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意象的历史古镇空间结构重组——以福宝古镇为例

合集下载

四川传统民居微气候研究——以福宝镇传统民居为例

四川传统民居微气候研究——以福宝镇传统民居为例
( 2 ) 山地 气候 垂 直 差 异 大 。在 山 地 , 随 着 海 拔 高 度 的增
由于受地形 、 气候、 材料 、 文化 和经济 的影 响, 四川传 统
民居具有其独特的风貌特征 。
加, 气温明显下 降, 依次 出现从 较温 暖到 较冷 的多种 气候类 型 。人们通 常把 这种 气候现 象称作 “ 一 山有 四季 , 十里不 同
乡规划 与多民族聚居 区聚落环境研 究; 马黎进 ( 1 9 8 3~) , 男,
四川传 统民居是 由远 古 的干栏式 建筑 演变 而成 。根 据
考古发掘分 析 , 成 都 十二 桥 发 现 的殷 商 时 期 的 干 栏 式 建 筑 是
[ 定稿 日期] 2 0 1 5—0 6— 0 5 [ 作者 简介 ] 祝家 顺( 1 9 8 4~) , 男, 硕 士, 工程 师 , 从事城
天” 。
( 1 ) 注重环境 , 巧妙利用 自然地形 , 做到人 、 环境、 艺术 的
有机结合 。四川 民居极 其 注意 与 环境 的融 合 , 大 多 依 山 傍
水, 后高前低 , 层层拔高 , 与四邻环 境协调 , 并用古林 修竹 、 挖
池堆石加 以点化 , 使 之具 有特殊 的韵 味。如峨 眉 山徐 宅 , 地 处万年寺附近 , 木结构 的灰 瓦屋顶 , 外 观朴实并与 山野相融 , 背依群 山 , 面向秀林 , 虚 实结合 , 错落 有致 , 既是 观赏峨 眉山 风光 的好地方 , 又与峨眉山秀丽多姿的景色十分谐调 。 ( 2 ) 平面布局灵 活 , 空 间变化有 序 。四川 传统 民居有 明 显的 中轴线而又不受 中轴线 的束缚 , 体现着 一种 自由灵活的 平面布局 , 打破 了对 称谨 严的格局 。利用 曲轴 、 副轴 , 使建筑 随地形蜿 蜒多变 , 曲折迭进 , 宜 左宜右 , 忽上 忽下 , 充 满 自然

福宝古镇的场所结构探析

福宝古镇的场所结构探析

2 场所 中的环境
2 1 地 景环境 .
2. . 村落选址 11
力度” 。
2 2 人 文环境 .
“ 宗教残痕 、 多元 文化 ” 是对福宝人文环境的高度概括。 今 日福宝已很 少 见南 来北 往 的善 男信 女 上香 乞 福 的情 景。
千百年来 , 风水作 为一种思 想观 念深入 人心 , 中 国古 村 落 破败的庙宇缺乏修缮 , 对 不少寺庙沦 为凡人 的住 所。人们 只能从一 的选址产生 了深刻而普遍 的影 响, 是左右 中国古村落格 局的最显 个个高挂的额匾上恍 然道 :上香 的地方 ” “ 。
著 的力量 。英国著名学者 李约 瑟曾评价 道 : ……城乡无 论集 中 “
觉, 以及 作 为方 向 、 令 、 向和 星 宿 的 象 征 主 义 ”J。 节 风 l

巴蜀文化渊源流长 , 历史 上多次 移 民 , 别是 明末 清初 两次 特 多元文化交 融 的特征 。福 宝古 镇 也在 这样 的环境 中得到 发展 。
2. . 空 间布 局 12
间尺度 、 功能利用 、 面构成上有所 差异 , 均遵循 同一空 间构形 界 但

而且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 场所 精神得 以发展演变 , 精神需求及社会文化心理等等。以下是关于古镇选址 的三点理解 : 融 , 使福宝古镇具有“ 和而不同” 的人文场所特质。 首先 , 从人类物质生活的角度看 , 古镇 建于 山脚山丘之 上 , 这 最终形成多元化构成, 样的选 址对农耕用地 资源稀缺 的山地地 形来说 , 可最小化 的 占用 3 场所 中的 空 间 耕地 , 同时 由于古镇地势较高 , 可以防止 山洪 的肆虐 。其次 , 3. 院 落 空 间 也 1 山水具有一 定的安全 防御意义 。第三 , 山水既是 人类赖 以生存 的 福宝传统 建筑 大都 以木 构穿 斗 为 主 , 面组合 上 大 多采 用 平 物质空间 , 能激发人的精神追求。 也 “ 间~单体一合院一 建筑群 ” 的构成模 式。各个庭 院虽 在三维 空

基于空间句法的徽州古镇空间形态的比较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徽州古镇空间形态的比较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徽州古镇空间形态的比较研究
李娜;吴永发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24(21)2
【摘要】空间形态作为地域人文特质的外在表征,是挖掘古镇内在机制的有效介质。

文章选取徽州区许村、呈坎村、南屏村三个历史古镇,运用句法理论及形态学理论
对其进行拓扑研究。

通过整合度计算、空间形态对比、空间结构分析,探究村落形
态的形成原因。

测算发现,许村的全局整合度数值最低,呈坎村的全局整合度数值最高,南屏村全局整合度数值居于中间水平。

将测算结果与古镇的空间活力现状互为
参照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规划应考虑传统街区的核心位置,提升古镇街区的空间可达性,对可达性高的新建街区进行风貌提升和改造,促进古镇历史文化传承和当地旅游
发展。

【总页数】3页(P80-82)
【作者】李娜;吴永发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安徽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4
【相关文献】
1.基于空间句法的旅游村落空间形态变化研究——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
2.基于空
间句法的巴蜀古镇形态特征及优化的研究——以黄龙溪古镇为例3.基于空间句法
的濯水古镇空间形态研究4.基于空间句法的古镇空间形态研究——以湖南浦市为例5.基于空间句法的木渎古镇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宝古镇——中国传统村落建筑的典范

福宝古镇——中国传统村落建筑的典范

福宝古镇——中国传统村落建筑的典范福宝古镇起于回龙桥,止于西河古道,全长1200米,依山而建,随水而走,三水交汇,五桥相通,高低起伏,曲折多姿,同山水融合,与自然统一,木质穿逗结构的房屋间间相连,层层叠叠,曾被清华大学教授赞誉为“中国山地民居建筑的精华”、“一首空间的交响乐”。

福宝是一座山镇,也是一座盐镇。

依山而成的镇迹分布令人惊异,整个场镇建筑在一座鱼脊形的丘峦半岛之上,高差约在70米左右,并且东西两段的地势跌落突然,形成了高低错落、层叠错落的街市空间。

鳞次栉比的屋檐,形成由下而上的纵深美学构图。

房瓦间一条大道蜿蜒,便是唐宋时的盐茶古道。

这道路南下扼守川盐入黔的关卡,东出重庆形成沿江而兴的马道,向西直达云南腹地,往北可通富庶成都平原。

春季是佛宝最美的季节,嫩草与鲜花和古镇相得益彰。

福宝古镇建镇时因交通极不方便,谋生艰难,故以庙宇兴场,得以取名佛保场,后因在一次大火后重建,在正街上挖到一直径七尺大的鹅卵石,后改名为佛宝新场。

福宝古镇依山而建,保存完好。

其中的回龙街是全镇现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街,沿回龙桥而上,在大青石铺成的街道两旁,民房一间靠一间、大小不一,形成九龙巷、刘家巷、包青巷、柴市巷、鸡市巷等五条巷道,福宝在西汉时为夜郎古道,唐宋时为盐茶古道,元末明初商旅增多,形成边贸集镇。

巴蜀众多古镇村落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由生长方式,长年累月叠合扩展形成。

正如香山寿夫所言:“人的解释积累重合在一起就是地形具有的意义,并同时创作了场所”。

因此,福宝古镇的骨子里也存在一种“无序”的基因,村落的形态不受统一形制的束缚,平面形态特征表现出一种自由灵活、不拘一格之特质。

然而这种“无序”并非指随意而无迹可寻,相反它受到自然环境、宗教理法、民俗风情以及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村落才在看似无序中蕴涵着有序的主线。

福宝正是以宗教这条有序的主线展开空间布局。

建镇之初因交通不便,居民谋生艰难,所以借庙宇以兴场,得名佛宝场。

基于AESB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体验营销策略探讨——以河下古镇为例

基于AESB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体验营销策略探讨——以河下古镇为例

市场营销1基于AESB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体验营销策略探讨——以河下古镇为例刘丽,陆松福(淮阴工学院商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摘要:文章借助AESB栅格分析法,对河下古镇在活动、环境、体验、收益方面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从“升级人文景点,丰富游客文化体验”,“提升设计制作层次,增加旅游纪念品体验价值”,“综合运用营销手段,加大古镇宣传推广”等维度有针对性地就河下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体验营销策略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AESB分析;河下古镇;体验营销ASEB栅格分析法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将活动(Activity)、环境(Setting)、体验(Experience)、利益(Benefit)与SWOT分析相结合, 建立“活动”、“环境”、“体验”、“利益”与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分析矩阵,通过对旅游企业产品供给和游客消费的双向综合分析形成对游客旅游体验的评价与结论,因此很适合旅游体验问题的研究。

针对河下古镇体验营销问题,我们通过实地访谈和在各大旅游网站收集游客评论,获得所需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游客旅游经历和体验感受,构建了如下河下古镇AESB矩阵分析表,见表1。

表1 :河下古镇AESB矩阵分析活动A环境S体验E利益B优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点丰富,适宜开展历史文化教育活动紧依大运河,自然风光秀美;青石砖木,宁静古朴,古色古香独特清时建筑,如临其境;淮扬特色名小吃,享受闲适慢生活增长知识;留下美好回忆劣势文化活动类型不丰富,主题文化不突出;产品与游客需求错位街区许多建筑未修缮,已显斑驳老化,大量房屋空置闲置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多为吃食;游客缺乏休闲娱乐活动体验全国知名度不高;受益群体局限,投资商受益而与当地居民脱节机会游客越来越重视文化体验层次的提升连淮扬高铁开通,古镇交通更加便利美食文化系列活动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不断提高游客的文化层次和审美水平威胁游客褒贬不一;知名度低缺乏客源市场,基础设施不配套、不齐全古镇传统文化正在弱化古镇居住功能与游憩功能之间的矛盾基于上述AESB矩阵分析,我们从以下三个维度就淮安河下古镇体验营销策略提出具体建议:一、升级人文景点,丰富游客体验河下是文化重镇,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美食重镇,也是佛学文化重地。

成渝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泸州市福宝古镇的SWOT分析

成渝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泸州市福宝古镇的SWOT分析

成渝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泸州市福宝古镇的SWOT分析摘要:福宝古镇位于川南边境,处在川、黔、渝三省结合部,是鸡鸣三省之地,在成渝经济一体化和泸州市新一轮规划启动的背景下,古镇也迎来了其发展机遇。

本文从古镇的现状、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古镇的发展提出相应措施,以期古镇能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中更好发展。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福宝古镇;SWOT分析1.成渝经济区的提出1.1 提出背景随着我国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齐头并进,以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引导和促进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

2011年3月1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

同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成渝经济区以重庆市和成都市为支撑,以其周围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在我国宏观生产力空间战略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加快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合作,共同打造我国“第四增长极”,既是区域内各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进一步深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1]。

1.2 对泸州市的机遇泸州市地处四川省南缘,与重庆市江津区和永川区毗邻,地理位置优越,在成渝经济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成渝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下,泸州市的各大产业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

未来泸州市的重点发展产业为饮料食品产业、天然气和煤化工产业、能源产业,将建设成为四川省的装备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成为四川省的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成渝经济一体化明确了泸州市的未来发展重点,也为泸州市各大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与成都市、重庆市实现联动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泸州市的各大优质旅游资源也将借由这个契机,发展自身。

泸州市的福宝国家森林公园、福宝古镇等风景区与重庆市江津市的四面山风景区毗邻,古蔺县的黄荆老林风景区和画稿溪风景区与贵州省相邻,这些自然和历史风景区保存完好,开发潜力巨大,与其他省市的跨区域旅游开发有着巨大的合作可能。

福宝古镇旅游与环境生态安全的耦合的开题报告

福宝古镇旅游与环境生态安全的耦合的开题报告

福宝古镇旅游与环境生态安全的耦合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代人对旅游的需求和期望愈发地高涨,旅游业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大主力。

福宝古镇是广东省境内一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著名古镇,以其得天独厚的位置和特色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也给福宝古镇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的保护和管理,难以承受这种压力的环境就随时面临着无法挽回的破坏。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福宝古镇旅游与环境生态安全的耦合关系,以期为当地的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福宝古镇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探讨旅游与环境生态安全的耦合关系。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福宝古镇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包括旅游业的规模、类型以及发展历程等方面的情况。

2.福宝古镇所处的生态环境现状,包括生态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质量等方面的情况,旨在探究旅游业对当地环境的压力和对环境生态的破坏。

3.福宝古镇旅游与环境生态安全的耦合关系分析,主要从资源利用、环境污染、文化遗产保护、景区管理等方面来探讨旅游与环境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笔者观点。

4.提出针对福宝古镇旅游与环境生态安全问题的相应对策与建议,主要从政府、景区管理、游客等几个不同角色出发,提出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本研究将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宝古镇旅游与环境生态安全的耦合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福宝古镇的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预期研究结果经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本研究将在福宝古镇旅游与环境生态安全的耦合关系方面达到以下预期研究结果:1.探究福宝古镇旅游发展的规律和现状,分析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分析旅游与环境生态安全之间的耦合关系,将现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明旅游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和对策。

“空间的生产”理论为基础的古镇都市再生模式构建的研究——以乌镇为例

“空间的生产”理论为基础的古镇都市再生模式构建的研究——以乌镇为例

式” 。 1 9 9 9 年, 乌镇 仍 是 个无 名的 衰 败 古镇 。 镇 内老 建 筑 大 多破 败 不 堪; 幸 运 的是 古 镇 生 活 设 施 和大 部 分 建 筑 依 然 保 留着 原 有 结 构 和 韵 味, 这成 为 乌镇 日后 “ 再 生” 的 资本 。 本研 究 的进 展 范 围是 乌镇 从1 9 9 9 年开 始再 生 , 至今 日它 的再生 模
式构建。 从“ 空 间 的生 产 ” 的物 质 空间 、 行 为空 间 以及 社会 空 间 的三个
d e v e l o p me n t wh i c h i n t u r n i s t h e wa y f o r t h ei r b e t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n . Wi t h t h e i n s i g h t l n t o f h e i n t e r n a I mo t i v a t i o n i n t o s p a t i a I t r a n s i t i o n . f h e t h e o r y o f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Sp a c e h e n c e b ec ome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t h e o r e t i c a I a n a l y s i s f o o1 . Th e a i m o f r e s e ar c h e s on t h e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mo d e I o f Wu z h e n ba s e d o n t h e l h e o r y o f P r od u c t i o n o f Sp a c e I s t o a n al y z e f h e r e ge n e r a t i on mo d e I o f Wu z h en s 0 a s l o p r o v i d e pr o f o u n d a n d s i gn i f i c a n t r e f e r en c e f or o t h e r a n c i en t t o wn pr e s e r v a t i o n mo d e s . Re s e ar c h e s on l h e r eg e n e r a t i o n o f Wu z h e n c a n b e a u s e f u I s u p pl e me n t ar y f o r r e l a t e d l h e o r i e s o f u r b a n r e g e n er a t i o n T h e f 0 r m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I a n d mo d e r n c u E u r a I c o mb i n a t i o n i n t h e “ r e p r o d u c e d s p a c e ” o f Wu z h e n h a s pr o v i d e d n e w me t h o d s f o r p r o t e c t i n g f r a d i t i o n a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
0规划 与设计 0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2 0 1 3年
第9 期
基于城市意象的历史古镇空问结构重组
— —
以福 宝古 镇 为例
’ 李 红 ( 西 华师 范大 学 国 土资 源学 院 , 四川 南 充 6 3 7 0 0 0 )
王迎迎基于城市意象的历史古镇空间结构重组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0要文章借用凯文林奇关于城市意象节点路径区域边缘地标等五要素对福宝古镇空间格局进行解读从而提出构建空间格局保护体系强化空间结构的可识别性扩充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的空间结构重组方案这对于保护历史古镇弘扬传统文化和促进古镇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 词】物相关 联 .具有某种 特殊 的历史 意 义。 国内外许多专 家和学者 . 如P e t e r L o v e l 、 阮仪 三、 绍 甬等从 不同角 度 对古镇进行 了大量 的研究 。 目前 . 古镇普遍 面临过 度旅游 开发的威胁 . 对 于如何使 历史古镇在经 济发展 的浪潮 中得到尊重 、保护并加 以延 续. 仍然是 当前历史古镇保护和建设 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 以福 宝 古镇为例 . 从 城市意象的视角对 古镇空间结构进 行解读 . 希望古镇空 间结构在得到保护的 同时 . 又不失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1 城市意象的含义
并 强化道路作 为景观载体 的功 能作用 。 “ 意象” 是人心理上 的形象 , 指实质环境在人们心中所 产生 的印象 。 作用 , - 2 _ 3 城市 功能的扩充与更 新 凯文 ・ 林奇将“ 城市意象” 定义为人们在心里上对城市形象的客观印象 . 3 当前 , 古镇 普遍面临经济落后 、 基础设 施匮乏和建 筑老化等问题 . 换句话就是指 城市在人们生 活感受 中被 记忆 下来 的部 分 .并提 出节 大量居民纷纷迁至福宝 新区定居 .古 镇渐渐失去 了往 日的地 位与生 点、 路径 、 区域、 边缘 、 地标是构成人们获得城市形象的基本元素_ l 1 。 机。 吸引人们重返古镇 、 恢复繁荣 的街巷生活 , 成为古镇空间结构重组 中迫切需要解 决的问题 2 古镇空间格局的解读 1 ) 开辟公共空 间。 结合古镇废弃 的寺庙建筑 . 通过改变使用性质 . 福宝古镇位于四川省合江县境 内 . 距 县城东南 4 2 千米 古镇始建 开辟 为公共活动空 间. 既可增加居 民的活动场地 . 又可丰富古镇 的街 于元末 明初 , 是川 黔渝 三省结合部 的历 史古镇 、 文化 名镇 、 旅游 大镇 、 巷生活 . 打造繁华 的市井生活场所 商贸重镇日 。 整个古镇空 间格局主要 由巷道 、 中心场 、 村落地标等控制 , 2 ) 基础设施建设 。探索新材料 、 新技术进行给排水 、 电力 、 通讯等 决定整个村落的空间形态。 。 基础设 施建设 . 实现建筑 内部空 间对 新功能的适应 . 进而改 善人 们的 2 . 1 白色溪环古镇三面 而行 . 建筑沿山脊高低起伏 . 整个古镇坐落在 生活状况 . 使其获得新 的生命力 但新要素 的介入必须保持 一定的规 “ 山环水绕” 的环境之中 . 形成了 良 好 的 自然山水格局 模, 尊重并适应古镇 的风貌t 5 1 . 探索古建筑 的现代利用方式 。 2 . 2 受地形条件 制约 , 古建 筑依山就势 、 高低错 落 , 展示 出一 副独具 3 ) 产业结构调整 打破世代 以农 为生 的理念 . 依靠古镇 优美的 自 魅力的建筑 吊脚艺 术 . 万寿宫 、 火 神庙等地标性 建筑位于古镇 主要道 然环境 、 浓郁 的人文景观 以及厚重 的历史文脉 . 复兴传统 手工业 , 重新 路系统( 回龙街 ) 重要节点之上 . 统领全镇 空间格局 。 开辟茶 楼 、 酒肆 、 栈房等 , 通 过对店铺 室内装饰 、 空 间布局 以及店 招等 2 . 3 为突显地标 的重要性 . 选 择在 山脊位置修建地标建筑 物 . 并使之 的精心设计 . 打造具有地方 特色的 “ 乡 土商业氛 围” . 带动 当地旅 游业 兼容了部分公 共性的活动 . 发挥着小 型广场 的作 用 的发 展 。 2 . 4 青石铺就街巷高高低 低 、上上下下的 台阶和一路 的小 拐小弯贯 3 . 2 . 4 塑造城市形象 穿着整个古镇 形成九龙巷、 刘家巷 、 包青 巷、 柴市巷 、 集 市巷 等五条巷 古镇坐落在 “ 五龙抱珠 ” 的自 然 山水格局 中( 五龙依次 是东北 的经 道[ 3 1 堂山. 东 南的岩 口山 . 南偏西 的望兵嘴 山 . 西边 的银鼎 山 . 西北 的游狮 坪山. 福宝古镇所在 的山岗—— 明月 山就是这五 座山所抱的珠 ) , 周 3 古镇空间结构 重组 围自 然环境优美 、 景色 秀丽 。古镇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 尺度 宜人 , 与周 3 . 1 重 组理 念 围环境融为一体 . 以周边 山川河流为背景突 出古镇作 为大 山之中一颗 3 . 1 . 1 遵循 自然 、 生 态的观念 闪耀“ 明珠 ” 的城市形象 古 镇的选址与堪 舆学说 紧密相联 . 整个古镇就是在 以山峦形势为 骨架 、 河流为外 围这样 一个山环水绕 的环境 中获得 生命 与价值 . 因而 4 结 语 应充分 尊重 自然 . 加强对古镇周 围 自 然 山水格局 的保护 。 历史古镇经过几千年物质和文化 的积淀 . 但随着城市 功能的不断 3 . 1 . 2 尊重 乡土习俗 的观念 注入 . 古镇 原有环境与空 间结 构受到极大 的破坏 , 保 护与发展 已成为 古 镇由于受地形 条件制 约 . 无法形成古代城建规制讲求 的方整对 当前古镇 面『 临的两大难题 文章借用凯文林奇关于城市意象五要素对 称, 但从火神庙 、 万寿宫占据 古镇显要位置 , 就不难看 出当地 居民对宗 古镇空 间结构 的解读 . 提 出“ 建构空 间格局保护体 系 、 强化 空间结构可 教礼法 、 鬼 神学说 的推崇 和敬畏 。 强化作为人们精神寄托场所空间 ( 宗 识别性 、 扩充城市功能 、 塑造城 市形象 ” 的重组方案 , 希望能对古 镇的 教建筑 ) 的保 护 . 尊重 当地 的宗教信仰 和乡土 习俗 。 保护和发展提供一定的 参考。 l 3 . 1 . 3 尊重历史 的观念 古镇并不 只代表着过去 . 还承载着展现历史 、 延续历史 的重任 。 保 【 参考文献】 护 古镇 空间结构 . 传递其 映射 的各种历史 信息 . 使古镇 更具有 生命 力 [ 1 ] 徐磊青 , 杨公侠. 环境心理学[ M] 上海: 同济大学 出版社 , 2 0 0 2 : 3 3 — 3 7 . 和历史价值 [ 2 ] 福 宝古镇 [ E B / O L ] . ( 2 0 0 8 — 6 — 2 7 ) , h t t p : / / b a i k e . b a i d u . c o m / v i e w / 1 6 7 1 4 5 5 . h t m. 3 . 1 . 4 促进经济发展 [ 3 ] 金涛 , 张小林. 中 国传统农村聚落 营造思想浅析 『 j ] . 人文地理 , 2 0 0 2 ( 5 ) : 4 5 - 4 8 古镇 空间结构重组必须满足社会经济 的发展 . 否则就失 去了重组 [ 4 ] 张建华, 马明春. 体验旅游 与济南历史文化名城景观塑造 问题的思考[ J ] . 2 0 0 8 , 1 5 的意义 。 更谈不上对历史 的保护与延续 ( 3 ) : 4 3 - 4 8 . [ 5 ] 赵 勇, 骆 中钊历 史 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 展[ M J . 北京 : 化学工业 出版 社 , 2 0 0 5 3 . 2 重组的举措 7 l 一 7 5 . 3 . 2 . 1 构建空间格局保护体系 [ 6 ] 陈志华乡 土 中国福宝 场[ M ] 上 海: 三联 书店, 2 0 0 3 : 前言 空 间格局 保护体 系的构建 . 旨在 保护优 秀的历史 文化遗 产, 保 护 厚重的历史文化 内涵 . 进而实现对古镇的“ 保 护性 开发” [ 责任编辑 : 王迎迎 ]
【 摘 要】 文章借 用凯文 ・ 林奇关于城市意 象—— 节点 、 路 径、 区域、 边缘 、 地标等 五要 素 , 对福 宝古镇 空间格 局进 行解读 , 从 而提 出“ 构建空
间格局 保护体 系、 强化 空间结构的可识 别性、 扩充城 市功 能、 塑造城市形 象” 的空间结构重组方案 , 这对 于保 护历 史古镇、 弘扬传统 文化和促进 古镇发展具 有重要 的现 实意义。
3 . 2 . 2 强化空间结构的可识别性 1 ) 突出重要节点。加强火神庙 、 万寿宫等标志性建筑物的维护和 修缮 , 保 留建筑 现有 外观 、 色彩 、 建筑风格 、 建 筑样式 以及 院落空 间的 宜人尺度。 2 )  ̄ 1 1 强节点间的空间联系 按 照凯文 . 林奇城市 意象 的理论。 人们 是在道路上移动 的同时观察 城市. 其它 的环境元 素也是沿着道路展开 布局。因而 . 清晰明确的道路格局对于突出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的可 识别性具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 。 强化古镇 “ 一街五巷 ” 的空间序列 . 以及 空间转换 中起 、 承、 转、 合的韵律效果 , 发挥其 连接各重要节 点的纽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