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污水治理的市场化理论与模式

合集下载

《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范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领域。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对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和对策,旨在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农村生活污水现状(一)污水来源及特点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农业活动及部分小型企业的排放。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点多、面广、分散性、变化性大等。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有限,使得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二)环境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农业生产。

此外,还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一)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建设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站,通过收集系统将生活污水集中起来进行处理。

该模式适用于人口较为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其优点在于处理效率高、效果好,但需要较大的投资和建设成本。

(二)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小型化、模块化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就地处理。

该模式适用于人口分散、地形复杂、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

其优点在于投资小、建设周期短、便于管理。

(三)生态治理模式生态治理模式是指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和自然净化能力,通过湿地、人工湿地、生态沟等措施对生活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处理。

该模式具有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水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

四、对策建议(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应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良性机制。

村镇污水运营方案

村镇污水运营方案

村镇污水运营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村镇也在面临着建设和发展的压力。

然而,面对这些挑战,村镇的污水治理问题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目前,许多村镇的污水处理设施落后,管理不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村镇污水运营方案,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净化水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村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方案目标1. 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通过科学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将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2. 净化水体:对污水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使其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净化水体,改善环境质量。

3. 促进村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污水资源化利用和水体净化,为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三、方案内容1. 优化管理模式当前,许多村镇的污水处理设施由政府垄断管理,但由于资源和管理能力的限制,导致运营管理不善。

因此,建议引入市场化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和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参与,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市场监管的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政府负责设施建设和监管,企业负责设施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市场负责监督管理。

2. 完善设施建设要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净化水体的目标,首先需要完善设施建设。

对于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镇,需要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需要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处理效率。

3. 推广先进的处理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

比如采用生物膜法、膜分离技术等先进的处理工艺,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实现高效净化水体。

4. 制定管理规范制定相关管理规范,包括设施运营维护的标准化、运营人员的培训、设施巡检的评估、运维数据的上报等方面的规范,从而提高运营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5. 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污水处理信用体系,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营。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现状问题分析及治理模式探讨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现状问题分析及治理模式探讨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现状问题分析及治理模式探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现状问题分析及治理模式探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问题凸显出来。

污水直接排放或未经处理的农村污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分析农村污水处理现状问题和探讨有效的治理模式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一、农村污水处理现状问题分析1. 污水处理设施缺乏:目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普及率较低,尤其是小村庄和偏远地区。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普及率仅为30%左右。

2. 污水处理设备落后: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老化严重,技术装备滞后,无法有效处理污水。

3.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经济相对较弱,投入资金不足是限制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要问题。

4. 缺乏操作和维护人员: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需要专业人才,但由于农村人口流动性大,设施的操作和维护人员缺乏。

5. 污水处理意识不足:部分农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没有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导致对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视不足。

二、农村污水治理模式探讨1. 增加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污水治理的投入,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

建立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资金,设立补贴机制,鼓励农民参与污水治理。

2. 推广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针对农村的特殊环境和经济条件,开发适合农村的低成本、易操作的污水处理技术。

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推广适用的处理设备和技术。

3. 提高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污水治理知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对污水治理工作的参与。

4. 推动农村污水处理社会化:鼓励农民参与治理工作的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共同治理农村污水。

可以成立农村合作社或污水处理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治理问题。

5.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农村污水治理的监管和管理。

建立健全健康环境评估、设施定期检测和治理效果评估机制,确保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长效实施。

三、农村污水治理带来的益处1. 保护环境:农村污水治理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对当地水资源、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探索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探索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探索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为一大难题。

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滞后、管理不完善等原因,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和居民健康。

因此,探索适合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实施集中式污水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将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水排放到水环境中。

在集中式污水处理中,常采用生物处理工艺,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减少水体的有机负荷。

集中式污水处理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回收周期短等优点,对于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建设农村家庭污水处理系统也是一种可行的治理模式。

由于农村地区面积广阔,人口分散,传统的集中式污水处理难以覆盖每个农户,因此建设家庭污水处理系统成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

家庭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分为简易型和集成型两种。

简易型家庭污水处理系统一般采用沼气池和浸没式滴滤池等设施,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降解和去除。

集成型家庭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生物反应器和微滤膜等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和过滤,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家庭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投资小、运营便捷等特点,适合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需求。

此外,加强农村污水管网建设也是重要的治理手段。

在农村地区,由于管网的缺乏,很多农户只能依赖自建化粪池或排放到沟渠中处理生活污水。

这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水体污染和传染病的传播。

因此,加强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接入主网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管网建设中,应注重规划布局、合理选址和科学管理,确保管网的畅通和运行。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也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环节。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一、概述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长。

与日益增长的污水排放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技术水平却相对滞后,这直接导致了农村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

研究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及对策,不仅关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也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厨余污水、洗涤污水和厕所污水等,这些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部分病原体,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农村的水体、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经济发展水平各异,这使得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不能简单套用城市模式,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

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不到位等。

深入研究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及对策,对于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出发,分析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适合中国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模式和技术路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及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排放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长,而相应的处理设施却严重滞后。

由于缺乏系统的污水收集和处理体系,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土壤、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复杂多变,处理难度大。

由于农村地区的居住分散、生活习惯差异大,导致生活污水的水质和排放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水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还存在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等问题。

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运营的市场化模式

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运营的市场化模式

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运营的市场化模式摘要: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很多地区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尤其以水污染最甚。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水是生命之源,一旦水体受到污染,会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难以估量的恶劣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管理运营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没有结合实际的社会发展情况,同时忽略了很多的关键要素,造成了污水处理不合格的情况。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将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运营模式逐渐的转向市场化模式,由市场来循环,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结果。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市场化很多人认为,污水处理厂只要良好的处理污水即可,并不需要像其他工厂一样去融合市场元素之类的东西。

对于我国来说,已经进化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考虑到市场因素,而且有效的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在盈利的基础上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本文就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运营的市场化模式进行一定的讨论。

1 中小城镇地区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困境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污水的数量和范围不断的增加,在客观上增大了污水处理难度,而且中小城镇一般都是化工企业的重要据点,所排放的污水量又会在一般的城镇上有所增加。

1.1 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能力有待提高相对于大城市而言,现阶段的中小城市在污水处理方面,无论是技术还是所应用的设备,亦或是处理污水的办法都不是特别的科学,而且很多的工作都在采用老旧的方式,不仅在盈利方面不断的降低,同时还要依靠国家的接济,在此基础上,大量的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最终造成了污染加剧的情况。

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多个方面提升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各项指标与能力,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运营,同时必须加入市场元素,使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模式逐渐向市场化模式靠拢。

1.2 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较低相对于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来说,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由于规模较小,模效应不明显;管网设施建设滞后,并且投资缺口很大;不同的中小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造成了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较低。

通过桑德认识乡镇污水处理新模式

通过桑德认识乡镇污水处理新模式

通过桑德认识乡镇污水处理新模式通过桑德认识乡镇污水处理新模式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乡镇地区污水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针对乡镇地区的污水处理,需要探索和推广新的模式。

本文将介绍通过桑德认识乡镇污水处理新模式的相关内容。

二、桑德污水处理技术介绍1、桑德污水处理技术原理桑德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湿地原理的污水处理方法。

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桑德污水处理技术特点- 低能耗:桑德污水处理技术采用自然界的生态原理,不需要外部能源供应,能耗较低。

- 成本低廉:相比传统的化学处理方法,桑德污水处理技术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较低。

- 技术简单:桑德污水处理技术的建设和运维相对简单,可适用于各类乡镇地区。

- 对环境友好:桑德污水处理技术没有副产物和污染物排放,对周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三、桑德污水处理在乡镇地区的应用1、桑德污水处理在农村乡镇的应用- 基于乡镇特点,桑德污水处理技术可用于农田灌溉和生态农业,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和优质的农产品保障。

- 桑德污水处理技术可以解决乡镇地区的黑臭水体问题,提升乡镇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

2、桑德污水处理在山区乡镇的应用- 桑德污水处理技术可以解决山区乡镇水源紧缺问题,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 桑德污水处理技术能够减轻山区乡镇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稳定。

3、桑德污水处理在边远乡镇的应用- 边远乡镇通常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传统污水处理技术难以实施。

桑德污水处理技术由于其技术简单性和低能耗特点,能够在边远乡镇实现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1、桑德污水处理技术案例分析报告2、桑德污水处理技术在乡镇地区的应用指南3、其他相关资料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8年颁布的一部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规定了水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等内容。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探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问题日益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镇污水治理的市场化理论与模式摘要:村镇污水治理属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单靠政府财政补助很难进行。

因此,建立村镇污水治理市场,引入投融资机制,就成为政府的必然选择。

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把村镇污水治理分为供给与生产两个过程,政府通过公共决策和监管保障供给,生产则实行市场化,以解决村镇污水治理的资金来源,提升运营和资金使用效率。

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探讨了适宜于中国村镇污水治理的供排水一体化、管理合同和DBO 三种市场化模式。

关键词:村镇; 污水治理; 市场化Marketing Theory and Modes of Rural Wastewater TreatmentLu Lu,Wu Lei,Li Xianning,Zhu Guangcan,Lv Xiwu( School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 Abstract: Sewage treatment in rural area is part of the 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which needs huge capital investment.It is difficult to rely solely on governm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Therefore,the establishment of market on rur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echanism are necessary for government. Applying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the proces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rural area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supply and production. The government utilizes public decision - making and supervision to guarantee the supply. Market - oriented production is implemented to address the financing of wastewater treatment,enhanc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the use of funds. With regard to China's specific reality,three marketing models suitable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towns and villages such as Integra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management contracts and DBO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rural area; wastewater treatment; marketing中国的村镇污水面广量大,治理需求迫切。

根据建设部制定的《全国村镇污水治理规划( 2011 年- 2015 年) 》,截止到2007 年末,中国有村级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比例仅为2. 6%,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福建、山东、广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村镇污水污染负荷对流域水环境污染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

因此,在国家层面上,为了从整体上改善中国水环境质量,未来中国流域污染控制的重心也必须逐步向村镇污水治理转移,面临如此庞大的治理需求,势必催生一个与此规模相适应的污水处理市场。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对村镇污水治理主要依赖技术方面的成果。

而实践证明,单纯的技术研究并不能推动村镇污水治理体系的形成,对全国性的污水治理展开不能起到全方位的推动作用。

由于村镇污水治理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单靠政府财政补助很难进行。

因此,建立村庄污水治理市场,引入融资体制,就成为政府的必要选择。

但是,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中国才刚刚起步。

1 村镇污水治理市场化的理论基础1. 1 新公共管理理论Elinor Ostrom 因其新公共管理理论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冲破了公共事务只能由政府管理的唯一性教条,冲破了政府既是公共事务的安排者又是提供者的传统教条,提出了公共事务管理可以有多种组织和多种机制( 多中心主义)的新看法。

她认为基础设施应区分为供给和生产两个过程,并在生产过程中引入多种组织和多种机制,使其具有竞争性但是非排他性的特点,这就为政府的角色转变和村镇污水治理的市场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即,政府由传统的村镇污水治理包建包维护的服务主体转变为引入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管理者。

运用该理论可以把村镇污水治理分为供给与生产两个过程,并清晰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政府通过公共决策和监管保障供给,生产则实行市场化,以解决村镇污水治理的资金来源,提升运营和资金使用效率[1]。

1. 2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PPP( Public - Private - Partnershi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基础设施领域的一场创新性制度革命,是体现了将技术设施的供给和生产分为两个过程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具体手段。

所谓PPP,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

美国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全国理事会对PPP 的定义为,公私伙伴关系是公共机构与赢利性公司之间的一个协议。

通过协议,公私两个部门共享彼此的技术、资产为公众提供服务和设施。

除了共享资源外,它们还要共担风险、共同分配收益并承担社会责任[2]。

Darrin Grimsey,Mervyn,Lewis 等人认为PPP 的本质在于公共部门不再是购买一项资产,而是按规定的条款和条件购买一整套服务[3]。

PPP 模式在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满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资和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目前很多国家政府将PPP 融资模式作为有效地吸引国内外私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途径。

2 村镇污水治理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世界银行1994 年根据设施和服务的潜在竞争能力( 包括规模经济性、成本、服务的替代性等) 、设施所提供服务的消费特点、收益潜力、所需考虑的公平性问题、环境外部性等指标,对污水不同处理类型进行了市场化能力的定量分析。

所谓市场化能力是指应用市场机制和手段,或者引入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适宜程度[4]。

总体上,环境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能力较经济性基础设施如通信、电力、交通等领域要小,市场化的难度大。

在污水处理领域内部,不同处理方式和不同环节的市场化能力的差异也较大,世界银行( 1997 年) 归纳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知,污水分散处理和现地处理的市场化能力较高。

与污水集中处理相比,分散处理和现地处理投资小、规模小、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用户群明确、费用收集过程简单,较适宜于在准入规则下或排他服务合同下私有私营,或者在技术扶持下由社区和用户自助解决。

因此,大多数发达国家城郊和农村多采用分散处理和现地处理方式。

国外的经验也证明,分散污水处理的市场化,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设施运行的市场化以及配套服务的市场化,可以解决资金不足与运营效率低的问题。

通过建立地区性的村镇污水治理公司或专业性服务团队,对区域内的分散污水治理设施采取集约化建设、运营和维护,可有效克服由分散性所带来的运行管理的非专业性和营运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通过提高集约化程度也可以使监管工作由对单个设施及其业主的监管转变为对区域性营运公司或专业性服务团队的监管,减少监管的数量,降低监管的难度。

以法国为例,对于人口较少的市镇,往往与相邻市镇联合进行水务经营和管理,这种模式依赖于规模经济,使公共涉水服务获得更高的效率。

法国的水务管理在市镇范围内实现了运行与管理的联合,体现规模与效率的原则[6]。

3 村镇污水治理市场化的模式《世界发展报告》提出了 4 种主要的污水治理市场化模式,即公有公营模式、公有私营模式、私有私营模式及社区自助模式。

在中国,私有私营模式不太现实,而采用社区自助模式的,如村委会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都不太成功。

因此,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市场化经验,结合中国村镇的具体实际,推荐了以下适合中国村镇污水治理的市场化模式。

3.1 供排水一体化模式供排水一体化,是将城区和村镇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节水实现有机的结合,统一经营,其实现形式为具有法人地位的水务集团公司或供排水公司[7]。

供排水一体化模式属于公有公营模式的一种,对市场化体系的建设要求不高,适用于市场化的初级阶段。

该模式适用于村镇污水治理的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其市场化的优势为:( 1) 便于融资,以解决村镇污水治理资金短缺的难题。

该模式实现市场化的关键在于政企分开,原来的政府下属单位变更为独立的法人主体,解决了政府不能为污水处理项目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体制问题。

( 2) 以供促排,协调发展。

供水投资回报率高,而污水处理投资回报率低且回收期较长。

供排一体化后,供水量和排水量共同影响着公司的经济利益,企业无法单纯追求多供水,超前投资供水设施的经济目标,还要顾及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的建设。

同时,该模式将水费分为供水费和排污费两部分,一起征收,解决了村镇污水费征收难的问题,保障了村镇污水处理的资金来源。

而且,该模式将建设、运营、收费、管线安装、巡查、维修等供排水业务中和在一起,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技术成本,提升了竞争力。

江苏省常熟市采用了该模式,成功解决了村镇污水治理的资金短缺和长效运营问题,实现了城区和村镇污水的统筹治理[8]。

但是,该模式容易造成事实上的垄断,从而降低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公共服务的价格。

因此,政府的监管作用不可缺失。

3.2 管理合同模式管理合同是对公有公营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其主旨是采取管理合同或服务合同让民营企业参与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营,来扩大竞争的氛围,以提高运营效率。

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 1994 年) ,管理合同是指为了增加企业对设施管理的自主性,减少政府对日常管理的干预,将整个设施经营的所有管理责任委托给民营企业。

服务合同是指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或从民营企业中获得一些特殊的技术和经验,将设施运营中的某一部分承包给民营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