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备】(浙江专用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优编增分练 第一部分 瞄准题点,精准训练 专题四 精准训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版)二轮—强化练与考前增分练综合练8

大二轮专题强化练与考前增分练综合练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0分)乡愁夏阳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
偌大的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纷纷攘攘,游客络绎不绝。
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茄子”声此起彼伏。
小吴不是这样。
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时不时还支棱起一对耳朵,像一条狗一样撵在人家身后,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
形迹可疑。
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我截住他,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没干吗呀。
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我……我在找人。
找谁?找老乡。
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一个老乡。
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儿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
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
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面孔,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
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
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
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没有。
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走了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
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隔壁那个县的。
隔壁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是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
他冷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符合他的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
远远的,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
我立即赶了过去。
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他妈和你是老乡?老子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城的。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文档: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四 含答案

1.下面是浙江学生在选择高考选考科目上的群体差异图,请根据两张图所反映的情况各写出两条结论,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条不超过4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案图1:①在选择高考选考科目上,男生总体上偏好理科,女生总体上偏好文科;②在思想政治和物理两科的选择上,男生和女生的差异尤为明显;③在地理和生物两科的选择上,男生和女生的选择较为接近。
图2:①在“政史地”“地理化”组合的选择上,城市学生与县乡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②在“理化生”“地化生”“政化生”组合的选择上,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2.宁波作为一座江海交融的大港之城,一座充满活力的商贸之城,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一座宜居宜业的和美之城,无论过往还是当代,都有很多值得记忆的城市元素。
今天的宁波需要一个独具特色的标识,来形象地诠释“书藏古今,港通天下”。
为此,××市曾公开征集城市形象标识,下图是其中一个入围作品。
请根据构图特点,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该标识的创意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案该标识由“中国龙、马头墙、画卷、浪花、天封塔”等元素组合而成:中国龙,表达出宁波有舞龙传统,它在甬城城乡一带流传最广,历来有舞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风俗;马头墙,演绎出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建筑特色;画卷,寓意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朵朵浪花,体现出宁波东南沿海港口城市特征,表达了商贸都会的繁荣和昌盛,彰显了宁波东方大港的城市风采;天封塔,体现了宁波的自然景观特色,昭示了宁波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标识整体充分体现了“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城市主题形象,写意出江南水乡——宁波独特的民族风情。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一部分瞄准题点,精准训练专题三精准训练八分析概括散

精准训练八分析概括散文中形象的特点或内涵练前提示散文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物象,前者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的散文中,后者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钱谷融[注]我经常深切怀念着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他是我一生中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伍先生是蔡元培先生当校长时的北大学生,与傅斯年、罗家伦等同时。
1938年我考入了当时内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读的是新成立的师范学院国文系。
一年级时不但没有本系的教师,连系主任都没有,只能与文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合在一起听课。
到二年级时,当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才请了伍先生来担任我们的系主任。
伍先生很开明,颇能继承蔡元培先生兼收并蓄的精神。
他自己是爱好汉魏六朝文学的,戏说他治的是“衰”文(苏东坡曾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尤其善写五古。
可他请教员,却能尽量罗致各方面的人才。
先后在我系任教的有罗根泽、孙世扬、顾颉刚、乔大壮、朱东润等人。
更极难得的是,中央大学中文系一向是比较守旧的,只讲古典文学,不讲新文学。
新文学和新文学作家,是很难进入这座学府的讲堂的。
可伍先生完全不管这一套,我还在校的时候,他就请了曹禺等人来教课,请了老舍来演讲。
我离校以后,他又请了杨晦、吴组缃、吴世昌等人来任教。
伍先生曾在中山大学与鲁迅同过事,一向很敬佩鲁迅先生。
听说他离开中国后,一度曾去日本教书,教的课程中就有鲁迅。
他懂英文,有时去他房间,看到他手里拿着正在读的往往是英文小说。
还知道他常通过日本的丸善书店从国外购买书籍。
他与外文系的楼光来、范存忠、俞大缜等先生时相过从,与历史系的沈刚伯,哲学系的方东美、宗白华等教授,往来尤其密切。
平日跟我们闲谈,也常常是古今中外,出入文史哲各个领域,真是海阔天空,鱼跃鸢飞,其乐无穷。
完全没有那个时代一些教古典文学的中文系教授那种严肃古板、道貌岸然的神气。
他那时孤身一人,住在一间十分简陋的教员宿舍里。
他不愿吃包饭,一日三餐,都是在馆子里吃的。
好在那时教授的工资高,他又除了有时候要寄些钱给外地的两个孩子以外,没有什么别的负担。
(浙江共享版)新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一部分瞄准题点,精准训练专题四精准训练十一分析

精准训练十一分析概括小说中物象的寓意和作用练前提示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人物形象固然重要,但物象同样不可忽视。
高考主要从物象的寓意与作用两个方向考查物象,因此,答题也要抓住这两个方向。
分析物象寓意既要扣住物象自身特点,更要抓住它在文中的象征义或指代义,挖掘作者在背后寄托的情感意。
分析物象作用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动情节发展,二是衬托人物,三是丰富环境描写,四是强化主题表达。
尤其是对人物的衬托作用,表面上是分析物象作用,实际上是把物象特征与人物形象特点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分析。
这一特点必须要好好体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失乐园师陀①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至少在我们乡下是如此:端午不喝雄黄酒,仲秋不赏月,除却上坟照例烧化纸钱外,大抵与平日无异。
只有上元节,孩子们得到一只花纸糊的灯笼已喜出望外,间或有人肯破费买两筒小号“花子”放放,简直要动员全村上下了。
这村子小而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它一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②然而孩子们正也和别处的毫无差别,总不肯让寂寞重重压到身上,让时光白白逝去。
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
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
此刻,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禾场一被孩子们占领,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了。
他们也会翻出许多花样。
其中有一种叫做“老鳖晒盖”,是要四个人前后左右四角站正,一个人上去,脚蹬住后两人的肩膀,手抓住前两人的肩膀,一气向前跑去的,有些类似叠罗汉。
还有多种是摆起阵势,双方一问一答,然后以力量的盛衰决胜负的。
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添上一抹生气。
③自然,孩子们之所以玩耍,并非为点缀村坊冷落的门面,他们还没学会遮掩丑恶,他们只知道娱乐。
乡野的各种玩法究竟有多大价值,我不曾作过估计,但和学校里规定的一比,也不逊色。
即便这野蛮的玩法也要失去,岂不是大可哀哉?④我失去乐园是因为父亲送我进学校,随后他故去了,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按一般成年人那样去生活,所以是极其平常的。
(浙江共享版)新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优编增分练 第一部分 瞄准题点,精准训练 专题三 精准训练八 分析概

精准训练八分析概括散文中形象的特点或内涵练前提示散文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物象,前者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的散文中,后者主要出现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从考试的角度看,后者为重点。
把握形象的特点或内涵,首先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再进行整合、提炼、概括,这样才能形成对这一形象特点或内涵的准确判断;最后要结合文章写作背景,适当拓展。
对于物象应注意由外而内地分析概括:明了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再把握其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独特的形象特点,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不注意形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顾作者的写作意图,就会随意拔高或贬低,失之偏颇。
分析内涵时不可只把目光集中在某一点上,应从相关部分甚至全文来寻找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钱谷融[注]我经常深切怀念着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他是我一生中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伍先生是蔡元培先生当校长时的北大学生,与傅斯年、罗家伦等同时。
1938年我考入了当时内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读的是新成立的师范学院国文系。
一年级时不但没有本系的教师,连系主任都没有,只能与文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合在一起听课。
到二年级时,当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才请了伍先生来担任我们的系主任。
伍先生很开明,颇能继承蔡元培先生兼收并蓄的精神。
他自己是爱好汉魏六朝文学的,戏说他治的是“衰”文(苏东坡曾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尤其善写五古。
可他请教员,却能尽量罗致各方面的人才。
先后在我系任教的有罗根泽、孙世扬、顾颉刚、乔大壮、朱东润等人。
更极难得的是,中央大学中文系一向是比较守旧的,只讲古典文学,不讲新文学。
新文学和新文学作家,是很难进入这座学府的讲堂的。
可伍先生完全不管这一套,我还在校的时候,他就请了曹禺等人来教课,请了老舍来演讲。
我离校以后,他又请了杨晦、吴组缃、吴世昌等人来任教。
浙江高考语文大二复与增分策略第一章精准掌握情景式扩展题的要点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精准掌握情景式扩展题的要点不分版本专题一精准掌握情景式扩展题的要点专题一精准掌握情景式扩展题的要点1.运用“梅花、矮墙边、祖孙〞等词语,写一段描述冬日温暖场景的文字。
要求有细节描写,富有文采,不超过1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例如)阳光暖暖的,矮墙边奶奶正拉着孙子学步。
孩子裹着厚厚的棉衣,像一只小熊,扶着墙走得摇摇摆摆,不停地发出“咿咿呀呀〞的笑声,眸子中满是天真与执着;老奶奶始终弯腰护着孩子,脸上漾着慈祥的微笑。
墙头的一枝梅花似乎被这场景吸引,偷偷探出身来,娇嫩的花朵缀在枝头,星星点点,散发出阵阵清香。
2.某高中校园有只流浪猫,每到三餐饭点时,总会准时来到餐厅门口,很多同学会给它食物吃,并逗它玩。
想象自己是那只猫,用第一人称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求:①综合运用表达、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②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例如一)我是一只流浪猫,四处流浪,风餐露宿。
有一天,我来到了一所美丽的学校,无意间走进了一间温暖的餐厅,结识了一群善良的朋友,他们不仅给我美味的小鱼,还逗我玩。
从此,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时而晒晒太阳,时而小憩片刻,时而追逐打闹,真是轻松惬意。
(例如二)我是一只幸福的流浪猫,每天饭点在餐厅享受着学生们给我的美食。
他们给我美食时,洋溢着微笑,满是怜惜和疼爱,还不时用柔软细腻的手抚摩我。
与其说,我享受了美味,不如说,我更享受了温暖和爱意。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一只猫,收获了猫在人类面前的尊重和关爱。
可爱的学生们,感谢你们赐予我这只流浪猫以怜爱、尊重和幸福!3.“风〞有鲜明的季节特点:春风________,夏风________,秋风________,冬风________。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优编增分练 第一部分 瞄准题点,精准训练 专题三 精准训

精准训练八分析概括散文中形象的特点或内涵练前提示散文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物象,前者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的散文中,后者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钱谷融[注]我经常深切怀念着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他是我一生中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伍先生是蔡元培先生当校长时的北大学生,与傅斯年、罗家伦等同时。
1938年我考入了当时内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读的是新成立的师范学院国文系。
一年级时不但没有本系的教师,连系主任都没有,只能与文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合在一起听课。
到二年级时,当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才请了伍先生来担任我们的系主任。
伍先生很开明,颇能继承蔡元培先生兼收并蓄的精神。
他自己是爱好汉魏六朝文学的,戏说他治的是“衰”文(苏东坡曾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尤其善写五古。
可他请教员,却能尽量罗致各方面的人才。
先后在我系任教的有罗根泽、孙世扬、顾颉刚、乔大壮、朱东润等人。
更极难得的是,中央大学中文系一向是比较守旧的,只讲古典文学,不讲新文学。
新文学和新文学作家,是很难进入这座学府的讲堂的。
可伍先生完全不管这一套,我还在校的时候,他就请了曹禺等人来教课,请了老舍来演讲。
我离校以后,他又请了杨晦、吴组缃、吴世昌等人来任教。
伍先生曾在中山大学与鲁迅同过事,一向很敬佩鲁迅先生。
听说他离开中国后,一度曾去日本教书,教的课程中就有鲁迅。
他懂英文,有时去他房间,看到他手里拿着正在读的往往是英文小说。
还知道他常通过日本的丸善书店从国外购买书籍。
他与外文系的楼光来、范存忠、俞大缜等先生时相过从,与历史系的沈刚伯,哲学系的方东美、宗白华等教授,往来尤其密切。
平日跟我们闲谈,也常常是古今中外,出入文史哲各个领域,真是海阔天空,鱼跃鸢飞,其乐无穷。
完全没有那个时代一些教古典文学的中文系教授那种严肃古板、道貌岸然的神气。
他那时孤身一人,住在一间十分简陋的教员宿舍里。
他不愿吃包饭,一日三餐,都是在馆子里吃的。
好在那时教授的工资高,他又除了有时候要寄些钱给外地的两个孩子以外,没有什么别的负担。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章 学案2 情境微写作 Word版含答案.doc

学案2情境微写作学案略语情境微写作是指题目提供了一定的语言情境,提出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要求,按照一定的应用文格式去写作的一种题型。
这种题型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综合性、实用性要求,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只要审清题干要求,写作时既能一一满足这些要求,又能满足这种题型本身的“合题”“合语”“合境”“合格”要求,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所需要的是在复习中强化训练而已。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1.随着出境旅游的不断升温,部分中国游客在境外的不文明举止也引起舆论关注。
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乱刻乱画、衣冠不整等,这些行为已严重损害了国人的形象,海外一些媒体把这看作是中国游客的“通病”。
为加强教育引导,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文明素质,请你为出境口岸拟写一条两句话的条幅。
要求:主题鲜明,温馨得体,每句不超过10个字。
答:2.为倡导全民阅读,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请你拟写一则全民阅读倡议书,不用出现标题、称呼语、日期和落款。
要求:紧扣主题,语言连贯、得体,有文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100字。
答: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出门忘带手机便“惴惴不安”,好像丢了魂一样;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没响,就感到异常失落;刷微博、玩游戏是睡觉前的必修课,否则怎么也睡不着;公车上、饭局上、朋友聚会上,总是低头玩手机。
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也显示,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
在中国近1.6亿的手机拥有者中,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数正在与日俱增。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材料二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训练十一分析概括小说中物象的寓意和作用练前提示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人物形象固然重要,但物象同样不可忽视。
高考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失乐园师陀①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至少在我们乡下是如此:端午不喝雄黄酒,仲秋不赏月,除却上坟照例烧化纸钱外,大抵与平日无异。
只有上元节,孩子们得到一只花纸糊的灯笼已喜出望外,间或有人肯破费买两筒小号“花子”放放,简直要动员全村上下了。
这村子小而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它一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②然而孩子们正也和别处的毫无差别,总不肯让寂寞重重压到身上,让时光白白逝去。
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
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
此刻,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禾场一被孩子们占领,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了。
他们也会翻出许多花样。
其中有一种叫做“老鳖晒盖”,是要四个人前后左右四角站正,一个人上去,脚蹬住后两人的肩膀,手抓住前两人的肩膀,一气向前跑去的,有些类似叠罗汉。
还有多种是摆起阵势,双方一问一答,然后以力量的盛衰决胜负的。
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添上一抹生气。
③自然,孩子们之所以玩耍,并非为点缀村坊冷落的门面,他们还没学会遮掩丑恶,他们只知道娱乐。
乡野的各种玩法究竟有多大价值,我不曾作过估计,但和学校里规定的一比,也不逊色。
即便这野蛮的玩法也要失去,岂不是大可哀哉?④我失去乐园是因为父亲送我进学校,随后他故去了,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按一般成年人那样去生活,所以是极其平常的。
倘若仍跑到那叫作乐园的禾场上,参进那小小的队伍中去,纵然是月下的夜间,恐怕也要引起不平常的反响的吧。
我已经不是孩子。
有时坐下来好久,明明对着纸壁,却看见一群孩子在捉捕,在逃避,在吵闹,而且连唿哨也听见了。
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哀伤..便一一来了。
⑤前年偶尔因着变故回到家里,第一个想起的便是禾场上的乐园。
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天气还不很冷,一地好月光,连树木也都照得像童话中才应有的;想来场上一定大热闹,该藉以温一温旧梦。
可是禾场上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连吵闹声、唿哨声像一起被冷然的月光扫去了个干净。
街上呢,也看不见有人似的东西活动。
⑥那些“无有家教”的孩子呢?当然不会绝种的,那么有事情?也不至于都这般凑巧。
然而第二天事情却弄明白了。
在土谷庙前,我看见一个孩子,十一二岁光景,瘦小身量,面容枯槁。
他昂首眺望着原野,正悠然地吸着烟。
虽然他并不留神四近,然而任谁也会感动的吧:模样是那样像一个流氓,一个盼望着故土的水手,可是不更像一个大人吗?⑦暴力起初仅及于大人,孩子还只间接受到影响,渐渐的连大人也不够填满那贪婪的肠胃时,这恶毒的网也就捕罗起孩子。
本来还只是该嬉戏的孩童,已被残害去天真,被轧去一切快乐,逼着不得不负担起成年人的任务和忧愁。
我们的“天才”呢?哪里去了!⑧这话离我当孩时只不过八九年光景,似乎不算怎样长久,然而八九年间已有过这样一番大的变动,孩子们就连那样不大高明的乐园也一并失去了。
现在又是将近三年,孩子们怎样了呢,谁知道?(选自1937年3月版《黄花苔》,有删改)1.简要说明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写出了乡下人的生活状况,渲染了冷寂的氛围,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2)与下文孩子们在“乐园”嬉戏时的热闹形成对比,反衬了“乐园”的美好。
2.作者为什么说“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村庄贫穷落后,娱乐生活较少;(2)秋后的禾场适合孩子们无拘无束地玩乐;(3)禾场上的游戏给天真、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带来了快乐。
3.根据第④段文意,简要分析“哀伤”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失去亲人的哀痛。
(2)想参与儿童游戏而不得的慨叹。
(3)美好童年逐渐远去的悲伤。
(4)必须按照成人平常地生活的无奈。
4.概括文中“乐园”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孩子们尽情玩耍的禾场。
(2)充满童真、快乐的儿童时代。
(3)美好的社会环境。
(4)美好的精神家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老妇与猫[英国]多丽丝·莱辛她叫赫蒂,是与二十世纪同时诞生的。
她们全家很不舒服地挤在伦敦当局盖的一座便宜公寓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严冬,她丈夫得肺炎病逝。
她丈夫死时不过中年,现在她的四个子女都已是中年人了,只有一个女儿给她寄圣诞卡。
此外,她在他们眼里并不存在。
因为他们都是些体面的人,有家有业。
他们总算是提起她的时候,就说她有几分古怪。
她的儿女们生怕她的吉卜赛血统会以比老往火车站跑还要糟糕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她丈夫去世、儿女们陆续结婚离家以后,市政当局便让她搬到同一公寓里的一个小套间去住。
她放弃了体面的职业,把对火车和旅行者的热爱也抛到脑后。
她房间里总是堆满了鲜艳的旧衣裳,一件样子惹她喜欢而舍不得卖掉的连衣裙啦,一条条串珠形的花边啦,旧皮毛啦,饰带啦等等。
当有一天她看见一只小猫在一个肮脏的角落里发抖时,就把它抱回家中。
它是只杂色猫,比起那些毛色柔和、体态优美的良种猫来,蒂贝可以说是等而下之了。
但是它很有自立精神,当它吃腻了罐头猫食或赫蒂喂它的面包的时候,便自己去捉鸽子吃。
她对着猫诉说:“你这个讨人嫌的老畜生,你这只老脏猫,谁也不要你,是吧,蒂贝,谁也不要你。
你只不过是只没主的野猫,一只偷嘴的老猫,嗨,蒂贝,蒂贝,蒂贝。
”楼里面到处都是猫,市政当局终于派了个官员来,说要坚决执行有关饲养动物的规定,赫蒂也和别人一样得把猫杀掉。
就这样,她离开了住了三十年,几乎占去她生命一半时间的那条街。
她又一次在一间屋子里安下了家。
她又开始做起买卖来,那个小房间很快就像她以前住的那间一样,摊满了五颜六色的不同质地的衣物和装饰衣服的金属小圆片。
她的买卖不错。
选举在即,这条街上穷人无家可归的状况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成了整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城市的象征。
街的一半是改建过的精美雅致的住宅,里面都是大把花钱的人,而另一半则是快要完蛋的房子,住着像赫蒂这样的人。
分配住房的官员来作最后的安排。
她和那所房子里的其余四个老太太应该搬到北郊市政当局办的一所养老院里去。
“你不能把猫带去。
”他机械地说道。
这时的蒂贝看上去像在雨水和泥泞中缠结成一团的旧毛线,由于在一场恶斗中撕裂了一条肌肉,它的一只眼睛永远半闭着。
腹部一侧有一片地方一根毛也没有,上面有块厚厚的伤疤。
她想好了主意,她和蒂贝一起蜷缩着,坐在离原来住的那所房子两个门远的一所空房子的门廊里过了几夜。
天气变得很冷,圣诞节来了又去了。
她看见施工人员的卡车停在了楼外,两个人往下卸他们的工具。
到了第二天,赫蒂和她的猫、她那堆满衣服的童车以及她的两条毯子早已无影无踪了。
大约两英里以外,耸立着三幢大空房子。
在一个寒冷阴暗的黄昏,她就在这个角落里安下了家。
在童车上堆着的大堆衣物下窝了一路的蒂贝跳下车来蹿出房间消失在荒草堆里,捕捉野物充当晚饭去了。
它吃饱后高高兴兴地回来了,看来还挺愿意被赫蒂用硬邦邦的瘦骨嶙峋的老胳膊抱在怀里。
她感到心里很乱,提不起精神来,不过她认为这是因为在春天到来之前她还面临着一段漫长的冬天的缘故。
其实她是病了。
这时赫蒂已不再去想自己是个病人、生病的程度和生命的危险——不去想她活下去的渺茫希望。
头一天她脑子还挺清楚,但是今天她的思想是模糊不清的,她高声地说话,大声笑着。
她甚至还匆匆忙忙地爬起来过一次,在破衣服堆里翻找一张四年前她那个好女儿寄给她的旧圣诞卡。
她声音严厉而刺耳地向四个子女说,她现在老了,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我是你们的好妈妈”,她当着看不见的证人——老邻居、社会福利人员和一个医生的面对他们大声喊道:“我从来没让你们缺过任何东西,从来没有!你们小时候我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你们!你们可以随便问任何一个人,问呀!问他们呀!”蒂贝蹲伏着望着她。
它已经陪着老妇人度过三个夜晚了。
她的头垂在胸前,密密的白发从大红色的毛线帽子下露了出来,遮住了那张由于充血而带上了具有欺骗性红晕的脸——这是冻昏过去以后的充血。
她还没有断气,但是当晚就死了。
至于那只猫,后来给一位官员捉走了。
他们给它打了一针,正如我们说的那样,“让它去安睡了”。
(有删改)5.简要概括小说中“老妇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善良、顽强、能干、追求独立自由、爱(体谅)子女。
6.文章画线句表达了老妇人赫蒂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对爱孩子却得不到回报的不解、委屈、抱怨。
7.小说花了许多笔墨写“猫”,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猫是老妇人不断搬家的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二者对举来写,叙事视角富有变化;③猫与老妇人相依为命,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8.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补充交代猫的最终结局,使小说情节完整;②借猫的悲剧,烘托了老妇人的悲惨命运;③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冷漠无情的讽刺与批判;④叙述语言克制,蕴含了强烈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