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16-1 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考纲点击: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及意义教材回顾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②矿产资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很低。
③长期以来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鄂尔多斯。
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区域协调效应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读图忆知1.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1)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与线路①一线工程主源地是新疆________,供应地甲________地区。
②二线和三线工程主源地是中亚地区,其中二线主要供应乙________地区。
③三期工程管线均经过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抓住供需矛盾理解资源调配的原因①能够成为资源供应地的条件是资源________,本地资源需求量________。
②甲、乙两地区大量调入资源的原因是当地资源________,经济发达,资源________。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治理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治理一、引言环境治理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时,通过政策、法律、技术手段等方法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生态安全。
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在环境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环境治理的意义、挑战和对策。
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对环境治理的意义1.促进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协同推进。
2.促使资源优化配置–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跨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环境资源浪费。
3.推动环境治理标准的一致性–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各地区环境治理标准的一致性,提高整体环境质量。
三、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环境治理挑战1.资源分配不均–不同地区的资源分配不均会导致环境治理工作的不平衡,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质量的下降。
2.环境污染跨境传播–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在处理环境污染跨境传播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跨境合作和监管。
3.环境治理标准不一–不同地区的环境治理标准不一会造成环境治理层面的混乱和难以协调统一。
四、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治理对策1.加强国际间环境合作–提倡国际间的环境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跨国合作项目,加强环保技术交流。
2.建立区域环境治理机制–建立跨地区的环境治理机制,统一环境治理标准,实现环境治理的协调发展。
3.推动环保技术创新–加大环保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环境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降低环境治理成本。
五、结论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对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挑战。
需要加强国际间的环境合作,建立跨地区的环境治理机制,推动环保技术创新,共同促进区域环境治理的协调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课下限时集训:第十六章_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_3-16-2_有答案

D.有一定产业基础,劳动力丰富
【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市资源、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目的是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江西油气资源欠缺,科研力量不足;欠发达地区产业协作、政企协作等能力差,交易费用较高。
【答案】D
6.此次上海—九江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产业分工:促进广东省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生态保护: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压力得到缓解、改善。
13.(28分)(2017·河北四市联考)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三轮产业转移示意图。
材料二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国家
每个雇员年
产值(千美元)
日工资
(美元)
年工资/
年产值(%)
A.不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迁出地
B.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承接地
C.向发达地区转移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D.不发达地区承接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10.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其根本原因是()
A.企业为利用我国丰富的原材料
B.企业为开发我国庞大的市场
C.发达国家为转嫁污染
【解析】乙地区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较少,应该优化工业环境,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工业生产自动化可以提高效率,与工业结构优化无关。
【答案】C
(2017·杭州模拟)中国处在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需严格限制高碳产业。据此完成9~11题。
9.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慢上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
B.上海城市功能转型、产业升级加快
2018高考总复习·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十六章第32讲

考法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 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 查区域内资源分布、经 济发展特征,分析资源 跨区域调配的条件和意 义。多以选择题和综合 题形式呈现。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流动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 ,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______ 植被破坏 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 缓解因____________ 带来的
环境压力。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除了西气东输,你认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途径还有哪些?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西部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经济优势 ,促进经济发展。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____________
②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就业机会, 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32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 东输为例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考纲 资源跨 区域调 配对区 域地理 环境的 影响。
考点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 要性和可行性。(重点) 2.资源调配及相关工程 的建设情况。(重点)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 出地和输入地的影响。 (难点)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社会协同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社会协同简介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区际联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也给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挑战。
本文将讨论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协同实现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
区际联系的重要性区际联系指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地区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这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投资、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区际联系,地区之间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互利共赢。
区域协调发展的挑战然而,区域协调发展并非易事。
由于各地区的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政策体系等存在差异,导致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平衡,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社会协同的作用在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社会协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协同指的是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
通过社会协同,各方可以共同推动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发展目标。
实现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社会协同为了实现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社会协同,需要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加强政府间合作不同地区之间的政府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政策和规划,推动区域发展。
政府间的合作可以通过建立区域性组织、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来实现。
2. 激发企业参与企业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参与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方式来吸引企业参与。
3. 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社会组织在推动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提高其参与度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协同的实现。
4. 增强个人参与意识个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其参与对于区域发展至关重要。
区际联系及区域协调发展

区际联系及区域协调发展一、基础设施建设区际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包括交通、通讯、水利等方面。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区域内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通,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二、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区域内的资源分布不均,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
这需要区域内各地区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制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生态环境保护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需要区域内各地区共同参与。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可以共同应对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四、市场一体化推进市场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促进区域内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通过消除市场壁垒,加强市场监管合作,可以提升区域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五、产业协同发展区域内各地区的产业优势不同,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区域产业的竞争力。
这需要区域内各地区加强产业合作,共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六、科技创新合作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需要区域内各地区加强合作。
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可以共享科技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
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通过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以提高区域内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区域内居民的福祉提升。
八、区域政策协调区域政策协调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需要区域内各地区共同参与制定和实施。
通过加强区域政策协调,可以消除政策壁垒,促进区域内的政策协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九、区际合作机制建设区际合作机制建设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需要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和平台。
通过加强区际合作机制建设,可以促进区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十、区域发展平衡与普惠区域发展平衡与普惠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需要区域内各地区共同努力实现。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03
区域协调发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 内,各区域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 、生态等方面实现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发展。
特点
强调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 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追求经 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共赢。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区际联系的重要性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区际联系,可以实现资 源、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 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
推动经济增长
区际联系有助于打破区域市场分割 ,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推动经 济增长。
加强社会文化交流
区际联系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包 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有助 于增进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 合作。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区际联系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加强区域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可以促进资源、要素和人口的流动,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 政策,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市场应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和 合作;社会应积极参与区域发展,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
通过加强区际联系,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也会反过来促进区 际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相互制约
如果区际联系不足或区域发展不平衡,就会对另一方产生制约作用。因此,要实现区际 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和合作,同时推动区
产业转移与升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六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 荒漠化的防治——以

第三部分第十六章第2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018·太原一模)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
下图示意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 )A.新兴产业比例下降B.资源环境问题加大C.传统工业部门复兴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2.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A.延缓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B.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C.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D.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3.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我国应( )A.大量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B.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C.从“走出去”转向“引进来”D.逐步取缔中小型民营企业解析:1.D 2.A 3.B [第1题,再工业化会增加工业在国家总产值中的比重,则实体经济地位会有所上升。
图示信息显示再工业化是升级制造业,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部分复兴,也不会使资源环境问题加大;再工业化也包含新兴产业,则新兴产业比例不会下降。
第2题,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会吸引一部分准备布局在发展中国家的先进工业转移到发达国家,则会延缓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故A正确。
第3题,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一般会发展新型工业,我国应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发展,提升我国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 江苏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将部分产业向苏北地区转移。
据此回答4~5题。
A.劳动力需求量大B.生产规模大C.技术含量高D.环境污染轻5.江苏内部出现的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的有利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4.A 5.B [第4题,苏南地区“腾笼换鸟”,是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被逼走,迁往具备劳动力价格廉价、环保要求低等条件的区域,如苏北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6-1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江苏四市联考)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于2015年1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
工程起点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魏家峁镇。
工程建成后,年送电量约400亿千瓦时。
下图为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晋、冀B.晋、京
C.秦、冀 D.秦、京
2.建设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有( )
A.沼气 B.核能
C.地热 D.风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是山西和河北,简称分别是晋、冀。
第2题,蒙西地区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风能资源丰富,故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有风能。
【答案】 1.A 2.D
读某区域能源跨区域调配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能源调配路线,调配的能源依次是( )
A.煤炭、煤炭、石油、天然气
B.水电、煤炭、石油、天然气
C.天然气、煤炭、煤炭、石油
D.水电、天然气、煤炭、石油
4.③④两条能源调配路线所采用的运输方式( )
A.灵活性差 B.速度较快
C.运费较高 D.连续性好
【解析】第3题,根据各线路的运输路线可知①为西电东送,②为西气东输,③为北煤南运,④为石油的进口路线。
第4题,③④都为海运,速度较慢,灵活性较差,运费低。
【答案】 3.D 4.A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经14个省区市。
读图回答5~7题。
5.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经过的地形区有( )
A.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B.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
C.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
D.东南丘陵和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