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全书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计算:生产方法、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
在研究宏观经济学时,了解GDP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GDP)的长期平均增速。
经济增长对于增加国家的财富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非常重要。
要考虑到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诸多影响,因此控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各种控制通胀的政策是必要的。
4.失业:失业是指活动劳动力中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要考虑到失业的影响和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稳定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实现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平衡。
了解货币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实施原则对于理解宏观经济学很重要。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用于调节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等。
了解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原则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复习至关重要。
7.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各国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市场。
外汇市场的运行对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汇率制度等有重要影响。
了解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汇率变动的原因以及外汇政策的实施对宏观经济学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的要点,还有许多其他的宏观经济学概念和理论也值得进行复习,比如经济周期、贸易政策、收入分配等。
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同时掌握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和应用。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所生成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GDP可以通过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计算。
2.经济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GDP相对于前一时期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3.通货膨胀: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即物价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来衡量。
4.失业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的比例。
失业率可以通过调查人口结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等指标来衡量。
5.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改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二、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增加。
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资本投资等手段实现。
2.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受到经济体制、政府政策、资源限制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三、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主要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种因素造成。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的物价上涨,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导致的物价上涨。
2.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复杂的影响,包括对货币价值、利率、投资、消费、分配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
四、失业:1.失业类型:失业可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技术变革或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劳动力市场流动性不足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
2.失业的影响: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有不利的影响,包括影响个人收入、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五、货币政策:1.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广义货币供应量是一段时间内一国范围内金融机构创造的各种货币工具的总和,狭义货币供应量是仅由现金和可流通的存款组成的货币数量。
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

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一、名词解释1.GDP:或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NP:或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IS曲线:一条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即在IS 曲线上的各点),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
5.LM曲线:一条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与收入正比例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
6.流动性陷阱:也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低,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下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有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7.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9.凯恩斯极端: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的情况。
10.古典主义极端:IS曲线为水平线而LM曲线为垂直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
1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12.相机抉择: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时,根据经济状况和各项政策的特点,主动地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保持经济在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点上平稳运行。
一般来说,经济衰退时采用扩张性政策,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政策。
1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是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14.货币创造乘数:是货币总量与高能货币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1cd e crkr r r+=++15.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别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总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统计分析和经济模型。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通货膨胀率衡量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失业率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3.宏观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等;-宏观经济学的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等。
4.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不断波动和循环;-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5.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
6.宏观经济学的货币和金融:-货币是社会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存储和价值尺度的作用;-金融市场通过提供资金的融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7.宏观经济学的政府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量;-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总量;-结构政策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
8.宏观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有重要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9.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通过研究政策的影响和效果来提供政策建议;-经济政策评估需要考虑不同的经济群体和宏观经济目标的权衡。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总复习要点,包括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标、供给与需求、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货币和金融、政府政策、国际经济关系以及经济政策评估等内容。
通过熟悉这些要点,可以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对相关的考试或研究。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通过对综合国民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和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下面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复习知识点。
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它等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地区实际GDP增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或提高生产要素效率来实现。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降低购买力、干扰资源配置等。
4.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供大于求,即有劳动力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现象的指标,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5.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平衡状态。
贸易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而贸易逆差则表示进口大于出口。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消费、投资和通货膨胀等经济指标。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来刺激或调节经济。
8.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周期内的波动。
经济周期通常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9.政府债务:政府债务是指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债务。
政府债务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过高的债务水平可能导致财政危机。
10.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有助于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扩大市场规模和推动经济增长。
1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跨越国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合作。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2、最终产品的概念
3、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4、哪些项目可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5、用支出法核算GDP
6、消费支出
7、投资的分类
8、生产要素报酬收入有哪些?
9、几个表示国民收入的指标之间的关系
10、I=S的解释
11、二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12、GDP减缩指数
13、清关注PPT上的选择题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的概念
2、I=s的解释
3、平均消费倾向
4、边际消费倾向
5、APC和MPC的比较(大小及变化趋势)
6、平均储蓄倾向
7、边际储蓄倾向
8、APS和MPS的比较(大小及变化趋势)
9、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关系
10、其他消费理论的基本观点
11、投资乘数
12、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
13、三部门中的乘数及计算
14、关注PPT上的计算题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
均衡
1、资本边际效率的概念
2、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
3、IS方程的推导
4、IS曲线及其斜率
5、IS曲线之外的不均衡点的经济含义
6、IS曲线的水平移动
7、IS曲线的旋转移动
8、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
9、流动偏好陷阱
10、货币需求函数
11、货币需求曲线
12、如何在货币需求曲线上体现出货币需求随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13、LM曲线的推导
14、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
15、LM曲线之外的点的经济含义
16、LM曲线的移动
17、在IS-LM模型中不均衡区域及经济含义
18、IS或者LM移动时,一般均衡的改变(考察利率和收入的变动情况)
19、关注PPT上的计算题
1、图示说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挤出效应
3、关注PPT上的计算题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
2、失业的类型有哪些
3、充分就业是百分之百的就业吗
4、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5、自动稳定器
6、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7、货币政策基本工具
8、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第十七章AD-AS模型
1、关于总需求的说明
2、总需求曲线的形状
3、图示说明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
4、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5、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
6、总供给曲线有几种形状?都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7、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8、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9、关注PPT上的计算题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定义
2、奥肯定律
3、通货膨胀的衡量:价格指数有哪些?如何计算?
4、通货膨胀的分类
5、依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分类,通胀的类型及机理
6、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7、自然失业率
8、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长期和短期的曲线形状,短期中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温馨提示与特别关注:
1.关注PPT和课后作业中的选择题和讲过的计算题,尤其是PPT上的题目。
2. 题型:
(1)名词解释:10个(每题3分,共30分)
(2)单项选择:30(每题1分,共30分)
(3)简答:2个(每题10分,共20分)(4)计算题:2个(每题10分,共20分)
3.17周周五上午原上课时间做复习题,以选择题为主,看题型和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