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密实法(砂石桩)详解
第三章 深层密实法 第一二节 基本概念、 强夯法

③ ⑤ ⑥ ⑦
(2)三个阶段:⑤加载~ 液化阶段;⑥卸载与孔隙水 压力消散固结阶段;⑦土的 触度恢复阶段。
④
图3-2-4 单次夯击过程中土 的强度增长过程
2) 因夯击而产生局部液化
随夯击之后土体的压缩,土体中孔隙水压力(超静
水压力) 迅速升高,并很快达到覆盖压力(包括粘性土
达不到密实效果。这显然与实际结果相矛盾。
3、Menard的强夯理论
Menard根据强夯施工实践结果认为,饱和土并非二相
土,其液体中存在一些封闭气泡。夯击时,这些气体可压
缩,故土体积也可压缩,且气体体积按波义耳—马略特定 律(即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它的体积成反比)变化。 因此,冲击使土结构破坏、体积缩小液体中气泡被 压缩孔隙水压力增加孔隙水渗流排出水压减少气 泡膨胀土体又可以再次夯击压缩。
b、动力固结理论(梅纳):第四纪土中大多数含有以微气泡形式
的气体(1~4%),强夯时,气体体积压缩、孔隙水压力增加,随后 气体又膨胀,促使水体排出,孔隙水压跟着减小, 每夯击一次,
土体出现一次瞬间沉降变形,体积被压缩。
右图中有四条曲线、 三个阶段: (1)四条曲线:①夯击能
①
②
量曲线;②体积变化曲线;
层,土中应力超过地基土的极限强
度,密实性好,固结程度最高区; 第三层,土中应力在土的极限强度 和屈服值之间,是固结效果迅速下 降的区域;第四层,土中应力在屈 服界限内,基本没有固结。
压密区
3-2-1 强夯过程中土体状态
从强夯过程中,相应区域土体状态这些现象,可以对其加固
机理有所认识。
到目前为止,关于强夯法的加固机理,从物理力学角度,
两种固结机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性差异表(3-2-1)
砂石桩法

概念
砂石桩法是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地基中成孔 后,再将碎石、砂或砂石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砂石 所构成的密实桩体,并和原桩周边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处 理方法。
适用范围
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 杂填土等地基。对饱和黏性土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 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砂石压法也可用于处理 液化地基。
质量标准
质量记录
1)施工记录(包括孔位、标高、孔径、灌砂量等)。 2)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
质量检验
1)应在施工期间及施工结束后,检查砂石桩的施工记录。 2)施工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可进行质量检验。 3)砂石桩的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单桩载荷试验,对桩体可采 用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对桩间土可采用标准贯入、静力触 探、动力触探或其他原位测试等方法进行检测。 4)砂石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
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分析设计文件和地质勘察报告,掌握土层的厚度和组成,土 的含水量等。 2)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成桩工艺和成桩挤密效果试验。 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密度试验。 施工中应选用能顺利出料和有效挤压桩孔内砂石料的桩尖结 构。当采用活瓣桩靴时,对砂土和粉土地基宜选用尖锥型; 对粘性土地基宜选用平底型;一次性桩尖可采用混凝土锥形 桩尖。 锤击沉管成桩法施工可采用单管法或双管法。 砂石桩的施工顺序,对砂土地基宜从外围或两侧向中间进行, 对粘性土地基宜从中间向外围或隔排施工;在既有建(构) 筑物邻近施工时,应背离建(构)筑物方向进行。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 交底。
取土成孔施工要点
①该方法仅适用于微膨胀性土、黏性土、无地下水的 粉土及砂土层厚不超过1.5m的地基。 ②成孔机就位,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 ③卷扬机提起取土器至一定高度,松开离合开关使取 土器自由下落,然后提起取土器取出泥土。 ④重复③的取土过程至设计标高。 ⑤用不低于10kN的柱锤夯底,然后灌入砂石料,每灌 入0.5m厚用锤夯实。
4 砂石桩(碎石桩)解析

1) 成砂桩方式:振动法和冲击法为主;
2) 成碎石桩方式:有振冲法、沉管法、干振法、强夯置换法、 钻孔锤击法等。
3、适用范围: 碎石桩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及杂填土地 基。但需注意两点:
1 )当 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 20kPa 的饱和黏性土和饱
和黄土地基时 ,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第三章 深层密实法
二、加固机理
第三节
砂石桩(碎石桩)
1、松散砂土及粉土的加固机理
① 挤密作用:
a 、对振冲法而言:施工过程中由于水冲使得松散砂土达到饱
和状态,并在高频强迫振动下产生液化、重新排列密实;孔中填
入的粗骨料被强迫振动、密实的同时,桩体半径还不断增大,对 桩周土形成水平挤压作用,甚至有一部分被挤入桩周土中。于是 , 砂土密实度、孔隙率 ,干密度和内摩擦角,达到力学性 能改善、承载力提高、抗液化性能增强的目的; b 、对沉管法或干振法而言:施工中,桩管对周围砂层产生很
大的水平挤压力,并将桩管处砂子挤向桩管周围的土层中, 桩
管四周砂层孔隙率、密实度 。
< 上一张下一张 >
新郑高速公路震动沉管挤密 碎石桩施 工
第三章 深层密实法
二、加固机理
第三节
砂石桩(碎石桩)
1、松散砂土及粉土的加固机理
由于挤压,紧贴于桩周管上的土结构遭到完全破坏。桩管 周围塑性变形区,由于受到挤压和孔隙水压力的共同作用, 强度显著降低。桩管周围塑性变形区(图3-3-2 )半径RP可由下 式确定。
第三节
砂石桩(碎石桩)
1、松散砂土的加固机理
③ 预震抗液化作用: 砂石桩法的预震抗液化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 桩间可液化土层受到挤密和振密作用。土层的密实度增 加,结构强度提高,表现在土层标贯击数的增加,从而提高土 层本身的抗液化能力; ② 砂土的液化特性不仅与相对密实度和排水体有关,还与
地基基础工程:深层密实地基

深层密实地基1 振冲地基振冲法,又称振动水冲法,是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使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同时启动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在边振边冲的共同作用下,将振动器沉到土中的预定深度,经清孔后,从地面向孔内逐段填入碎石,或不加填料,使在振动作用下被挤密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后即可提升振动器,如此重复填料和振密,直至地面,在地基中形成一个大直径的密实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
振冲法按加固机理和效果的不同,又分为振冲置换法和振冲密实法两类。
前者是在地基土中借振冲器成孔,振密填料置换,制造一群以碎石、砂砾等散粒材料组成的桩体,与原地基土一起构成复合地基,使地基承载力提高,沉降减少,它又名振冲置换碎石桩法;后者主要是利用振动和压力水使砂层液化,砂颗粒相互挤密,重新排列,孔隙减少,从而提高砂层的承载力和抗液化能力,它又名振冲挤密砂桩法,这种桩根据砂土质的不同,又有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
1.特点及适用范围振冲法加固地基特点是:技术可靠,机具设备简单,操作技术易于掌握,施工简便,可节省三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碎石、卵石、砂或矿渣等作填料;加固速度快,节约投资;而且,碎石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可加速地基固结,使地基承载力可提高1.2~1.35倍;此外,振冲过程中的预震效应,可使砂土地基增加抗液化能力。
振冲置换法适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kPa的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如果桩周土的强度过低,则难以形成桩体。
振冲密实法适用于处理砂土和粉土等地基,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仅适用于处理粘土粒含量小于10%的粗砂、中砂地基。
振冲法不适于地下水位较高、土质松散易塌方和含有大块石等障碍物的土层中使用。
国内应用振冲法加固地基的深度一般为14m,最大达18m,置换率一般在10%~30%,每米桩的填料量为0.3~0.7m3,直径为0.7~1.2m。
深层密实

第4章深层密实深层密实(Deep Compaction)是指采用爆破、夯击、挤压和振动等方法.对松软地基土进行振密和挤密。
它与浅层加固(如机械碾压和重锤夯实等)方法的不同点,不但在于其所用的施工机具不同.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使地基土在较大深度范围内得以密实。
深层密实法也是当代地基处理工程的重大发展之一。
4.1 强夯4.1.1 概述强夯技术是在重锤夯实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上称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很重的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进行强力夯实,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达到改善地基性能的目的(见图4-1)。
目前使用的夯锤重一般为10t至30t,最大可达200t,落距大约在8m至30m,最大可达40m。
图4-1 强夯法地基处理强夯法处理地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法国Menard(梅纳)技术公司首创,其第一个工程用于处理滨海填土地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随后强夯法逐渐被用来作为处理填土、饱和砂土、冲积土以及大面积软土地基,且相继在英、美、日本、联邦德国、加拿大、荷兰等二十几个国家三百多项工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我国于1975年左右引进强夯技术,1978年11月至1979年首次由交通部一航局科研所及其协作单位在天津新港三号公路进行了强夯法试验研究。
1979年8月至9月在河北秦皇岛码头堆煤场细砂地基进行了强夯试验,效果显著,此后该码头正式采用强夯法加固,节省资金150万元。
自此,作为一种适用性广、经济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全国各地相继开展工程应用。
由于强夯法具有施工机具简便、施工快捷、经济性好等优点,尤其是大面积的地基处理强夯法被广泛应用。
例如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飞行区一期工程,拟建一条长3600m、宽60m的跑道、滑行道、站坪、中航浙江公司基地停机坪等,地基处理面积约100万m2。
该工程场地属钱塘江河口冲海积平原,飞行区内道路、河网密集,池塘众多,地基很不均匀。
沉管挤密砂石桩法

沉管挤密砂石桩法施工要求一、“三通一平”和标高施工现场首先要做好“三通一平”工作,即保证路通、水通、电通和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时,一方面要注意平整地表、清除地上、地下的障碍物,另一方面,当地表土强度较低时,要铺设适当厚度的垫层,以利于重型施工机械的通行。
在接近地表一定深度内,土的自重压力小,桩周土对桩的径向约束力小,造成砂石桩桩体上部1~2m范围内密实度较差,这部分一般不能直接做地基,需进行碾压、夯实或挖除等处理。
如双管锤击成桩法施工时,就要求桩顶标高以上须有1~2m的原土覆盖层,以保证桩顶端的密实。
因此要根据不同成桩法确定施工前场地的标高。
另一方面,由于在饱和黏性土中施工,可能因挤压造成地面隆起变形,而在砂性土中进行振动法施工时,振动作用又可能产生振密沉降变形,所以施工前要根据试验或经验预估隆起或振密变形的高度,以确定施工前场地的标高,使处理后场地标高接近规定标高。
二、砂石料的含水量施工时,砂石桩的含水量对桩的质量有很大影响,一般情况下,不同成桩方法对砂石料含水量的要求也不相同。
单管锤击法或单管振动法一次拔管成桩或复打成桩时,砂石料含水量要求达到饱和。
双管锤击法成桩或单管振动法重复压拔管成桩时,砂石料含水量为7%~9%。
在饱和土中施工时,可以用天然湿度或干的砂石料。
三、平面施工顺序根据地层情况和处理目的来确定砂石桩的平面施工顺序:砂土和粉土地基中以挤密为主的砂石桩施工时,先打周围3~6排桩,后打内部的桩,内部的桩间隔(跳打)施工,实际施工时因机械移动不便,内部的桩可以划分成小区然后逐排施工。
黏性土地基,砂石桩主要起置换作用,为保证设计的置换率,宜从中间向外围或隔排施工,同一排中也可以间隔施工。
特别是置换率大,桩距较小的饱和黏性土,更要注意间隔施工。
在既有建(构)筑物临近施工时,为了减少对邻近既有建(构)筑物振动影响,应背离建(构)筑物方向施工。
四、成桩试验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前要进行成桩工艺和成桩挤密试验。
碎(砂)石桩资料

1937年
德国用振冲器,采用振动水冲法加固 砂土地基(不设桩体)。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德国凯勒公司在Nurembreg的一项 地基工程中用振冲器在粘性土中制造了2m深的孔,填入块石, 再用振冲器使块石密实,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有很大提高。
N0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可查表得到) ds ——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 ρ0 ——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均采用3 dw ——地下水位深度(m)
设计计算
标准贯入击数基准值N0
烈度
设计地震分组
7
8
9
第一组 6(8) 10(13)
16
第二、三组 8(10) 12(15)
沉管法成桩,填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桩孔填料量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估算时: q h AP
充盈系数。1.2—1.4 材料挤密程度、施工中的损失
设计计算
7、垫层
砂、石桩施工完毕后,应铺设0.3—0.5m厚碎(砂)石 垫层。分层铺设,用平板振动器振实。
作用: 水平向排水通道。 调整桩、土应力比。 软弱土层上铺设,保证施工机械正常行驶、操作。
设计计算
5、间距
振冲桩的间距应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和场地土 层情况,并结合所采用的振冲器功率大小综合考 虑。
30kW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1.3—2.0m;
55kW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1.4—2.5m;
75kW振冲器布桩问距可采用1.5—3.0m。
荷载大或对粘性土宜采用较小的间距,荷载小或 对砂土宜采用较大的间距
桩周土体在受到挤密、振密两种作用时,有效的密实 范围可达6d
第4章 深层密实法

Thank you
地基处理
⑦地基沉降计算
⑧稳定分析 (2)砂性土的计算要点 当正方形布置时,有: 当等边三角形布置时,有:
(3)黏性土地基的计算要点
根据工程对地基加固处理的要求来确定面积置换率:
地基处理
4.3.2 设计计算
等边三角形布桩
正方形布桩
矩形布桩
等边三角形布置
正方形布置
地基处理
4.3.3 施工方法
(1)振动成桩法(振动法)
③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应满足强夯法的规定。
(3)强夯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地基处理
4.2.3 施工方法
(1)施工机械
强夯法的主要设备包括、夯锤、起重机和脱钩装置三部分。
(2)强夯法施工 ①平整场地;②垫层铺设;③强夯施工 (3)安全措施 ①当强夯施工时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和设备产生有害影
响时,应采取防震或隔振措施。
管灌注成桩施工除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 要求。(详见教材P72)
地基处理
4.6.4 质量检验
(1)施工质量控制
①施工监测 ②逐桩静压 ③静压振拔技术 ④大直径预制桩尖的采用 (2)质量检验 ①桩间土检验
②单桩和复合地基检验
③应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10%的桩进行低应变动力试验,检 测桩身完整性。
地基处理
4.5.2 设计计算
(1)桩孔直径
(2)桩距和桩排
地基处理
4.5.2 设计计算
(3)桩孔深度
(4)处理宽度
(5)容许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①载荷试验方法确定 ②参照工程经验确定
地基处理
4.5.3 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2)桩位成孔 ①沉管法 沉管法成孔可按施工机械的不同分为锤击沉管 法和振动成管法。 ②爆扩法 爆扩法成孔工艺有药管法和药眼法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
当复合地基上作用荷载p时
则有
pA e p p Ap ps A e Ap
Ap p pp 1 p s mp p (1 m) p s Ae Ae Ap
复合地基承载力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规定,振冲桩(砂桩) ①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初步设计时也可用单桩和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估 算. 2 2
中密
稍密
松散
砾砂、粗砂、 e<0.60 中砂
细砂、粉砂
0.60<e<0.75 0.75<e<0.85 e>0.85
e<0.70 0.70<e<0.85 0.85<e<0.95 e>0.95
2)根据抗震规范要求,确定加固后地基的相对密度Dr
e1 emax Dr (emax emin )
复合地基的复合 csp、sp 值
tansp tan p (1 ) tans csp (1 )cs
m p ——与桩土应力比n和置换率m有关的参数,
一般取0.4~0.6
第三节 施工
一、施工方法
振冲法 干振法 施工方法
振冲法
振动沉管法 沉管法 内击沉管法 心管密实法 强夯置换法 射水成孔袋装法
l方 0.89d H h e0 e1 H h 1 e0
规范 d 给出 l三角 0.95
1 e0 e0 e1
l方 0.89d
1 e0 e0 e1
3、地基挤密后的孔隙比 e1
1)根据加固后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由密实度推算加固后孔隙比
砂土密实度参考表
材料 状态
密实
复合地基 压缩模量 计算方法
E psi m E pi (1 m) Esi
E psi [1 m(n 1)] Esi
E pi , Esi 分别为
第I桩体、桩间 土的压缩模量
稳定性计算
tg bi hi cos i cL 计算抗滑 K 安全系数 bi hi sin i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复合地基承载力 由桩、土承载力复合估算
f sp ,k m f p,k (1 m) f s,k
f sk
试验(载荷、原位测试)、当地经验 天然地基承载力代替 载荷试验、桩土应力比 理论公式、经验公式
f pk
n f sk
复合地基承载力通式
f sp ,k m f p,k (1 m) f s,k
c
z(i-1)
c
加固区的计算方法——复合模量法 :
将桩和土视为一复合体,采用复合压缩模量法来评价复合 土体的压缩量:
p0i S s hi i 1 E psi
n
S 加固区土层沉降
p0i 第I层土体上附加应力的增量;
hi 第I层复合土体的厚度
E psi 第I层复合地基的压缩模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 复合土体分层总数
3、加筋作用:桩体在荷载作用下主要起应力集中作用。 4、垫层作用:加固过的复合桩土层能起到垫层作用。
碎石桩的作用:挤密、置换、排水、加筋和垫层
第二节碎石桩的设计和计算
一、加固范围
1、碎石桩挤密地基的宽度应超出基础宽度,每边放宽不应 小于1~3排。
2、碎石桩用于防止砂层液化时,每边放宽不宜小于处理深 度的1/2,并不应小于5m。 可液化层上覆盖有厚度大于3m非液化土层,每边放宽不宜小 于液化层厚度的1/2,不应小于3m。
小,摩擦角φ提高,地基承载力fk增
大,同时消除液化
砂
桩
2、排水作用
用碎石(砂)桩加固砂土时,桩孔内充填的碎石等 反滤性好的粗骨料,在地基中形成渗透性良好的竖 向排水减压通道,消散了孔隙水压力的增高,防止 砂土液化,同时也可加快地基的排水固结。
3、砂基预振效应 Dr=54%, 且受过预振 ≥ Dr=80%, 且未受过预振
σ c线
p Z a Z a S E
n o s i 1 i i i 1 i 1 si
zi
zi-1
σ
Hi
c(i-1)
p 1i
σ z(i-1) Δ p1i σ
zi
σ z线 p1i=(σ ci+σ
c(i-1)
)/2 )/2
计算下限
σ σ
ci
Δ pi=(σ zi+σ σ z=0.2或0.1σ
p
p max
( p0 u0 4cu ) K p
p
p max
6cu K p
p
p max
25.2cu
八、稳定性分析
碎石桩能改善天然地基整体 稳定性,是利用了复合地基的 抗剪特性 稳定性计算主要使用圆弧滑动法
复合地基的抗剪强度
sp
p
n 1 (n 1)m
emax , emin
砂土最大和最小孔隙比
Dr 相对密度,可取0.70~0.85。
(二)粘性土地基中的桩距计算
1、粘性土的加固机理是置换,故根据置换率确定桩间距。
m Ap / Ae d d
2
2 e
一根桩承担的处理地 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
2、由面积换算率m计算一根桩的分担面积Ae
m Ap / Ae Ae Ap / m
式中, 可按下式用试算法求得
p 45 p 2
即:
p p p p max cu
综合单桩极限承载力法 极限承载力公式
rl
桩体侧向极限应力
故综合单桩极限承载力法也称侧向极限应力法, 是目前计算碎(砂)石桩单桩承载力最常用的方法
还有简单方法
抗液化能力
发生液化所需应力
Dr相同,受过预振所需应力=1.4未受过预振所需应力
振冲器施工时,频率为1450次/min,a=98m/s2,激振力为90kN 这样大的振动和冲击,使地基土在挤密的同时也获得强烈预振 砂土液化与砂土的相对密实度和振动应变史有关
碎石桩加固砂土效果显著,但小于0.074mm的细颗粒含量超过10%, 效果就不显著;若超过20%,振动挤密不再适用。
二、施工步骤
振 冲 法
清孔,如果不清, 泥浆比重大,碎石 下降慢不易密实。
分 段 成 桩
就位:清理平整 施工场地,布置 桩位。振冲器对 准桩位。 成孔:启动水泵和振冲器,水 压400~600kpa, 水量可用200~400l/min, 成孔速度0.5 ~ 2.0m /min, 直至达到设计处理深度。
3、作用: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压缩性,或消除地基抗液 化。 4、工程应用:中小型工业与民用建筑、散料堆场、码头、 路堤、油罐等工程的地基加固。
第一节 碎石桩的加固机理
一、松散砂土中的加固机理 松散砂土孔隙大,在动静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较大沉降, 必须经过人工处理。 1、挤密作用 砂桩成桩采用 振动或冲击方法,桩管对周围 砂土产生很大横向挤压力,将 地基中等于桩管体积的砂挤向 周围砂层,这种强制挤密使砂 土相对密度Dr增加,孔隙比e减
二、软弱粘性土中的加固机理
1、置换作用:粘土多为蜂窝结构,成桩过程中受到扰动后,强 度降低,起不到挤密加固作用,砂桩加固主要是利用砂桩本身 强度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2、排水作用 砂桩
粘性土的渗透系数小,在10-7~104cm/s的范围内。砂土的渗透系数达 10-3cm/s,所以设置砂土后,减少 了软弱地基土的排水距离,加快固 结速率,有助于地基强度的提高。
第三章
深层密实法
第 二节
碎 石 桩
1、定义:碎石桩指用振动或冲击荷载在软弱地基中 成孔后,再将碎石或砂挤压入孔中形成的大直径密实 柱体。
碎石桩是
碎石桩(Stone Column) 砂 桩 (Sand Pile)
的总称
碎石桩的施工工艺有:振冲法、沉管法、振动 气冲法、钻孔锤击法等。
振冲桩 (起源于德国,我国 于70年代引入) (1)设备,振冲器 d=270~420mm,l=2~3m , G=8~20KN (2)原理: 振:偏心轮旋转,振动加密, 使颗粒移动 冲:高压水从中间穿过,土 颗粒振浮液化固结
2、在可液化地基中,桩长 应穿透可液化地基
d
p f s, k
五、桩距计算
(一)砂性土地基中的桩距计算
1、砂性土的加固机理 主要是挤密,加固后土的 密实度增大,孔隙比变小。 2、计算参数及公式
假定碎石桩为100%的 挤密作用,即成桩过程中 地面没有隆起或下沉现象, 被加固的砂土没有流失。
A 单桩加固面积,正方形布桩 A p 桩体面积 Ap d 2 / 4
振 冲 法
清孔,如果不清, 泥浆比重大,碎石 下降慢不易密实。
分 段 成 桩
就位:清理平整 施工场地,布置 桩位。振冲器对 准桩位。
成孔:启动水泵和振 冲器,水压400~ 600kpa,水量可用 200~400l/min,直至 达到设计处理深度以 上0.3~0.5m。
提出加料,将振冲器沉入填 料中振密,振密判断标准: 电流超过规定密实电流,达 不到标准继续向孔内加填料。
干振法
振捣
振孔器就位
振动挤土成孔
上提振孔器填料 形成碎石桩
振冲器
2、分类:振冲碎石桩和干法碎石 桩。 3、适用范围:
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 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 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砂石桩也可用于处理 液化地基。
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粘性土、填土地基,对处 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 20kpa 的软土地基使用要慎重。不加 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 10%的中砂、粗砂地 基。