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优质公开课教案 (4)
《灯光》教案

《灯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憧憬、千钧一发”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灯光”的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灯光”的深刻含义,体会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灯光璀璨的城市夜景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灯光的感受。
(2)提问:在战争年代,灯光又意味着什么呢?从而引出课题《灯光》。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憧憬、千钧一发”等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3、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灯光”写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明确:课文围绕“灯光”,写了作者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华灯想起了一位战友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读书而英勇牺牲的事。
)(3)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4)学生汇报找到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灯光”在文中的不同含义。
4、深入理解(1)文中多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每次“多好啊”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全班交流。
(例如:第一次“多好啊”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听到一位游人说的。
他看到广场上千万盏灯,想到了灯光给人们带来的光明和温暖,所以发出了赞叹。
)(3)重点分析郝副营长说“多好啊”的段落,引导学生体会郝副营长对灯光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4)提问:郝副营长为什么要牺牲自己,点燃那本书为部队照亮前进的路?(引导学生理解郝副营长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灯光》教案

《灯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 难点:理解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与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展示灯光的图片,询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出课题《灯光》。
2. 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深入研读:
- 学习文章前三个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当时的社会环境。
- 学习“郝副营长点燃书本”部分,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 学习“郝副营长牺牲”部分,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学习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与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之间的联系。
4. 拓展延伸: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革命先烈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6.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体会到了革命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但在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灯光》语文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灯光》语文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灯光》的主题思想,感受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2.学习课文中描绘灯光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学习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三、教学准备1.课文《灯光》2.教学课件3.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照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照片背后有什么故事?”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指名学生分段朗读,纠正发音,理解词句。
三、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理解灯光的象征意义。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灯光分别代表了什么?四、修辞手法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灯光》,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课文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情感体验1.教师播放红色歌曲,引导学生闭眼倾听,感受战争年代的氛围。
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以《灯光》为题,写一篇作文,描绘自己心中的灯光。
2.家长监督完成,下节课分享。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鼓励。
六、板书设计课题:《灯光》1.主题: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3.作业:以《灯光》为题,写一篇作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主题,学习修辞手法,培养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情感。
同时,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文深入学习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课文中‘灯光’这个词出现了多少次吗?每次出现时,它的含义有何不同?”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是的,‘灯光’这个词出现了多次,它有时指的是物理上的灯光,有时则象征着希望和未来。
《灯光》公开课教案及板书反思

《灯光》公开课教案及板书反思《《灯光》公开课教案及板书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灯光》公开课教案 1【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⑴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⑵“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⑴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4、美育渗透点:让同学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同学从生活中发现美、区分美的能力。
【学法引导】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⑴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神往;⑵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2、难点: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发生的联想。
3、解决方法:指导同学有感情地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可放手让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同学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揭题,练说1、板书课题:灯光2、练说,教师提问:⑴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⑵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假如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同学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同学弄清这一问题。
⑴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借着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
他充溢了对未来的_____。
⑵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在这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人教版《灯光》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灯光》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灯光》的主题思想,感受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精神。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细节中捕捉信息,感悟课文内涵。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以小见大,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感悟课文内涵,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战争年代的好奇心。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战争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和句子含义。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灯光有什么象征意义?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革命先烈具有哪些品质?4.感悟课文内涵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捕捉信息,深入理解课文。
5.写作训练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灯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课后反思1.优点导入新课环节设计巧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讨论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对课文内涵的解读深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写作训练环节与课文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不足课堂讨论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发言。
写作训练环节,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辅导。
3.改进措施在课堂讨论环节,给予学生更多发言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写作训练环节,加强对写作能力较弱学生的辅导,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革命先烈精神的感悟。
3.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主题,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感悟革命先烈精神,并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课文《灯光》的主题思想,感受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精神。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公开课教案第【2】篇〗一、教材分析《灯光》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一段往事。
全文开头和结尾写的是现在,中间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开头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继而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
文章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又表达了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愿望。
全文构思精巧,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尤其是文题“灯光”的含义,值得体味与琢磨。
首先,“灯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从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由他人的赞叹引发回忆;郝副营长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划火柴充当灯光看书,书中画的正是孩子在灯光下读书的情景;战斗打响后,郝副营长点燃手中的书本,像明灯一样帮助战士们找到了突破口,他也因此暴露位置而牺牲;最后又从回忆转回到现实,回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
其次,灯光特别是电灯,是新时代新生活的象征,“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正是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憧憬并为之奋斗的新生活的缩影。
我们的祖国,正是由郝副营长这样千千万万、数不胜数的精神之光、人性之光的汇聚,才最终燃亮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之光,迎来了伟大祖国的光明前程。
作为本单元《革命岁月》这一主题下的最后一篇文章,课文后面还安排了“阅读链接”——四篇阅读材料。
四篇阅读材料围绕革命文化主题展开,体裁丰富,有小说、散文,还有歌词。
从内容来看,这四篇阅读材料是对单元主题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前面几篇革命题材的文章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情感积淀。
但《灯光》一文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等材料,让学生适当了解相关背景。
革命传统教育不是简单的政治灌输和道德说教,我们应该将革命传统教育自然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受到启迪和感染。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灯光》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灯光》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相关故事。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3.根据阅读提示,初步感受“灯光”和“火光”的联系。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1.谈话导入。
大家对“灯光”一定都很熟悉,一到夜晚,每家每户都灯火辉煌,大家都觉得灯光没什么惹人注意的地方,而在作者心中,“灯光”则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王愿坚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
相信通过学习,你对“灯光”会有更深的理解。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1)出示交流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豫皖苏平原围歼战胸墙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2)指名读词语。
3.寻找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在课本上画出来,你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吗?要点1:天安门前灯光非常美丽。
要点2:这篇课文写灯光的目的是为了怀念郝副营长。
要点3:郝副营长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4.适时鼓励:你们都很会读书,发现真不少,谁又能说说课文围绕“灯光”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
他因一本书里的一个在电灯下读书的孩子而陷入憧憬,希望孩子们都能在电灯下学习;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为了给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暴露了位置,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5.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还发现了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课文开头和结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1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板块二抓住文眼,认知文本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 2.快速朗读课文,小组根据自读提示探究。
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3.交流,教师实时指导点拨。
《灯光》教案优秀3篇

《灯光》教案优秀3篇《灯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快速阅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找出最受感动之处和不理解的地方。
2、加强朗读,体会感情,从中受到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突破方法: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设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体会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2.有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影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灯光”,齐读课题,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在想象世界上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再读课题,看看你看到的还仅仅是灯光吗?5、再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上批注。
三、走近郝副营长1、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时刻,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2、生汇报交流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投影出示这段话)(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的感受。
(3)指导朗读2、师:我把这段话稍微改动了几个地方,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回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灯光》。
2.师:作者王愿坚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与灯光相关的动人故事,一位年仅二十二岁的战斗英雄郝副营长,他有一个愿望(出示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二、精读课文
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按要求读、画。
2、学习交流
(一) 学习第一次“多好啊!”
1、指名读。
师:他在赞叹什么?
2、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广场上的灯光,你有什么感受?
3、这一句“多好啊!”仅仅在赞叹灯光吗?他还在赞叹什么?
4、指导朗读。
过渡:一句“多好啊!”,却让作者沉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让我们把时光拉回到1947年初秋,再过半个小时,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多好啊!”再次在我们耳边响起。
此时,又在什么情况下写到了“多好啊”?
(二)学习第二次“多好啊!”
1、指名读
2、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郝副营长自言自语地说出了“多好啊!”
3、是啊,郝副营长注视着这幅插图,看到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
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而他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书呢?
3、想像郝副营长想到了什么?
过渡:正是插图上的电灯点燃了郝副营长心中的希望之灯,此时,在他的心中就有这样一个愿望。
(三)学习第三次“多好啊!”
1、师: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心中美好愿望,读读这句话,“多好啊”
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2、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
憧憬里。
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
4、师:是吗?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
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
(师配乐朗读)
5、指名配乐朗读。
(四)学习“舍身取义”
1、让学生默读课文的8-10段,划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认真读一读,
并写上批注。
二、2、指名回答
3、师:那当时情况是怎样的?
4、师:情况十分紧急,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出示: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如果再找不
到突破口,我们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如果还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6、师:在这漆黑的夜晚,那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望着微弱的火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7、郝副营长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啊?让我们问问他:
出示:郝副营长,你知道吗,这样做会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但是你();
这样做我们还有机会见到电灯,但是你();
这样做更多的人能够实现美好的愿望,但是你()。
8、你现在的心情如何?老师将这段话进行了修改,谁来读一读?
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你自己,你,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9、师:的确,对于一个打过许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出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0、师配乐朗读。
生朗读。
12、出示第十自然段(配乐读)
13、再让我们来看看天an门前璀璨的华灯,此时,你不由得想到了些什么呢?……
三、拓展升华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就是: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an门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
2、再次出示郝副营长的愿望,引导学生感悟体会。
3、师: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出示: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
4、课件出示英雄事迹介绍,师介绍。
5、师: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我们是否应该永远的沉浸在一种伤心、痛苦或者是感动中呢?是啊,天an门前璀璨的灯光可以见证,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这就是对英烈们最好的慰藉啊!
6、引导学生为郝副营长写一段“感动中国”颁奖词。
四、总结全文
1、师:广场上璀璨的华灯,好像在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之光换来的。
相信学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和谐的生活。
2、作业:搜集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故事,召开“踏着先烈足迹”的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