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随堂训练 动量 近代物理初步 第4讲 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选修35)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动量部分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

例题——实验原理与操作 (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小球的大小) 解析:根据(1)的解析可以写出动量守恒的方程
知识梳理 实验方案③
橡皮泥
运动的A碰撞静止的B,碰后两者连成一体 用 打___点__计__时__器__ 测出两小车碰撞前后的速度
A.导轨安放不水平
B.小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挡光板倾斜
C.两小车质量不相等 D.两小车碰后连在一起
提示:实验中要求小车碰撞前后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才能 准确测量碰撞前后的速度。
例题——实验原理和操作
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 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 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 和D 的气垫导轨和滑 块A和B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采用的实验步 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 的质量mA 、mB 。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 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 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m甲 v甲 +m乙 v乙 =0.420 kg·m/s;碰后 m甲 v甲 ′+m乙 v乙 ′= 甲 乙 (m +m )v'=0.60×0.695kg·m/s=0.417kg·m/s.
例题——数据处理
(3)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案: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之和是相等 的.
例题——数据处理
橡皮泥 实验器材:小球两个(大小相同,质量不同)、悬线、天平、量角器等
知识梳理
实验步骤
a.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 、 2 mb.安。装:如图所示,把两个大小相等的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 。c.实验:一个小球静止,将另一个小球拉开一定角度释放,两 小球相碰。 d.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 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e.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f.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习:动量守恒定律考点题型梳理

动量守恒定律考点题型梳理一、 动能、动量、动量变化量1.(多选)对于一个质量不变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B .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不一定变化C .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其动量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其动量不一定变化2.(多选)对于一个质量不变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B .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不一定变化C .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其动量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其动量不一定变化3.(多选)质量为m 的物体以初速度v 0开始做平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经过时间t ,下降的高度为h ,速度变为v ,此时物体仍未落地,在这段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大小可能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 .m (v -v 0)B .mgtC .m v 2-v 02D .m 2gh4.如图所示,PQS 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14圆弧轨道,圆心O 在S 的正上方.在O 和P 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和b ,从同一时刻开始,a 自由下落,b 沿圆弧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比b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不相同B .a 与b 同时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不相同C .a 比b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相同D .b 比a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相同二、冲量、动量定理①冲量的计算1.下列关于冲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很大的冲力时,其冲量一定很大B .当力与位移垂直时,该力的冲量为零C .不管物体做什么运动,在相同时间内该物体重力的冲量相同D .只要力的大小恒定,在相同时间内的冲量就恒定2.一质量为2 kg 的物块在合力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合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 )A .t =2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0B .t =3 s 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C.t=0到t=1 s时间内,合力F对物块冲量的大小为1 N·sD.t=2 s到t=3 s时间内,物块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2 kg·m/s3. (多选)一质量m=60 kg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竖直向上跳起,经t=0.2 s以大小v=1 m/s的速度离开地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在这0.2 s内()A.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大小为180 N·sB.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大小为60 N·sC.地面对运动员做的功为零D.地面对运动员做的功为30 J②动量定理的应用4. 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内的安全气囊会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
202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动量守恒定律中的多过程问题

2022高考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动量守恒定律中的多过程问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满足题意)1.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 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从槽上高h 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 )A .被弹簧反弹离开弹簧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变的直线运动B .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 .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槽不做功D .被弹簧反弹后,小球能回到槽上高h 处2.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1m 、2m 的两物块A 、B 相连,静止在水平面上。
弹簧处于原长时,使A 、B 同时获得水平的瞬时速度,从此刻开始计时,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这种双弹簧振子模型的v t -图像具有完美的对称性,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从图像提供的信息可得( )A .0~1s 时间内,弹簧正处于压缩状态B .水平面不一定光滑,且两物块的质量之比为12:1:1m m =C .若0时刻B 的动量为5kg m/s ⋅,则3s 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为100JD .两物块的加速度相等时,速度差达最大值;两物块的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形变量最大 3.A 、B 两船的质量均为m ,静止在平静的湖面上。
现A 船中质量为3m 的人从A 船跳到B船,再从B船跳回A船……经n次跳跃后,人停在B船上。
不计空气和水的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A、B两船和人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不守恒C.人停在B船上后,A、B两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1D.人停在B船上后,A、B两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4∶3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辆小车,水平面的左侧有一竖直墙,在小车B上坐着一个小孩,小孩与B车的总质量是A车质量的10倍。
两车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小孩把A车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v推出,A车与墙壁碰后仍以原速率返回,小孩接到A车后,又把它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v推出。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提升版)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高中总复习·物理(提升版)
三步稳解题
(1)分析实验目的:验证对心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2)确定实验原理:碰撞后瞬间甲和乙的合动量如果与碰撞前瞬间
甲的动量相等,则甲、乙碰撞过程中动量是守恒的。
(3)制定数据处理方案:本实验没有直接测量碰撞前后硬币的速
度,而是测量出了硬币的滑动距离,通过动能定理表示出速
度,验证是否满足m1v0=m1v1+m2v2。
答案:(1)一元
意一条即可)
(2) 20
2
(3)
1
(4)见解析(任
高中总复习·物理(提升版)
解析:(1)要使两硬币碰后都向右运动,硬币甲的质量应大于
硬币乙的质量,由于一元硬币的质量大于一角硬币的质量,所
以甲选用的是一元硬币。
(2)设碰撞前甲到O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0,甲从O点到停止处P
m1 0 =m1 1 +m2 2 ,整理得
0 − 1
2
= 。
2
1
高中总复习·物理(提升版)
(4)碰撞前后甲动量变化量大小与乙动量变化量大小的比值不
是1的原因:①可能两个硬币厚度不同,两硬币重心连线与水平
面不平行;②两硬币碰撞内力不远大于外力,动量只是近似守
恒,即如果摩擦力非常大,动量只是近似守恒。
点的过程中只有摩擦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μm1gs0=0-
1
m10 2 ,解得v0=
2
20 。
20 ,即甲碰撞前到O点时速度的大小为
高中总复习·物理(提升版)
(3)若甲、乙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设甲碰撞后速度的大
小为v1,甲从O点运动到停止处M点的过程中只有摩擦力做功,
1
2021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练:专题51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51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2020·全国卷Ⅰ]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的遮光片)、两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砝码盘和砝码等.实验步骤如下:(1)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轻推滑块,当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________时,可认为气垫导轨水平;(2)用天平测砝码与砝码盘的总质量m1、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2;(3)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将滑块与砝码盘连接,并让细线水平拉动滑块;(4)令滑块在砝码和砝码盘的拉动下从左边开始运动,和计算机连接的光电门能测量出遮光片经过A、B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Δt1、Δt2及遮光片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t12;(5)在遮光片随滑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如果将砝码和砝码盘所受重力视为滑块所受拉力,拉力冲量的大小I=______,滑块动量改变量的大小Δp=______;(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6)某次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为:d=1.000 cm,m1=1。
50×10-2kg,m2=0。
400 kg,Δt1=3.900×10-2s,Δt2=1.270×10-2s,t12=1。
50 s,取g=9.80 m/s2.计算可得I=________N·s,Δp=________ kg·m·s-1;(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7)定义δ=错误!×100%,本次实验δ=________%(保留1位有效数字).2.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A和m B.(1)现有下列器材,为完成本实验,哪些是必需的?请将这些器材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秒表B.刻度尺C.天平D.圆规(2)如果碰撞中动量守恒,根据图中各点间的距离,则下列式子可能成立的是________.A.错误!=错误!B。
2022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优化训练专题:25 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022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优化训练专题:25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单选题1.(2分)(2020高二下·通州期末)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入射球a的质量为m1,被碰球b的质量为m2,各小球的落地点如图所示,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球与被碰球最好采用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小球B.每次都要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滚下C.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ON=m1·OM+m2·OPD.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OP=m1·OM+m2·ON二、填空题2.(3分)(2020·吉林模拟)一同学利用大小相同的实心弹力球和铝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在水平桌面上,他用铝球将弹力球压缩后突然松开,两小球在弹力球的弹力作用下分开并向相反方向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下。
弹力球材料的密度为ρ1=12×103kg/m3,铝的密度为ρ2=2.7×103kg/m3,设两球在桌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与其重力的比值相同。
实验中,还需选用(从“秒表、刻度尺、天平”中选填一项),测量(填物理量及表示符号)。
用以上数据和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的等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成立,则说明两被压缩的小球弹开时动量守恒。
3.(2分)(2020高二下·镇原期末)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操作步骤如下:A.将操作台调为水平,并在两侧挂上重垂线;B.用天平测出滑块A、B的质量m A、m B;C.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滑块A、B 紧靠在操作台边缘,使A、B间的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D.剪断细线,滑块A、B均做平抛运动,记录A、B滑块的落地点M、N;E.用刻度尺测出M、N距操作台边缘的水平距离x1、x2;F.用刻度尺测出操作台面距地面的高度h。
①上述步骤中,多余的步骤是;②如果系统动量守恒,须满足的关系是。
三、实验探究题4.(4分)(2020高一下·娄底期末)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寻找碰撞中的不变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是水平槽末端口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P′为未放被碰小球B时A球的平均落点,M为与B球碰后A球的平均落点,N为被碰球B的平均落点。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学案1.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算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2.实验器材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等.3.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按照实验原理图甲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4)不放被撞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小球所有的落点都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实验原理图乙所示.(6)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OP=m1O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7)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8)实验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系统的动量守恒.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注意事项:1.入射球质量m1应大于被碰球质量m2。
否则入射球撞击被碰球后会被弹回。
2.入射球和被碰球应半径相等,或可通过调节放被碰球的立柱高度使碰撞时球心等高。
否则两球的碰撞位置不在球心所在的水平线上,碰后瞬间的速度不水平。
3.斜槽末端的切线应水平。
否则小球不能水平射出斜槽做平抛运动。
4.入射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否则入射球撞击被碰球的速度不相等。
5.落点位置确定:围绕10次落点画一个最小的圆将有效落点围在里面,圆心即所求落点。
6.水平射程:被碰球放在斜槽末端,则从斜槽末端由重垂线确定水平射程的起点,到落地点的距离为水平射程。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实验课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意义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对于理解物体运动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技能
和数据处理能力。此外,实验结果还可以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05 知识拓展与应用举例
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机械工程
实验装置与步骤
• 实验装置: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滑块、天平、 砝码、细线、弹簧等。
实验装置与步骤
实验步骤 安装实验装置,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并接通光电计时器的电源。
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1和m2,并记录数据。
实验装置与步骤们 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02
01
问题4
如何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精度和可靠 性?
04
03
分组讨论会:如何提高实验精度和效率
讨论主题1
分析实验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讨论主题2
探讨提高实验效率的途径,如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步骤等
讨论主题3
分享各自在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技巧,共同提升实验能力
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A
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动量守恒定律的 物理意义和实验验证方法。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 件实验课验证动量守
恒定律
汇报人:XX 20XX-01-22
目录
• 实验目的与原理 • 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 • 误差来源及减小方法 • 实验结论与讨论 • 知识拓展与应用举例 • 课堂互动环节
01 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目的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 的理解。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物理学科素养。
实验环境中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 的变化,以及电磁干扰等,都会对实 验结果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多选)1(2015·大理模拟)在利用悬线悬挂等大小球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挂两球的细绳长度要适当,且等长
B.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地计算小球碰前的速度
C.两小球必须都是刚性球,且质量相同
D.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合在一起共同运动
[答案]ABD
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m A>m B)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甲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 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________(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水平槽面相对于O点的高度
(3)实验中,关于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
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
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
小
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
[答案](1)65.7(65.5~65.9均正确)
(2)ABD (3)C
3.(2015·济宁摸底)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的间距(已标在图上).A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BC”“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 kg,小车B的质量m2=0.2 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
[答案](1)BC DE
(2)0.420 0.417
4.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某同学选取了两个材质相同、体积不等的立方体滑块A和B,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1:在A、B的相撞面分别装上橡皮泥,以便二者相撞以后能够立刻结为整体;
步骤2: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1,铝质轨道槽的左端是倾斜槽,右端是长直水平槽.倾斜槽和水平槽由一小段弧连接,轨道槽被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轨道槽的侧面与轨道等高且适当远处装一台数码频闪照相机;
步骤3:让滑块B静置于水平槽的某处,滑块A从斜槽某处由静止释放,同时开始频闪拍摄,直到A、B停止运动,得到一幅多次曝光的数码照片;
步骤4:多次重复步骤3,得到多幅照片,挑出其中最理想的一幅,打印出来,将刻度尺紧靠照片放置,如图2所示.
(1)由图分析可知,滑块A 与滑块B 碰撞发生的位置________.
①在P 5、P 6之间
②在P 6处
③在P 6、P 7之间
(2)为了探究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需要直接测量或读取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①A 、B 两个滑块的质量m 1和m 2
②滑块A 释放时距桌面的高度
③频闪照相的周期
④照片尺寸和实际尺寸的比例
⑤照片上测得的s 45、s 56和s 67、s 78
⑥照片上测得的s 34、s 45、s 56和s 67、s 78、s 89
⑦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写出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
(3)请你写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实验准确度或改进实验原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知s 12=3.00 cm ,s 23=2.80 cm ,s 34=2.60 cm ,s 45=2.40 cm ,s 56=2.20 cm ,s 67=1.60 cm ,s 78=1.40 c m ,s 89=1.20 c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A 、B 相撞的位置在P 6处.
(2)为了探究A 、B 相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就要得到碰撞前后的动量,所以要测量A 、B 两个滑块的质量m 1、m 2和碰撞前后的速度.设照相机拍摄时间间隔为T ,则P 4处的速度为
v 4=s 34+s 452T ,P 5处的速度为v 5=s 45+s 562T ,因为v 5=v 4+v 62
,所以A 、B 碰撞前A 在P 6处的速度为v 6=s 45+2s 56-s 342T ;同理可得碰撞后AB 在P 6处的速度为v 6′=2s 67+s 78-s 892T
.若动量守恒则有m 1v 6=(m 1+m 2)v 6′,整理得m 1(s 45+2s 56-s 34)=(m 1+m 2)(2s 67+s 78-s 89).因此需要测量或读取的物理量是①⑥.
(3)若碰撞前后A 、B 都做匀速运动则可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答案] (1)② (2)①⑥ m 1(s 45+2s 56-s 34)=(m 1+m 2)(2s 67+s 78-s 89) (3)将轨道的一端垫起少许,平衡摩擦力,使得滑块碰撞前后都做匀速运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