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评

1/8
解析 进入 19 世纪 ,英国对华输入额超过了中国对英输出额 19 世纪英国扭转了对华贸易的逆差局面。
答案 D
,这一现象是英国鸦片贸易所导致的 ,说明
3.有史学家在评论中英《南京条约》的某项内容时说
,它 “使得英货可以大量倾销 ,例如棉毛织品的输
入量在战后二年内增加了五倍……两广地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害无尽
,而 “协造 ”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故选 B 项。洋务运
动时期的军用工业没有转为商办 ,也不可能面向市场 ,故排除 A 、C 两项 ;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近代轮
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故排除 D 项。
答案 B
5.李鸿章曾对人说 :“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人人怕谈、厌谈 ,事至非张皇即鲁莽 ,甚少不误国。公 可不喜谈 ,鄙人若亦不谈 ,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 ?”这表明其办洋务的基本出发点是 ( ) A. 改变消沉的社会风气 B.扭转官场的作风 C.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宣传向外国学习的重要性
”的思路 ,概括 19 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参考答案 (1) 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关系 :农业经济为主 ,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变化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纺织业显著发展 ,市镇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 系发生变化。
,也来 ,到 1912
()
A.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
C.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
D.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 ,材料说的是社会阶层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
,而不是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19世纪中期伴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据此回答14 题。
1.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表明(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 B2.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东南沿海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②自然经济瓦解③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A①② B 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 C3.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河里自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 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D 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答案】 C4.19 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
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 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
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和地区1900 1915 1920 1924山东章丘0.1 35 45 50山东济阳0.2 15 25 40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增强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③经济逐渐被融入世界市场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D19 世纪60-90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据此回答5-12 题。
5.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实质是( ) A 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B 富国强兵 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 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解析】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技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近代”的含义是指机器大生产。
因此选A。
【答案】 A6.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共20小题)1.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东南沿海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②自然经济瓦解③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表明(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3.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C.利用封建生产方式经营近代企业D.封建顽固派极力破坏和阻挠4.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①洋务运动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②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③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没有直接的关系④两种企业属于不同性质的近代企业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 )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6.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
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7.“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8.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认真做好每份历史试题是提高历史学习成绩的一个途径。
对于这样的一种学习方法,你想要尝试一下吗?让我们来做一做小编为您准备的这套试卷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列宁发现“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的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
”使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实行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帝国主义对十月革命的破坏 2.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3.“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4.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
这一观点在苏联(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D.实现国家工业化5.下表是1913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
(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电力 15 10 7 4 3 2煤 6 6 4 3 4 3钢 5 5 5 4 3 3——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②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③②④6.西方史学家认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最能说明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B.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C.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丝茶D.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2.我国自然经济解体进程率先开始于()A.东北地区B.环渤海湾C.长江流域D.东南沿海3.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①促使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分离②刺激城乡商品交流的发展③完全取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④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下列历史人物不是洋务运动代表的是()A.李鸿章B.左宗棠C.张之洞D.张謇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科技人员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6.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遭受外国资本的大力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7.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企业性质不同的是()A.上海发昌机器厂B.贻来牟机器磨坊C.开平煤矿D.继昌隆缫丝厂8.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先出现在()①上海②广东③天津④重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甲午战争后,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下列关于其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C.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10.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这一情况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民族资本的总额大幅度增加B.民族工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促成中华实业团等成立11.辛亥革命后,促进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观能动因素是()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D.有识之士为救国大力发展实业12.在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①烟草业②纺织业③火柴业④面粉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3. 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于()A.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萧条B.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C.官僚资本的挤压而萎缩D.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14. 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2.23晚自习1.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以后走向衰落。
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内乱外患阻断棉布外运B.洋纱、洋布大量倾销C.沿海地区机器纺织业转为机器缫丝业D.该地区棉花产量急剧下降2.上题中衰落的后果是()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农民回归土地,商品经济发展受阻C.农民转为种桑养蚕D.崇拜洋货的风气盛行3.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打开B.鸦片走私泛滥,抽走大量资金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D.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4.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其以下活动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A.创办轮船招商局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办北洋海军D.创办京师同文馆5.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D.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民族工业在发展中依赖外国或封建主义庇护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本薄弱B.封建势力的强大C.资本主义的强大D.中国的社会性质7.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①都面临内外交困局面②都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③都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④都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8.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
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
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段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据此完成9~10题。
9.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进一步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英美等国加紧资本输出B.国民政府政治腐败C.战争的长期破坏D.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遏制10.抗战时期,中国官僚资本急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A.美英盟国的援助B.一党独裁的强制C.统制经济的实行D.专卖政策的实施11.以下是民国初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年份民国元年民国二年民国三年民国四年数量 17 37 37 50表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外部条件是()A.奖励发展实业法令的颁布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提倡国货运动的掀起D.欧洲列强对华侵略“放松”12.近代后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以致很多破产的因素有①美日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②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出现③官僚资本的挤压④民主党派被解散()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④13.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为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不包括()A.最先进的技术的传人B.商品市场的扩大C.劳动力市场的形成D.一定数量货币财富的积累14.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A.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战争期间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15.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
”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答案 B解析从“自洋纱盛行……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
2.它“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
“它”是指()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 A解析“专事练兵……只变事不变法”说明只在军事技术方面变革,不在政治制度方面变动,符合这个特点的是洋务运动,故A项正确。
3.(2016·山东枣庄模拟)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B.“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答案 B解析图片中的企业有洋务企业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两种企业的相同点是都使用大机器生产,属于中国的近代企业,故选B项。
4.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
但在1895年之后,上海却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
这主要是由于()A.洋务运动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答案 C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支付大量赔款,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减弱了民族企业发展的封建阻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C项正确。
5.(2016·贵州模拟)1873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
(完整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一、选择题1.1886年,驻厦门的英国领事在报告中提到:曾经询问下层中国人不穿洋布而穿土布的原因,有中国人说穷人穿土布衣服,因为这种衣服比洋布耐穿三到五倍,还因为穿了它在冬天暖和很多。
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A.列强在中国商品销售下降B.中国人服饰思想观念守旧C.中国近代化的速度较缓慢D.洋货并没有冲击自然经济2.《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中国的人口在十八世纪至少增长了一倍,这个总的增长趋势一直继续到1850 年。
”这种人口增长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许多人从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出,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利用B.人口迁入地物资紧张,使社会矛盾激化,加速清朝灭亡C.消费人口的巨大增长,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D.银行业和信贷业进一步发展,商业资本控制手工工场的生产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外商企业的刺激B.洋务运动的诱导C.自然经济的解体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4.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
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B.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5.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6.近代一著名历史人物曾说:“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
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
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
天文算术如此,其余也无不如此。
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
”据此他认为中国人学习西学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
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
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中的%占工农业总产值中的%近代工业产值手工业产值工业总产值近代工业手工业近代工业手工业1920 219.03 10.66 43.17 53.83 19.8 80.2 4.9 19.71936 306.12 33.19 73.71 106.89 31.0 69.0 10.8 24.1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有所发展②抗日战争前夕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③手工业在近代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④列强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7. 1931年,宋裴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图9),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
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逐渐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
这种现象说明()A.“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B.外国洋货价钱太贵C.“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D.外国洋货质量太差图9 8.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1895年1913年增长货物性质中国进口 1.7亿5.7亿3.3倍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中国出口0.28亿1.66亿8倍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9.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10.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11.1914年2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说明()A.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12.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1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14.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1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16.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
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
这说明了()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被破坏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7.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8. 慧聪网称:“(德国西门子公司)1872年向中国提供第一台指针式电报机;1879年交付并安装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台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照明发电;1899年承建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北京马家堡到哈德门)及配套的发电厂,这是中国第一座发电厂;1913年在云南建立起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和水电站与昆明之间中国的第一条高压输电线;……1936~1937年,西门子中国公司的营业额占西门子公司欧洲以外各海外公司总营业额的21%,是欧洲以外最大的海外分公司。
”上述材料表明 ( ) A .中国是最早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国家 B .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近代化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C .西门子公司帮助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 .中国是西门子公司在欧洲以外的最大市场19.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
如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20.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
”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词:“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
……”于是“永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极了。
这则广告作为史料不能用于研究( )A.近代民族企业B.实业救国思想C.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D.八年抗战20题图19题图二、材料分析题(21题18分 22题22分)21.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4分)(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8分)22.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材料三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6分)(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