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与检测(新国标)

合集下载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新国标)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新国标)

基本符号加一小圆,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 如:铸、锻、冲压变形、热轧、粉末冶金等。 或者用于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包括保持上道工序的状况)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均可加一横线,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 明
上述三个符号上均可加一小圆,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 糙度要求
二. 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的内容及其注法
2. 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中注法
1
2 3 45 6
表面粗糙度的单一要求标注示例
(1) 位置a处—注写表面粗糙度的单一要求,该要求不能省略。
① 上限或下限的标注:表示双向极限时应标注上限符号“U”和下限符号 “ L”。 如果同一参数具有双向极限要求,在不引起歧义时,可省略 “U”和“ L” 的标注。若为单向下限值,则必需加注“ L” 。
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z —轮廓最大高度 RSm — 轮廓单元平均宽度 Rmr(c) —轮廓支承长度率
轮廓滤波器和传输带
• 粗糙度的三类轮廓各有不同的波长范围, 它们又同时叠加 在同一表面轮廓上, 因此,在测量评定三类轮廓上的参数时, 必须先将表面轮廓在特定仪器上进行滤波, 以便分离获得 所需波长范围的轮廓。
7/31/2019
二. 评定参数(R轮廓,表面粗糙度轮廓)
1. 幅度参数(高度参数)
(1)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lr内,纵坐标值Z(x)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a

1
lr

lr 0
Z(x
)dx
Ra

1 n
n i1
Zi
Z(x)
Zi
Ra
算术平均 偏差Ra
x lr
(2)轮廓的最大高度Rz
n
bi

最新国家标注:表面粗糙度

最新国家标注:表面粗糙度

(3)形状误差 :零件表面中峰谷的波长和波高之比 形状误差
大于1000的不平程度属于形状误差。 的不平程度属于形状误差。 大于 的不平程度属于形状误差
11/26/2010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 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 影响零件的密封性。 影响零件的密封性。 对零件的外观、测量精度、 对零件的外观、测量精度、表面光学性 能、导电导热性能和胶合强度等也有着 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同程度的影响。
轮廓参数
轮廓参数, 轮廓参数,与GB/T 3505标准相关的参数 标准相关的参数 有: —R轮廓(粗糙度参数); R轮廓(粗糙度参数); —W轮廓(波纹度参数); W轮廓(波纹度参数); —P轮廓(原始轮廓参数)。 P轮廓(原始轮廓参数)。
11/26/2010
R轮廓(粗糙度参数) 轮廓(粗糙度参数) 轮廓
11/26/2010
评定表面结构常用的参数(三大参数) 评定表面结构常用的参数(三大参数)
轮廓参数( 定义) 轮廓参数 由 GB/T35052000 定义 图形参数( 定义) 图形参数 由 GB/T18618- 2002 定义 支承率 曲 线 参 数 ( 由 GB/T18778.2- 2003 和 GB/T18778.32006 定义 。 定义) 其中轮廓参数是我国机械图样中目前最常用的, 其中轮廓参数是我国机械图样中目前最常用的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轮廓最大高度 Rz 中的两 、 个高度为最多。 轮廓。 个高度为最多。粗糙度轮廓也称 R 轮廓。
11/26/2010
( 3) 极限值判断规则

3-表面粗糙度(新标准)

3-表面粗糙度(新标准)

用不去除材料方法 获得的表面粗糙度, Ra的上限值为 3.2μm
Ra的数值(μm)
100 50 25 12.5 6.3 3.2 1.6 0.8
0.4
0.2
0.1
0.05
表面加工纹理
=
X
R
C
P
表面结构可注在轮廓线及其延长线上, 或注在尺寸线、指引线和形位公差的框格上。
Ra 12.5 Ra 6.3 Ra 1.6
12.5 微见刀痕 6.3 3.2 1.6 0.8 可见加工痕迹 微见加工痕迹 看不见加工痕迹 可辨加工痕迹方向 微辨加工痕迹方向 不可辨加工痕迹方向
0.4
0.2
0.10 暗光泽面 0.05 亮光泽面 0.025 镜状光泽面 0.012 雾状镜面 研磨、抛光、超级精 细研磨等
精密量具的表面、极重要零件的摩擦 面,如气缸的内表面、精密机床的主 轴颈、坐标镗床的主轴颈等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Ra(μm)
50
25 表面外观情况 明显可见刀痕 可见刀痕 主要加工方法 应用举例
粗车、粗铣、粗刨、钻、粗 粗糙度值最大的加工面,一般很少应 纹锉刀和粗砂轮加工 用 粗车、刨、立铣、平铣、钻 不接触表面,不重要的接触面,如螺 钉孔、倒角、机座底面等 没有相对运动的零件接触面,如箱、 盖、套筒要求紧贴的表面、键和键槽 精车、精铣、精刨、 工作表面;相对运动速度不高的接触 铰、镗、精磨等 面,如支架孔、衬套、带轮轴孔的工 作面等 要求很好密合的接触面,如滚动轴承 配合的表面、锥销孔等;相对运动速 精车、精铰、精拉、 度较高的接触面,如滑动轴承的配合 精镗、精磨等 表面、齿轮轮齿的工作表面等
表面结构
一、表面结构要求
表面结构是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表面缺 陷、表面纹理和表面几何形状的总称。 表面结构参数: a) 轮廓参数 ——R轮廓(粗糙度参数) ——W轮廓(波纹度参数) ——P轮廓(原始轮廓参数) b) 图形参数 ——粗糙度图形 ——波纹度图形 c) 支承率曲线参数

表面粗糙度最新国家标注

表面粗糙度最新国家标注
8/4/2019
四、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1 基本符号
国家标准规定:在报告和合同文本中应使用文本代号:
APA
MRR
NMR
a)允许任何工艺
b)去除材料
c)不去除材料
8/4/2019
2 完整符号 在完整符号中,对表面结构的单一要求和补充
要求应注写在图中所示的指定位置。
表面结构单一要求包括:
—表面结构参数代号 —数值; —传输带/取样长度。 a- 注写表面结构的单一要求; a 和b( 同时存在) a 注写第一表面结构要求, b 注写第二 表面结构要求; 补充要求
Rz : 0.025 0.05 0.1 0.2 0.4 0.8 1.6 3.2 6.3 12.5 25 50 100 200 (优先选)
8/4/2019
3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零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用,应该既要满足零件表面功 用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合理性。选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a. 在满足功用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大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以降低生产成本。 b. 一般情况下,零件的接触表面比非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参 数值要小。 c. 受循环载荷的表面极易引起应力集中的表面,表面粗糙度 参数值要小。 d. 配合性质相同,零件尺寸小的比尺寸大的表面粗糙度参 数值要小;同一公差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轴比孔的表面 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e. 运动速度高、单位压力大的磨擦表面比运动速度低,单 位压力小的磨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小。 f.8/要4/2求01密9 封性、耐腐蚀的表面其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5 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中的注法
8/4/2019
图1 表面结构要求的注写方向
标注在轮廓线上或指引线上
表面结构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与尺寸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一 致。表面结构要求可标注在轮廓线上, 其符号应从材料 外指向并接触表面, 如图 2 所示。必要时, 表面结构也 可用带箭头或黑点的指引线引出标注, 如图 3 所示。

表面粗糙度新国标

表面粗糙度新国标

§7–4 零件的技术要求一、表面结构的表示法1.表面结构的基本概念 (1)概述为了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在机械图样中需要对零件的表面结构给出要求。

表面结构就是由粗糙度轮廓、波纹度轮廓和原始轮廓构成的零件表面特征。

(2)表面结构的评定参数评定零件表面结构的参数有轮廓参数、图形参数和支承率曲线参数.其中轮廓参数分为三种:R 轮廓参数(粗糙度参数)、W 轮廓参数(波纹度参数)和P 轮廓参数(原始轮廓参数)。

机械图样中,常用表面粗糙度参数Ra 和Rz 作为评定表面结构的参数.①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它是在取样长度lr 内,纵坐标Z (x )(被测轮廓上的各点至基准线x 的距离)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如图7—14所示。

可用下式表示:dx x Z lr Ra lr⎰=0)(1② 轮廓最大高度Rz 它是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与最大轮廓谷深之和,如图7—14 所示。

图7-14 Ra 、Rz 参数示意图国家标准GB/T1031—2009给出的Ra 和Rz 系列值如表7-1所示。

表7-1 Ra 、Rz 系列值 m μRaRzRaRz0.0126.3 6.3 0.025 0。

025 12.5 12.5 0.05 0。

05 25 25 0.1 0.1 50 50 0。

2 0。

2 100100 0。

4 0.4 200 0。

8 0。

8 400 1。

6 1。

6 800 3。

23。

216002.标注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 (1)图形符号及其含义在图样中,可以用不同的图形符号来表示对零件表面结构的不同要求。

标注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及其含义如表7-2所示。

表7—2 表面结构图形符号及其含义符号名称符号样式含义及说明基本图形符号未指定工艺方法的表面;基本图形符号仅用于简化代号标注,当通过一个注释解释时可单独使用,没有补充说明时不能单独使用扩展图形符号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表面,如通过车、铣、刨、磨等机械加工的表面;仅当其含义是“被加工表面”时可单独使用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表面,如铸、锻等;也可用于保持上道工序形成的表面,不管这种状况是通过去除材料或不去除材料形成的完整图形符号在基本图形符号或扩展图形符号的长边上加一横线,用于标注表面结构特征的补充信息工件轮廓各表面图形符号当在某个视图上组成封闭轮廓的各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结构要求时,应在完整图形符号上加一圆圈,标注在图样中工件的封闭轮廓线上.(2)图形符号的画法及尺寸图形符号的画法如图7—15所示,表7—3列出了图形符号的尺寸。

表面粗糙度新国标

表面粗糙度新国标
特点
该标准体系对表面微观不平度的测量 和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适 用于各种材料和加工方法的表面粗糙 度测量和评价。
表面粗糙度新国标的重要性
提高产品质量
表面粗糙度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 标之一,通过实施新国标,可以 提高产品表面的光洁度和精度, 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促进技术进步
新国标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推动 表面粗糙度测量和评价技术的进 步,促进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
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符合新国标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 量和用户体验,促进消费升级。
展望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表面粗糙度新国标将 会不断完善和更新,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明确和统一的标
准和指导。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涂层和镀层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表面粗糙度对涂层和镀层的附着力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新国标的应用有助 于提高涂装和电镀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涂装领域
涂料的选择和涂装工艺的制定
新国标为涂装领域提供了表面粗糙度的参考标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涂料和制定合理的涂装工艺。
涂装效果的评估和改进
通过应用新国标,企业可以对涂装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和防腐性能。
应用范围对比分析
新国标应用范围更广
新国标不仅适用于金属材料,还适用于非金 属材料,如塑料、陶瓷等,扩大了标准的应 用范围。
新国标与国际接轨
新国标的制定参考了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 有利于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和贸易合作。
06
新国标对行业的影响与展 望
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影响
促进技术升级
01
新国标对表面粗糙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机械加工企业采

表面粗糙度最新国家标注

表面粗糙度最新国家标注

有关检验规范的基本术语

1 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取样长度——测量表面粗糙度轮廓时,测量限制的一
段足够短的长度,以限制或减弱波纹度、排除形状误 差对表面粗糙度轮廓测量的影响。(详见P134表5-1) 评定长度默认为 5 个取样长度, 否则应注明个数。 例如Rz0.4、Ra3 0.8、Rz1 3.2 分别表示评定长度
参数值的选用方法

可用类比法来确定。一般尺寸公差、表面形状公差小 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也小,但也不存在确定的函数 关系。 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设形状公 差为t,尺寸公差为IT,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参照以下对 应关系:

若t≈0.6 IT,则Ra≤0.05 IT; Rz≤ 0.2 IT
极限值判断规则

2 最大规则: 运用本规则时, 被检的整个表 面上测得的参数值一个也不应超过给定的 极限值。 16%规则是所有表面结构要求标注的默认 规则。即图样上不注写其它符号时,均默 认为应用 16%规则( 例如 Ra0.8) 。即当 参数代号后标注写“max”字样时, 则应用 最大规则( 例如 Ramax0.8)
即:F1+F2+…+Fn= G1+G2+…+Gm

F
1
F
2
y=f(x)
Fn
0 G1 G2 L Gm
x
轮廓参数
轮廓参数,与GB/T 3505标准相关的参数 有: —R轮廓(粗糙度参数); —W轮廓(波纹度参数);
—P轮廓(原始轮廓参数)。
评定表面结构常用的参数(三大参数)


轮廓参数( 由 GB/T35052000 定义)
表面加工纹理方向:指表面微观结构的主要方向,由所采 用的加工方法或其它因素形成,必要时才规定。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新国标)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新国标)

传输带
补充要求
取样长度 加工工艺
加工余量等。
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的内容在图中注写的位置,见图 5.10所示。
图5.10 粗糙度要求的注写的位置
a —第一个表面粗糙度(单一)要求(μm); b — 第二个表面粗糙度要求(μm); c — 加工方法(车,铣); d— 表面纹理和纹理方向; e— 加工余量(mm)。
② 传输带和取样长度 的标注:传输带是指 两个滤波器的截止波 长值之间的波长范围。 长波滤波器的截止波
长值就是取样长度ln。
图5.11 表面粗糙度的单一要求标注示例
传输带的标注时,短波在前,长波在后,并用连字号“—”隔开。 在某些情况下,传输带的标注中,只标一个滤波器,也应保留连字号 “—” ,来区别是短波还是长波。
(4)影响抗腐蚀性;
5.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一. 基本术语 1. 取样长度 lr----基准线长度。至少含5个波峰和波谷 2. 评定长度ln--最小的测量长度。至少包括5个取样长度lr
图5.4 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3. 中线—指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基准线 轮廓算术平均中线:在取样长度内,划分实际轮廓为上、 下两部分面积相等的线
3. 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标注方向与 尺寸相同
指引线上标 注
3. 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标注在几 何公差框
格上方
标注在延 长线上
3. 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其余要求标注在标题 栏附近
(给出基本符号)
3. 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全部要求标 注在标题栏
3. 混合参数(形状参数) 轮廓的支承长度率Rmr(C) —
在给定的水平位置C上,轮廓的实体材料长度Ml(C)与评定长度ln的比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5.10 粗糙度要求的注写的位置
a —第一个表面粗糙度(单一)要求(μm); b — 第二个表面粗糙度要求(μm); c — 加工方法(车,铣); d— 表面纹理和纹理方向; e— 加工余量(mm)。
2. 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中注法
1
2
3
4
5
6
图5.11 表面粗糙度的单一要求标注示例
(1) 位置a处—注写表面粗糙度的单一要求,该要求不能省略。 ① 上限或下限的标注:表示双向极限时应标注上限符号“U”和下限符号 “ L”。 如果同一参数具有双向极限要求,在不引起歧义时,可省略 “U”和“ L” 的标注。若为单向下限值,则必需加注“ L” 。

传输带和取样长度 的标注:传输带是指 两个滤波器的截止波 长值之间的波长范围。 长波滤波器的截止波 长值就是取样长度ln。
图5.11 表面粗糙度的单一要求标注示例
传输带的标注时,短波在前,长波在后,并用连字号“—”隔开。
在某些情况下,传输带的标注中,只标一个滤波器,也应保留连字号 “—” ,来区别是短波还是长波。 ③ 参数代号的标注:参数代号标注在传输带或取样长度后,它们之间 用“/”隔开。 ④ 评定长度的标注:如果默认的评定长度时,可省略标注。如果不 等于5lr时,则应注出取样长度的个数。 ⑤ 极限值判断规则和极限值的标注:极限值判断规则的标注如图5.11 中所示上限为“16%规则”,下限为“最大规则” 。为了避免误解, 在参数代号和极限值之间插入一个空格。
评定参数选用
幅度参数 Ra、 Rz
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值尽量大 工作面比非工作面值小 (同一个零件); 摩擦面比非摩擦面值小;
参数值的选用
(标准化)
配合稳定、尺寸(几何)公差 考虑(类比法) 值小、密封性好等值小;
参考表5.6~5.8 注意与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的协调
特殊应按标准规定确定粗糙度值
1≤S≤10mm为 波纹度;
S>10mm为 f形状.。 高低 Z
表面粗糙度的产生: (1) 切削后遗留 的刀痕;
(2) 切削过程中切屑分离时的塑性变形; (3) 以及机床等工装系统的振动等。
二. 表面粗糙度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表面不是越光越好。 (2)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3)影响抗疲劳强度; (4)影响抗腐蚀性;
2. 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用
优先选Ra :粗糙度参数值在 (0.0256.3) m; 选Rz :粗糙度参数值在 (6.3100)m ,(0.0080.020 ) m; 附加参数---有特殊要求选用RSm , Rmr(c) RSm —用于对涂漆性能、抗裂纹和抗腐蚀等有要求时; Rmr(c)—用于对耐磨性和接触刚度等有要求时,但同时要 给出C值。
图5.5 轮廓中线
二. 评定参数 1. 幅度参数(高度参数) (1)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lr内,纵坐标值Z(x)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a 1 Z ( x) dx lr 0
Z(x) Zi
lr
Ra 1 Zi n i1
算术平均 偏差Ra
n
Ra
x lr
(2)轮廓的最大高度Rz
5.4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一.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二. 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的内容及其注法
1. 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的内容 表面粗糙度单一要求(不可省略) 表面粗糙度 要求标注的内容:
传输带 取样长度 补充要求 加工工艺
加工余量等。
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的内容在图中注写的位置,见图 5.10所示。
在取样长度lr内
Rz ZP max ZV min
ZPmax
中线
Z(x)
Z P1
Rz
Z v1
lr
Z v2
x
Z vmax
最大高度Rz
2. 间距参数
轮廓单元:
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组合。
轮廓单元宽度Xsi: 中线与一个轮廓单元相交线段的长度。 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 RSm:
m 1 在取样长度lr 内,轮廓单元宽度Xsi的平均值: RSm Xsi m i 1
3. 混合参数(形状参数) 轮廓的支承长度率Rmr(C) —
在给定的水平位置C上,轮廓的实体材料长度Ml(C)与评定长度ln的比率。
Hale Waihona Puke Rm r(c) b
i 1
n
i
ln
Ml (C ) / ln
C = Rz %
图5.8 轮廓的支承长度率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共 4个:
基本参数
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z —轮廓最大高度 RSm — 轮廓单元平均宽度 Rmr(c) —轮廓支承长度率
3. 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标注方向与 尺寸相同
指引线上标 注
3. 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标注在几 何公差框 格上方
标注在延 长线上
3. 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其余要求标注在标题 栏附近 (给出基本符号)
新国标
内 容 提 要:
1.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及其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基准及其评定参数; 3.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4.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5.1 概
一. 表面粗糙度的含义

微小峰谷的高低程度和间距状况称为表面粗糙度,它是一种微观几 何形状误差,也称微观不平度。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后零件表面的微小峰谷( Z)高低程 度和间距(S)状况。 间距 一般按S分: S S<1mm 为表面粗糙度;
5.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一. 基本术语 1. 取样长度 lr----基准线长度。至少含5个波峰和波谷 2. 评定长度ln--最小的测量长度。至少包括5个取样长度lr
图5.4 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3. 中线—指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基准线
轮廓算术平均中线:在取样长度内,划分实际轮廓为上、 下两部分面积相等的线
2个 附加参数
(辅助参数) 2个
三.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数值及其选用 1.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数值 表5.1 Ra 的数值
0.12 0.025 0.050 0.100 0.20 0.40 0.80 1.60 3.2 6.3 12.5 25 50
表5.1~5.5
表5.2 Rz 的数值
0.025 0.050 0.100 0.20 0.40 0.80 1.60 3.2 6.3 12.5 25 50 100 200 400 800 1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