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等中原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

语文试题【试卷综析】从整体上看,期中考试难度适中,但也不乏亮点命题。
仿照高考的试题模式,题型及分值均没有变化,角度也几近相同。
选择题整体难度较低,都是常规内容,形式没有太大变化,属于必拿的分数。
字音字形辨析为常规题型。
错误仍然出在一个字音和一个字形,考查内容也是常出现易错字音和字形,难度较低。
词义辨析难度不大,通过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成语运用出现的都是常规词汇,难度不大,学生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病句题设置常规陷阱,但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六大常考病句类型,此题也可轻松选对答案。
语句衔接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仔细辨识句语句之间的前后文关系才能正确排序,所以面对语序题,学生必须静下心来仔细阅读。
文言文仍然是传统的人物传记,从故事性的角度难度低于高考考过的论述类文言文。
出题模式和高考相似,分值分布也相似。
选择题部分仍属于常规题目,从题型上看没有变化。
文言实词题属于常规题型,除需要考生读懂文言材料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词储备。
文言虚词题仍在十八的虚词的考查范围,因此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其变化。
语句翻译错误选项本身有与文章内容有矛盾,所以通过文本阅读很容易选出。
文本理解有一定陷阱,偷换了故事的主人公,因此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文本,才能辨别。
因此文言翻译一定会是高考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文言文的阅读不在致力于答题技巧,而更倾向于对文本的理解,这边要求考生真正掌握文言语法,真正学会阅读文言文。
断句题属于常规题目,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语法标志,难度不大。
诗歌鉴赏,从诗歌题目到诗句的字里行间无不在透露出文章主旨。
考生在读懂诗歌大意的前提下,对诗歌意境是主旨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确选择。
默写要求考生注意字迹工整,不要因为字迹辨识度的问题而在此处丢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生需要对原文有整体理解并进行综合分析来回答问题,这种“理解原文——综合分析——整理概括”思路,可以说是答题的主要思路,所以语言概括仍是考查重点。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2017·和平模拟)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浸渍高潮叠起肤浅人才倍出B . 弘扬相应成趣拓宽辽阔无垠C . 悒郁仓皇失措蕴藉满腔热忱D . 辟谷立椎之地格局跋山涉水2. (4分) (2019高二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饶宗颐先生学术艺术道路非常广阔,可谓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的理想高度。
(甲)季羡林说“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观赏饶宗颐先生的书法作品时,让人感到,饶先生不是在写字,而是在写自己的人格精神,写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写自己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某种领悟。
当代中国书法界的现状是多种潮流的多元并存,但又各自为政。
(乙)一些书家反经典书法,乐于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书法和新发掘出的瓦当、墓志中去寻找——把碑学、简牍学、敦煌写经、民间墓志等很多东西融入个人的书法创作。
而西化的现代后现代书法家,将绘画墨象和书法整合起来,使书法更像抽象绘画。
但遗憾的是,真正有学术建树的知识型推进尚不多见。
书法前景是令人堪忧的。
(丙)丧失了“汉字”和“线条”这两个基本点,丧失了文化继承和创新这个底线的话,未来的“用毛笔蘸墨的纸上运动”,我不知道该怎么命名之?(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源远流长B . 名不见经传C . 尚D . 堪忧(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 (2分) (2015高二上·宁夏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科技工作者以“填补空白”为使命,对大豆的基因组成进行深入研究,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河南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
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是中国建筑一大特色,《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颇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
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结构的特点,不以单一的独立建筑物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
从发掘的极为片段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情况看,雄伟壮观;从陶俑的状貌直到建筑材料的坚实也无不显示难以想象的宏大气魄。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
汉、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建筑美学风格,这个风格就是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祭拜神灵即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
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本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占着明显的优势,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迷狂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开封市 2017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 9 分,每题 3 分)史料是需要辩证的,同一史实,各书记录互异;同一原文,相互引述不同;或采摭古书不记出处,或商议前史而全违故实,致使事实讹谬,文字错舛,真伪混杂。
若不加以辩证而随意引用,不只异说纷纭,不知所措;必至以谣传讹。
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的就是考据学。
这类学识,汉代的经注已开其端。
自晋此后,辨证史籍的书多起来了,裴骃注《史记》,对于原书的词句音义多所解说。
裴松之注《三国志》,对于原书的史实多所补充;吴缜《新唐书纠谬》对于原书上史料的讹谬多所纠正,这些都是考据学的先导。
到了清朝,考据学大大地发展了。
在清朝,学者因受政治的压迫,不可以波及与现实有关的学识,于是用心于故纸堆中,从事与现实没关的考据学。
因此中国的古典文件,不论经书、子史或史册,大多数都经过了一番考据。
对于各样史籍中的史实,凡有可疑的,无不探源索隐,钩沉辑佚,考异正讹,使其根源大白,讹误自明,异说并陈,是非自见。
清朝辨证史料的著述甚多,此中有通辨诸史的,有专辨一史的。
通辨诸史的书,最闻名的,是钱大昕的《二十一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议》,钱书是对原书上文字的校订、名物的训释,王书是对考据原书上的典章制度以及史实的校勘,两书各致力于一个方面,若交融而贯穿之,则对史料之辨证,甚为有利。
专辨一史的书,以辨“四史”者最多。
崔适的窜乱《史记》的十余家,纠正纰缪;考据《汉书》的多重视于文字的校订;考据《后汉书》的多重视于史实的纠谬。
考据《三国志》的皆系补佚考异。
自《晋书》以下的诸史,辨证的书虽不及“四史”之多,但诸史皆有考据之书。
以史料的范围而论,清朝学者所考据的史料不过史猜中的一半,即文件上的史料;至于考古学上的史料则做得特别不够。
河南省开封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数)

河南省开封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文科)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 卷第(22)-(23)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参考公式:样本数据n x x x ,,21的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s =13V S h = 其中x 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V Sh = 24S R π= 343V R π=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其中R 为球的半径第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设集合A={n|n=3k-1,k ∈Z },B={x| |x-1|>3},则A∩(R C B)= ( A ) A. {-1,2} B.{-2,-1, 1, 2, 4} C.{1, 4} D. Φ2. 已知复数1z ai =+()a ∈R (i 是虚数单位),3455z i z =-+,则a = ( B ) A. 2B. 2-C. 2±D. 12-3. 已知命题1p :函数22x x y -=-在R 为增函数,2p :函数22x x y -=+在R 为减函数,则在命题1q :12p p ∨; 2q :12p p ∧; 3q :()12p p -∨ 和 4q :()12p p ∧- 中,真命题是( C )A .1q ,3qB .2q ,3qC .1q ,4q (D )2q ,4q4. 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 且在区间[0,)+∞单调递增. 若实数a 满足则a 的最小值是( C )A B .1 C D .25. a ,b ,c ,要求输出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那么在空白的判断框中,应该填入下面四个选项中的 ( A ) A. c x >?B. x c >?C. c b >?D. b c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 .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关关系;B .在线性回归分析中,相关系数r 的值越大,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C .在残差图中,残差点分布的带状区域的宽度越狭窄,其模型拟合的精度越高;D .在回归分析中,2R 为0.98的模型比2R 为0.80的模型拟合的效果好.7. 一个质地均匀的正四面体玩具的四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这四个数字,若连续两次抛掷这个玩具,则两次向下的面上的数字之积为偶数的概率是( D )A . 12B . 13 C . 23 D .348. 函数)sin()(ϕω+=x A x f ,0,0(>>ωA )0πϕ<<的图像如右图所示,为了得到这个函数的图像,只需将x y sin = )(R x ∈的图像上的所有的点 ( C )A. 向左平移6π个长度单位,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1倍,纵坐标不变; B. 向左平移3π个长度单位,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 C. 向左平移3π个长度单位,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1倍,纵坐标不变; D. 向左平移6π个长度单位,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9. 在△ABC 中,M 为边BC 上任意一点,N 为AM 的中点,AN →=λAB →+μAC →,则λ+μ的值为 ( A )A . 12B . 13C . 14D .110.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是一个正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 )A .B .C .D .11. 已知双曲线2222:1x y C a b-=满足彖件:(1)焦点为12(5,0),(5,0)F F -;(2)离心率为53,求得双曲线C 的方程为(,)0f x y =. 若去掉条件(2),另加一个条件求得双曲线C 的方程仍为(,)0f x y =,则下列四个条件中,符合添加的条件共有 ( B )①双曲线2222:1x y C a b-=上的任意点P 都满足12||||||6PF PF -=;②双曲线2222:1x y C a b-=的虚轴长为4;③双曲线2222:1x y C a b -=的一个顶点与抛物线y 2=6x 的焦点重合;④双曲线2222:1x y C a b-=的渐近线方程为430x y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2.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R ,当时,,且对任意的实数,,等式恒成立.若数列{}满足,且=,则的值为( ).A .4021B .3021C .2241D .2201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试根据要求做答。
河南省开封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概要

高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 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题。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
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 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 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 (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 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2016届河南开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开封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
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
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
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
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
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
“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
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
《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9高一上·台州月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A . 笨拙(zhuō)嗥叫(háo)处(chù)理品跌宕起伏(dàng)B . 作揖(yī)笔杆(gān)黑魆(xū)魆铩羽而归(shā)C . 缱(qiǎn)绻槎(chá)桠盥(guàn)洗室含蓄隽永(juàn)D . 贫瘠(jí)饿殍(piǎo)什刹海(chà)按捺不住(nài)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收藏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最终将艺术品收入囊中,更在于考证、辨析,期间有知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还有藏友间的辩论和友谊。
B . “先贤古墓”是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三年,至今已逾1300 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
C . 近几年来,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一直在指责中国黑客侵入其敏感网站,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我们不得而知。
D . 诚信建设首先应从政府官员抓起,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放长线,钓大鱼,切忌朝令夕改,“先算好任期,再做出政绩”。
3. (2分) (2016高二下·新华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 .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 . 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 . 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封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
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
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
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
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
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
“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
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
《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
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出《红楼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其意义绝对不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从坚船利炮渐渐地知道了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
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
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突起。
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藉禅宗之名,挑战《文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
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
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
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美疲乏的洞察。
(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使得美学失去独立意味,使得诗学和文学传统无法进入精神层面,止于世俗的功用。
B.刘勰的《文心雕龙》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后世文学理论都对它有所承传。
C.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愈、白居易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宗旨。
D.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引发中国士大夫阶层了心灵的解放,严羽的《沧浪诗话》藉禅宗之名,挑战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关注人世间的苦难,表现人的尊严和悲悯情怀,不再只是宣泄得意或失意,不再纠缠于生存谋略,文学纯粹精神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B.演义小说推崇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等做大事的谋略,其实正是中国文学传统讲求实用和功利、纠缠于生存博弈的具体表现。
C.《红楼梦》以儿女情长式的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来拒绝暴力和权力,以彻头彻尾的悲剧来背离国人崇尚的乐天精神,在审美上具有革命的意味。
D. 王国维重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赞同文以载道,提出从宇宙的视野审视文学,打开了中国诗学的眼界,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民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影响,崇拜权谋和暴力,进而滋生出民族很多难以治愈的病态心理,可见,文学有对人们思想及社会影响的作用。
B. 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
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境地。
C. 有力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是“道”的载体,文学功用在于承载、阐明、传达“道”,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之中。
D. 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的弊端,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
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
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
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
”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
”帝称善。
除浙东提点刑狱。
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
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
”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
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臵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臵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
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
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
”帝以为然。
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
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
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
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
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
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
”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裹甲纵火为内应。
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
绍熙..。
..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B.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C.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D.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
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就能称霸中原;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
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
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
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催促,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
(2) 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田家陈师道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秋来公事急,出处不待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8.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田家之苦?请简要分析。
(6分)9.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3)白居易《观刈麦》中“,”两句,形象描绘出农民冒着酷热劳作的情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匆匆过客路遥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
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
我的心情沉重了。
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