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牛津科学总复习提纲
上海牛津版初中科学总复习

3. 蜗牛具有 触觉、嗅觉、味觉、视觉 (触觉 / 嗅觉 / 味觉 / 听觉 / 视觉 / 对光反应的能力)。 (蜗牛具有触觉、视觉、嗅觉、味觉,而没有听觉。)
4. 同种生物之间也有 差异(偏差) ,这种差异是正常的。 无论差异有多大,我们应学会接受。对分布于两端的差异,我们更应予以接受。
5. 科学家主要根据身体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首先根据动物有没有 脊柱 ,把动物分成两大类。然后再把 脊椎动物进一步分成 鱼类 、 两栖类 、 爬行类 、 鸟类 、 哺乳类 。
6. 生物检索表的基本原理是:按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 划分原则是:先划分最基本的差异,再划分较细的,依此类推。 因此,同组生物最少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7. 为了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和自然资源,我国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法律,违法者将受到制裁。青少年不仅自己要遵守这些法律,还要积极宣传,参加各项有益活动,把我们 周围的环境建设得更加美好。
动物细胞也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没有细胞壁。 4. 大部分的细胞都可以自行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 5. 动物的雌性性细胞在卵巢产生,称为卵子;
雄性性细胞在睾丸产生,称为精子。 6.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7. 当人类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后,便会发育成胚胎。
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等结构从母体吸收所需的养分。 8. 婴儿在出生后都会得到父母的照顾和保护,父母更会教导幼儿各种求生技能,直至幼儿成长,可以独立生
第四单元 物质的粒子模型
内容梳理
指要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牛津版学习资料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八.身边的溶液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3.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会使酚酞试液变色。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4.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 pH 表示。
pH 的范围是由 0 至 14。
pH 小于 7 的溶液呈酸性, pH越小,酸性越强; pH大于 7的溶液呈碱性, pH越大,碱性越强;当 pH等于 7时溶液呈中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碱性增强中性5.在碱溶液中加人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人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 pH 小于 5.6 时,称为酸雨。
酸雨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必须采取防治酸雨的措施。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合。
对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 例:盐(溶质) +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 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 ;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p1615.酸雨的成分十分复杂,但通常以硫酸和硝酸为主。
牛津沪教版科学九年级上重点知识复习

牛津沪教版科学九年级上重点知识复习本文档旨在对牛津沪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的重点知识进行复。
以下是本学期科学课的主要内容概述。
1. 生物科学1.1 气象与气候- 气象与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的预测和观测方法以及天气图的解读。
气象与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的预测和观测方法以及天气图的解读。
- 大气层与气候:认识大气层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候变化对生物和地球的影响。
大气层与气候:认识大气层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候变化对生物和地球的影响。
1.2 遗传与进化- 遗传与基因: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的规律。
遗传与基因: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的规律。
- 进化与适应:认识物种进化的过程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进化与适应:认识物种进化的过程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2. 物理科学2.1 物质与能量- 物质的组成:了解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基本单位,以及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了解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基本单位,以及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 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认识能量的传递方式和能量在物质间的转化过程。
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认识能量的传递方式和能量在物质间的转化过程。
2.2 机械与力学- 运动与力: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运动与力: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 简单机械装置:认识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装置的作用和原理。
简单机械装置:认识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装置的作用和原理。
3. 地球科学3.1 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结构与运动: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的运动方式。
地球的结构与运动: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的运动方式。
- 天体与宇宙:认识星球、恒星和宇宙的组成。
天体与宇宙:认识星球、恒星和宇宙的组成。
3.2 地理与地形- 地球的表层变化:了解地球表层的构造和地貌的形成过程。
地球的表层变化:了解地球表层的构造和地貌的形成过程。
- 资源与环境:认识地球上的资源分布和环境保护问题。
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牛津上海版

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科学入门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 , 多思考, 多实验,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推动社会的进步,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做实验时,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鸡蛋便会下沉 .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6.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 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8.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 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10.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13.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用符号 kg 表示, 较大的单位有吨, 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14.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 改变物体的形状, 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15.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16.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 天平放水平. (2) 调平衡, 用平衡螺母调节.(3) 左盘放物体, 右盘放砝码, 先放大砝码, 再加小砝码, 最后移游码_.(4) 读数, 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5) 称量完毕, 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17. 在自然界,任何有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如日晷就是根据的原理发明的,摆钟就是根据摆的原理来工作的.(免做)18.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证据 (5)检验假设 (6)交流和评价.第二章观察生物1. 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 它具有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 繁殖后代,能生长 ,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2. 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 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 , 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3.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 .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 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4. 动物界中, 分布最广, 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 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5. 植物界里, 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 最低等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可用种子繁殖后代.6.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表格无法显示,见邮箱)7. 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 , 胸 ,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 ,眼和口器, 胸部一般长有二对翅, 三对足, 身体, 触角,和足都分节.8. 具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被子植物,也称是绿色开花植物; 有根,茎,叶,种子, 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蕨类植物; 只有茎,叶的植物是_苔藓植物; 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器官)。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十二、宇宙与空间探索1、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一场巨大得爆炸形成了宇宙中得所有物质。
2、太阳系主要由太阳及其八大行星所组成,它们就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天文单位就是指地球到太阳之间得距离。
1AU=1、5×108km4、光年指得就是一束光在一年得时间里所走过得距离。
1l、y、=9、46×1012km5、力得作用效果包括:(a)改变物体得形状;(b)改变物体得运动方向;(c)改变物体得运动速度。
6、当两个物体得表面接触并滑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阻碍这两个物体间得相对运动。
7、物体在固体表面上、在液体中或在气体中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得摩擦力较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
8、在地球上,物体得重力就是由于地球得吸收而产生得。
重力得单位就是XXX(N)。
9、弹簧伸长就是因为有力作用在弹簧上。
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得大小。
力得单位就是XXX(N)。
10、物体所含物质得多少叫做物体得质量。
质量得单位就是克(g)及千克(kg)。
11、一个物体在不同得星球,会有不同得重力,但物体得质量就是固定得。
12、力总就是成对出现得。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
火箭与喷气式飞机便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得。
13、航天员能乘坐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并往返于地球与环绕地球得空间站之间。
14、我们利用人造卫星来进行通信、观测地球以及导航。
有了这些人造卫星,我们也更加了解我们生活得世界。
15、磁铁与钢珠之间所产生得力,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16、磁环间相互作用得力称为磁力。
使硬币往下掉得力称为重力。
这两种力都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p1217、木箱运动时,木箱与木板得打仗面之间存在着一种阻碍木箱运动得力,称为摩擦力,其方向与施力得方向。
使用滚轴或轮子可以减小打仗面间得摩擦力。
打仗面越粗拙,摩擦力就越大。
p1418、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运动,会遭到阻力得作用。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5章能与能源1.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太阳能释放光能和热能,电线中输送电能,敲鼓发出声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食物为我们提供化学能,举高的重物、压缩(或拉长)的弹簧具有势能。
2.能可以(可以/不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发电机主要将动能转化成电能,电池主要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电动机主要将电能转化成动能,蒸汽机主要将热能转化成动能,电梯主要将电能转化成势能。
3.热是以对流、传导、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的。
流体(气体和液体)4.当气体受热时,气体粒子的运动速度增大,粒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气体受热后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造成对流。
热在空气中主要是以对流的形式传递的。
5.当水受热时,热水因而膨胀,6.固体粒子不能自由移动,只能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
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会振动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
热在固体中能从高温的一端传递到低温的一端,这种热789当上部的水受热时,10空气的导热性较差,11棉花等作为制造御寒衣服的材料。
12.金属是热的优良导体,所以大部分煮食器皿用金属制造。
关上电冰箱的门,可以防止热通过空气的对流传递到冰箱里。
13.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太阳能、煤、天然气等。
凡是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焦炭、煤气、电能等。
14.石油、天然气、煤、核能等称为常规能源。
新能源泛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第6章水与人类1.水质污染的原因有:①工业“三废”(废渣、废气、废水)的排放;②农药、化肥等的使用;③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
2.水中的杂质与净化方法水中的杂质去除杂质的方法悬浮的微粒先用(沉淀)法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过滤)法除去小颗粒微小生物加入(氯)消毒法已溶解的物质(蒸馏)法3.过滤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
4.水的三态变化5.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沸腾)。
沪教牛津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清单

沪教牛津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
总清单
1. 单元一:生命的奇迹
- 生命的定义
- 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区别
- 常见的生物分类
2. 单元二:空气与水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空气的应用和保护
- 水的由来和重要性
- 水的性质和应用
3. 单元三:地球和月亮
- 地球的放射能和日照规律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
4. 单元四:太阳和能源
- 太阳的特点和功能
- 太阳能的利用
- 地球上其他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5. 单元五:机械运动
- 物体的运动和速度
- 重力和摩擦力
- 杠杆和滑轮的使用
6. 单元六:电与磁
- 电的特性和电流的产生
- 电路和电流的方向
- 磁铁和磁力的作用
7. 单元七:天气和季节
- 温度和气象仪器的测量
- 气象现象和气候变化
- 不同季节的特征和影响
8. 单元八:植物和生态环境
-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 植物的繁殖和传播
-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9. 单元九:饮食和健康
- 健康的定义和维护
- 饮食的均衡和营养素
- 饮食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10. 单元十:科学与我们的生活
- 科学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 科学实践和科学家的作用
- 科技的发展和影响
该知识点汇总清单涵盖了沪教牛津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全部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和老师进行复习和总结。
详细了解每个单元的内容,对学习科学知识将提供很大的帮助。
2023年上海版牛津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2023年上海版牛津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
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对2023年上海版牛津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知识点进
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和教师进行复和备考。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题的内容:
1. 太阳能与能源转换
本单元主要介绍太阳能的来源和利用,以及能源转换的过程。
学生将研究太阳能的重要性,同时了解能源是如何转换为可用的形
式供我们使用的。
2. 生命的自由和限制
本单元涵盖了生物多样性、生物的特征和对生命的认识等内容。
学生将研究不同种类的生物以及它们的特征和特性。
此外,也会了
解到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所面临的自由和限制条件。
3. 声与听力
本单元主要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以及听觉的作用
和原理。
学生将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不同物体对声音的传播的
影响,以及听觉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4. 昆虫的觅食方式
本单元涵盖了昆虫的觅食方式、口器和觅食适应等内容。
学生
将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昆虫,以及它们的觅食方式和适应能力。
了
解昆虫的觅食方式对于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具有重要
意义。
5. 磁力与物体
本单元主要介绍磁力的特性和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学生将研究
磁力的来源和性质,以及物体在受到磁力作用时的表现和变化。
此外,还将了解磁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请注意,以上仅为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归纳,具体内容和细节请
以教材为准。
希望本文档能帮助到您进行复和备考,祝您学业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1 科学探究一、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特征)的基本要素和方法(6步)1、提出问题2、形成假设3、制订计划4、收集证据5、处理信息6、表达交流会设计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二、基本实验技能1、长度的测量——1)刻度尺的使用•认:认清量程和最小刻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放:刻度尺有刻度端紧靠被测物体。
•看: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读: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记:数值后一定要写明单位(数字+ 单位)。
2)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例:测一页纸的厚度、测曲线的长度2、体积的测量——量筒的使用1)形状规则(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量,然后套用公式计算。
2)液体体积测量工具:用量筒或量杯。
3)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在量筒内放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把固体浸入水中读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则固体的体积V= V2- V1。
4)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观察量筒上的最小刻度、量程,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筒•1)放平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读准确:•a、视线与液面相平。
•b、若是凹形液面,以凹形的最低处为准。
(水银为凸液面,以最高处为准)•举例:如何测石蜡、一滴水的体积3、温度的测量1)常用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2)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单位和刻度方法: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ºC“。
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定为0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度,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1 ºC 。
4)温度计的使用:•A、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到容器壁。
•C、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即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
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即物=砝+游)3)天平的维护不超过量程取放砝码用镊子,用完后及时放回盒内。
不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防止锈蚀。
5酒精灯的使用1)正确使用拿下灯帽,将灯帽竖直放置在桌上。
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
用灯帽盖灭。
2)注意事项:不要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三、实验室1、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器材铁架台、漏斗、酒精灯、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等2、实验室安全措施(能从图上找出实验室的潜在危险)主题2 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生物的基本特征二、观察生物的基本方法三、关于“直方图”——会分析,能根据材料绘制四、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五、编制简单的检索表主题3细胞与生殖一、细胞1、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2、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会填图3、动植物细胞的区别4、细胞的观察——用显微镜观察二、显微镜1、结构(会填图)2、使用方法⑴安放⑵对光3、成像规律(举例)三、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例如: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擦片——滴清水——取材——盖片——观察四、性细胞与受精1、性细胞(精子、卵细胞)2、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五青春期了解青春期自身各器官的变化(身高、体重、心肺功能等)和第二性征(举例)主题4物质的粒子模型一、常见的物质形态(根据物质的宏观特诊对物质进行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二、粒子理论1、物质由粒子构成(粒子体积小、数量多)2、粒子间有间隙(实验证明: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3、粒子是不停运动的(实验证明——香水/醋在空气中扩散)4、用粒子模型描述物质的三态特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的形状气体:无固定的体积、无固定的形状三、物体的沉浮1、密度概念(物质的特有属性)2、物体的沉浮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实心物体)四、物体的热胀冷缩1、不同状态物质的热胀冷缩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液体﹥固体2、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引用与防止将双金属片用于预防或警报系统主题5 能与能源一、能的多种形式能区分,列举:动能、势能、内能(热能)、光能、电能二、能的转化与能的转化器列举一些常见的能的转化:搓手、摇动带钉的铁罐电池:化学能→电能电视机:电能→光能、声能、热能能的转化率不可能到达100%三、能的转移1、热传递的三种形式:传导、对流、辐射,以上三种形式能举例,并区分其差异:对流和传导需介质,依赖粒子的运动,辐射不需介质。
2、热的良导体:金属热的不良导体:空气、水(实验验证)3 、关于保温的方法四、能源与能的区别六、具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的意识主题6水和人类一、天然水体中含有:不溶杂质、可溶杂质、微小生物二、水的净化方法1、沉淀——除去大颗粒不溶的杂质加明矾2、过滤——除去小的固体颗粒★过滤装置3、加氯——除去微小生物4、蒸馏——除去可溶性的杂质三、水的三态转化(熔点、凝固点、沸点)四、水质污染的原因和处理主题7空气与生命一、氧气、二氧化碳、水的检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氢盐指示剂——红变黄水:氯化钴试纸——蓝变粉红二、空气的成分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其他气体:0.03%三、燃烧与灭火1、燃烧条件:燃料、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原理:取走燃料、切断氧气供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灭火方法: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原理四、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中的能的转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光合作用表达式:光CO2+H2O——→淀粉+氧气叶绿素原料、产物、条件3、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是淀粉的实验、光合作用需要光的试验光合作用)→取下带叶夹叶片(拿掉叶夹),放在沸水中煮1分钟(杀死叶片细胞)→将叶片置于酒精中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直至叶片发白→用清水冲洗叶片(洗去酒精)→滴加碘液,观察叶片不同部位颜色变化(不遮光部分变成深蓝色,说明有淀粉产生)4、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碱石灰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5、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实验需要用有白斑的叶片做实验(叶片分为绿色和非绿色部分)6、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注意氧气的鉴定方法7、呼吸前后的气体变化,人类呼吸的结构基础8、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相对稳定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来维持稳定9、学会看空气质量报告,知道空气污染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主题8电力和电信一、简单电路1、构成:电源、电键(开关)、导线、用电器2、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会区分及连接电路)二、电路图1、电路元件符号电源电键导线小电珠电流表电压表2、简单电路图根据电路装置画电路图根据简单电路图连接电路二、电流和电压1、电流形成的条件:电路两端有电压闭合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流随电压变化。
五、家庭用电措施1、熔丝作用:避免过大的电流损害用电器2、电能表及电费计算(1)电能表1度=1千瓦时(2)用电量=本月抄见数—上月抄见数电费=用电量×单价计算时注意平段和谷段3、知道家庭安全用电常识主题9 健康的身体一、维持身体的生长和健康1、适量和适当的食物提供各种养分与能量2、足够的运动和休息二、健康的内涵:生理(身体)健康、心理(精神)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作用1、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水(约占身体的三分之二,是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也是身体内物质输送的媒介)、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生长发育,调节体内机能的必要物质,承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任务)、蛋白质(构成身体的重要物质,为组织生长和修复提供原料)、脂类(作为能量备用物质储存在体内,主要作用是贮存和供给能量)、糖类(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四、检验食物种的淀粉、脂类、蛋白质淀粉遇碘液变深蓝色脂类在滤纸上呈现半透明亮点蛋白质遇10%氢氧化钠和3%硫酸铜溶液呈紫色葡萄糖遇班氏试剂(加热)呈红黄色五、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1、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2、了解重要部分的作用六、食物的消化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七、营养的吸收与运输——血液循环系统1、血液的成分:血浆+ 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2、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气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3、心脏的结构:2心房、2心室八、人体内水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肾脏九、均衡营养(注意图表分析)维生素A:夜盲症、皮肤病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B2:皮肤发炎或溃疡维生素B12:贫血维生素C:坏血病维生素D:佝偻病钙、磷:骨骼、牙齿疾病(佝偻病)铁:贫血碘:甲状腺肿大一日三餐的比例:30% 40% 30%主题10身边的溶液一、溶液的组成:溶质+溶液=溶液(会据实例分析)二、影响溶解的因素:温度、物质颗粒的大小、搅拌三、溶液的酸碱性1、区分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利用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遇中性不变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剂(遇酸和中性液不变色、遇碱变蓝)2、酸碱性强弱:用PH试纸测量PH值:0——14PH=7中性P H>7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P H<7酸性且越大酸性越强3、酸碱溶液混合后PH值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四、酸雨(P H<5.6的酸性降水)1、引起酸雨的物质、酸雨的主要成分2、酸雨的危害主题11 感知与协调一、眼与视觉1、眼的主要结构和功能晶状体、视网膜(上有倒像)2、近视与远视如何判断近视和远视,配何种透镜矫正二、听觉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产生:声源、介质、受声器)2、听觉的形成(鼓膜振动)3、噪声的危害:听觉器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三、嗅觉味觉和触觉1、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器官2、测试舌(上有味觉感受器:味蕾)的敏感度实验五、脑与感觉1、脑能感知、分析感觉器官接收、传递来的外界各种刺激信息,并在大脑形成感觉2、疲劳、酒精和药物都会引起感觉敏感度的变化,从而影响人体做出正常的反应酗酒的危害(肝)主题12 宇宙与空间探索一、宇宙:太阳系的组成二、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力的单位:牛顿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运动状态2、重力: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了解失重现象3、摩擦力:概念及减小、增大摩擦力的方法4、火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主题13 地球、矿物与材料一、地球1、地球圈层结构:内三圈:地壳、地幔、地核外三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组成地壳的主要是岩石、岩石由矿物组成二、矿物:列举和人类密切的矿物资源,了解矿物组成的有关元素知道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三、材料1、金属、塑料的特性及应用金属:导电导热性、有光泽、延展性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2、了解一些新材料主题14海洋和海洋开发一、海洋生物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2、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二、海洋探索1、海洋探索面临的问题:温度低(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压力大、(与海水深度的关系)、缺氧、黑暗2、海洋探索的方法:借助仪器并用间接的方法探索三、海洋开发1、海洋资源的种类(海洋资源是无公害的再生能源)2、海洋污染主题15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一、人与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相互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二、人和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2、认识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三、人与环境1、影响环境的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2、目前全球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及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