域分布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方面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认识我国农业的地域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难点: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思维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农业地区,让学生结合自然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的图片、地图、实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讨论和练习题目。

3.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实例等教学资源,呈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整体上介绍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首先教材通过图片和资料简单介绍了青藏地区,给我们留下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结合青藏地区地形图、雪山和冰川的景观图等介绍了青藏地区海拔高的主要特点,由此引出气候寒冷、冰川广布的特征,还有太阳能丰富以及众多和气候有关的旅游景点,接着从自然环境中走出来,分析当地农牧业的特征,受海拔高的影响,青藏地区是我国典型的高寒牧区,著名的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等,青藏地区能源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之中,由于昼夜温差大,因此营养物质积累多,农作物产量高,受自然环境和农牧业的影响,当地居民多吃糌粑,住帐篷和碉房。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北方、南方、西北地区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能够通过地图或者资料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然后根据地理位置特征了解其自然环境,再结合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当地农牧业的状况,还可以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分析其工业特点及分布。

不足之处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不足,在教学中要注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资料展示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