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2012-201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兰州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测试)

兰州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测试)

兰州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和善于质疑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令青年学生觉得鞭长莫及,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顶礼膜拜,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

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对作品的深刻意蕴心领神会。

A . 鞭长莫及B . 顶礼膜拜C . 碰撞D . 心领神会2. (2分) (2017高一上·东莞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有人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读读武侠小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也有人担心,将这些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武侠戏、江湖情纳入课堂教学,会在学生心中增加暴力文化的“因子”。

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B . 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 . 当你剧烈运动后,适当饮水是对身体最重要的呵护。

但运动后忌讳猛烈补水,比如一口气喝上两瓶饮料,这样会进一步增强心脏的负担。

D .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3. (2分)(2018·石嘴山模拟) 下列中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我很幸运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今天的讲座使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 . 邓教授出院了,小李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

”C . 为了祝贺王老师的令郎新婚之喜,我们全班同学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以表达诚挚的祝福。

D . 兹介绍我校王丹宁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请予接洽为荷。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 (6分) (2016高一下·黄石期中) 现代文阅读茶“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

2013年甘肃兰州卷(试卷+答案)

2013年甘肃兰州卷(试卷+答案)

2013年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12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奇葩.(pā)惬.意(qiè)毛骨悚.然(sù)B.儒.家(rú)堤.坝(dī)谆.谆教诲(zhūn)C.瑰.丽(guī)栅.栏(shān)文采藻.饰(zǎo)D.鞭挞.(dǎ)光碟.(dié)自由不羁.(jī)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网传天然气要涨价,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的市民济济一堂....。

C.“最美新娘”李成环的事迹可歌可泣....,她被兰州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

D.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C.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D.兰州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兰州和甘肃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③①④②5.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4分)古典名著的回目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且不同名著之间也可对仗。

如:以《西游记》中的“黄狮精虚设钉钯宴”为上联,可用《红楼梦》中的“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作下联。

现有一个上联: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兰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兰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兰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宋诗人陆游在《示子遹》一诗中谆谆告诫其子曰:“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①。

正令②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他自言年轻时写诗,只知在辞藻、技巧上下功夫,到了中年才领悟到,诗为六艺之一,肩负着治国安邦之使命,岂可等同于文字游戏?如果要立志做个诗人,那就务必懂得,声韵偶对、字斟句酌只是雕虫小技,仅仅在这上面劳心费神、花样翻新,是因小失大、本末倒置,重要的是要在“诗外”——即在“道”上下功夫。

那么,艺术创作之“道”,当如何体察、如何感悟?“道”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

要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阅视野与胸襟。

胸中有丘壑,下笔才能满纸云烟,作品才会有深刻的内涵,字里行间才会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有了它,才情方能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

一代有一代之文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嬗变,只有投身于时代洪流,真真切切地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体悟社会中的美与丑、清与浊、正与邪、真与伪,才能产生充沛、澎湃的激情,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在当今这样一个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就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道”蕴藏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

要多读多学,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

甘肃省兰州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甘肃省兰州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甘肃省兰州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4分)1. (4分) (2017高三下·枣庄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真正的“好”教师重“深教”而不唯“浅教”。

所谓“浅教”,唯重堆砌知识的形态,条块分割,外在于“人”:最令人痛心者,莫过于轻视甚或无视本应自如驾驭知识的强劲思想力。

复制了大量弥散着书香的“知识”却不知其何以如是,何以用之。

更心安理得于丢失开启未来世界的“金钥匙’—______(质疑/置疑)批判、独立评论和逻辑演绎。

这就从本源上断开了重构新世界知识形态的可能。

梁启超先生早在“五·四”之前即(犀利/锋利)批判传统教育“偏于记性”、忽略悟性,至今不失为针砭时弊的教育箴言。

而“浅教”的对立面是“深教”,它以培育学生强大的逻辑理性、严谨思辩和超越性创造力为根本宗旨,以(叫醒/唤醒)个人沉睡的“问题意识”、养成植根自由思维、独立人格之上的评论能力为终极境界;换言之,卓越教育所视之为“贵者”,并非复制传统知识的机械“记性”,而是创生无尽真知和新知的珍贵思想力及其相辅相成的表达力。

一切传统都会悄然老去,唯有茂盛的创造之树与时长青;一切知识都会暗然凋落,唯有成长的思想力和表达力才会孕育丰硕的创造之果。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强劲(jìn)逻辑演绎B . 悄然老去(qiǎo)暗然凋落C . 箴(zhēn)言相辅相成D . 针砭(biǎn)严谨思辩(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质疑锋利叫醒B . 质疑犀利唤醒C . 置疑犀利唤醒D . 置疑锋利叫醒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2. (4分) (2016高一下·鸡西期末)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

(杜甫《登高》)②________?是当时已惘然。

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与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简称“通语”,是一个国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在当代中国就是普通话和简体汉宇。

通语是相对于少数族群使用的语言文字而言的,在现实社会中,通语使用范围和程度往往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总体上来看,通语普及程度高的地方,往往市场经济发达。

通语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这种线性相关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社会根源。

早在1966年,有语言学家就观察到:“一个语言极度繁杂的国家,总是不发达的或半发达的;而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总是具有高度的语言统一性。

”有学者在基于统计数据作实证分析后发现,劳动者语言能力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程度在11.62%至15.60%之间,其内在逻辑主要在于语言能力的提升增加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

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语言文字不只是语言文字,更是一种文化资本,是一种身体化的资本形式,它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

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也就意味着劳动力资源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与社会进步。

通语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相关关系,也与人们的日常经验深度契合。

在城市中从事着环卫、保洁、保安等收入相对较低的职业的人们,许多都操着较为浓重的乡音。

在收入越高的职业中掌握通语的劳动者比例通常也更高,总体上呈现通语掌握程度与职业薪酬回报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

在脱贫攻坚战中,语言扶贫被当作是“一项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扶贫措施”。

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了“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语言扶贫举措。

当前,我们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同时也迎来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艰巨任务,更需要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素质,修筑乡村振兴的“‘通语’大道”,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甘肃省兰州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甘肃省兰州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兰州一中2015-2016-2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语文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Ι卷阅读题(58分)一、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1-3题每题2分,第4题16分)郑赐,字彦嘉,建宁人。

洪武十八年进士。

授监察御史。

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

方暑,诸囚惫甚。

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

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

母丧,去。

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

复坐累谪戍安东屯。

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

不许,召为工部尚书。

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

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

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

”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

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

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

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

皆揣帝意所恶者。

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

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

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

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

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

不许。

赐言“宋盛时尝行之。

”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

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

帝疑其自尽。

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

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

”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

赐固善人,才短耳。

”命予葬祭。

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客观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所有题目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焦虑”弥漫当前社会一种浓郁的“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

随着国门的打开,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

城市和乡村里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人文景观随着“旧城改造”和农村模仿城市的时尚建设不断消失。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

当下,“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但他们过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

一说到中国文化,言必称“国学”,视野局限在孔孟儒家之学和“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行一些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行所谓的“国学教育”。

各种“国学研究会”、“国学研究院”和“孔子学院”纷纷问世。

有的学者鼓吹;应该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课堂。

希望政府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工程,尽早颁布法律,肯定传统文化经典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不完全等同于对传统的汉文化的认同。

鲁迅、胡适等一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早已经看到了以“四书五经”等为载体的中国汉学典籍中的大量糟粕,所以才振臂呼唤引进“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博采众长,吸收了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精神,才创新而形成了绵延至令的中国新文化。

如果依旧拘泥于儒家典籍的故纸堆中,不知今天的中国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格局。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Ⅰ卷(26分)Ⅱ卷(74分)14.①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辜负了赵国,所以派人拿着和氏璧回去,抄小路到赵国了。

(“诚”“见……于”“间”)②况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

(“弗”“曲直”)【附】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节选)参考译文:况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

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其曲在秦。

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赵。

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

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

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

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

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

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

”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

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

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第二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

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

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颇惭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

而他能完璧归赵的原因,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15.默写:(略)16.①(1)芳菲凋零,子规哀啼,晓风残月,意境苍凉(2)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3)对战乱之前何等繁盛的故园风土人情的眷念(4)钦宗的生日即将来临,本是个欢庆的节日,现在国土已失,诗人虽率军抗金,但亦不能挽回大宋败局,抒发国耻未除之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兰州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Ι卷(57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学需要知性书写高娟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中国生态文学创作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

其中像徐刚的守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绿色森林系列、哲夫的生态危机系列、郭雪波的草原生态系列、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等优秀作品的问世,引起了读者的关注。

但就整体创作而言,目前多数作品仍停留在揭示生态现状,表达生态焦虑层面,而在更深刻的理性反思和更多样的审美表达方面则存在明显不足,行进中的中国生态文学尚需要有针对性地纠偏补弊,从“激情呐喊”转向更具启示意义的知性创作。

在情绪宣泄过后,生态文学尚需重建理性沉思。

面对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促使作家借助文学创作表达对生态危机的真诚愤慨和深重忧虑,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单纯的义愤填膺之辞和人道主义呼吁,并不能给人以更多更深的启示。

生态文学的优势在于它为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以进一步反思人类文明的弊端,但前提是作家必须克服盲目趋同的心态,尽快从一味的情感宣泄和浮躁的攻击咒骂中摆脱出来,对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更为理性、全面的剖析与反思,并努力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寻求可能的出路。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生态文学作家们做到“心中有数”比“胸中有情”更具建设意义。

生态文学在强调“悲天”的同时,不能忽略“悯人”。

由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所引发的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产生的现实背景,这一危机包括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一方面,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利用使人类正在失去可以安顿身体的物质家园;另一方面,自我意识极度膨胀所导致的精神危机又使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离人类越来越远。

而生态文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批判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这正反两方面的努力,最终养成大众的生态意识和科学的发展观,建构起真正和谐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

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重获人类内心的宁静祥和是生态文学必须同步达成的使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但实际情况是,生态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聚焦于批判人类对于自然进行的毁灭性开掘和表现人类对与自然界“同归于死”的恐惧,而对人类中心主义对于人性自身造成的桎梏则缺乏必要的关注与审视。

同时经历着内在精神困厄和外在环境告急的人类,如何能在解决自然生态危机的同时解救迷失已久的人性?放弃了对自身精神危机的救赎,人类恢复和重建和谐生态环境的希望、信心与勇气又能坚持多久?如果回避了这些问题,人类渴望从哲学和思想层面找寻生态危机的原因并进行精神疗救的诉求就无从实现,生态文学的生命力和深刻性也会大打折扣。

生态文学在求真、向善的同时,不能忘记塑美。

作为文学领域一种特殊的形式,生态文学是在生态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它带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和强烈的生态预警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态文学可以不必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生态学可以指引却不能代替文学创作。

说到底,作家还是要凭借审美的方式与生态进行对话,并将有关生态的思维理念充分情感化和形象化后纳入具有审美意味的创作机制,最终转化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

真正的生态文学是生态的,更是审美的,它不应仅仅是空洞的说教,相反该是诗意盎然、充满文学独特魅力的。

目前作家从事生态文学创作的热情日益高涨,作品也越来越多,但有不少作品形同材料连缀式的“同题作文”,根本不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

这种重生态化、轻文学化的倾向导致文学作品成了生态案例和宣讲材料,题材扎堆、形象刻板、情节重复、手法单一……种种缺陷不一而足。

为改变审美意味贫乏的文本现状,作家们必须提升将形而上的哲学话语转换成感性的文学话语的能力,不能放弃对文学本质的坚持和诗性品格的追求。

1.下列对生态文学需要知性书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生态文学作家需要对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理性、全面的剖析与反思,努力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寻求可能的出路。

B.现在的中国生态文学需要有针对性地纠偏补弊,具体地说就是在强调“悲天”的同时,还需要“悯人”。

C.通过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境界,养成大众的生态意识和科学发展观,建构起和谐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

D.作家要凭借审美的方式与生态对话,将有关生态的思维理念充分情感化和形象化后纳入具有审美意味的创作机制,最终转化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

2.下列对于当代中国生态文学创作现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多数中国生态文学作品仍停留在揭示生态现状、表达生态焦虑层面,缺少更深刻的理性反思和更多样的审美表达。

B.中国生态文学作家多有盲目趋同的心态,他们的作品中多是一味的情感宣泄和浮躁的攻击咒骂和激情呐喊。

C.不少生态文学作品形同材料连缀式的“同题作文”,成了生态案例和宣讲材料,题材扎堆、形象刻板、情节重复、手法单一,根本不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

D.中国生态文学作品多批判人类对于自然的毁灭性开掘,表现人类对自然界“同归于死”的恐惧,缺乏必要的关注与审视造成了人类对于人性自身的桎梏。

3.下列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危机中的自然生态危机,是指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利用,使我们人类失去了可以安顿身体的物质家园。

B.生态危机中的精神生态危机是自我意识极度膨胀所导致的,它使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离我们人类越来越远。

C.中国生态文学作家在作品中有的是对生态危机的真诚愤慨和深重忧虑,可以说多的是单纯的义愤填膺之辞和人道主义呼吁。

D.生态文学的生命力和深刻性更在于生态文学作家能够从哲学和思想层面寻找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精神疗救。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

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

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

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

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

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

”固辞不受。

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

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

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

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

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

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

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

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

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

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

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

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

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

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

”谦退遣其妻。

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及融死,以礼殡葬之。

众咸服其行义。

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干:才能B.躬.耕以养弟妹躬:亲自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归顺D.至郡,布.恩惠之化布:宣告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2分)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④每去官,辄无私宅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

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

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

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

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分)(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4分)(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分)(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4分)(4)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8-9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8.颔联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9.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题1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_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